青春文学那些年,几分浪漫几分成长
2013年10月13日晚19:00由武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珞珈论坛主办的主题为 “青春文学那些年”讲座在电气院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文坛大家陈应松与青年作家张悦然,讲座采用交流与提问相结合的形式,与武大学生共同分享青春文学十五年。
陈应松:大学培养的是一个有气质的人
回顾自己在武大的学习生涯,陈教授说武大培养的是一种气质,拥有的是一种氛围,那是你走出去就知道你是武大人的感觉。他提倡大家都做一个浪漫的人,“半夜三点在月光下一个人行走,你便会知道什么是那种气质,那种诗意了”,在谈到这种诗意时,还奉劝男孩们“不一定要做诗人,但一定要为你心爱的女孩写一首诗,因为这会照亮她的一辈子”,博得全场听众的喝彩与鼓掌。
何为青春文学,是过去也是成长
张悦然回忆自己的青春,笑称谈青春也是谈过去,年轻的时候总是羡慕着别人的青春,但其实我们等到的青春会与他们不同,而后来的他们也会不同,时间会冲刷改变一切,那就是成长。在谈及自己的童年大学生活,包括新概念作文获奖,青春文风等等,张悦然始终体现改变与成长。回答学生提问时,她坦言现在不可能会做那种形式化的东西,在机场睡一夜只为解乡情,更不会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反而慢慢向主妇作家磨合。 一位学生提到青春文学一直会有孤独这个词相伴,张悦然更是表露个人感受,孤独的性质在青春中变了,以前可能是因为缺乏注目与陪伴,而现在却是一种隔阂。写不出当时那个年龄写的书,但这并非生硬的切割,而是自然而然的变化,只是自己长大了而已。
浪漫狂人:踏入现实,你也可以选择浪漫 大学生走进社会,残酷现实终将打破浪漫的诗意,解决温饱问题而变得世俗化又如何做?陈教授悉心解答,经济问题对武大学子来说压力不要想象过大,解决工作吃饭问题的同时你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考虑一下在老图下读书,没有这样美好的记忆,也是白活了,他甚至这样随性而自由地说,所以保持好你最大的自信,最大的理想,最大的浪漫。
陈教授建议说杜文学要读咋一点,最好不要用手机读,败坏阅读胃口,还容易处于慌张肤浅的状态,多读一些纸质名著,传统,品尝其中的乐趣。
青春讲师:我的书不足以使你们长大
不要说你读着我的书长大,我的书并不能使你们长大,张悦然引用王小波的这样一句话。对于青春文学,往往读者与作者是一种青春的契约,过了这个时期,便不再关注青春文学,关注文学了。当青春的浪潮袭过留下的是太过贫瘠的文学土壤,她希望我们能保持对文学的热情,也欢迎我们去人大她的课堂,一种不同于讲座的形式。
针对同学反映伤痕文学读的过多,麻痹了阅读兴趣的问题,张悦然说这很普遍,但你要寻找一个入口,就像刚读外国名著会比较晦涩,青春文学也并不是一个标准,你要走出去,发
(图为学生提问现场)
现文学更大的空间。
樱花是节,还是劫
樱花应该是属于月光,属于诗人的,而当今社会却将它逼到角落,武大樱花节或许成就了一个商人,却失去了一个诗人。陈教授还调侃道,当很多人看到花就痴了,那不就是花痴吗?虽为戏谈,但他直白的切入,也给武大,给樱花,给集贸市场化的趋向带来思考。
很多同学也针对两位主讲的作品,个人困惑进行提问,青春的心被文学牵引着,青春的心因文学而更加柔软。讲座持续两个小时,随后,部分同学等待与主讲当面交流,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有秩序地退场。 (陈阳)
青春文学那些年,几分浪漫几分成长
2013年10月13日晚19:00由武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珞珈论坛主办的主题为 “青春文学那些年”讲座在电气院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文坛大家陈应松与青年作家张悦然,讲座采用交流与提问相结合的形式,与武大学生共同分享青春文学十五年。
陈应松:大学培养的是一个有气质的人
回顾自己在武大的学习生涯,陈教授说武大培养的是一种气质,拥有的是一种氛围,那是你走出去就知道你是武大人的感觉。他提倡大家都做一个浪漫的人,“半夜三点在月光下一个人行走,你便会知道什么是那种气质,那种诗意了”,在谈到这种诗意时,还奉劝男孩们“不一定要做诗人,但一定要为你心爱的女孩写一首诗,因为这会照亮她的一辈子”,博得全场听众的喝彩与鼓掌。
何为青春文学,是过去也是成长
张悦然回忆自己的青春,笑称谈青春也是谈过去,年轻的时候总是羡慕着别人的青春,但其实我们等到的青春会与他们不同,而后来的他们也会不同,时间会冲刷改变一切,那就是成长。在谈及自己的童年大学生活,包括新概念作文获奖,青春文风等等,张悦然始终体现改变与成长。回答学生提问时,她坦言现在不可能会做那种形式化的东西,在机场睡一夜只为解乡情,更不会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反而慢慢向主妇作家磨合。 一位学生提到青春文学一直会有孤独这个词相伴,张悦然更是表露个人感受,孤独的性质在青春中变了,以前可能是因为缺乏注目与陪伴,而现在却是一种隔阂。写不出当时那个年龄写的书,但这并非生硬的切割,而是自然而然的变化,只是自己长大了而已。
浪漫狂人:踏入现实,你也可以选择浪漫 大学生走进社会,残酷现实终将打破浪漫的诗意,解决温饱问题而变得世俗化又如何做?陈教授悉心解答,经济问题对武大学子来说压力不要想象过大,解决工作吃饭问题的同时你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考虑一下在老图下读书,没有这样美好的记忆,也是白活了,他甚至这样随性而自由地说,所以保持好你最大的自信,最大的理想,最大的浪漫。
陈教授建议说杜文学要读咋一点,最好不要用手机读,败坏阅读胃口,还容易处于慌张肤浅的状态,多读一些纸质名著,传统,品尝其中的乐趣。
青春讲师:我的书不足以使你们长大
不要说你读着我的书长大,我的书并不能使你们长大,张悦然引用王小波的这样一句话。对于青春文学,往往读者与作者是一种青春的契约,过了这个时期,便不再关注青春文学,关注文学了。当青春的浪潮袭过留下的是太过贫瘠的文学土壤,她希望我们能保持对文学的热情,也欢迎我们去人大她的课堂,一种不同于讲座的形式。
针对同学反映伤痕文学读的过多,麻痹了阅读兴趣的问题,张悦然说这很普遍,但你要寻找一个入口,就像刚读外国名著会比较晦涩,青春文学也并不是一个标准,你要走出去,发
(图为学生提问现场)
现文学更大的空间。
樱花是节,还是劫
樱花应该是属于月光,属于诗人的,而当今社会却将它逼到角落,武大樱花节或许成就了一个商人,却失去了一个诗人。陈教授还调侃道,当很多人看到花就痴了,那不就是花痴吗?虽为戏谈,但他直白的切入,也给武大,给樱花,给集贸市场化的趋向带来思考。
很多同学也针对两位主讲的作品,个人困惑进行提问,青春的心被文学牵引着,青春的心因文学而更加柔软。讲座持续两个小时,随后,部分同学等待与主讲当面交流,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有秩序地退场。 (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