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客房卫生管理制度大全
1、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档案(卫生许可证申办申请书,人员花名册及健康证、培训合格证取得时间,监督监测资料等),配备专人管理卫生工作。
2、必须亮证经营(卫生许可证),持证上岗(健康证、培训合格证)。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保持场所内、外环境整洁,经常开窗换气,不乱放、挂或晾晒衣物等。从业人员的日常生活的用具不与顾客用品混用、混放。工作间的摆放要合理、整洁,每层客房应设专用消毒间及顾客用品保洁柜。使用的抹布一定要清洁卫生,专布专用,物见本色还要定期消毒。空调器滤网或风扇清洁无积尘。环境整洁、美观,下水管通畅,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公用卫生间要每日清扫、消毒,设置能密闭的垃圾容器,采取切实可行的灭蝇、灭鼠、灭蚊措施。建立完善的清洗、消毒、保洁设施。
4、从业人员应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卫生知识,应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洗工作服及勤洗澡、理发,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不吸烟、工作前和便后要洗手。用品、用具的消毒工作专人负责,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长住客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
5、采取消毒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彻底消灭室内的蚊、蝇、蟑螂和老鼠。
6、认真执行“法定传染病报告”及“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7、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自觉接受卫生监督员和群众的监督。
一、客房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及个人卫生制度
一、客房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每年体检一次。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毒携带者) ,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卫生的疾病(腹泻、咳嗽、发热、呕吐、手外伤等) 不准上岗。 客房从业人员凡患病、有疾病先兆必须向单位报告,患者本人与其他知情健康从业人员均不得隐瞒。
三、上岗前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佩戴好工号牌。上岗时不准穿拖鞋。工作前接触不洁物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四、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洗工作服帽,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以及戴戒指等手饰。严禁在工作场所内吸烟、随地吐痰、揪鼻涕、搔痒、掏耳朵、剔牙和嘻戏打闹。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五、每名从业人员配有的工作服须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六、不准把私人物品、有害物品带入工作间.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一、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按培训计划, 按不同的工种和岗位需要进行培训, 并结合实际, 注重实用性,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三、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卫生知识培训考核不合格者,须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追究相关责任,并延长新员工试用期或在职员工的晋升考核期。
五、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作为员工今后调整岗位、晋升、加薪时参考依据。
二、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一)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二)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三)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四)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五)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六)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住宿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1、清洗方法及步骤
(一)去除公共用品用具表面的残渣、污垢。
(二)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公共用品用具表面。
(三)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2、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 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以上。可用于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2. 红外线消毒:125℃作用15分钟以上。可用于饮具、盆的消毒。
(二)化学消毒。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
1. 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可用于盆、饮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 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
/升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
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
3、保洁方法
(一)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二)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餐具保洁柜内。
4、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二)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三)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四)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五)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六)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七)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八)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
三、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
一、制定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三、各岗位负责人应跟随检查、指导,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
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
四、卫生管理员必须每天检查一次。部门经理必须每三天检查一次。单位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每周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必须认真填写《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督查情况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五、奖惩细则
1、奖励:日常卫生、计划卫生经检查多次达标并受到领导表扬,每次奖励 20 元。
2、惩罚:(1)无视职业道德,不按规定搞清洁卫生,每次发现扣 20 奖金,记 过一次,录入员工档案。
(2)卫生工作不按程序,违反卫生规定或损坏卫生设备,每次发现记过并罚款20 元,三个月以上过失重犯扣当月200奖金,记 过一次,录入员工档案。
(3)清扫卫生不按规定程序操作,不按规定换顾客用品用具,不执行卫生清洗及消毒程序规定消毒制度,每次发现警告一次,罚款20 元,一个月内重犯记过并罚款 50 元。
(4)卫生管理员检查不合格,不返工或返工仍不合格,一次扣 50 元。
每次检查都必须认真填写《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督查情况表。每次检查项目如下:
一、环境卫生检查
1.经营场所是否整洁、明亮,地面、墙面、天花板、门、窗、
镜面、台面、地毯、桌、椅等是否清洁。
2.墙壁、天花板、门窗是否有涂层脱落或破损。
3.防蝇、防尘设施是否有效。
4.弃物处理是否及时。
二、客房卫生检查
1.床上用品、毛巾、浴巾等是否有毛发、污迹。
2.饮具、面盆(脸盆)、浴盆(脚盆)、恭桶、拖鞋是否有污迹。
3.毛毯、枕芯是否超过三个月未清洗消毒。
4.清洁客房时,清洁用抹布、刷子等清洁工具是否分类使用。
5.公共用品是否有完整的更换记录。
三、消毒间检查
1.面积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是否专间专用。
2.浸泡水池是否配置充足,标识清晰。
3.消毒药品是否有卫生许可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4.是否有消毒药物配比容器。
5.配制的消毒溶液,其浓度是否能达到消毒要求。
6.消毒设施是否正常运转。
7.清洗消毒操作过程是否正确。
8.保洁柜是否清洁,饮具是否洁净、摆放是否整齐。
9.消毒后的盆、拖鞋是否存放在固定地点,拖鞋、盆是否洁净。
10.消毒记录是否完整。
四、储藏间检查
1.是否专间专用,无杂物。
2.公共用品用具是否充分,是否离墙离地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标识清晰。
3.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是否分开码放。
4.公共用品用具领用是否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5.领用记录是否完整。
五、公共卫生间检查
1.是否有异味、积水。
2.便糟(坐便器)内是否有积污,是否为坐便器提供一次性座垫或一客一消毒。
3.是否每日消毒。
六、1.机械通风装置能否正常运转,
2.机械通风装置的过滤网、进、回风口是否有积尘,是否定期清洗消毒,并记录完整。
3.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是否按照《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七、工作车检查
1.洁净棉织品,一次性用品、清洁工具、垃圾袋、棉织品回收袋的区域是否分开,标识明显。
2.清洁洗面台盆、浴缸、坐便器的清洁工具是否分开存放,标识明显。
八、个人卫生检查
1.从业人员穿戴的工作服是否清洁。
2.从业人员是否留长指甲或涂指甲油、戴戒指
九、健康状况检查。
1.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培训证明上岗工作。
2.从业人员是否患有有碍旅店业卫生疾症而未调离。
十、用品采购检查
卫生用品合格证明,批量采购时是否索取卫生许可证、卫生检验报告。
十一、用品贮存检查
1.是否明显区分,存放场所是否分开、不混用。
2.储物间存放用品用具是否离地隔墙。
3.存放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4.消毒后用品用具是否贮存在清洁专用保洁柜内。
十二、违禁产品检查
1.是否用包装标识不全和自制化妆品。
2.是否使用过期产品。
四、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制度。
为加强自身卫生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有关卫生法规要求,现制定清扫保洁如下:
1、必须确定专职或兼职卫生保洁人员,分区域,责任到人。
2、做到每周一次大扫除,每日保持清洁卫生。
3、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和其他垃圾,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要加盖密闭。
4、消除“四害”孳生场所,完善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即使整改。
5、公共卫生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
6、客房应每日清扫、保洁,做到墙壁、门窗、天化板、玻璃无灰尘、无蛛网。
7、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未使用的床上卧具不得有毛发、污迹。
8、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水迹、茶垢、指纹等污迹。
9、客房内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清洗消毒,消毒后的卫生洁具不得有污迹。
10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行登记,统一销毁。
11、中央空调系统按照《住宿业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清洗,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及专业技术人员对空调系统的各个部件及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清洗。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12、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一)开放式冷却塔;(二)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三)空气处理机组;(四)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五、公共场所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一)酒店住宿场所应建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酒店负责人和客房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当酒店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1. 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 饮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
3. 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 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剂、杀虫剂等中毒。
(四)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酒店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五)酒店及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六、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增强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归档范围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卫生知识培训情况、各项卫生设施的图纸、文字等材料、卫生许可相关资料、卫生自查记录、监管部门的监督监测资料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资料。
三、公共场所的卫生档案管理由卫生档案管理员负责。
四、卫生档案管理员的职责:保证公共场所各部门的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安全保密和使用方便。
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公共场所的归档资料实行“季度归档”及“年度归档”制度,即:每年的四、七、十和次年的一月和每年二月份为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归档期。
2、在卫生档案资料归档期,由卫生档案管理员分别向各主管部门收集应该归档的原始资料。各主管部门经理应积极配合与支持。
3、凡应该及时归档的资料,由卫生档案管理员负责及时归档。
4、各部门专用的收、发文件资料,按文件的密级确定是否归档。凡机密以上级的文件必须把原件放入卫生档案室。
5、卫生档案管理员实施卫生档案归档整理。
六、卫生档案的借阅
1、总经理、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卫生档案可直接通过卫生档案管理员办理借阅手续。
2、因工作需要,公共场所的其他人员需借阅非密级卫生档案时,由部门经理办理《借阅卫生档案申请表》送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核批。
3、公共场所卫生档案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级别,绝密级卫生档案禁止调阅,机密级卫生档案只能在卫生档案室阅览,不准外借;秘密级卫生档案经审批可以借阅,但借阅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秘密级卫生档案的借阅必须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批准。总经理因公外出时可委托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审批,具体按委托书的内容执行。
4、卫生档案借阅者必须做到:
①爱护卫生档案,保持整洁,严禁涂改。
②注意安全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
七、卫生档案的销毁
1、公共场所任何个人或部门非经允许不得销毁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
2、当某些卫生档案到了销毁期时,由卫生档案管理员填写《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销毁审批表》交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3、凡属于密级的卫生档案资料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销毁。
4、经批准销毁的公共场所卫生档案,卫生档案管理员须认真核对,
将批准的《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销毁审批表》和将要销毁的卫生档案资料做好登记并归档。登记表永久保存。
5、在销毁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时,必须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指定专人监督销毁。
七、酒店证照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酒店证照的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酒店证照是指经政府职能部门核发给公司的证明企业合法经营的有效证件。
第三条酒店证照包括:法人营业执照、行业经营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房产证、土地证、及其它证件。
第四条 酒店应依据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定,及时办理有关证照,积极参与职能部门或行业举行的有利于酒店经营、可以提高公司声誉、信誉的评比活动。
第五条 酒店办公室是证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各种证照的申报、登记、变更、年检、注销;证照的保管、登记、备案;经营场所悬挂有关证照的检查。在办理证照过程中有关科室根据职责承办部分事项和全部事项。
第六条 证照的管理
一、酒店证照的管理范围:酒店的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行业经营许可证。
二、 酒店证照的管理内容:证照的保管、登记、备案、归档和根据酒店经营变化需加强管理的其它内容。
第七条 证照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证照必须按经营内容合法登记,按时年检。 证照在申报、注册、年检办理完毕后,其相关文件和材料一律交由办公室妥善保管,按发证机关的要求在经营地点的显著部位正照上墙,副本、副证入柜。
二、 如需使用证照必须经主管领导同意批准,说明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办理外出携带手续后,方可携带外出。
三、 酒店证照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翻动、复印、外借。
四、 酒店证照不得丢失、损坏。如出现损坏或丢失,除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外,要立即与发证机关联系,及时办理证照的挂失和补办手续。
五、 不许擅自使用公司的证照进行各种担保。
六、 酒店证照交办公室保管,管理人员要及时登记证照管理台帐。证照的登记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住所、注册资金、企业类型、主要经营范围、税务
登记证号、注册号、企业代码证号、使用期限等。
八、 客房部楼层布草使用管理程序
1、服务员如发现某房间毛巾数量不够或客人使用后毛巾出现严重污迹和破损应马上报告楼层领班,由领班将情况报给大堂经理,大堂经理将回按规定与客人进行报告协商处理,未见处理结果,该房间所缺毛巾暂不补配
2、根据客房布巾管理制度规定,凡在布巾储存、运送及洗涤过程中,
发生丢失,由责任当事人负责赔偿
3、在送洗衣房清洗布巾过程中,如发现破损的布巾,将返至布巾房登记数量。进行报废。如发现有特别污迹的布巾,将进行特殊处理,处理干净的毛巾重新投入使用,处理不净的毛巾将返至布巾房,登记数量后进行报废
4、每月月结时向财务部申报报废布巾数字,并从库房中开出相映数量的新毛巾,以供使用
5、报废布巾用于楼层,公卫及厨房员工做清洁。报废布巾积压过多时,向财务部申报,进行折旧处理
6、客房服务员在客人结帐时,必须仔细检查布巾。如有发现客房丢失或损坏布巾时,需立即报告大堂经理,进行赔偿。布巾房员工在收取脏布巾时,需逐一检查。一经发现此类现象,需进行登记,登记项目为房号、种类、数量、账号、当班员工及时间,并请服务员、领班确认签名后才发出相应数量干净的布巾。
7、布巾房员工发现因清洁用途而报废的毛巾时,需要登记并请负责服务员及当班领班确认后签名
8、布巾房员工将当天收集下的全部报废毛巾应先交至布巾房领班,由其检查,核对后同意送至洗衣房。洗衣房在大量脏布巾中若发现有报废布巾时,应与布巾房核查原因9、下班前,布巾房领班应检查当天报废丢失记录。如果发现未完成之处,应督促楼层尽快完成10、中、夜班服务员在检查走房时,如发现客人丢失或损坏布巾。首先也应立即报告大堂副理,进行赔偿:然后,将报损坏布巾及记录交班给
夜班领班,由夜班领班连同夜班报损布巾及记录一起在早上交给布巾员工:同时中、夜班领班也应在领班交班本上对此事有所记录,以便早班查询。
九、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环境整洁,机房内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过滤器、机应保洁清洁卫生。
四、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五、定期进行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并有评价报告;定期对通风管道进行清洗,并有相关资料。
六、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七、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和更换,并作好相应记录。保证冷却塔中冷却水消毒液浓度符合标准;(余氯≥0.5mg/L)
十、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保障酒店各项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行, 结合本酒店实际, 特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本单位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自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领导
为危害健康的为切实防止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发生,特建立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加强组织领导。
组长:唐建忠
副组长:王亚涛
成员:陆 涛、黄少敏、卢剑雄、周云浩、毛中强、张景盈。
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督查酒店各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保证防控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酒店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报告制度
为了准确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酒店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实行每日报告。谁主管,谁负责,各部门、各班组每日对员工和宾客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逐级汇报。最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向上级部门报告。 严格实行首见报告制度。各岗位员工应密切关注同事和宾客的身体状况,发现类似病状时,与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报告后立即向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在报告至送医这段时间内,酒店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对疑似病人实行有效隔离,封闭其入住的房间和滞留的区域。然后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理和救治工作。
当本酒店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①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②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③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毁容、脱发及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及各种皮肤损伤) ;④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0中毒(包括煤气中毒) 、C02中毒、
酒店客房卫生管理制度大全
1、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档案(卫生许可证申办申请书,人员花名册及健康证、培训合格证取得时间,监督监测资料等),配备专人管理卫生工作。
2、必须亮证经营(卫生许可证),持证上岗(健康证、培训合格证)。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保持场所内、外环境整洁,经常开窗换气,不乱放、挂或晾晒衣物等。从业人员的日常生活的用具不与顾客用品混用、混放。工作间的摆放要合理、整洁,每层客房应设专用消毒间及顾客用品保洁柜。使用的抹布一定要清洁卫生,专布专用,物见本色还要定期消毒。空调器滤网或风扇清洁无积尘。环境整洁、美观,下水管通畅,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公用卫生间要每日清扫、消毒,设置能密闭的垃圾容器,采取切实可行的灭蝇、灭鼠、灭蚊措施。建立完善的清洗、消毒、保洁设施。
4、从业人员应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卫生知识,应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洗工作服及勤洗澡、理发,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不吸烟、工作前和便后要洗手。用品、用具的消毒工作专人负责,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长住客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
5、采取消毒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彻底消灭室内的蚊、蝇、蟑螂和老鼠。
6、认真执行“法定传染病报告”及“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7、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自觉接受卫生监督员和群众的监督。
一、客房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及个人卫生制度
一、客房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每年体检一次。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毒携带者) ,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卫生的疾病(腹泻、咳嗽、发热、呕吐、手外伤等) 不准上岗。 客房从业人员凡患病、有疾病先兆必须向单位报告,患者本人与其他知情健康从业人员均不得隐瞒。
三、上岗前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佩戴好工号牌。上岗时不准穿拖鞋。工作前接触不洁物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四、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洗工作服帽,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以及戴戒指等手饰。严禁在工作场所内吸烟、随地吐痰、揪鼻涕、搔痒、掏耳朵、剔牙和嘻戏打闹。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五、每名从业人员配有的工作服须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六、不准把私人物品、有害物品带入工作间.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一、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按培训计划, 按不同的工种和岗位需要进行培训, 并结合实际, 注重实用性,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三、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卫生知识培训考核不合格者,须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追究相关责任,并延长新员工试用期或在职员工的晋升考核期。
五、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作为员工今后调整岗位、晋升、加薪时参考依据。
二、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一)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二)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三)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四)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五)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六)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住宿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1、清洗方法及步骤
(一)去除公共用品用具表面的残渣、污垢。
(二)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公共用品用具表面。
(三)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2、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 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以上。可用于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2. 红外线消毒:125℃作用15分钟以上。可用于饮具、盆的消毒。
(二)化学消毒。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
1. 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可用于盆、饮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 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
/升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
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
3、保洁方法
(一)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二)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餐具保洁柜内。
4、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二)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三)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四)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五)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六)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七)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八)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
三、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
一、制定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三、各岗位负责人应跟随检查、指导,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
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
四、卫生管理员必须每天检查一次。部门经理必须每三天检查一次。单位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每周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必须认真填写《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督查情况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五、奖惩细则
1、奖励:日常卫生、计划卫生经检查多次达标并受到领导表扬,每次奖励 20 元。
2、惩罚:(1)无视职业道德,不按规定搞清洁卫生,每次发现扣 20 奖金,记 过一次,录入员工档案。
(2)卫生工作不按程序,违反卫生规定或损坏卫生设备,每次发现记过并罚款20 元,三个月以上过失重犯扣当月200奖金,记 过一次,录入员工档案。
(3)清扫卫生不按规定程序操作,不按规定换顾客用品用具,不执行卫生清洗及消毒程序规定消毒制度,每次发现警告一次,罚款20 元,一个月内重犯记过并罚款 50 元。
(4)卫生管理员检查不合格,不返工或返工仍不合格,一次扣 50 元。
每次检查都必须认真填写《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督查情况表。每次检查项目如下:
一、环境卫生检查
1.经营场所是否整洁、明亮,地面、墙面、天花板、门、窗、
镜面、台面、地毯、桌、椅等是否清洁。
2.墙壁、天花板、门窗是否有涂层脱落或破损。
3.防蝇、防尘设施是否有效。
4.弃物处理是否及时。
二、客房卫生检查
1.床上用品、毛巾、浴巾等是否有毛发、污迹。
2.饮具、面盆(脸盆)、浴盆(脚盆)、恭桶、拖鞋是否有污迹。
3.毛毯、枕芯是否超过三个月未清洗消毒。
4.清洁客房时,清洁用抹布、刷子等清洁工具是否分类使用。
5.公共用品是否有完整的更换记录。
三、消毒间检查
1.面积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是否专间专用。
2.浸泡水池是否配置充足,标识清晰。
3.消毒药品是否有卫生许可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4.是否有消毒药物配比容器。
5.配制的消毒溶液,其浓度是否能达到消毒要求。
6.消毒设施是否正常运转。
7.清洗消毒操作过程是否正确。
8.保洁柜是否清洁,饮具是否洁净、摆放是否整齐。
9.消毒后的盆、拖鞋是否存放在固定地点,拖鞋、盆是否洁净。
10.消毒记录是否完整。
四、储藏间检查
1.是否专间专用,无杂物。
2.公共用品用具是否充分,是否离墙离地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标识清晰。
3.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是否分开码放。
4.公共用品用具领用是否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5.领用记录是否完整。
五、公共卫生间检查
1.是否有异味、积水。
2.便糟(坐便器)内是否有积污,是否为坐便器提供一次性座垫或一客一消毒。
3.是否每日消毒。
六、1.机械通风装置能否正常运转,
2.机械通风装置的过滤网、进、回风口是否有积尘,是否定期清洗消毒,并记录完整。
3.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是否按照《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七、工作车检查
1.洁净棉织品,一次性用品、清洁工具、垃圾袋、棉织品回收袋的区域是否分开,标识明显。
2.清洁洗面台盆、浴缸、坐便器的清洁工具是否分开存放,标识明显。
八、个人卫生检查
1.从业人员穿戴的工作服是否清洁。
2.从业人员是否留长指甲或涂指甲油、戴戒指
九、健康状况检查。
1.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培训证明上岗工作。
2.从业人员是否患有有碍旅店业卫生疾症而未调离。
十、用品采购检查
卫生用品合格证明,批量采购时是否索取卫生许可证、卫生检验报告。
十一、用品贮存检查
1.是否明显区分,存放场所是否分开、不混用。
2.储物间存放用品用具是否离地隔墙。
3.存放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4.消毒后用品用具是否贮存在清洁专用保洁柜内。
十二、违禁产品检查
1.是否用包装标识不全和自制化妆品。
2.是否使用过期产品。
四、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制度。
为加强自身卫生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有关卫生法规要求,现制定清扫保洁如下:
1、必须确定专职或兼职卫生保洁人员,分区域,责任到人。
2、做到每周一次大扫除,每日保持清洁卫生。
3、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和其他垃圾,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要加盖密闭。
4、消除“四害”孳生场所,完善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即使整改。
5、公共卫生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
6、客房应每日清扫、保洁,做到墙壁、门窗、天化板、玻璃无灰尘、无蛛网。
7、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未使用的床上卧具不得有毛发、污迹。
8、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水迹、茶垢、指纹等污迹。
9、客房内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清洗消毒,消毒后的卫生洁具不得有污迹。
10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行登记,统一销毁。
11、中央空调系统按照《住宿业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清洗,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及专业技术人员对空调系统的各个部件及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清洗。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12、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一)开放式冷却塔;(二)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三)空气处理机组;(四)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五、公共场所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一)酒店住宿场所应建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酒店负责人和客房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当酒店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1. 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 饮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
3. 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 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剂、杀虫剂等中毒。
(四)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酒店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五)酒店及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六、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增强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归档范围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卫生知识培训情况、各项卫生设施的图纸、文字等材料、卫生许可相关资料、卫生自查记录、监管部门的监督监测资料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资料。
三、公共场所的卫生档案管理由卫生档案管理员负责。
四、卫生档案管理员的职责:保证公共场所各部门的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安全保密和使用方便。
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公共场所的归档资料实行“季度归档”及“年度归档”制度,即:每年的四、七、十和次年的一月和每年二月份为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归档期。
2、在卫生档案资料归档期,由卫生档案管理员分别向各主管部门收集应该归档的原始资料。各主管部门经理应积极配合与支持。
3、凡应该及时归档的资料,由卫生档案管理员负责及时归档。
4、各部门专用的收、发文件资料,按文件的密级确定是否归档。凡机密以上级的文件必须把原件放入卫生档案室。
5、卫生档案管理员实施卫生档案归档整理。
六、卫生档案的借阅
1、总经理、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卫生档案可直接通过卫生档案管理员办理借阅手续。
2、因工作需要,公共场所的其他人员需借阅非密级卫生档案时,由部门经理办理《借阅卫生档案申请表》送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核批。
3、公共场所卫生档案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级别,绝密级卫生档案禁止调阅,机密级卫生档案只能在卫生档案室阅览,不准外借;秘密级卫生档案经审批可以借阅,但借阅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秘密级卫生档案的借阅必须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批准。总经理因公外出时可委托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审批,具体按委托书的内容执行。
4、卫生档案借阅者必须做到:
①爱护卫生档案,保持整洁,严禁涂改。
②注意安全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
七、卫生档案的销毁
1、公共场所任何个人或部门非经允许不得销毁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
2、当某些卫生档案到了销毁期时,由卫生档案管理员填写《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销毁审批表》交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3、凡属于密级的卫生档案资料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销毁。
4、经批准销毁的公共场所卫生档案,卫生档案管理员须认真核对,
将批准的《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销毁审批表》和将要销毁的卫生档案资料做好登记并归档。登记表永久保存。
5、在销毁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时,必须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指定专人监督销毁。
七、酒店证照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酒店证照的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酒店证照是指经政府职能部门核发给公司的证明企业合法经营的有效证件。
第三条酒店证照包括:法人营业执照、行业经营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房产证、土地证、及其它证件。
第四条 酒店应依据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定,及时办理有关证照,积极参与职能部门或行业举行的有利于酒店经营、可以提高公司声誉、信誉的评比活动。
第五条 酒店办公室是证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各种证照的申报、登记、变更、年检、注销;证照的保管、登记、备案;经营场所悬挂有关证照的检查。在办理证照过程中有关科室根据职责承办部分事项和全部事项。
第六条 证照的管理
一、酒店证照的管理范围:酒店的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行业经营许可证。
二、 酒店证照的管理内容:证照的保管、登记、备案、归档和根据酒店经营变化需加强管理的其它内容。
第七条 证照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证照必须按经营内容合法登记,按时年检。 证照在申报、注册、年检办理完毕后,其相关文件和材料一律交由办公室妥善保管,按发证机关的要求在经营地点的显著部位正照上墙,副本、副证入柜。
二、 如需使用证照必须经主管领导同意批准,说明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办理外出携带手续后,方可携带外出。
三、 酒店证照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翻动、复印、外借。
四、 酒店证照不得丢失、损坏。如出现损坏或丢失,除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外,要立即与发证机关联系,及时办理证照的挂失和补办手续。
五、 不许擅自使用公司的证照进行各种担保。
六、 酒店证照交办公室保管,管理人员要及时登记证照管理台帐。证照的登记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住所、注册资金、企业类型、主要经营范围、税务
登记证号、注册号、企业代码证号、使用期限等。
八、 客房部楼层布草使用管理程序
1、服务员如发现某房间毛巾数量不够或客人使用后毛巾出现严重污迹和破损应马上报告楼层领班,由领班将情况报给大堂经理,大堂经理将回按规定与客人进行报告协商处理,未见处理结果,该房间所缺毛巾暂不补配
2、根据客房布巾管理制度规定,凡在布巾储存、运送及洗涤过程中,
发生丢失,由责任当事人负责赔偿
3、在送洗衣房清洗布巾过程中,如发现破损的布巾,将返至布巾房登记数量。进行报废。如发现有特别污迹的布巾,将进行特殊处理,处理干净的毛巾重新投入使用,处理不净的毛巾将返至布巾房,登记数量后进行报废
4、每月月结时向财务部申报报废布巾数字,并从库房中开出相映数量的新毛巾,以供使用
5、报废布巾用于楼层,公卫及厨房员工做清洁。报废布巾积压过多时,向财务部申报,进行折旧处理
6、客房服务员在客人结帐时,必须仔细检查布巾。如有发现客房丢失或损坏布巾时,需立即报告大堂经理,进行赔偿。布巾房员工在收取脏布巾时,需逐一检查。一经发现此类现象,需进行登记,登记项目为房号、种类、数量、账号、当班员工及时间,并请服务员、领班确认签名后才发出相应数量干净的布巾。
7、布巾房员工发现因清洁用途而报废的毛巾时,需要登记并请负责服务员及当班领班确认后签名
8、布巾房员工将当天收集下的全部报废毛巾应先交至布巾房领班,由其检查,核对后同意送至洗衣房。洗衣房在大量脏布巾中若发现有报废布巾时,应与布巾房核查原因9、下班前,布巾房领班应检查当天报废丢失记录。如果发现未完成之处,应督促楼层尽快完成10、中、夜班服务员在检查走房时,如发现客人丢失或损坏布巾。首先也应立即报告大堂副理,进行赔偿:然后,将报损坏布巾及记录交班给
夜班领班,由夜班领班连同夜班报损布巾及记录一起在早上交给布巾员工:同时中、夜班领班也应在领班交班本上对此事有所记录,以便早班查询。
九、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环境整洁,机房内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过滤器、机应保洁清洁卫生。
四、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五、定期进行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并有评价报告;定期对通风管道进行清洗,并有相关资料。
六、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七、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和更换,并作好相应记录。保证冷却塔中冷却水消毒液浓度符合标准;(余氯≥0.5mg/L)
十、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保障酒店各项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行, 结合本酒店实际, 特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本单位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自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领导
为危害健康的为切实防止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发生,特建立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加强组织领导。
组长:唐建忠
副组长:王亚涛
成员:陆 涛、黄少敏、卢剑雄、周云浩、毛中强、张景盈。
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督查酒店各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保证防控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酒店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报告制度
为了准确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酒店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实行每日报告。谁主管,谁负责,各部门、各班组每日对员工和宾客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逐级汇报。最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向上级部门报告。 严格实行首见报告制度。各岗位员工应密切关注同事和宾客的身体状况,发现类似病状时,与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报告后立即向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在报告至送医这段时间内,酒店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对疑似病人实行有效隔离,封闭其入住的房间和滞留的区域。然后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理和救治工作。
当本酒店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①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②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③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毁容、脱发及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及各种皮肤损伤) ;④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0中毒(包括煤气中毒) 、C02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