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区管理学习

关于新加坡学习体会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部署安排,本人参加了在新加坡关于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高级研修班的课程学习。这次赴新加坡培训学习,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组织严密,达到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的目的,为今后开展工作找准了标杆、明确了方向。

面对我区在城市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与新加坡的差距,大家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并纷纷表示将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到的先进经验转化到推动“文化荔湾、低碳荔湾、智慧荔湾、幸福荔湾”的建设实践中来。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微观层面着手,就是构建和谐的社区。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社区,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是社区与政府之间、社区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的社区。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点,社区管理功能的更新和完善,实际上就是构筑一个全新的“强政府”和“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机制,其核心在于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形成有机结合,实现不同管理主体在管理功能上的合理分工和协作,形成管理上的和谐有序。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成为和谐社区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本文通过对和谐社区建设及社区管理相关理论的梳理,分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借鉴,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和谐社区构建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街道办事处为指导的多元参与分工协作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街道办事处处在城市基层管理第一线,不仅是连接政府与社区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后几天,学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培训中。在新加坡管理大学、陆路交通管理局等地,学员们先后听取了关于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新加坡政府架构与公务员管理、新加坡社会保障机制与运作机制等8次讲座。讲课老师既有学识渊博的大学学者和咨询机构智囊,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府原任官员和社会工作者,不同的授课者们都以其重点突出的授课内容、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讲授了新加坡几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功的先进理念、具体做法、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发展的宏伟蓝图,让学员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

学习新加坡,学员们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我区有城市建设与社区建设的良好基础,城市长效管理、和谐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也始终按照“全国争先、全省领先”的目标去努力、去实践。作为来自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社区建设的一线实践者,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新加坡,让他们建设实力钟楼、优美钟楼、幸福钟楼的目标和举措更加清晰。

大家一致认为,

二、必须坚持学以利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方向、有目标、有准则,是学习能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坚持利德、增智、致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才能为党和人民、为南昌的崛起

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以立德,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人生抱负上有新追求。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准实现人生抱负的着力点。要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南昌快速和谐崛起的不懈努力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找准实现人生抱负的立足点。“要立志干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在干事的同时,大家还要做到“干净”。新加坡和香港之所以成为众多跨国集团看重的地方,很重要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公务员非常廉洁,办事公开、公正、透明、高效。

学以增智,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执政能力上有新提高。勤学习,善学习,终身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自身能力的一个主要方法。而学习中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才能不断进步。同时还要重点加强现代化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现代管理、现代科技、现代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当前各种新情况、新形势的挑战。

学以致用,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有新作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学是用的前提,用是学的归宿。学而不用,将知识束之高阁、沉于腹中,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紧密结合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活学活用,把在外学到的先进知识和好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促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三、新加坡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长春的启示

新加坡经过40多年的奋斗,实现了小国变强、穷国变富的梦想,从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培训班全体一致感到,新加坡的很多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大家也深刻认识到,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完全的照搬照抄并不一定有效。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学深圳,九十年代学浦东,还学过沿海,都曾经推动了改革和开放。但是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取得象深圳、浦东、沿海一样的变化。因为深圳、浦东、沿海就是深圳、浦东、沿海,我们就是我们。所以,在学习新加坡成功经验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的条件和环境出发,分析哪些是能够学到的?哪些是可以变通学到的?哪些是不可以照搬照套的?我们自己有哪些做法也是很可宝贵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学到有用的,摒弃无效的。通过对新加坡的经验有选择的加以吸收和借鉴,大家认为以下几方面对于长春很有启示:

1、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加坡短短40年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经验是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加坡政府是最具代表的强势政府,主导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方向。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并通过政府的作用推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新加坡政府职能到位并不越位,它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只受法律和市场约束。新加坡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廉洁、高效、透明”上。新加坡基本不存在“吃拿卡要报”,政府官员和职员身体力行,严格遵守法律和规章。

经过近年来的软环境治理,长春的政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过去比,成绩是巨大的。但同发展的需要,与公共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必须继续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抓,这是提高竞争力、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从新加坡经验和长春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当前应突出抓好四件事:

第一,按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要在搞好经济调节

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第二,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政府的强势,规范科学地利用行政手段、政府资源,有效地组织社会、动员公众、影响舆论来实现政府的主张。

第三,坚持依法办事,既要遵守实体法,而且也要遵守程序法,特别是要牢固地强化法治意识,未曾决策就要时刻准备面对法庭、面对社会公众。

第四,加强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标本兼治,深入治理,塑造廉洁政府形象,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就街区工作提出要求。他说,社区工作十分重要,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生活的享受首先就是来源于社区,基础也在社区。社区承担着支持发展、维护稳定、促 进和谐、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以典型引路、比学赶帮、进一步促进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社区居委会要强化责任,区街要加强对社区指导,社区管理组织要负起责任,努力把本社区建设成为政治清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舒心的温暖大家庭,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 要改善服务,坚持以社区居民新需求新期待为出发点,面向社区提供多方面服务。现阶段特别要注意抓好治安、就业、社保、医卫、环保、创业、政治学习等服务,特别做好面向残疾人、特困群体、特殊人员的服务,通过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创新方法,社区任务重、人员少,要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来做好社区工作。现行体制下,要用活辖区人力资源,组织党员、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发掘辖区单位资源,鼓励辖区单位资助社区,弥补社区公共资源不足;创造新载体,通过广播、网络等平台扩大社区覆盖面;还要争取外部资源帮助社区发展,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快速地向社会、向社区转移,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较好地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实行有效的覆盖,这是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和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市强化体制机制优势,营造最佳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就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要通过还权、转权、赋权进一步明确社区的自治职能。要将本来属于社区的自治权力交还社区,如社区干部选免权等;要将适合于社区管理的部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赋于社区相应的协管权;赋于社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权。

要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保证社区的自治职能。在社区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民间组织“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要理顺社区对外、对内关系,创新社区管理体系。要规范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明确办事处的职能是指导社区工作;要规范有关部门和社区的关系,规定部门的职能不准向社区延伸,实行政务公开到社区;要规范物业公司的定位,与社区是合同关系、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要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要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把社区服务的重点放在面向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社会化服务以及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上,形成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要创新社区服务实现形式,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开办社会服务项目。

要坚持制度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使社区建设和管理

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为社区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运行环境。要建立积极的投入机制,形成良性的社区财力运行机制。政府要建立积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着力解决好交通、通讯、卫生、学校等社区公益设施建设以及社区办公经费等资金投入问题,确保社区建设后续有源,长期发展。

要结合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充分挖掘社区优势资源, 努力做好社区经济发展这篇文章,着力提升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市管理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社区,社区参与城市管理是促使居民养成文明习 惯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定位,坚持做好社区发展、管理、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方面工作,大力整合各种资源,抓好社区经济发展,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

社区建设要始终坚持“发展社区经济、服务城市居民、承接城市任务”的基本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夯实居民自治的经济基础。要努力寻找社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鼓励社会服务进入社区,积极开展公共管理的有偿服务,为社区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做好与民生相关的事务,履行好社区管理职能,协助搞好城市管理。

和谐社区建设应做到四个结合

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构建 和谐社会应以和谐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做到四个结合。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一抓党组织设置,根据社区党员分布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使党组织建到“楼门院”、建到“胡同”、建到“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档公寓、危改小区党组织的建设,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百分之百覆盖。二抓党组织负责人的配置,从机关选派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挂职锻炼,发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抓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党员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群众评议、党员谈心等制度,加强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要抓就业和再就业,坚持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党员下岗职工带头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双带”活动为载体,通过发展开发岗位资源,通过共建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公关增加就业指标,经过各种努力,改善民生状况。二要抓困难群众救助,要因地制宜,开展面向老、幼、残、孤、困、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三要抓社会保障,建立市、区、街、居四级城市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应保尽保。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体现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一是加强文化建设,采取针对性较强、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优化社区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和市民出行条件;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开展整治交通秩序、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等工作,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整合服务资源,建立社会服务中心,发展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组织,逐步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一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各社区通过与学校联合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方式,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贯通,相得益彰,形成社会化、开放型的思想道德体系。二抓矛盾纠纷调处,各社区应建立健全民事调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释疑解惑、情绪疏导,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抓社区综合管理,初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基层政法、综合治理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格局。

服务是街道社区党建永恒的主题。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把提高服务水平作 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着力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拓宽服务 领域,切实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夯实党在城市领域的执政基础。

在创先争优中更新服务理念,把握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辖区的政治 核心,游离于社区服务这一工作的基本点,工作就失去了方向;沿袭传统的服务思路,工作也难有新的活力。街道社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首先要在服务理念上有所创新,树立“大共建”、“大服务”、“大和谐”理念,破解社区服务与党建等工作相脱节、服务功能不强、内涵不足、受助面不宽、社区服务与党建等工作相脱节等问题,紧贴居民需求,构建社区服务新格局。

在创先争优中做到以人为本,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服务水平。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注重扩大民情搜集渠道,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大走访,围绕基层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做基层党员和群众的“代言人”;要注重集民智、解民忧,通过开展“三支队伍”进社区,组织辖区各级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到社区接待选民和群众,倾听他们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受理他们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联系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注重排查各种矛盾,化解各类纠纷,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正确反映利益诉求,特别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做老百姓的“贴心人”;要注重为民服务,实施“一门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建立监督机制,为民排忧解难,做广大居民群众的“服务员”。

在创先争优中立足实际,创新街道社区服务工作新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是街道社区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以社区群众为督导的街道、社区、群众三点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架构,确立社区服务体制的基础,促进社区服务有序发展,逐步规范;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建立民情日记档案,做到社区服务覆盖每一户居民;完善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党内服务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单方受助与联动互助相结合、物质服务与精神服务相结合的兼收并蓄的社会化服务内容。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到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改进工作作风上创先争优,让群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新加坡社区管理服务的启示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新加坡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很强,使他们产生了持久的竞争意识和社会凝聚力,这是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这种理念引领他们重视并积

极参与社区工作。我国必须要在社区内树立这种理念,使所有的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树立社会、民族、家庭和谐的理念,树立守望相助的理念,紧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籍贯的人群,共同努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灵活性,规划制定和修编由市区重建局负责,总规划蓝图属于法定文件,每5 年调整一次,它的绘制、检验和审批受规划条例管制和约束。规划的每次修订,都要有交通、工业、公共住屋、环境、经济发展、旅游、娱乐、土地、文化艺术等政府部门参与,规划要兼顾各方的发展和保护。我国的社区规划一定要以人为本,从人口、社会、产业、自然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考虑,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

明确职责,健全网络。新加坡依托健全的基层组织网络开展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基层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覆盖了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我国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的基层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构建覆盖社区的组织网络。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各种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避免角色重叠、交叉和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要积极依靠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方法,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导、协调、鼓励各类企业进入社区,承担、兴办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培育骨干,强化队伍。包括基层领袖和义工在内的社区工作骨干是新加坡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要在大力提高现有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同时,发挥我们的组织优势,培育一大批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志愿者,尤其要吸引一批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和社会知名人士担当社区工作领袖的角色。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涵,完善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努力打造亲情服务型社区。

改革创新,营造和谐。新加坡社区活动很有特色,许多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很强。我国要以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活动为抓手,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以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使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科技、社区体育、社区治安等服务落到实处,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社区服务网络,实现社区工作的社会化。

关于新加坡学习体会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部署安排,本人参加了在新加坡关于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高级研修班的课程学习。这次赴新加坡培训学习,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组织严密,达到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的目的,为今后开展工作找准了标杆、明确了方向。

面对我区在城市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与新加坡的差距,大家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并纷纷表示将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到的先进经验转化到推动“文化荔湾、低碳荔湾、智慧荔湾、幸福荔湾”的建设实践中来。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微观层面着手,就是构建和谐的社区。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社区,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是社区与政府之间、社区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的社区。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点,社区管理功能的更新和完善,实际上就是构筑一个全新的“强政府”和“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机制,其核心在于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形成有机结合,实现不同管理主体在管理功能上的合理分工和协作,形成管理上的和谐有序。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成为和谐社区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本文通过对和谐社区建设及社区管理相关理论的梳理,分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借鉴,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和谐社区构建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街道办事处为指导的多元参与分工协作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街道办事处处在城市基层管理第一线,不仅是连接政府与社区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后几天,学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培训中。在新加坡管理大学、陆路交通管理局等地,学员们先后听取了关于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新加坡政府架构与公务员管理、新加坡社会保障机制与运作机制等8次讲座。讲课老师既有学识渊博的大学学者和咨询机构智囊,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府原任官员和社会工作者,不同的授课者们都以其重点突出的授课内容、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讲授了新加坡几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功的先进理念、具体做法、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发展的宏伟蓝图,让学员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

学习新加坡,学员们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我区有城市建设与社区建设的良好基础,城市长效管理、和谐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也始终按照“全国争先、全省领先”的目标去努力、去实践。作为来自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社区建设的一线实践者,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新加坡,让他们建设实力钟楼、优美钟楼、幸福钟楼的目标和举措更加清晰。

大家一致认为,

二、必须坚持学以利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方向、有目标、有准则,是学习能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坚持利德、增智、致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才能为党和人民、为南昌的崛起

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以立德,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人生抱负上有新追求。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准实现人生抱负的着力点。要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南昌快速和谐崛起的不懈努力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找准实现人生抱负的立足点。“要立志干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在干事的同时,大家还要做到“干净”。新加坡和香港之所以成为众多跨国集团看重的地方,很重要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公务员非常廉洁,办事公开、公正、透明、高效。

学以增智,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执政能力上有新提高。勤学习,善学习,终身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自身能力的一个主要方法。而学习中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才能不断进步。同时还要重点加强现代化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现代管理、现代科技、现代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当前各种新情况、新形势的挑战。

学以致用,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有新作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学是用的前提,用是学的归宿。学而不用,将知识束之高阁、沉于腹中,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紧密结合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活学活用,把在外学到的先进知识和好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促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三、新加坡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长春的启示

新加坡经过40多年的奋斗,实现了小国变强、穷国变富的梦想,从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培训班全体一致感到,新加坡的很多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大家也深刻认识到,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完全的照搬照抄并不一定有效。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学深圳,九十年代学浦东,还学过沿海,都曾经推动了改革和开放。但是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取得象深圳、浦东、沿海一样的变化。因为深圳、浦东、沿海就是深圳、浦东、沿海,我们就是我们。所以,在学习新加坡成功经验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的条件和环境出发,分析哪些是能够学到的?哪些是可以变通学到的?哪些是不可以照搬照套的?我们自己有哪些做法也是很可宝贵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学到有用的,摒弃无效的。通过对新加坡的经验有选择的加以吸收和借鉴,大家认为以下几方面对于长春很有启示:

1、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加坡短短40年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经验是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加坡政府是最具代表的强势政府,主导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方向。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并通过政府的作用推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新加坡政府职能到位并不越位,它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只受法律和市场约束。新加坡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廉洁、高效、透明”上。新加坡基本不存在“吃拿卡要报”,政府官员和职员身体力行,严格遵守法律和规章。

经过近年来的软环境治理,长春的政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过去比,成绩是巨大的。但同发展的需要,与公共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必须继续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抓,这是提高竞争力、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从新加坡经验和长春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当前应突出抓好四件事:

第一,按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要在搞好经济调节

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第二,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政府的强势,规范科学地利用行政手段、政府资源,有效地组织社会、动员公众、影响舆论来实现政府的主张。

第三,坚持依法办事,既要遵守实体法,而且也要遵守程序法,特别是要牢固地强化法治意识,未曾决策就要时刻准备面对法庭、面对社会公众。

第四,加强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标本兼治,深入治理,塑造廉洁政府形象,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就街区工作提出要求。他说,社区工作十分重要,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生活的享受首先就是来源于社区,基础也在社区。社区承担着支持发展、维护稳定、促 进和谐、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以典型引路、比学赶帮、进一步促进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社区居委会要强化责任,区街要加强对社区指导,社区管理组织要负起责任,努力把本社区建设成为政治清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舒心的温暖大家庭,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 要改善服务,坚持以社区居民新需求新期待为出发点,面向社区提供多方面服务。现阶段特别要注意抓好治安、就业、社保、医卫、环保、创业、政治学习等服务,特别做好面向残疾人、特困群体、特殊人员的服务,通过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创新方法,社区任务重、人员少,要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来做好社区工作。现行体制下,要用活辖区人力资源,组织党员、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发掘辖区单位资源,鼓励辖区单位资助社区,弥补社区公共资源不足;创造新载体,通过广播、网络等平台扩大社区覆盖面;还要争取外部资源帮助社区发展,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快速地向社会、向社区转移,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较好地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实行有效的覆盖,这是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和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市强化体制机制优势,营造最佳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就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要通过还权、转权、赋权进一步明确社区的自治职能。要将本来属于社区的自治权力交还社区,如社区干部选免权等;要将适合于社区管理的部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赋于社区相应的协管权;赋于社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权。

要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保证社区的自治职能。在社区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民间组织“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要理顺社区对外、对内关系,创新社区管理体系。要规范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明确办事处的职能是指导社区工作;要规范有关部门和社区的关系,规定部门的职能不准向社区延伸,实行政务公开到社区;要规范物业公司的定位,与社区是合同关系、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要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要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把社区服务的重点放在面向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社会化服务以及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上,形成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要创新社区服务实现形式,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开办社会服务项目。

要坚持制度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使社区建设和管理

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为社区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运行环境。要建立积极的投入机制,形成良性的社区财力运行机制。政府要建立积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着力解决好交通、通讯、卫生、学校等社区公益设施建设以及社区办公经费等资金投入问题,确保社区建设后续有源,长期发展。

要结合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充分挖掘社区优势资源, 努力做好社区经济发展这篇文章,着力提升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市管理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社区,社区参与城市管理是促使居民养成文明习 惯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定位,坚持做好社区发展、管理、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方面工作,大力整合各种资源,抓好社区经济发展,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

社区建设要始终坚持“发展社区经济、服务城市居民、承接城市任务”的基本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夯实居民自治的经济基础。要努力寻找社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鼓励社会服务进入社区,积极开展公共管理的有偿服务,为社区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做好与民生相关的事务,履行好社区管理职能,协助搞好城市管理。

和谐社区建设应做到四个结合

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构建 和谐社会应以和谐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做到四个结合。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一抓党组织设置,根据社区党员分布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使党组织建到“楼门院”、建到“胡同”、建到“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档公寓、危改小区党组织的建设,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百分之百覆盖。二抓党组织负责人的配置,从机关选派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挂职锻炼,发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抓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党员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群众评议、党员谈心等制度,加强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要抓就业和再就业,坚持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党员下岗职工带头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双带”活动为载体,通过发展开发岗位资源,通过共建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公关增加就业指标,经过各种努力,改善民生状况。二要抓困难群众救助,要因地制宜,开展面向老、幼、残、孤、困、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三要抓社会保障,建立市、区、街、居四级城市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应保尽保。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体现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一是加强文化建设,采取针对性较强、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优化社区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和市民出行条件;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开展整治交通秩序、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等工作,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整合服务资源,建立社会服务中心,发展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组织,逐步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

──和谐社区建设应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一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各社区通过与学校联合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方式,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贯通,相得益彰,形成社会化、开放型的思想道德体系。二抓矛盾纠纷调处,各社区应建立健全民事调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释疑解惑、情绪疏导,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抓社区综合管理,初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基层政法、综合治理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格局。

服务是街道社区党建永恒的主题。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把提高服务水平作 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着力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拓宽服务 领域,切实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夯实党在城市领域的执政基础。

在创先争优中更新服务理念,把握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辖区的政治 核心,游离于社区服务这一工作的基本点,工作就失去了方向;沿袭传统的服务思路,工作也难有新的活力。街道社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首先要在服务理念上有所创新,树立“大共建”、“大服务”、“大和谐”理念,破解社区服务与党建等工作相脱节、服务功能不强、内涵不足、受助面不宽、社区服务与党建等工作相脱节等问题,紧贴居民需求,构建社区服务新格局。

在创先争优中做到以人为本,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服务水平。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注重扩大民情搜集渠道,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大走访,围绕基层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做基层党员和群众的“代言人”;要注重集民智、解民忧,通过开展“三支队伍”进社区,组织辖区各级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到社区接待选民和群众,倾听他们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受理他们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联系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注重排查各种矛盾,化解各类纠纷,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正确反映利益诉求,特别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做老百姓的“贴心人”;要注重为民服务,实施“一门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建立监督机制,为民排忧解难,做广大居民群众的“服务员”。

在创先争优中立足实际,创新街道社区服务工作新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是街道社区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以社区群众为督导的街道、社区、群众三点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架构,确立社区服务体制的基础,促进社区服务有序发展,逐步规范;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建立民情日记档案,做到社区服务覆盖每一户居民;完善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党内服务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单方受助与联动互助相结合、物质服务与精神服务相结合的兼收并蓄的社会化服务内容。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到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改进工作作风上创先争优,让群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新加坡社区管理服务的启示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新加坡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很强,使他们产生了持久的竞争意识和社会凝聚力,这是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这种理念引领他们重视并积

极参与社区工作。我国必须要在社区内树立这种理念,使所有的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树立社会、民族、家庭和谐的理念,树立守望相助的理念,紧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籍贯的人群,共同努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灵活性,规划制定和修编由市区重建局负责,总规划蓝图属于法定文件,每5 年调整一次,它的绘制、检验和审批受规划条例管制和约束。规划的每次修订,都要有交通、工业、公共住屋、环境、经济发展、旅游、娱乐、土地、文化艺术等政府部门参与,规划要兼顾各方的发展和保护。我国的社区规划一定要以人为本,从人口、社会、产业、自然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考虑,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

明确职责,健全网络。新加坡依托健全的基层组织网络开展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基层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覆盖了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我国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的基层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构建覆盖社区的组织网络。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各种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避免角色重叠、交叉和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要积极依靠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方法,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导、协调、鼓励各类企业进入社区,承担、兴办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培育骨干,强化队伍。包括基层领袖和义工在内的社区工作骨干是新加坡社区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要在大力提高现有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同时,发挥我们的组织优势,培育一大批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志愿者,尤其要吸引一批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和社会知名人士担当社区工作领袖的角色。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涵,完善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努力打造亲情服务型社区。

改革创新,营造和谐。新加坡社区活动很有特色,许多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很强。我国要以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活动为抓手,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以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使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科技、社区体育、社区治安等服务落到实处,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社区服务网络,实现社区工作的社会化。


相关文章

  • 国外社区发展比较
  • 国外社区发展对比分析及借鉴 摘要:国外社区发展较早,尤其是西方国家,它们在社区发展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区发展的兴起和扩展的历史, 通过分析和对比较为典型的国家社区发展历程,提出了社区发展的若干模式以及与政府的关系.国外的 ...查看


  • 苏州市民政局·新加坡社区建设与管理考察报告
  • 新加坡社区建设与管理考察报告 [信息时间:2011-8-23 2011年7月,太仓市城厢镇组织部分村.社区干部赴新加坡进行考察培训.在培训期间,社区干部们较为系统的考察了新加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与经验,也形成了一些社区治理的思路和观点.现 ...查看


  •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
  •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 黄中 深圳社区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在社区下有一套完整的社区管理组织系统,包括国家层面体制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的社区发展.青年和体育部以及人民协会,地区层面我们行政机关处级干部任职研究班B班二. ...查看


  • 从新加坡经验看上海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
  • [摘要] 执政党组团式联系和服务群众是我党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也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新加坡有着比较成功的经验.一方面,新加坡虽然是个弹丸之国,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其城市社会管理经验对上海市的社会管理有很大 ...查看


  • 新加坡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 日期:2013-04-05 09:50:00 作者: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王克修 王露曼 2013年04月03日13:58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型国家,全国只有中央一级政府,实行选区制管理体制,全国分为5个区,每个区成立社区 ...查看


  • 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 东莞改革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二)
  • 四.重点工程 (一)热点民生提质工程 1.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以东莞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契机,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构建现代特殊教育体系,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技能教 ...查看


  • 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研究及启示
  • ·2853· ·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瞭望· 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研究及启示 闫婧,黄国伟,张竞超,贾真琳,姚智,刘建国,李文庆,陈娇 [摘要] 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有机地借鉴他国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将有利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 ...查看


  • 邻里中心-模式
  • 邻里商业中心模式 一.邻里商业中心的概述 1.邻里中心概念 "邻里中心"这个最早引入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概念,指在3000-6000户居民中设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能够妥善地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 ...查看


  • 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与思考
  • 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与思考 文/山振兴 最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国外养老服务资料,结合2004年6月参加民政部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对养老服务设施的考察情况,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世界各国(也包括我国)的老人住在养老院养老的只占很小的比重,绝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