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系统建设

容灾系统建设

7.6.3.5.1、容灾方案描述

应急平台对于数据的保护和恢复有较高的要求。应急指挥的数据包括了应急指挥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应急预案,都是关系应急指挥是否及时准确的重要信息,一旦数据出现丢失或者丢失,其后果式非常严重,轻则延误指挥,重则造成更到损失。但是,当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发生时,应急指挥数据本身就有可能随之遭到破坏,因此有必要在“地域”上一定距离之外建设数据容灾备份中心,保证应急指挥数据在突发公共灾害发生时,在异地有一份可用的备份数据。

为了保证对在线存储中重要数据的容灾,可以采用存储设备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基于IP 的远程复制软件模块将现有存储设备中的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策略通过现有的IP 网络线路传输到远程容灾存储系统所管理的存储池中。为了降低带宽占用,每次数据复制只将上一次复制后的变量数据复制到远程容灾中心。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块增量扫描技术,数据变量不是基于文件级的变量,而是更小单位的基于磁盘块的变量,这样可以保障数据增量最小,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最低。数据直接通过存储设备传输到远程,不经过应用服务器,因此是对应用服务器零干扰的数据远程复制。

传统的磁带备份方式很难应对病毒、人为操作失误等“软灾难”造成的数据不可恢复,为了应对软灾难,建议采用基于时间点的连续数据保护功能,对容灾中心存储设备中的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策略进行连续的时间点备份,保存数据在不同时间点的多个版本,在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出现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病毒等渐变式灾难的时候可以通过时间点视图模块打开不同版本的数据进行检查,可以把数据恢复到发生错误之前最近的时间点。

基于应用感知的功能能够在对数据进行高级功能保护时,感知应用,确保数据信息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以确保当灾难发生时的灵活快速恢复。因此,需要在应用主机安装应用系统代理程序,如数据库代理模块。当存储设备数据管理平台对信息系统的数据盘进行高级功能操作时,则会透过代理程序将应用系统暂时置成静止或备份模式状态,使得应用系统将主机内存的已提交但还未写到磁盘中的

数据刷入到磁盘中,保证此时存放在磁盘中的数据是一致的,数据管理平台会执行快照动作,生成一个基于时间点的完整数据快照视图,等执行完快照动作后,马上会通知代理程序快速将应用系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模式,等待下次快照动作的执行。因此,利用应用感知功能实施数据容灾,可以确保数据和一致性。

7.6.3.5.2、方案特点

(1) 实现了对“灾难”的分类对待和有针对性的恢复措施

在该方案中,通过基于IP 的远程复制实现了重要数据对大型自然灾难和基础设施灾难的防护;通过自动连续时间点标记等功能实现了对软灾难的防护,并且保证在发生软灾难的时候可以恢复到前面标记过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从而实现了全面的容灾,并且针对多种灾难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措施。

(2) 持续数据保护效果比磁带库备份更好,并且可以应对软灾难

使用传统的磁带库备份一般一天只能做1次备份,而采用持续数据保护每天都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策略对数据进行时间点备份,并且备份过程对应用基本没有影响。

使用磁带库备份经常遇到磁带失效和恢复失效等问题,而采用持续数据保护则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并且用户可以实现可视化的恢复,用户可用选择将数据恢复到前面备份过的任何一个时间点的状态。

(3) 管理简单,备份工作完全可以按照设定的工作自动执行。

在数据库代理的配合下,通过自动连续时间标记功能实现了对重要数据的持续数据保护,用户可以选择在出现灾难后恢复到前面保存过的任何时间点的状态。支持对“渐变式灾难”(如:人为操作错误、应用自身错误、系统溢出、病毒侵袭及黑客入侵等)的保护和恢复。

(4) 支持基于现有的网络链路环境实现容灾

该方案中的远程容灾部分可以适应各种网络环境,无须对现有的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或增加裸光纤投资。降低了用户的专线投资和业务运营成本。

(5) 块增量扫描技术,最低的带宽实现远程容灾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块增量扫描技术,远程容灾过程中传输的数据变量不是基于文件级的变量,而是更小单位的基于磁盘块的变量,(一个文件可能很大,但

是其中更改的部分可能很小,如果基于文件级,就要将整个文件复制过去,而块增量扫描技术可以将文件切分成很多磁盘块,只把变化的磁盘块传输到容灾站点)。这样可以保障数据增量最小,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最低。

(6) 基于网络层的数据容灾,对主机零干扰

该方案的容灾是在存储系统的网络层实现,具有与主机和存储平台“无关”的特性,在整个数据容灾的过程中不影响应用系统的运行。

存储管理软件使得实现存储设备间的数据容灾更加简单、灵活、效率更高,附加的复制功能不受存储接口及品牌的限制,因此在存储设备的容灾建设上用户只关心容灾的实施的必要性,而无需关心存储设备之间的互连性问题。

(7) 能感知各种数据库等应用,确保容灾或备份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 丰富的主机快照代理可以确保对在线数据库等应用进行远程容灾或备份过程中的数据的完整性,一旦出现灾难,远程容灾系统中的数据完全可用,不需要人工恢复数据完整性。

(8) 管理简单、方便

由于整个系统采用了开放的、符合国际标准的IP 技术实现,技术的普及性比较高,管理人员不需要再学习封闭的技术和标准。

整个系统的管理和使用界面都是基于JA V A 的图形式、向导是界面,管理和使用非常简单、方便。

容灾系统建设

7.6.3.5.1、容灾方案描述

应急平台对于数据的保护和恢复有较高的要求。应急指挥的数据包括了应急指挥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应急预案,都是关系应急指挥是否及时准确的重要信息,一旦数据出现丢失或者丢失,其后果式非常严重,轻则延误指挥,重则造成更到损失。但是,当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发生时,应急指挥数据本身就有可能随之遭到破坏,因此有必要在“地域”上一定距离之外建设数据容灾备份中心,保证应急指挥数据在突发公共灾害发生时,在异地有一份可用的备份数据。

为了保证对在线存储中重要数据的容灾,可以采用存储设备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基于IP 的远程复制软件模块将现有存储设备中的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策略通过现有的IP 网络线路传输到远程容灾存储系统所管理的存储池中。为了降低带宽占用,每次数据复制只将上一次复制后的变量数据复制到远程容灾中心。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块增量扫描技术,数据变量不是基于文件级的变量,而是更小单位的基于磁盘块的变量,这样可以保障数据增量最小,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最低。数据直接通过存储设备传输到远程,不经过应用服务器,因此是对应用服务器零干扰的数据远程复制。

传统的磁带备份方式很难应对病毒、人为操作失误等“软灾难”造成的数据不可恢复,为了应对软灾难,建议采用基于时间点的连续数据保护功能,对容灾中心存储设备中的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策略进行连续的时间点备份,保存数据在不同时间点的多个版本,在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出现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病毒等渐变式灾难的时候可以通过时间点视图模块打开不同版本的数据进行检查,可以把数据恢复到发生错误之前最近的时间点。

基于应用感知的功能能够在对数据进行高级功能保护时,感知应用,确保数据信息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以确保当灾难发生时的灵活快速恢复。因此,需要在应用主机安装应用系统代理程序,如数据库代理模块。当存储设备数据管理平台对信息系统的数据盘进行高级功能操作时,则会透过代理程序将应用系统暂时置成静止或备份模式状态,使得应用系统将主机内存的已提交但还未写到磁盘中的

数据刷入到磁盘中,保证此时存放在磁盘中的数据是一致的,数据管理平台会执行快照动作,生成一个基于时间点的完整数据快照视图,等执行完快照动作后,马上会通知代理程序快速将应用系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模式,等待下次快照动作的执行。因此,利用应用感知功能实施数据容灾,可以确保数据和一致性。

7.6.3.5.2、方案特点

(1) 实现了对“灾难”的分类对待和有针对性的恢复措施

在该方案中,通过基于IP 的远程复制实现了重要数据对大型自然灾难和基础设施灾难的防护;通过自动连续时间点标记等功能实现了对软灾难的防护,并且保证在发生软灾难的时候可以恢复到前面标记过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从而实现了全面的容灾,并且针对多种灾难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措施。

(2) 持续数据保护效果比磁带库备份更好,并且可以应对软灾难

使用传统的磁带库备份一般一天只能做1次备份,而采用持续数据保护每天都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策略对数据进行时间点备份,并且备份过程对应用基本没有影响。

使用磁带库备份经常遇到磁带失效和恢复失效等问题,而采用持续数据保护则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并且用户可以实现可视化的恢复,用户可用选择将数据恢复到前面备份过的任何一个时间点的状态。

(3) 管理简单,备份工作完全可以按照设定的工作自动执行。

在数据库代理的配合下,通过自动连续时间标记功能实现了对重要数据的持续数据保护,用户可以选择在出现灾难后恢复到前面保存过的任何时间点的状态。支持对“渐变式灾难”(如:人为操作错误、应用自身错误、系统溢出、病毒侵袭及黑客入侵等)的保护和恢复。

(4) 支持基于现有的网络链路环境实现容灾

该方案中的远程容灾部分可以适应各种网络环境,无须对现有的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或增加裸光纤投资。降低了用户的专线投资和业务运营成本。

(5) 块增量扫描技术,最低的带宽实现远程容灾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块增量扫描技术,远程容灾过程中传输的数据变量不是基于文件级的变量,而是更小单位的基于磁盘块的变量,(一个文件可能很大,但

是其中更改的部分可能很小,如果基于文件级,就要将整个文件复制过去,而块增量扫描技术可以将文件切分成很多磁盘块,只把变化的磁盘块传输到容灾站点)。这样可以保障数据增量最小,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最低。

(6) 基于网络层的数据容灾,对主机零干扰

该方案的容灾是在存储系统的网络层实现,具有与主机和存储平台“无关”的特性,在整个数据容灾的过程中不影响应用系统的运行。

存储管理软件使得实现存储设备间的数据容灾更加简单、灵活、效率更高,附加的复制功能不受存储接口及品牌的限制,因此在存储设备的容灾建设上用户只关心容灾的实施的必要性,而无需关心存储设备之间的互连性问题。

(7) 能感知各种数据库等应用,确保容灾或备份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 丰富的主机快照代理可以确保对在线数据库等应用进行远程容灾或备份过程中的数据的完整性,一旦出现灾难,远程容灾系统中的数据完全可用,不需要人工恢复数据完整性。

(8) 管理简单、方便

由于整个系统采用了开放的、符合国际标准的IP 技术实现,技术的普及性比较高,管理人员不需要再学习封闭的技术和标准。

整个系统的管理和使用界面都是基于JA V A 的图形式、向导是界面,管理和使用非常简单、方便。


相关文章

  • 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方案
  •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卫生局 2005年1月 目 录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 ...查看


  • 规范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案
  •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琼工信信推函[2009]466号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规范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案的函 省直各单位: 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07]28号).<海 ...查看


  • 信息化规划报告
  • 广东XXXX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化设计报告 报告人: 报告时间:2016年12月 XXXX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建议书 目 录 1. XXXX信息化发展战略 ............................................ ...查看


  • 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 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2)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安监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以下 ...查看


  • 煤矿六大系统具体建设完善标准
  • <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标准化技术规范>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年5月出版 16开豪华烫金版 精装上中下三册 定价:780.00元 优惠价:480元 袁河津 主编 详细目录 : 第一篇 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要求与达标 ...查看


  • 江苏党校信息化建设方案1主题
  • 调研课题:党校信息化建设调研与对策(1)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江苏省行政院 信息化建设调研与对策 (主题报告) 网络信息处调研课题组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江苏省行政院 信息化建设调研与对策 网络信息处调研课题组 包敢 吴宪扬撰 ...查看


  • 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调研报告
  • 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调研报告 摘要:这份调研报告对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进行调研,调研资料搜集的方式主要是凭借书报.杂志和互联网.根据杭州市本身的特色,结合世界和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建设的理念.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意义. ...查看


  • 智慧景区建设方案
  • 智慧景区建设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第1章 概况 ............................................................................................. ...查看


  • 煤矿六大系统基本规范
  •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一.总 则 1. 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 ...查看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4000字)
  •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 一.背景 近几年来医院医疗业务逐年迅速增长,大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网络与信息设施.设备).人才资源的使用相继接近满负荷甚至超负荷.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