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从军行]高考诗歌鉴赏

杨炯《从军行》鉴赏

古诗鉴赏

0216 1826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

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

骑”、“龙

一个“绕”

句开始写战

有从正面着

漫,遮天蔽

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

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张燕瑾)

杨炯《从军行》鉴赏

古诗鉴赏

0216 1826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

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

骑”、“龙

一个“绕”

句开始写战

有从正面着

漫,遮天蔽

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

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张燕瑾)


相关文章

  • 读[香菱学诗],教诗歌鉴赏
  • 理事单位铜山中专校长发来,请夏博士联系作者,指导其修改后发表.方 读<香菱学诗>,教诗歌鉴赏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闫辉 [1**********] <香菱学诗>一文中,黛玉之所以能很快教会香菱作诗,除了香菱 ...查看


  •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 内容摘要:"知人论世"是许多学生用得最多的方法,可是在时间有限的考场里如何才能快速鉴赏陌生作家的古诗词,本文结合近两年高考试题浅谈如何从诗题.意象.诗眼.注释四个方面入手鉴赏古诗词的题材.内容.情感. 关键词:诗题 意象 ...查看


  •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语言炼字类
  •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语言炼字类 (四)语言炼字类 考查方向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 ...查看


  • 边塞诗常识大全
  • 一.边塞诗概况 (一).概念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 ...查看


  • 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结构
  • 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结构 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结构阜阳城郊李卫全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结构特点 学会运用诗歌结构特点,分析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掌握概括诗歌结构层次的思路和方法 掌握高考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高考命题 ...查看


  •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归类整理(一)(备课资料)
  • 边塞诗鉴赏要诀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 ...查看


  • 古代诗词鉴赏之形象.意象.意境篇
  • 古代诗词鉴赏之形象.意象.意境篇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李方顺 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邮编:223800 一.形象知识与鉴赏 [考点解读]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分析形象,是鉴 ...查看


  • 诗歌的语言风格
  • [教学目标] 1.复习常见语言风格术语,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2.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3.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问答模式并解决实际 ...查看


  • 高中语文文言文诗词答题技巧
  • As time goes by, people are being busier and busier with working, such as signing their contracts, meeting their custome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