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1
【篇名】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作者】文亚红, 曾晓斌, 赵颖等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四川攀枝花,617067
【出处】四川医学,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1,32(11)
【ISSN 】1004-0501
【页码】1708-1710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冠脉介入手术以来发生的诊断明确的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 9年间总共有928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 共发生冠脉支架内患性亚急性血栓形成5例, 发生率0.54%. 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与冠脉血管病变长, 严重钙化病变, 血管细小, 支架膨胀不全, 支架贴壁不良, 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 支架重叠连接处未重整, 术后来坚持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 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对溶栓效果不佳, 需急诊行PTCA 、血栓抽吸导管开通相关血管, 并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结论 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与患者血管病变特点及介入操作等因素有关. 再次急诊 PTCA 、血栓抽吸导管开通相关血管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DOI 】10.3969/j.issn.1004-0501.2011.11.016
2
【篇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燕, 任艺虹, 周超飞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北京市,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保健处
【出处】中国循环杂志,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2013,28(1)
【ISSN 】1000-3614
【页码】17-2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 介入治疗(PCI)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AST/SST)的危险因素及其冠脉造影特点, 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01至2011- 01收治的冠心病行PCI 术者5 129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冠脉造影证实AST/SST(AST/SST组)43例. 按年龄、性别(3∶1) 匹配原则抽取PCI 术后未出现AST/SST者120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AST/SST平均时间(4.1±5.7)d. 院内死亡率13.95%(6/43).AST/SST组糖尿病比例及血肌酐、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AST/SST组支架置入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及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冠脉造影AST/SST组出现B2/C病变比例、支架贴壁不良比例和支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应用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PCI 术后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比值比
1.447,95%可信区间1.101~1.902,P=0.008)、急性心肌梗死(比值比7.17
7,95%可信区间1.956~26.328,P=0.003)、多支架置入(比值比2.186,95%可信区间1.326~3.604,P=0.002)、支架贴壁不良(比值比
7.590,95%可信区间1.389~41.475,P=0.019)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值比0.988,95%可信区间0.979~0.998,P=0.016)是PCI 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PCI 术后并发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是PCI 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13.01.006
3
【篇名】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救治分析
【作者】李志立, 曹义战, 艾永飞等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脏内科, 陕西 西安,710038;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 陕西 西安,710038
【出处】中国急救医学,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4,(4)
【ISSN 】1002-1949
【页码】327-330
【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 )置
入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2~2012-12我院心脏内科冠心病患者行DES 置入术后43例患者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的时间、部位、因素及救治措施。结果①DES 置入术5320例,术后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43例,发生率0.81%,死亡9例,死亡率20.93%。血栓形成时间0.25~11(4.2±4.6) d 。②发生部位:左前降支33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7例;病变类型:B/C型39例, A 型4例;发生血栓的血管直径:2.5 mm 19例,3.0 mm 22例,3.5 mm 2例。靶血管的支架数及长度:2枚以上38例,平均直径及总长度(2.87±0.40)mm ×(32.39±7.72)mm ;1枚5例,平均(3.18±0.39)mm ×(19.87±4.66)mm 。③原因:贴壁不良19例,小血管长病变14例,支架近远端过度扩张致内膜撕裂5例,氯吡格雷抵抗3例。④救治措施:采用直径略大的球囊高压扩张血栓部位35例,支架近远端再置入一枚支架5例。结论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程度、支架直径和长度、氯吡格雷抵抗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弥漫复杂病变患者;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救治的首要措施。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14.04.009
4
【篇名】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王金艳, 张庆华, 刘晓坤等
【作者单位】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 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4,17(11)
【ISSN 】1007-9572
【页码】1249-1252
【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唐山工人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走过性心绞痛患者196例作为治疗组, 行PCI 并且根据术后24h ~30d 是否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 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治疗组术前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比较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的hs-CBP 水平、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 、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压、Hcy 、LDL 、HDL 、HbA1c 、TC 、TG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PCI 后16例患者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对照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术前的hs-CRP 水平分别为(3.7±1.2) mg/L、(4.1±1.4)mg/L和(4.1±1.1) mg/L,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P>0.05). 对照组与患者术后hs-CRP 水平峰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
患者的hs-CRP 水平峰值高于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 且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患者的hs-CRP 水平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走过性心绞痛患者PCI 后hs-CRP 水平升高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4.11.11
5
【篇名】冠状动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
【作者】孙贺建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1医院, 河北, 张家口,075000
【出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2,21(12)
【ISSN 】1008-8849
【页码】1342-1342
【摘要】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63岁, 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h 急诊入院. 既往有吸烟史40余年, 平均20支/d.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 查体: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70次/min,律齐, 心界不大, 心音低钝,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4导联ST 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与T 波升支形成单向曲线.
【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12.12.057
6
【篇名】阿司匹林抵抗致支架内反复亚急性血栓1例
【作者】崔永亮, 苗立夫, 黄超联等
【作者单位】100016,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出处】国际心血管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2012,39(4)
【ISSN 】1673-6583
【页码】255-256
【摘要】患者, 男性,50岁, 因间断胸痛、胸闷半月余入院. 入院前1个月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并行静脉溶栓治疗. 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
氯吡格雷(商品名波利维)75mg/d治疗. 冠脉造影示:左主干(LM)远端狭窄约20%, 左前降支(LAD)近段及中段长病变狭窄达90%. 第一对角支(D1)近段80%局限性狭窄; 回旋支、钝缘支未见明显狭窄; 右冠状动脉( RCA) 近段长病变, 狭窄达75%, 远端血流均为TIMI 3级. 首先于RCA 近段置入YinYi3.5×23 mm支架, 然后应用Crush 技术于LAD 、D1近段分别置入Partner3.0×36 mm、YinYi3.5×23 mm支架对吻释放.
【DOI 】10.3969/j.issn.1673-6583.2012.04.020
7
【篇名】血清hs-CRP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茜, 李兴朝, 闵新文等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总医院, 湖北十堰,442000
【出处】海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2013,19(8)
【ISSN 】1007-1237
【页码】1042-1044,1047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行直接PCI 手术治疗, 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45)和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75).均于手术前后6h 抽其静脉血测定hs-CRP, 之后每12 h 测定1次, 至72 h 之后, 改为每24 h 测定1次, 连续测定1周, 得出其最大值(峰值). 结果: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 峰值为(29.39±4.19)mg/L,明显高于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 峰值(16.10±3.27)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血清hs-CRP 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与血清Hs-CRP 峰值水平呈正相关.
8
【篇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海坚, 莫逆, 梁金春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高州,525200
【出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3,19(4)
【ISSN 】1007-9688
【页码】424-426,449
【摘要】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 以及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 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 后维持量24h; 对照组100例, 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 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d. 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 结果 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 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 对照组为70例、30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 枚vs.(2.9±1.2) 枚,P >0.05;(32.4±13.8) mm v
s.(33.2±12.7) mm,P >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 vs.7%(7/100),x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x2=5.18,P>0.05].结论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 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DOI 】10.3969/j.issn.1007-9688.2013.04.014
9
【篇名】PCI 术后住院期间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12例
【作者】岳峰, 吴强, 张陈匀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贵州 贵阳,550002; 贵州省人民医院药剂科
【出处】中国老年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4,(9)
【ISSN 】1005-9202
【页码】2558-2559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是针对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采取的一种治疗方式,现已成为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2〕。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3〕。药物支架时代,术前、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治疗,仍未能完全杜绝支架内血栓( ST )的发生。 ST 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危险因素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支架因素、介入操作因素、患者及病变因素等〔4〕。本文拟探讨ST 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4.09.117
10
【篇名】替罗非斑对介入治疗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海坚, 莫逆, 梁金春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 高州,525200
【出处】中国医学创新,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09(24)
【ISSN 】1674-4985
【页码】21-22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 45 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盐酸替罗非斑 10 μg/kg 3 min 静脉推注, 继以 0.15 μg/(kg·min) 持续点滴后, 行急诊 PCI, 术后继续维持 48 h; 对照组直接再次行急诊 PCI. 结果:观察组中 26 例 ST 段回落, 对照组 4 例 ST 段回落,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 TIMI 血流 2~3 级者 24 例, 对照组 6 例,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轻、中度出血发生率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 结论:PCI 联合静脉推注大剂量替罗非斑, 能缓解患者胸痛的症状, 改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情况, 改善冠脉血流, 从而减少亚急性支架内的血栓量, 化解清除部分或全部支架内的血栓, 临床效果好, 值得推广应用.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10
11
【篇名】药物洗脱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作者】张悦, 刘新文, 方舟等
【作者单位】310013杭州市
浙江医院心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
【出处】心电与循环,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and Circulation2013,(3)
【ISSN 】2095-3933
【页码】157-160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550例行DES 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患者32例(血栓组), 并随机抽取未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50例(非血栓组). 对两组患者随访9~12个月, 比较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使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对血栓形成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随访期间血栓组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非血栓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植入不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高凝状态、低血压、低血容量状态均与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相关(均P<0.05).结论支架植入不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高凝状态、低血压和低血容量状态是DES 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12
【篇名】药物支架置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逯保军, 高爱玲, 李莉娟等
【作者单位】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河南省,454000
【出处】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la of Chinese Pract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2012,26(3)
【ISSN 】1674-3474
【页码】275-277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
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5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 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支架置入后36 h~5 d;血栓形成后1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存活,1例死亡;3例未行冠状动脉尿激酶溶栓者中1例存活,2例死亡.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 可改善患者预后.
13
【篇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作者】程飞, 张密, 周明等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 湖北市十堰市,442000
【出处】临床合理用药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2013,6(31)
【ISSN 】1674-3296
【页码】140-140
【摘要】 患者, 男,68岁, 主因胸闷、胸痛6个月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2年, 最高血压190/100mm Hg, 平时规律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左右, 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 吸烟史>40年, 每天吸烟20根. 查体:T 36.8℃,HR 76次/min,R 18次/min,BP 132/78mm Hg,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
14
【篇名】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戚纪胜, 李慎茂, 朱凤水等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471003;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 北京,100053
【出处】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2011,14(15)
【ISSN 】1673-5110
【页码】14-16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方法 分析2例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植入术后, 均经及时的动脉溶栓再通, 溶栓后加大抗血小板药物用量、延长抗凝治疗时间未再复发. 结论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不足可能是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血栓形成后及时的动脉溶栓, 溶栓术后强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DOI 】10.3969/j.issn.1673-5110.2011.15.006
15
【篇名】PCI 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
【作者】田攀, 曹雪滨, 张刚等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 保定,071000
【出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2013,(6)
【ISSN 】1674-4055
【页码】653-654
【摘要】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少见、但却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等并发症。虽然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冠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仍然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将我科收治等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
【DOI 】10.3969/j.1674-4055.2013.06.31
16
【篇名】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戴敬, 吕树铮, 宋现涛等
【作者单位】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疾病研究所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42(3)
【ISSN 】0253-3758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页码】254-255
【摘要】患者男性,70岁, 因"发作性胸痛、胸闷半年, 加重8h"于2012年7月30日入院.8h 前突发心前区憋闷、疼痛, 伴气促、大汗、恶心、呕吐, 持续约1h. 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 吸烟史40年(20支/d).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2 ~ V5导联ST 段抬高0.2~0.5 mV. 肌钙蛋白Ⅰ 18.7μg/L,肌酸激酶46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42.0μg/L.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示左前降支近段100%闭塞
.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4.03.015
17
【篇名】冠状动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爱琴, 郑海军
【作者单位】454002, 河南省焦作市 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中国实用医刊,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1,39(19)
【ISSN 】1674-4756
【页码】75-76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PCI) 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
的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 评价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2~26d.7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血栓形成,1例院外猝死. 血栓形成后的临床转归:6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中2例死亡,1例无症状. 结论 亚急性血栓形成是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很少发生的, 但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可能与技术因素有关, 预防的方法是最佳的支架释放. 病因学上是多因素的, 所以要多方面因素的解决. 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 反复球囊扩张(PTCA)或重新置入支架仍是主要治疗方法.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1.19.034
18
【篇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吕宪民, 王海英, 曹亦宾等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063000
【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2011,30(5)
【ISSN 】1001-9324
【页码】648-649
【摘要】 患者男,49 岁. 因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 40 余天, 再发 2 h 入院. 患者于 40 天前就餐时突发眩晕, 视物成双, 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 入院体检:中度昏迷, 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双侧瞳孔直径左:右=2:3,对光反射灵敏, 双侧病理征阳性, 症状持续约 2 h 自行缓解. 给予肝素钠 3000 U 静脉注射,1000 U/h 持续静脉泵入.1 天后, 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继续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19
【篇名】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作者】黄晓娇, 陈漠水, 邢波等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 海南海口,570208
【出处】海南医学,HAINAN MEDICAL JOURNAL2011,22(3)
【ISSN 】1003-6350
【页码】64-66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原因. 方法 分析4例PCI 治疗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特征及血栓形成原因. 结果 4例患者中, 急性血栓1例, 亚急性血栓1例, 迟发晚期血栓2例.4例均再次行PCI 术, 再通血管, 症状消失. 其发生与多重危险因素、复杂病变、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有关.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有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可能, 应引起重视. 再次PCI 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
【DOI 】10.3969/j.issn.1003-6350.2011.03.019
20
【篇名】药物洗脱支架内急性和亚
急性血栓形成6例报告
【作者】鲁润秋, 吴强, 张陈匀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南明堂门诊部,550002;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550002
【出处】贵州医药,Guizhou Medical Journal2012,36(3)
【ISSN 】1000-744X
【页码】250-251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CAS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 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手段. 支架内血栓形成(ST)是伴随着CASI 开展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严重并发症, 尽管目前临床已在CASI 术前和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治疗, 但仍未完全杜绝ST 的发生. 本文报告我院2002年8月至2011年11月期间3 169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病例中并发ST 的6例住院患者, 并结合文献探讨ST 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
【DOI 】10.3969/j.ISSN.1000-744X.2012.03.020
21
【篇名】冠状动脉PCI 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7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超, 王朝富, 刘全义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562400;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550004
【出处】贵州医药,Guizhou Medical Journal2012,36(6)
【ISSN 】1000-744X
【页码】533-534
【摘要】近年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 的首选治疗方法已经基本成熟, 并己在国内广泛开展. 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 是PCI 的严重并发症, 虽然其发生率仅为0.7%[1],但其病死率高达37.5%[2].若不及时处理, 则可导致致死性后果. 我院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共行PCI 术631例, 共有7例发生了急性及亚急性冠脉内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 其中急性4例, 亚急性3例, 现分析总结如下, 旨在提高术中及术后的防范意识.
【DOI 】10.3969/j.ISSN.1000-744X.2012.06.020
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1
【篇名】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作者】文亚红, 曾晓斌, 赵颖等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四川攀枝花,617067
【出处】四川医学,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1,32(11)
【ISSN 】1004-0501
【页码】1708-1710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冠脉介入手术以来发生的诊断明确的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 9年间总共有928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 共发生冠脉支架内患性亚急性血栓形成5例, 发生率0.54%. 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与冠脉血管病变长, 严重钙化病变, 血管细小, 支架膨胀不全, 支架贴壁不良, 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 支架重叠连接处未重整, 术后来坚持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 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对溶栓效果不佳, 需急诊行PTCA 、血栓抽吸导管开通相关血管, 并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结论 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与患者血管病变特点及介入操作等因素有关. 再次急诊 PTCA 、血栓抽吸导管开通相关血管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DOI 】10.3969/j.issn.1004-0501.2011.11.016
2
【篇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燕, 任艺虹, 周超飞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北京市,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保健处
【出处】中国循环杂志,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2013,28(1)
【ISSN 】1000-3614
【页码】17-2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 介入治疗(PCI)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AST/SST)的危险因素及其冠脉造影特点, 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01至2011- 01收治的冠心病行PCI 术者5 129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冠脉造影证实AST/SST(AST/SST组)43例. 按年龄、性别(3∶1) 匹配原则抽取PCI 术后未出现AST/SST者120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AST/SST平均时间(4.1±5.7)d. 院内死亡率13.95%(6/43).AST/SST组糖尿病比例及血肌酐、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AST/SST组支架置入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及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冠脉造影AST/SST组出现B2/C病变比例、支架贴壁不良比例和支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应用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PCI 术后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比值比
1.447,95%可信区间1.101~1.902,P=0.008)、急性心肌梗死(比值比7.17
7,95%可信区间1.956~26.328,P=0.003)、多支架置入(比值比2.186,95%可信区间1.326~3.604,P=0.002)、支架贴壁不良(比值比
7.590,95%可信区间1.389~41.475,P=0.019)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值比0.988,95%可信区间0.979~0.998,P=0.016)是PCI 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是PCI 术后并发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是PCI 术后并发AST/SST的保护因素.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13.01.006
3
【篇名】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救治分析
【作者】李志立, 曹义战, 艾永飞等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脏内科, 陕西 西安,710038;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 陕西 西安,710038
【出处】中国急救医学,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4,(4)
【ISSN 】1002-1949
【页码】327-330
【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 )置
入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2~2012-12我院心脏内科冠心病患者行DES 置入术后43例患者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的时间、部位、因素及救治措施。结果①DES 置入术5320例,术后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43例,发生率0.81%,死亡9例,死亡率20.93%。血栓形成时间0.25~11(4.2±4.6) d 。②发生部位:左前降支33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7例;病变类型:B/C型39例, A 型4例;发生血栓的血管直径:2.5 mm 19例,3.0 mm 22例,3.5 mm 2例。靶血管的支架数及长度:2枚以上38例,平均直径及总长度(2.87±0.40)mm ×(32.39±7.72)mm ;1枚5例,平均(3.18±0.39)mm ×(19.87±4.66)mm 。③原因:贴壁不良19例,小血管长病变14例,支架近远端过度扩张致内膜撕裂5例,氯吡格雷抵抗3例。④救治措施:采用直径略大的球囊高压扩张血栓部位35例,支架近远端再置入一枚支架5例。结论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程度、支架直径和长度、氯吡格雷抵抗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弥漫复杂病变患者;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救治的首要措施。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14.04.009
4
【篇名】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王金艳, 张庆华, 刘晓坤等
【作者单位】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 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4,17(11)
【ISSN 】1007-9572
【页码】1249-1252
【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唐山工人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走过性心绞痛患者196例作为治疗组, 行PCI 并且根据术后24h ~30d 是否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 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治疗组术前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比较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的hs-CBP 水平、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 、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压、Hcy 、LDL 、HDL 、HbA1c 、TC 、TG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PCI 后16例患者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对照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术前的hs-CRP 水平分别为(3.7±1.2) mg/L、(4.1±1.4)mg/L和(4.1±1.1) mg/L,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P>0.05). 对照组与患者术后hs-CRP 水平峰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
患者的hs-CRP 水平峰值高于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 且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患者的hs-CRP 水平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走过性心绞痛患者PCI 后hs-CRP 水平升高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4.11.11
5
【篇名】冠状动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
【作者】孙贺建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1医院, 河北, 张家口,075000
【出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2,21(12)
【ISSN 】1008-8849
【页码】1342-1342
【摘要】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63岁, 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h 急诊入院. 既往有吸烟史40余年, 平均20支/d.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 查体: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70次/min,律齐, 心界不大, 心音低钝,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4导联ST 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与T 波升支形成单向曲线.
【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12.12.057
6
【篇名】阿司匹林抵抗致支架内反复亚急性血栓1例
【作者】崔永亮, 苗立夫, 黄超联等
【作者单位】100016,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出处】国际心血管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2012,39(4)
【ISSN 】1673-6583
【页码】255-256
【摘要】患者, 男性,50岁, 因间断胸痛、胸闷半月余入院. 入院前1个月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并行静脉溶栓治疗. 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
氯吡格雷(商品名波利维)75mg/d治疗. 冠脉造影示:左主干(LM)远端狭窄约20%, 左前降支(LAD)近段及中段长病变狭窄达90%. 第一对角支(D1)近段80%局限性狭窄; 回旋支、钝缘支未见明显狭窄; 右冠状动脉( RCA) 近段长病变, 狭窄达75%, 远端血流均为TIMI 3级. 首先于RCA 近段置入YinYi3.5×23 mm支架, 然后应用Crush 技术于LAD 、D1近段分别置入Partner3.0×36 mm、YinYi3.5×23 mm支架对吻释放.
【DOI 】10.3969/j.issn.1673-6583.2012.04.020
7
【篇名】血清hs-CRP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茜, 李兴朝, 闵新文等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总医院, 湖北十堰,442000
【出处】海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2013,19(8)
【ISSN 】1007-1237
【页码】1042-1044,1047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行直接PCI 手术治疗, 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45)和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n=75).均于手术前后6h 抽其静脉血测定hs-CRP, 之后每12 h 测定1次, 至72 h 之后, 改为每24 h 测定1次, 连续测定1周, 得出其最大值(峰值). 结果: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 峰值为(29.39±4.19)mg/L,明显高于非亚急性支架血栓组患者hs-CRP 峰值(16.10±3.27)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血清hs-CRP 水平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与血清Hs-CRP 峰值水平呈正相关.
8
【篇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海坚, 莫逆, 梁金春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高州,525200
【出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3,19(4)
【ISSN 】1007-9688
【页码】424-426,449
【摘要】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 以及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 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 后维持量24h; 对照组100例, 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 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d. 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 结果 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 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 对照组为70例、30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 枚vs.(2.9±1.2) 枚,P >0.05;(32.4±13.8) mm v
s.(33.2±12.7) mm,P >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 vs.7%(7/100),x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x2=5.18,P>0.05].结论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 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DOI 】10.3969/j.issn.1007-9688.2013.04.014
9
【篇名】PCI 术后住院期间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12例
【作者】岳峰, 吴强, 张陈匀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贵州 贵阳,550002; 贵州省人民医院药剂科
【出处】中国老年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4,(9)
【ISSN 】1005-9202
【页码】2558-2559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是针对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采取的一种治疗方式,现已成为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2〕。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3〕。药物支架时代,术前、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治疗,仍未能完全杜绝支架内血栓( ST )的发生。 ST 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危险因素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支架因素、介入操作因素、患者及病变因素等〔4〕。本文拟探讨ST 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4.09.117
10
【篇名】替罗非斑对介入治疗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海坚, 莫逆, 梁金春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 高州,525200
【出处】中国医学创新,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09(24)
【ISSN 】1674-4985
【页码】21-22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 45 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盐酸替罗非斑 10 μg/kg 3 min 静脉推注, 继以 0.15 μg/(kg·min) 持续点滴后, 行急诊 PCI, 术后继续维持 48 h; 对照组直接再次行急诊 PCI. 结果:观察组中 26 例 ST 段回落, 对照组 4 例 ST 段回落,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 TIMI 血流 2~3 级者 24 例, 对照组 6 例,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轻、中度出血发生率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 结论:PCI 联合静脉推注大剂量替罗非斑, 能缓解患者胸痛的症状, 改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情况, 改善冠脉血流, 从而减少亚急性支架内的血栓量, 化解清除部分或全部支架内的血栓, 临床效果好, 值得推广应用.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10
11
【篇名】药物洗脱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作者】张悦, 刘新文, 方舟等
【作者单位】310013杭州市
浙江医院心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
【出处】心电与循环,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and Circulation2013,(3)
【ISSN 】2095-3933
【页码】157-160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550例行DES 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患者32例(血栓组), 并随机抽取未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50例(非血栓组). 对两组患者随访9~12个月, 比较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使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对血栓形成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随访期间血栓组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非血栓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植入不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高凝状态、低血压、低血容量状态均与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相关(均P<0.05).结论支架植入不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高凝状态、低血压和低血容量状态是DES 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12
【篇名】药物支架置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逯保军, 高爱玲, 李莉娟等
【作者单位】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河南省,454000
【出处】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la of Chinese Pract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2012,26(3)
【ISSN 】1674-3474
【页码】275-277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
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5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 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支架置入后36 h~5 d;血栓形成后1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存活,1例死亡;3例未行冠状动脉尿激酶溶栓者中1例存活,2例死亡.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 可改善患者预后.
13
【篇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作者】程飞, 张密, 周明等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 湖北市十堰市,442000
【出处】临床合理用药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2013,6(31)
【ISSN 】1674-3296
【页码】140-140
【摘要】 患者, 男,68岁, 主因胸闷、胸痛6个月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2年, 最高血压190/100mm Hg, 平时规律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左右, 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 吸烟史>40年, 每天吸烟20根. 查体:T 36.8℃,HR 76次/min,R 18次/min,BP 132/78mm Hg,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
14
【篇名】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戚纪胜, 李慎茂, 朱凤水等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471003;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 北京,100053
【出处】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2011,14(15)
【ISSN 】1673-5110
【页码】14-16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方法 分析2例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植入术后, 均经及时的动脉溶栓再通, 溶栓后加大抗血小板药物用量、延长抗凝治疗时间未再复发. 结论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不足可能是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血栓形成后及时的动脉溶栓, 溶栓术后强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DOI 】10.3969/j.issn.1673-5110.2011.15.006
15
【篇名】PCI 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
【作者】田攀, 曹雪滨, 张刚等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 保定,071000
【出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2013,(6)
【ISSN 】1674-4055
【页码】653-654
【摘要】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少见、但却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等并发症。虽然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冠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仍然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将我科收治等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
【DOI 】10.3969/j.1674-4055.2013.06.31
16
【篇名】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戴敬, 吕树铮, 宋现涛等
【作者单位】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疾病研究所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42(3)
【ISSN 】0253-3758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页码】254-255
【摘要】患者男性,70岁, 因"发作性胸痛、胸闷半年, 加重8h"于2012年7月30日入院.8h 前突发心前区憋闷、疼痛, 伴气促、大汗、恶心、呕吐, 持续约1h. 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 吸烟史40年(20支/d).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2 ~ V5导联ST 段抬高0.2~0.5 mV. 肌钙蛋白Ⅰ 18.7μg/L,肌酸激酶46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42.0μg/L.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示左前降支近段100%闭塞
.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4.03.015
17
【篇名】冠状动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爱琴, 郑海军
【作者单位】454002, 河南省焦作市 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中国实用医刊,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1,39(19)
【ISSN 】1674-4756
【页码】75-76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PCI) 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
的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 评价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2~26d.7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血栓形成,1例院外猝死. 血栓形成后的临床转归:6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中2例死亡,1例无症状. 结论 亚急性血栓形成是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很少发生的, 但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可能与技术因素有关, 预防的方法是最佳的支架释放. 病因学上是多因素的, 所以要多方面因素的解决. 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 反复球囊扩张(PTCA)或重新置入支架仍是主要治疗方法.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1.19.034
18
【篇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吕宪民, 王海英, 曹亦宾等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063000
【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2011,30(5)
【ISSN 】1001-9324
【页码】648-649
【摘要】 患者男,49 岁. 因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 40 余天, 再发 2 h 入院. 患者于 40 天前就餐时突发眩晕, 视物成双, 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 入院体检:中度昏迷, 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双侧瞳孔直径左:右=2:3,对光反射灵敏, 双侧病理征阳性, 症状持续约 2 h 自行缓解. 给予肝素钠 3000 U 静脉注射,1000 U/h 持续静脉泵入.1 天后, 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继续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19
【篇名】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作者】黄晓娇, 陈漠水, 邢波等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 海南海口,570208
【出处】海南医学,HAINAN MEDICAL JOURNAL2011,22(3)
【ISSN 】1003-6350
【页码】64-66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原因. 方法 分析4例PCI 治疗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特征及血栓形成原因. 结果 4例患者中, 急性血栓1例, 亚急性血栓1例, 迟发晚期血栓2例.4例均再次行PCI 术, 再通血管, 症状消失. 其发生与多重危险因素、复杂病变、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有关.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有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可能, 应引起重视. 再次PCI 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
【DOI 】10.3969/j.issn.1003-6350.2011.03.019
20
【篇名】药物洗脱支架内急性和亚
急性血栓形成6例报告
【作者】鲁润秋, 吴强, 张陈匀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南明堂门诊部,550002;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550002
【出处】贵州医药,Guizhou Medical Journal2012,36(3)
【ISSN 】1000-744X
【页码】250-251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CAS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 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手段. 支架内血栓形成(ST)是伴随着CASI 开展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严重并发症, 尽管目前临床已在CASI 术前和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治疗, 但仍未完全杜绝ST 的发生. 本文报告我院2002年8月至2011年11月期间3 169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病例中并发ST 的6例住院患者, 并结合文献探讨ST 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
【DOI 】10.3969/j.ISSN.1000-744X.2012.03.020
21
【篇名】冠状动脉PCI 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7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超, 王朝富, 刘全义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562400;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550004
【出处】贵州医药,Guizhou Medical Journal2012,36(6)
【ISSN 】1000-744X
【页码】533-534
【摘要】近年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 的首选治疗方法已经基本成熟, 并己在国内广泛开展. 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 是PCI 的严重并发症, 虽然其发生率仅为0.7%[1],但其病死率高达37.5%[2].若不及时处理, 则可导致致死性后果. 我院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共行PCI 术631例, 共有7例发生了急性及亚急性冠脉内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 其中急性4例, 亚急性3例, 现分析总结如下, 旨在提高术中及术后的防范意识.
【DOI 】10.3969/j.ISSN.1000-744X.2012.0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