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工作为目的的社交,都是扯淡
——纷享科技创始人罗旭谈企业的社会化与移动互联网
纷享科技——王云梦 QQ1075622811
从新京报常务副总裁位置上离职的罗旭,依然有那种职业经理人的严谨,草根创业者经常拥有的执著和我行我素,他并不具备,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灵活的双眼中流露出的对新事物的好奇,或许,他领衔所创立的这家致力于企业社会化应用的纷享科技公司,正是试图将企业的严谨与员工的好奇融为一体,将高效的管理与游戏的操作有机结合的产物。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纷纷倾向于个人娱乐和实用的时候,他独独选择了大多数创业者不感冒的企业社会化应用这个领域。
问:什么时候离开传统的传媒领域? 什么时候有的创业的打算?
罗旭:去年4月提出辞职,12月离开新京报,至于为什么,我想是性格决定命运吧,我从小喜欢折腾,商业嗅觉敏锐,而且喜欢做别人认为做不成的事情。在很多别人看来需要慎重再慎重的大事上,我往往像孩子一样,认定了,喜欢就会去做。算算从大学毕业后,我这应该是第四次“创业”了。97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去了一家房地产国企,9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天天面临收账和还账的问题,几乎就是一次创业。99年为了理想去了南方都市报,参与筹建南方都市报深圳记者站,是一次创业。后来到北京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参与创建新京报,是为了追求新闻理想和职业梦想,希望在首都创立一份影响中国的报纸。现在来看,这个梦想是实现了,创业是我们这种人的宿命,因为梦想,,理想和激情,所以永远在路上前行。
问:什么时候选择了移动办公平台这个创业项目,是兴趣?还是和你以前的工作有关系?
罗旭:在媒体工作,特别是做媒体经营,接触的都是企业高管,所以对企业的需求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而媒体自身也是互联网公司,所以自然而然对互联网和企业管理也一直都在研究。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商业嗅觉告诉我,移动互联网领域,未来最好的创业方向应该是企业运用,这是大势所趋,是刚性需求,同时,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互联网相对更草根、更纯净、更市场化,创业过程中受其
他因素的影响最小。我不懂技术,但一直有心做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运用创业,所以遇到以前同事,在三星电子开发办公平台的李全良和技术天才刘晨,我们一拍即合。
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的产品,但一致认为应该做企业的移动交互办公,这是未来的方向,至于用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来实现,我们讨论了多次,这是一个最漫长而且最痛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了最大量的用户沟通与调研,最终结合趋势,需求和现代运用,才构建出现在的纷享平台。
问:中国的软件行业一直发展不是很理想,现有的各种办公平台在企业中的普及程度也不高,即便是办公,很多人也选择个人即时通讯的业务,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是否这会影响以后你们的商业前景?
罗旭:和李全良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看了很多办公平台,觉得用不起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软件的设计是仅仅考虑的是组织架构与功能,基本不考虑用户体验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这样的产品结论基本一致:员工不会喜欢,老板更不满意,软件本身是一个功能黑匣子,只能看自己该干什么。这些办公平台重视架构和流程,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架构和流程经常改变,企业还没有熟悉就已经不适用,往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增加效率。未来的软件,应该是柔性的,应该是以人为核心,以业务为驱动的。
至于现在很多企业选择人人即时通讯作为工作沟通,如用QQ群,微信群等,我们认为,这不但不会影响我们的商业前景,更是我们最好的市场机会。因为,一方面,用户已经习惯移动交互了,这是大好事,另一方面呢,对于这些个人沟通工具,信息保留在员工手上,企业难以留存,不能归档,不能在群中再一对一沟通,而且没有工作流的内容在里面,可以说,他们做的是功能性通讯,而我们做的是价值性通讯,他们解决的沟通问题,我们解决的是办公交互与管理问题。这是一个大蓝海。
问:成熟的管理和办公平台往往能清晰定准目标,实现各种量化考核,记录所有的工作行为,可随时查证,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这些你们能做到吗?
罗旭: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是我们的基本理念。管理学中,企业信息不对称是一大管理难题,企业天天做企业文化和管理考核,主要就是解决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功的管理首先来自于互相沟通和理解,是坚持和信任的结果。我们希望办公平台是一种企业生态平台,员工能象真实环境一样自由与人沟通,交互,协作,能无形提升组织与团队的协作价值,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摩擦,使这个组织具备一种高效、协同的基因。
因此我们办公平台的两大核心是,一是以人为核心强化交互与移动,二是以移动为核心,强化随时随地的便利,同时引入时间与责任要素。让企业在无形中快乐工作,有效沟通。我们不敢自称为管理专家,在我看来,很多所谓的专家软件、教你30天绩效翻多少倍的平台,往往是狗皮膏药。
问:和以往的管理方式相比,纷享平台所采用的社会化模式主要有哪些特
点?
罗旭:以前的软件工程,观念将人变成机器的延伸,是功能与任务的对接,但企业是人组成的,所以我们的平台,提倡的是以人为核心,以业务为核心,强化的是一种柔性管理、甚至去管理的思路,通过明确的目标、透明开放的流程,清晰的交互轨迹,让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和谁去做,并爱做自己的工作,,这样能避免由于理解偏差带来的失误和沟通不畅导致的员工与员工之间,团队之间,员工与老板的效率摩擦。我们构建了这样一个环境,打破组织的界限,有分工,但也有平等和协作,有管理要求,有责任,更有激励。某种意义上,开发的环境中,目标和过程都很重要,及时的沟通,指点肯定比简单对结果进行问责效果要好。
问:是否有一种让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翁”的意思?
罗旭:哈哈,真没想过“主人翁”这样的词。企业是一个组织,有共同的目标,文化,气质,同时也有他的组组物性和管理基本逻辑,我们打造的还是一个企业生态,不是一个企业BBS,BBS很象一个企业的自由市场,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问:既相互尊重,互动分享,又严格各自的职能界限,这是企业社会化和个人社交应用的差别吗?
罗旭:可以这么说,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越分享、越强大,越开放、越自信。对于社交式的互动来说,当融入工作流后,其价值就会产生更为奇妙的化学反应。但不以工作为目的的社交,员工没有上去的必要性和充分的粘性,只是变成了一种更为友好的bbs,从开始协作与文化交流到最后发牢骚、讲八卦,生命周期会非常的短,所以我们自己开玩笑说:不以工作为目的的社交,都是扯淡 。
问:纷享平台的界面看上去很像微博,很多功能的开发也是如此,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罗旭:微博是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的社交网络,纷享的企业交互理念也是以人为核心,所以,选择社会化的模式来实现企业交互,是必然。他所传达的友好,开放和直接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化回归了人最基本的社交模式。此外,以社会化的交互模式构建企业软件,员工不用教育就会用,甚至爱用,加上移动的便利,把碎片化的时间更高效的用于企业管理,是员工与企业都乐于接受的,也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外,社会化的交互模式,更能体现企业与平台对人性的尊重,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人与人的竞争,而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所以,团队成员协同作战,相互尊重是前提,80后、90后渐渐成为新生代员工主力,老板既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又要顾及员工的感受,这样的模式年轻人更易接受。电视剧《潜伏》中,天津站站长吴敬中说,“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同样,企业管理平台不尊重
人性也必然是短命的。
问:管理创业团队和成熟公司肯定不太一样,如何处理人情和商业利益的关系?
罗旭:现在创业,那种梁山好汉结义的方式,肯定不可取了,现在创业环境不是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到处是机会,一伙人看准了,敢干就有可能成,有人开玩笑说,要成功,放轻松,头脑简单向前冲。
现在创业,要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要看团队,更要看管理,作为创业团队的管理,肯定不能和大公司一样,需要的是身体力行,因为这是一个创业,创新和创造的过程。在创业公司,你是创始人,也是总经理,也是门卫,清洁工,所以,创业公司需要的更多的是能动脑,更能动手的人,所以在管理上,必须是一种示范管理和带头管理。第二,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很小,容错能力很低,更要强化责任与质询。做不对的事,必须有原因,做不好的事,必须有结果,不能胜任的人必须要调整,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能打仗,负责人,高品质,并且开放的创业队。当然,现在创业,更要注重现代治理与有效激励,所以,我们从来不把公司当成自已的或几个人的,事业是大家的,所以在公司激励上,在股权期权上,我们都会做好最充分的设计,保障员工的价值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当然,我们是创业者,也是经理人。不能以小老板的心态来做事,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包括我在内,不适应这个职位的需求时,就应急流勇退,让有能力,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接力。
问:创业至今,有没有想过失败后怎么办?目前遇到的最大的打击是什么?
罗旭:凡事都有可能失败,客观上讲,我也一样。但从真实的内心来说,我一直和全良,刘晨等早期创业伙伴说,我们有必胜的信心,把纷享做成一家有成就,受尊敬的公司,因为我们比别人更用心,更认真,更负责,而且我们还不比别人笨,天道酬勤,没有理由不成吧。
创业受到的打击很多,很多人不理解你做什么,看不懂你做什么,但目前受过最大的一次打击?是在产品研发出来之后,曾经被同一个投资人批评过两次。最开始只是想做社会化企业应用,产品本身只是一个微博,博客等平台的混合休,一个投资人找了个TMT领域的专家,只花了5分钟看我们最初设计的产品,说没有任何新意和创新,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当时深受打击,很苦恼产品的出路在哪里。回来后对产品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思考,现在想来,当时失败的原因是,我们画了一张大饼,想把企业所有的需求都满足,被人认为不切实际,今天来看,这个批评是有道理的。回来后重新设计产品,基本形成了今天的纷享平台,这个产品在专业领域与用户方面得到了很多认可。不巧,又有一位投资人来调研这个项目,他不巧请了上次那个TMT 投资专家来看,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说:又是你,那个项目不靠谱!
哈哈哈,创业过程中,这些批评你的,否定你的人,说实话,都是公司的贵人。
不以工作为目的的社交,都是扯淡
——纷享科技创始人罗旭谈企业的社会化与移动互联网
纷享科技——王云梦 QQ1075622811
从新京报常务副总裁位置上离职的罗旭,依然有那种职业经理人的严谨,草根创业者经常拥有的执著和我行我素,他并不具备,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灵活的双眼中流露出的对新事物的好奇,或许,他领衔所创立的这家致力于企业社会化应用的纷享科技公司,正是试图将企业的严谨与员工的好奇融为一体,将高效的管理与游戏的操作有机结合的产物。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纷纷倾向于个人娱乐和实用的时候,他独独选择了大多数创业者不感冒的企业社会化应用这个领域。
问:什么时候离开传统的传媒领域? 什么时候有的创业的打算?
罗旭:去年4月提出辞职,12月离开新京报,至于为什么,我想是性格决定命运吧,我从小喜欢折腾,商业嗅觉敏锐,而且喜欢做别人认为做不成的事情。在很多别人看来需要慎重再慎重的大事上,我往往像孩子一样,认定了,喜欢就会去做。算算从大学毕业后,我这应该是第四次“创业”了。97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去了一家房地产国企,9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天天面临收账和还账的问题,几乎就是一次创业。99年为了理想去了南方都市报,参与筹建南方都市报深圳记者站,是一次创业。后来到北京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参与创建新京报,是为了追求新闻理想和职业梦想,希望在首都创立一份影响中国的报纸。现在来看,这个梦想是实现了,创业是我们这种人的宿命,因为梦想,,理想和激情,所以永远在路上前行。
问:什么时候选择了移动办公平台这个创业项目,是兴趣?还是和你以前的工作有关系?
罗旭:在媒体工作,特别是做媒体经营,接触的都是企业高管,所以对企业的需求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而媒体自身也是互联网公司,所以自然而然对互联网和企业管理也一直都在研究。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商业嗅觉告诉我,移动互联网领域,未来最好的创业方向应该是企业运用,这是大势所趋,是刚性需求,同时,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互联网相对更草根、更纯净、更市场化,创业过程中受其
他因素的影响最小。我不懂技术,但一直有心做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运用创业,所以遇到以前同事,在三星电子开发办公平台的李全良和技术天才刘晨,我们一拍即合。
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的产品,但一致认为应该做企业的移动交互办公,这是未来的方向,至于用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来实现,我们讨论了多次,这是一个最漫长而且最痛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了最大量的用户沟通与调研,最终结合趋势,需求和现代运用,才构建出现在的纷享平台。
问:中国的软件行业一直发展不是很理想,现有的各种办公平台在企业中的普及程度也不高,即便是办公,很多人也选择个人即时通讯的业务,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是否这会影响以后你们的商业前景?
罗旭:和李全良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看了很多办公平台,觉得用不起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软件的设计是仅仅考虑的是组织架构与功能,基本不考虑用户体验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这样的产品结论基本一致:员工不会喜欢,老板更不满意,软件本身是一个功能黑匣子,只能看自己该干什么。这些办公平台重视架构和流程,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架构和流程经常改变,企业还没有熟悉就已经不适用,往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增加效率。未来的软件,应该是柔性的,应该是以人为核心,以业务为驱动的。
至于现在很多企业选择人人即时通讯作为工作沟通,如用QQ群,微信群等,我们认为,这不但不会影响我们的商业前景,更是我们最好的市场机会。因为,一方面,用户已经习惯移动交互了,这是大好事,另一方面呢,对于这些个人沟通工具,信息保留在员工手上,企业难以留存,不能归档,不能在群中再一对一沟通,而且没有工作流的内容在里面,可以说,他们做的是功能性通讯,而我们做的是价值性通讯,他们解决的沟通问题,我们解决的是办公交互与管理问题。这是一个大蓝海。
问:成熟的管理和办公平台往往能清晰定准目标,实现各种量化考核,记录所有的工作行为,可随时查证,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这些你们能做到吗?
罗旭: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是我们的基本理念。管理学中,企业信息不对称是一大管理难题,企业天天做企业文化和管理考核,主要就是解决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功的管理首先来自于互相沟通和理解,是坚持和信任的结果。我们希望办公平台是一种企业生态平台,员工能象真实环境一样自由与人沟通,交互,协作,能无形提升组织与团队的协作价值,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摩擦,使这个组织具备一种高效、协同的基因。
因此我们办公平台的两大核心是,一是以人为核心强化交互与移动,二是以移动为核心,强化随时随地的便利,同时引入时间与责任要素。让企业在无形中快乐工作,有效沟通。我们不敢自称为管理专家,在我看来,很多所谓的专家软件、教你30天绩效翻多少倍的平台,往往是狗皮膏药。
问:和以往的管理方式相比,纷享平台所采用的社会化模式主要有哪些特
点?
罗旭:以前的软件工程,观念将人变成机器的延伸,是功能与任务的对接,但企业是人组成的,所以我们的平台,提倡的是以人为核心,以业务为核心,强化的是一种柔性管理、甚至去管理的思路,通过明确的目标、透明开放的流程,清晰的交互轨迹,让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和谁去做,并爱做自己的工作,,这样能避免由于理解偏差带来的失误和沟通不畅导致的员工与员工之间,团队之间,员工与老板的效率摩擦。我们构建了这样一个环境,打破组织的界限,有分工,但也有平等和协作,有管理要求,有责任,更有激励。某种意义上,开发的环境中,目标和过程都很重要,及时的沟通,指点肯定比简单对结果进行问责效果要好。
问:是否有一种让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翁”的意思?
罗旭:哈哈,真没想过“主人翁”这样的词。企业是一个组织,有共同的目标,文化,气质,同时也有他的组组物性和管理基本逻辑,我们打造的还是一个企业生态,不是一个企业BBS,BBS很象一个企业的自由市场,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问:既相互尊重,互动分享,又严格各自的职能界限,这是企业社会化和个人社交应用的差别吗?
罗旭:可以这么说,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越分享、越强大,越开放、越自信。对于社交式的互动来说,当融入工作流后,其价值就会产生更为奇妙的化学反应。但不以工作为目的的社交,员工没有上去的必要性和充分的粘性,只是变成了一种更为友好的bbs,从开始协作与文化交流到最后发牢骚、讲八卦,生命周期会非常的短,所以我们自己开玩笑说:不以工作为目的的社交,都是扯淡 。
问:纷享平台的界面看上去很像微博,很多功能的开发也是如此,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罗旭:微博是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的社交网络,纷享的企业交互理念也是以人为核心,所以,选择社会化的模式来实现企业交互,是必然。他所传达的友好,开放和直接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化回归了人最基本的社交模式。此外,以社会化的交互模式构建企业软件,员工不用教育就会用,甚至爱用,加上移动的便利,把碎片化的时间更高效的用于企业管理,是员工与企业都乐于接受的,也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外,社会化的交互模式,更能体现企业与平台对人性的尊重,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人与人的竞争,而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所以,团队成员协同作战,相互尊重是前提,80后、90后渐渐成为新生代员工主力,老板既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又要顾及员工的感受,这样的模式年轻人更易接受。电视剧《潜伏》中,天津站站长吴敬中说,“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同样,企业管理平台不尊重
人性也必然是短命的。
问:管理创业团队和成熟公司肯定不太一样,如何处理人情和商业利益的关系?
罗旭:现在创业,那种梁山好汉结义的方式,肯定不可取了,现在创业环境不是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到处是机会,一伙人看准了,敢干就有可能成,有人开玩笑说,要成功,放轻松,头脑简单向前冲。
现在创业,要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要看团队,更要看管理,作为创业团队的管理,肯定不能和大公司一样,需要的是身体力行,因为这是一个创业,创新和创造的过程。在创业公司,你是创始人,也是总经理,也是门卫,清洁工,所以,创业公司需要的更多的是能动脑,更能动手的人,所以在管理上,必须是一种示范管理和带头管理。第二,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很小,容错能力很低,更要强化责任与质询。做不对的事,必须有原因,做不好的事,必须有结果,不能胜任的人必须要调整,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能打仗,负责人,高品质,并且开放的创业队。当然,现在创业,更要注重现代治理与有效激励,所以,我们从来不把公司当成自已的或几个人的,事业是大家的,所以在公司激励上,在股权期权上,我们都会做好最充分的设计,保障员工的价值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当然,我们是创业者,也是经理人。不能以小老板的心态来做事,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包括我在内,不适应这个职位的需求时,就应急流勇退,让有能力,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接力。
问:创业至今,有没有想过失败后怎么办?目前遇到的最大的打击是什么?
罗旭:凡事都有可能失败,客观上讲,我也一样。但从真实的内心来说,我一直和全良,刘晨等早期创业伙伴说,我们有必胜的信心,把纷享做成一家有成就,受尊敬的公司,因为我们比别人更用心,更认真,更负责,而且我们还不比别人笨,天道酬勤,没有理由不成吧。
创业受到的打击很多,很多人不理解你做什么,看不懂你做什么,但目前受过最大的一次打击?是在产品研发出来之后,曾经被同一个投资人批评过两次。最开始只是想做社会化企业应用,产品本身只是一个微博,博客等平台的混合休,一个投资人找了个TMT领域的专家,只花了5分钟看我们最初设计的产品,说没有任何新意和创新,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当时深受打击,很苦恼产品的出路在哪里。回来后对产品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思考,现在想来,当时失败的原因是,我们画了一张大饼,想把企业所有的需求都满足,被人认为不切实际,今天来看,这个批评是有道理的。回来后重新设计产品,基本形成了今天的纷享平台,这个产品在专业领域与用户方面得到了很多认可。不巧,又有一位投资人来调研这个项目,他不巧请了上次那个TMT 投资专家来看,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说:又是你,那个项目不靠谱!
哈哈哈,创业过程中,这些批评你的,否定你的人,说实话,都是公司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