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的,近代中国第一巨商。
中国有个大明湖,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然矿泉水湖泊。
大明湖南岸,鹊华桥正对,曾有一处大宅院,是晚清同治年间一位晋商在此修建的亦商亦居的府邸。
其宅名为“正立当”,是清末最大的当铺,又是一位近代风云人物时常在此居住养心的居所。
这座宅院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新中国,直至2010年一直矗立在大明湖畔,而这所大宅的主人正是中国近代史风云突变的一位幕后推手,而这座大宅也因为他的主人,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资料。
此宅的主人,即晋商之王——刘笃敬。
刘笃敬这个名字,其实一直以来并不响亮,所以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将逐步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还原这位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真正的地位。
刘笃敬与胡雪岩
比之同时代的胡雪岩,刘笃敬不算有名。
但将两个人的成就、财富放在一起,其实很难评判出高下。
若以今天的历史视角重新去审视,红顶商人胡雪岩更像一颗耀眼的流星,以商人身份游走于权贵之中,获取暴利,但转瞬即逝。
而刘笃敬,则亦官亦商,虽然官仅至四品,但这个官做的恰到好处;而从商数十年,却以天下为己任,不仅推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更是直接发起了“争矿运动”,保卫中国的工业资源,成为清末新兴工业的开创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后
人恪守家训,不但在军阀混战年代游刃有余,在新中国的文革时代也没有受到任何冲击,而他的老宅“正立当”,也一直得以保存到2010年。
所以在此文的开篇,我们要将刘笃敬与胡雪岩放在一起,为的是让诸位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刘笃敬——近代历史风云的幕后推手
在百度词条中,有这样的介绍:“刘笃敬,清末新兴工业的开创者,原本是清光绪乙亥科举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任山西商会会长。”
这样的评价显然过于保守,因为刘笃敬不仅是清末新兴工业的开创者,也绝非是一个简单的商人,而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幕后推手。
为什么要用到“幕后推手”这个词呢?
打个比方,你张口就能说出来刘德华、张学友这些名字,但你可能很难说出来他们老板的名字。你看到的只是舞台上的明星,但你可能不会去想,是谁把他们推到舞台上来的。
刘笃敬,就是这样一位幕后推手。
他的思想,直接推进了清末民国百年历史风云的变幻。
戊戌变法的幕后推手——刘笃敬
提到“戊戌变法”,一定会想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 就好比提到“五四运动”,你一定会想到那些学者们。
但看看五四运动,再客观的想一想戊戌变法,六个热血青年,真的就敢靠一腔热血改变一个国家?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百日维新”。
历史上一直认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但是近年来主流学者认定那是康有为自己的杜撰。
实际上“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应该是杨深秀,关于变法的第一道奏折,是他上的,变法中最主要的“请明定国是”的奏折是他上的,关学会也是他和宋伯鲁发起的。
变法一百天,杨深秀共上奏折计有十七件之多。“戊戌变法”中,杨深秀态度坚决,观点明确,影响非常大。
而当时的戊戌六君子,杨深秀49岁,杨锐41岁,刘光第39岁,谭嗣同33岁,康广仁31岁,来自福建侯官的―才子林旭,年仅24岁。
很明显,杨深秀才是这些人里面的“老大”。
这位杨深秀是谁呢?
他是刘笃敬的“三同”至交好友。三同是指同乡、同僚、同龄。
同乡,他们都是晋南人。同僚,都是刑部主事,而且两个人当了十年的同事。同龄,杨深秀只比刘笃敬小一岁。同乡、同僚、同龄,再加上两人都有强国的梦想,有着共同话言,两个人的关系处得那是非同一般地好。
而刘笃敬当时的财力富可敌国,他的朋友们都在受他的关照。
或者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刘笃敬其实是“六君子”的老大的老大。
所以,“戊戌变法”的事实情况是,当时50岁的刘笃敬,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实力,让比自己小一岁的好友杨深秀,带领同样忧国忧民的年轻人,所提出的政治主张。
因为“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扶持发展工商业,这其实是作为民族新工业开创者的刘笃敬对于国家前途的思考结果,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庚子后刘笃敬东渡扶桑,在日本神户等地考察工商业,而“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所效仿的对象就是日本的改革之法。
最值得一提的是,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于1898年9月27日被菜市口问斩。谭嗣同有传说中的好友“大刀王五”,也不敢为其收尸,在第二年才将尸体送回家中;而刘笃敬亲自护送灵柩,前往杨深秀的老家送葬。
从这一点上,刘笃敬不止是“戊戌变法”的幕后推手,更是大仁大义的本色英雄。 而此后的刘笃敬,隐居了三年。
关于他在何处隐居是众说纷纭,但我们更相信这三年中他大部分时候是在大明湖畔的“正立当”宅院(关于这一点,后面会专门涉及)。
因为他的好友杨深秀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多年前刘笃敬正是在这里与好友畅谈国事,而这三年,他也在这里怀念故人。
辛亥革命的幕后推手——刘笃敬
孙中山从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到1923年,曾15次到日本,累计有9年的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其中7年间以横滨中华街为基地,与陈少白、郑士良以及众多革命党人聚会、策划,领导历次革命起义。
1901年,刘笃敬也以考察日本工商业之名赴日本,后赴欧美等国,历时三年。
在这期间,刘笃敬与孙中山相识相交,并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与支持戊戌变法一样,这一次,刘笃敬仍然是幕后推手。
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久,孙中山曾以考察晋商为名亲赴山西与刘笃敬会面。
刘家图谱中至今记载着五幅对联,从中不难看出刘笃敬心怀天下的气魄与救国戡乱的雄心。
第一幅:同营美利通三岛,兴起新猷驾五洲;第二幅:世界崇利权经商宜寓拯民意,倡言昭信用济物须存爱国心;第三幅:世际芳春利权应拟收三晋,昌逢泰运商战何难驾五洲;第四幅:德义直行欧美地,泰和常洽管鲍心;第五幅:世路极崎岖大扩商权即可扶持华夏,昌时怀浩荡无亏国课何妨宴新春。这五幅对联,既是刘笃敬作为实业救国的商人对国家发展的期望,也是他实际行动的体现。
阎锡山上位的幕后推手——刘笃敬
你可能很难想象,“山西王”阎锡山能够坐稳山西,刘笃敬也是第一功臣。
襄汾当地人尽皆知的事情是,刘笃敬一直给阎锡山的革命军发饷,阎锡山专门派正规军为刘笃敬家的大院护院。
1912年2月宣统皇帝退位后,阎锡山马上带领革命军南下回山西,等到部队回到忻州的时候,却接到了大总统袁世凯的命令,命令阎锡山停止向太原前进。这是什么意思?原来袁世凯虽然接任大总统,但实际上还是想当皇帝。当皇帝那就不想让革命党人掌权。
山西离
北京比较近,如果阎锡山回到太原出任山西都督执掌军政大权,将来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卧榻之旁,岂容革命党人鼾睡?
于是,围绕谁来出任山西都督,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势力展开了一场争夺战。袁世凯想让和他关系好的山西巡抚李盛铎出任都督。在革命党这边,一面是孙中山同袁世凯谈条件,另一方面,本省的官绅代表提出强烈要求,坚决要求阎锡山担任都督,并派人做李盛铎的工作,想方设法让李盛铎自己向袁世凯提出辞职。
本省的官绅代表都是谁呢?主要是刘笃敬。通过努力,李盛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912年3月13日,他与杜上化、刘笃敬联名致电陆军总长段祺瑞,表示自己也欢迎阎回太原任都督。李盛铎自己都表态了,袁世凯当然没话说了。就这样,阎锡山回太原担任了山西都督一职,从此,执掌山西党政军大权37年,当了37年的土皇帝。
在袁世凯自己撰写的回忆录中,也曾提到刘笃敬对自己的帮助,所以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史实。
“争矿运动”的领导者——刘笃敬
煤炭,现代工业之命脉。山西的煤炭资源,是刘笃敬保住的。
所以也可以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刘笃敬保住的。
对于煤炭的重要性,孙中山先生在他著名的《建国方略》这样论述:“矿业者,为物质文明与经济进步之极大主因也。……煤为文明民族之必需品,为近代工业的主要物。”孙中山又赞叹说:“山西煤铁之富,甲于全球。”
刘笃敬与孙中山先生英雄所见略同,并以他作为商人的身份付诸实施,从1904年开始筹办太原阳曲王封山磺矿公司,到1916年辞退保晋公司总经理职务告老还乡,十二年投身近代实业的过程几乎都与煤炭有关。1905年,王封山磺矿公司开始生产,成为山西省最早
兴办的机械采矿业。磺矿就是硫磺矿,硫磺大家都知道,属于军工产品,是生产黑火药的主要原料。硫磺矿一般与煤炭是共生的,生产硫磺同时就生产煤炭。为什么要首先选择磺矿进行投资?发展军工,发展国防,刘笃敬首先想到的还是救国!
1905年,刘笃敬又与冯济川等人投资236万大洋,创办了阳泉铁沟煤矿。这个矿后来发展为保晋公司平定矿务分公司,它就是现在阳泉矿务局的前身。1906年,刘笃敬在太原西山冶峪投资开办了庆成煤窑。这个庆成煤窑创建了专采地下煤层的筒子窑,也就是竖井采煤技术,井深达42米。这是山西煤矿采掘技术的一大发展。1911年,又在西山王封附近投资开办了永泰煤窑。这些煤矿,开创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先河。今天,我们要问山西煤炭工业的老祖宗是谁,——他就是刘笃敬!
刘笃敬不仅是山西煤炭工业的开创者,也是山西近代史上著名的“争矿运动”主要领导人。关于“争矿运动”,已有很多的研究和著述,简单说就是1905到1908年,山西人与英国福公司争夺办矿权的一场斗争,最终是山西人取得了胜利。近年来,由于某种炒作原因,史学界和舆论界对“争矿运动”中,晋中票号商人渠本翘的贡献估值过高,而忽略了刘笃敬才是这一运动的真正领导人。
其实“争矿运动”完全是刘笃敬领导的爱国运动。
刘笃敬是1905年10月出任的山西商务局总办,他的前任就是出卖山西矿权的贾景仁。刘笃敬为什么能够出任商务局总办呢?原因有三点:第一,刘笃敬是山西商界的总代表。南高刘家在1896年商务局成立之初就是绅董,时任候补知府的刘笃敬还是商务局的主要筹办者。1907年刘笃敬还被选为山西商会会长。第二,刘笃敬符合任职条件。商务局总办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官吏。在1904年11月清朝商部《议派各省商务议员章程》规定:商务议员由各省督抚于候补道府中择其公正廉明、熟悉商务者报请商部委任,一般由商务局总办兼任。刘笃敬正好是熟悉商务的候补道员。第三,刘笃敬出任商务局总办是众望所归。由于当时山
西籍京官和山西民众的极力争取,朝廷不得不罢免了贾景仁的职务,强力支持“争矿运动”并且在京官中声望颇高的刘笃敬自然得到了上下的一致推举。就这样,刘笃敬出任了山西商务局总办。刘笃敬出任商务局总办的时候,“争矿运动”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山西官方的支持,让刘笃敬出任总办,就是要让他组织协调“争矿运动”,确保山西的利益。
作为商务局总办的刘笃敬本身就具有“争矿运动”的完全领导地位,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身份。
而“争矿运动”也是刘笃敬在推动历史风云的进程中唯一站在台前的一次。
刘笃敬与大明湖畔的“正立当”大宅
在刘笃敬的老家南高村,刘家建有深宅大院九十座,房屋一千二百五十间,花园四处,其中最大的颐园拟北京颐和园兴建,占地六十余亩,园内有假山、鱼池及上千种花草树木,颇具颐和园之趣。
其时刘家族人有二百多,侍仆有三百多,村内外设有义学、戏园、粮仓、木厂、裁缝、杂货店、粉坊、菜园等各种后勤服务机构。解放前,当地人一直称南高为“小北京”,可想其繁华程度。
据当地人回忆及有关资料记载,刘笃敬时期刘家所建“里仁巷”为刘宅中的奢侈之作。“里仁巷”共有豪宅七座,五座为传统风格的“梅花院”,两座为中西结合之建筑,建设所用楠木、大理石等材料皆由江南水运而至,历时三年建成。宅内摆设,甚为豪华,器具样式无一重复,光瓷器就一次性从江西景德镇订购了三千多件。
清后期的晋中富商现在的人们称其富甲海内,但乔家大院、渠家大院也不过二三十座,比起刘家的九十座院子,一千二百多间房屋,说是小巫见大巫也并不为过。
而我们为什么要单独说位于济南的正立当这座院子呢?
因为山西的刘家大院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而济南的这座大宅,却是刘笃敬在1870年继承家业以后,亲自主持修建的第一座宅院,更是刘笃敬后来掌握乾坤的起点所在!
同治九年,刘笃敬的父亲去世,年仅二十二岁的刘笃敬执掌家业。
面对父辈留下的庞大产业,刘笃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捕捉到典当行业发展的商机。 刘家于道光年间在济南大明湖畔创办的“正立当”当铺,是山东最早的当铺。俗话说,要想富,开当铺。刘笃敬执掌家业之初,当即发现当铺利润可观,“正立当”又是信誉比较高的老字号,就投入大量资金,并重新修建宅院,使它成为山东资金最为雄厚、格局最大的当铺。
“正立当”当铺,从修建的方式到后来的经营,都体现了刘笃敬与众不同的人生哲学和商业之道。
一般的门面,都是沿街开门,而刘笃敬修建的“正立当”,在大明湖畔这么好的地方,却没有冲着大明湖开门,而是选择了背对大明湖的苗家巷作为入口。
当时的人很不明白,为什么要反商业常规而行之呢?
直到“正立当”成为最大的当铺以后,这个谜底才逐渐被大家发现:原来经营当铺,是做的有钱人的生意,这些有钱人往往是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才需要进行家产的典当。面对大明湖开门,虽然便于交通,却没了隐私,万一被人看到,面子何在?而背对大明湖开门,让前来交易的客人既以游湖之名顺便交易,又在不觉中为客人保全了面子,可谓一举多得。
事实情况也是,在后来的数十年中,“正立当”成为了资金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久的第一大当铺。
而以此格局修建“正立当”大宅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这座宅院也是刘笃敬本人的常住之地之一。
众所周知,大明湖畔自唐代杜甫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以后,历经宋
代曾巩对明湖大堤的修造、元明清三代的不断美化,留下了诸如金末元好问的“日日泛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千古名句,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这样不世出的佳作,早就是文人墨客心中,全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圣地。
刘笃敬的书法绘画,皆是当时翘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山西有着广厦三千不住,却偏爱大明湖畔这座三进院子的心情。
在戊戌变法以后的三年,刘笃敬几乎都是在这座院子里面,日夜看着大明湖度过的。而除了赴日本和欧美的四年中,他也几乎每年能都要光顾这里,住上一段日子。可以想象,无数重大的决定,就是在这里做出的。
而这座大宅院,也成了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直接推动之处。
善始善终、荫及子孙的一代巨商
刘笃敬的后人,曾经在红军发展壮大的时候,专门开会做过具体安排,主要精神是“弃儿疏女,破坏家园”和“有地不卖,终究是害”。
后来在1945年初,日军投降前付诸行动,并在瞬间完成破产。刘家破产时,商号统一关闭,土地贱卖,甚至拱手送给了当地农民,部分财产有价无钱,白白扔了出去。主持破产的刘伯州,不知何故将妻子休去,言明要什么拿什么,装了四大车将妻子送回家,然后只身一人四处奔波处理财产。人们说他到南阳处理银号,从楼上往下扔票子;检阅汤恩伯的部队,阅一天发一天饷;在社旗县用牛笼头押宝,故意输钱;牛笼头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农村年龄大点的人都知道或者使用过,就是用铁丝编成套在牛嘴上的玩意儿,全是大窟隆,在里边押宝赌博,什么都能看见,只会输不会赢。运城盐池卖了一亿现大洋,几个月时间就在西安挥霍一空;变卖家财时,卖的是宅门上和柜子上的钥匙串,不管屋中、柜中有多少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和古玩珍宝。
世象变幻,世事难测,解放以后政府给人们定家庭成分的时候,刘家因财产散尽,被定成了“破产地主”,而当年贱买甚至没有掏钱就占了刘家几十亩地的佃户们,却成了真正真正、地地道道的“地主份子”,受尽批斗之苦。
到1965年,新的运动又来了,曾经的地主也要扣帽子——“四清”工作在襄汾展开,那时党的基本路线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判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刘家后人自然就在批判之列。
有一次,工作队组织南高群众举行诉苦大会,控诉刘家欺压群众、剥削群众的恶行。诉苦会一开始没有人说话,一阵寂静之后,工作队就点了一个叫吉娃的妇女发言。吉娃站起来说,刘家财主可不是黑心财主,我小时家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奈何时我爸妈就提篮到刘家借,凡是去了,总没有叫空回过——说到半截,工作队立即制止了她的发言。
又一阵寂静之后,一个叫李旦娃的站起来说,是叫说实话,还是叫说胡话。叫说实话我就说,那年我娘死了,装不起棺材,刘家老爷让我到木厂拉了一幅,没有要钱。接着,还有说刘家给人看病抓药不要钱的,上刘家学堂不收学费的——-一时间,诉苦会变成了感恩会。工作队赶紧宣布散会。
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能力让刘家后人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能在那种黑白颠倒的时代成功的度过一切危险,如履平地。
而这时候又不得不提到一件事——刘笃敬最心爱的,位于大明湖畔的“正立当”宅院。据说这座宅院是刘家唯一一个没有被贱卖、抛弃的资产。
1920年刘笃敬过世后,刘家后人将“正立当”的生意关掉,闭门谢客。一直到三十年代,把这座宅院交付到了另一位不输于刘笃敬的红顶商人——被称作“山东的荣毅仁”的苗氏资本代表人物苗海南手中,并一直作为苗氏家族的宅邸。
一直到2010年,这座屹立在大明湖畔整整140年,影响了一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史的
老建筑,因为大明湖整体改造的规划才被拆除。
而刘笃敬和“正立当”,也必将是济南这座老城的近代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明湖畔的,近代中国第一巨商。
中国有个大明湖,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然矿泉水湖泊。
大明湖南岸,鹊华桥正对,曾有一处大宅院,是晚清同治年间一位晋商在此修建的亦商亦居的府邸。
其宅名为“正立当”,是清末最大的当铺,又是一位近代风云人物时常在此居住养心的居所。
这座宅院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新中国,直至2010年一直矗立在大明湖畔,而这所大宅的主人正是中国近代史风云突变的一位幕后推手,而这座大宅也因为他的主人,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资料。
此宅的主人,即晋商之王——刘笃敬。
刘笃敬这个名字,其实一直以来并不响亮,所以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将逐步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还原这位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真正的地位。
刘笃敬与胡雪岩
比之同时代的胡雪岩,刘笃敬不算有名。
但将两个人的成就、财富放在一起,其实很难评判出高下。
若以今天的历史视角重新去审视,红顶商人胡雪岩更像一颗耀眼的流星,以商人身份游走于权贵之中,获取暴利,但转瞬即逝。
而刘笃敬,则亦官亦商,虽然官仅至四品,但这个官做的恰到好处;而从商数十年,却以天下为己任,不仅推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更是直接发起了“争矿运动”,保卫中国的工业资源,成为清末新兴工业的开创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后
人恪守家训,不但在军阀混战年代游刃有余,在新中国的文革时代也没有受到任何冲击,而他的老宅“正立当”,也一直得以保存到2010年。
所以在此文的开篇,我们要将刘笃敬与胡雪岩放在一起,为的是让诸位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刘笃敬——近代历史风云的幕后推手
在百度词条中,有这样的介绍:“刘笃敬,清末新兴工业的开创者,原本是清光绪乙亥科举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任山西商会会长。”
这样的评价显然过于保守,因为刘笃敬不仅是清末新兴工业的开创者,也绝非是一个简单的商人,而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幕后推手。
为什么要用到“幕后推手”这个词呢?
打个比方,你张口就能说出来刘德华、张学友这些名字,但你可能很难说出来他们老板的名字。你看到的只是舞台上的明星,但你可能不会去想,是谁把他们推到舞台上来的。
刘笃敬,就是这样一位幕后推手。
他的思想,直接推进了清末民国百年历史风云的变幻。
戊戌变法的幕后推手——刘笃敬
提到“戊戌变法”,一定会想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 就好比提到“五四运动”,你一定会想到那些学者们。
但看看五四运动,再客观的想一想戊戌变法,六个热血青年,真的就敢靠一腔热血改变一个国家?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百日维新”。
历史上一直认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但是近年来主流学者认定那是康有为自己的杜撰。
实际上“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应该是杨深秀,关于变法的第一道奏折,是他上的,变法中最主要的“请明定国是”的奏折是他上的,关学会也是他和宋伯鲁发起的。
变法一百天,杨深秀共上奏折计有十七件之多。“戊戌变法”中,杨深秀态度坚决,观点明确,影响非常大。
而当时的戊戌六君子,杨深秀49岁,杨锐41岁,刘光第39岁,谭嗣同33岁,康广仁31岁,来自福建侯官的―才子林旭,年仅24岁。
很明显,杨深秀才是这些人里面的“老大”。
这位杨深秀是谁呢?
他是刘笃敬的“三同”至交好友。三同是指同乡、同僚、同龄。
同乡,他们都是晋南人。同僚,都是刑部主事,而且两个人当了十年的同事。同龄,杨深秀只比刘笃敬小一岁。同乡、同僚、同龄,再加上两人都有强国的梦想,有着共同话言,两个人的关系处得那是非同一般地好。
而刘笃敬当时的财力富可敌国,他的朋友们都在受他的关照。
或者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刘笃敬其实是“六君子”的老大的老大。
所以,“戊戌变法”的事实情况是,当时50岁的刘笃敬,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实力,让比自己小一岁的好友杨深秀,带领同样忧国忧民的年轻人,所提出的政治主张。
因为“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扶持发展工商业,这其实是作为民族新工业开创者的刘笃敬对于国家前途的思考结果,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庚子后刘笃敬东渡扶桑,在日本神户等地考察工商业,而“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所效仿的对象就是日本的改革之法。
最值得一提的是,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于1898年9月27日被菜市口问斩。谭嗣同有传说中的好友“大刀王五”,也不敢为其收尸,在第二年才将尸体送回家中;而刘笃敬亲自护送灵柩,前往杨深秀的老家送葬。
从这一点上,刘笃敬不止是“戊戌变法”的幕后推手,更是大仁大义的本色英雄。 而此后的刘笃敬,隐居了三年。
关于他在何处隐居是众说纷纭,但我们更相信这三年中他大部分时候是在大明湖畔的“正立当”宅院(关于这一点,后面会专门涉及)。
因为他的好友杨深秀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多年前刘笃敬正是在这里与好友畅谈国事,而这三年,他也在这里怀念故人。
辛亥革命的幕后推手——刘笃敬
孙中山从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到1923年,曾15次到日本,累计有9年的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其中7年间以横滨中华街为基地,与陈少白、郑士良以及众多革命党人聚会、策划,领导历次革命起义。
1901年,刘笃敬也以考察日本工商业之名赴日本,后赴欧美等国,历时三年。
在这期间,刘笃敬与孙中山相识相交,并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与支持戊戌变法一样,这一次,刘笃敬仍然是幕后推手。
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久,孙中山曾以考察晋商为名亲赴山西与刘笃敬会面。
刘家图谱中至今记载着五幅对联,从中不难看出刘笃敬心怀天下的气魄与救国戡乱的雄心。
第一幅:同营美利通三岛,兴起新猷驾五洲;第二幅:世界崇利权经商宜寓拯民意,倡言昭信用济物须存爱国心;第三幅:世际芳春利权应拟收三晋,昌逢泰运商战何难驾五洲;第四幅:德义直行欧美地,泰和常洽管鲍心;第五幅:世路极崎岖大扩商权即可扶持华夏,昌时怀浩荡无亏国课何妨宴新春。这五幅对联,既是刘笃敬作为实业救国的商人对国家发展的期望,也是他实际行动的体现。
阎锡山上位的幕后推手——刘笃敬
你可能很难想象,“山西王”阎锡山能够坐稳山西,刘笃敬也是第一功臣。
襄汾当地人尽皆知的事情是,刘笃敬一直给阎锡山的革命军发饷,阎锡山专门派正规军为刘笃敬家的大院护院。
1912年2月宣统皇帝退位后,阎锡山马上带领革命军南下回山西,等到部队回到忻州的时候,却接到了大总统袁世凯的命令,命令阎锡山停止向太原前进。这是什么意思?原来袁世凯虽然接任大总统,但实际上还是想当皇帝。当皇帝那就不想让革命党人掌权。
山西离
北京比较近,如果阎锡山回到太原出任山西都督执掌军政大权,将来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卧榻之旁,岂容革命党人鼾睡?
于是,围绕谁来出任山西都督,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势力展开了一场争夺战。袁世凯想让和他关系好的山西巡抚李盛铎出任都督。在革命党这边,一面是孙中山同袁世凯谈条件,另一方面,本省的官绅代表提出强烈要求,坚决要求阎锡山担任都督,并派人做李盛铎的工作,想方设法让李盛铎自己向袁世凯提出辞职。
本省的官绅代表都是谁呢?主要是刘笃敬。通过努力,李盛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912年3月13日,他与杜上化、刘笃敬联名致电陆军总长段祺瑞,表示自己也欢迎阎回太原任都督。李盛铎自己都表态了,袁世凯当然没话说了。就这样,阎锡山回太原担任了山西都督一职,从此,执掌山西党政军大权37年,当了37年的土皇帝。
在袁世凯自己撰写的回忆录中,也曾提到刘笃敬对自己的帮助,所以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史实。
“争矿运动”的领导者——刘笃敬
煤炭,现代工业之命脉。山西的煤炭资源,是刘笃敬保住的。
所以也可以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刘笃敬保住的。
对于煤炭的重要性,孙中山先生在他著名的《建国方略》这样论述:“矿业者,为物质文明与经济进步之极大主因也。……煤为文明民族之必需品,为近代工业的主要物。”孙中山又赞叹说:“山西煤铁之富,甲于全球。”
刘笃敬与孙中山先生英雄所见略同,并以他作为商人的身份付诸实施,从1904年开始筹办太原阳曲王封山磺矿公司,到1916年辞退保晋公司总经理职务告老还乡,十二年投身近代实业的过程几乎都与煤炭有关。1905年,王封山磺矿公司开始生产,成为山西省最早
兴办的机械采矿业。磺矿就是硫磺矿,硫磺大家都知道,属于军工产品,是生产黑火药的主要原料。硫磺矿一般与煤炭是共生的,生产硫磺同时就生产煤炭。为什么要首先选择磺矿进行投资?发展军工,发展国防,刘笃敬首先想到的还是救国!
1905年,刘笃敬又与冯济川等人投资236万大洋,创办了阳泉铁沟煤矿。这个矿后来发展为保晋公司平定矿务分公司,它就是现在阳泉矿务局的前身。1906年,刘笃敬在太原西山冶峪投资开办了庆成煤窑。这个庆成煤窑创建了专采地下煤层的筒子窑,也就是竖井采煤技术,井深达42米。这是山西煤矿采掘技术的一大发展。1911年,又在西山王封附近投资开办了永泰煤窑。这些煤矿,开创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先河。今天,我们要问山西煤炭工业的老祖宗是谁,——他就是刘笃敬!
刘笃敬不仅是山西煤炭工业的开创者,也是山西近代史上著名的“争矿运动”主要领导人。关于“争矿运动”,已有很多的研究和著述,简单说就是1905到1908年,山西人与英国福公司争夺办矿权的一场斗争,最终是山西人取得了胜利。近年来,由于某种炒作原因,史学界和舆论界对“争矿运动”中,晋中票号商人渠本翘的贡献估值过高,而忽略了刘笃敬才是这一运动的真正领导人。
其实“争矿运动”完全是刘笃敬领导的爱国运动。
刘笃敬是1905年10月出任的山西商务局总办,他的前任就是出卖山西矿权的贾景仁。刘笃敬为什么能够出任商务局总办呢?原因有三点:第一,刘笃敬是山西商界的总代表。南高刘家在1896年商务局成立之初就是绅董,时任候补知府的刘笃敬还是商务局的主要筹办者。1907年刘笃敬还被选为山西商会会长。第二,刘笃敬符合任职条件。商务局总办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官吏。在1904年11月清朝商部《议派各省商务议员章程》规定:商务议员由各省督抚于候补道府中择其公正廉明、熟悉商务者报请商部委任,一般由商务局总办兼任。刘笃敬正好是熟悉商务的候补道员。第三,刘笃敬出任商务局总办是众望所归。由于当时山
西籍京官和山西民众的极力争取,朝廷不得不罢免了贾景仁的职务,强力支持“争矿运动”并且在京官中声望颇高的刘笃敬自然得到了上下的一致推举。就这样,刘笃敬出任了山西商务局总办。刘笃敬出任商务局总办的时候,“争矿运动”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山西官方的支持,让刘笃敬出任总办,就是要让他组织协调“争矿运动”,确保山西的利益。
作为商务局总办的刘笃敬本身就具有“争矿运动”的完全领导地位,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身份。
而“争矿运动”也是刘笃敬在推动历史风云的进程中唯一站在台前的一次。
刘笃敬与大明湖畔的“正立当”大宅
在刘笃敬的老家南高村,刘家建有深宅大院九十座,房屋一千二百五十间,花园四处,其中最大的颐园拟北京颐和园兴建,占地六十余亩,园内有假山、鱼池及上千种花草树木,颇具颐和园之趣。
其时刘家族人有二百多,侍仆有三百多,村内外设有义学、戏园、粮仓、木厂、裁缝、杂货店、粉坊、菜园等各种后勤服务机构。解放前,当地人一直称南高为“小北京”,可想其繁华程度。
据当地人回忆及有关资料记载,刘笃敬时期刘家所建“里仁巷”为刘宅中的奢侈之作。“里仁巷”共有豪宅七座,五座为传统风格的“梅花院”,两座为中西结合之建筑,建设所用楠木、大理石等材料皆由江南水运而至,历时三年建成。宅内摆设,甚为豪华,器具样式无一重复,光瓷器就一次性从江西景德镇订购了三千多件。
清后期的晋中富商现在的人们称其富甲海内,但乔家大院、渠家大院也不过二三十座,比起刘家的九十座院子,一千二百多间房屋,说是小巫见大巫也并不为过。
而我们为什么要单独说位于济南的正立当这座院子呢?
因为山西的刘家大院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而济南的这座大宅,却是刘笃敬在1870年继承家业以后,亲自主持修建的第一座宅院,更是刘笃敬后来掌握乾坤的起点所在!
同治九年,刘笃敬的父亲去世,年仅二十二岁的刘笃敬执掌家业。
面对父辈留下的庞大产业,刘笃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捕捉到典当行业发展的商机。 刘家于道光年间在济南大明湖畔创办的“正立当”当铺,是山东最早的当铺。俗话说,要想富,开当铺。刘笃敬执掌家业之初,当即发现当铺利润可观,“正立当”又是信誉比较高的老字号,就投入大量资金,并重新修建宅院,使它成为山东资金最为雄厚、格局最大的当铺。
“正立当”当铺,从修建的方式到后来的经营,都体现了刘笃敬与众不同的人生哲学和商业之道。
一般的门面,都是沿街开门,而刘笃敬修建的“正立当”,在大明湖畔这么好的地方,却没有冲着大明湖开门,而是选择了背对大明湖的苗家巷作为入口。
当时的人很不明白,为什么要反商业常规而行之呢?
直到“正立当”成为最大的当铺以后,这个谜底才逐渐被大家发现:原来经营当铺,是做的有钱人的生意,这些有钱人往往是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才需要进行家产的典当。面对大明湖开门,虽然便于交通,却没了隐私,万一被人看到,面子何在?而背对大明湖开门,让前来交易的客人既以游湖之名顺便交易,又在不觉中为客人保全了面子,可谓一举多得。
事实情况也是,在后来的数十年中,“正立当”成为了资金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久的第一大当铺。
而以此格局修建“正立当”大宅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这座宅院也是刘笃敬本人的常住之地之一。
众所周知,大明湖畔自唐代杜甫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以后,历经宋
代曾巩对明湖大堤的修造、元明清三代的不断美化,留下了诸如金末元好问的“日日泛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千古名句,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这样不世出的佳作,早就是文人墨客心中,全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圣地。
刘笃敬的书法绘画,皆是当时翘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山西有着广厦三千不住,却偏爱大明湖畔这座三进院子的心情。
在戊戌变法以后的三年,刘笃敬几乎都是在这座院子里面,日夜看着大明湖度过的。而除了赴日本和欧美的四年中,他也几乎每年能都要光顾这里,住上一段日子。可以想象,无数重大的决定,就是在这里做出的。
而这座大宅院,也成了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直接推动之处。
善始善终、荫及子孙的一代巨商
刘笃敬的后人,曾经在红军发展壮大的时候,专门开会做过具体安排,主要精神是“弃儿疏女,破坏家园”和“有地不卖,终究是害”。
后来在1945年初,日军投降前付诸行动,并在瞬间完成破产。刘家破产时,商号统一关闭,土地贱卖,甚至拱手送给了当地农民,部分财产有价无钱,白白扔了出去。主持破产的刘伯州,不知何故将妻子休去,言明要什么拿什么,装了四大车将妻子送回家,然后只身一人四处奔波处理财产。人们说他到南阳处理银号,从楼上往下扔票子;检阅汤恩伯的部队,阅一天发一天饷;在社旗县用牛笼头押宝,故意输钱;牛笼头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农村年龄大点的人都知道或者使用过,就是用铁丝编成套在牛嘴上的玩意儿,全是大窟隆,在里边押宝赌博,什么都能看见,只会输不会赢。运城盐池卖了一亿现大洋,几个月时间就在西安挥霍一空;变卖家财时,卖的是宅门上和柜子上的钥匙串,不管屋中、柜中有多少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和古玩珍宝。
世象变幻,世事难测,解放以后政府给人们定家庭成分的时候,刘家因财产散尽,被定成了“破产地主”,而当年贱买甚至没有掏钱就占了刘家几十亩地的佃户们,却成了真正真正、地地道道的“地主份子”,受尽批斗之苦。
到1965年,新的运动又来了,曾经的地主也要扣帽子——“四清”工作在襄汾展开,那时党的基本路线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判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刘家后人自然就在批判之列。
有一次,工作队组织南高群众举行诉苦大会,控诉刘家欺压群众、剥削群众的恶行。诉苦会一开始没有人说话,一阵寂静之后,工作队就点了一个叫吉娃的妇女发言。吉娃站起来说,刘家财主可不是黑心财主,我小时家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奈何时我爸妈就提篮到刘家借,凡是去了,总没有叫空回过——说到半截,工作队立即制止了她的发言。
又一阵寂静之后,一个叫李旦娃的站起来说,是叫说实话,还是叫说胡话。叫说实话我就说,那年我娘死了,装不起棺材,刘家老爷让我到木厂拉了一幅,没有要钱。接着,还有说刘家给人看病抓药不要钱的,上刘家学堂不收学费的——-一时间,诉苦会变成了感恩会。工作队赶紧宣布散会。
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能力让刘家后人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能在那种黑白颠倒的时代成功的度过一切危险,如履平地。
而这时候又不得不提到一件事——刘笃敬最心爱的,位于大明湖畔的“正立当”宅院。据说这座宅院是刘家唯一一个没有被贱卖、抛弃的资产。
1920年刘笃敬过世后,刘家后人将“正立当”的生意关掉,闭门谢客。一直到三十年代,把这座宅院交付到了另一位不输于刘笃敬的红顶商人——被称作“山东的荣毅仁”的苗氏资本代表人物苗海南手中,并一直作为苗氏家族的宅邸。
一直到2010年,这座屹立在大明湖畔整整140年,影响了一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史的
老建筑,因为大明湖整体改造的规划才被拆除。
而刘笃敬和“正立当”,也必将是济南这座老城的近代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