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21053 卢文晓
浅谈中国教育的弊端
摘要: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但是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太大,以分数的高低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视分数而轻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德智体得不到全面发展。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公平,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缺乏,农村孩子的整体水平差于城市里的孩子。考大学就像过独木桥,起早贪黑的读死书,死读书。只为了博得一张录取通知书。然而进入大学了,大学却成了浪费青春、消灭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套圈。可敬的大学变成了可怕的大学。
关键字: 教育弊端 应试教育 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 大学教育
一、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变差。
(一)虽然中国现行的的教育体质每年都在改革,可是改来改去总是脱离不了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圈划所谓的重点,目的是在考试中拿高分,分数代表了一切,唯分数至上的观念深值人心。应试教育一切教育活动以考试能力为中轴,分数成为教育成败的价值尺度。社会(包括我们的媒体)、学校、家长均极力推崇、赞美、追求这一价值尺度。考试能力压倒一切,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忽略。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全部的标准,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标准。中小学的教学范围有限,卷面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来对付。身心正在蓬勃发展、充满旺盛活力的青少年的精力被引向拼命应付考试,不能不造成学生主动创造能力、实践实验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和表述能力等重要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严重后果。应试教育的弊端极难克服,因为这不是孤立事物,它和整个社会的用人体制、就业体制、评价体系——乃至全社会的主导教育观念紧紧联在一起。
(二)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的性格。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生差距拉大。
农村教学和城市教学的城乡差距导致了中国教育的不均衡问题。一是城市本身不均衡,本地不均衡;二个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在同一座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会偏重分配到优质学校,基本上一所好的中学,如果一年投入一个亿的话,普通中学能投入1000万就了不得了,到农村中学可能就是100万了。钱的投入就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增加,所以,越优秀的学校就越优秀,越差的学校就越差。学校的好坏
与老师的教学质量尽管有一定关系,但是真正的问题来自于投入的多少。包括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的投入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导致贫穷落后的地方的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差,这也是那些边远山区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一定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国政府务必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三、大学的道德教育体系也跟不上时代。
大学生阶段,正是人一生中思想最活跃的阶段,也是最不稳定、最易变化,并最终确立某种固定的思想意识、心理行为模式,直至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阶段。
现在的中国大学教育确实走入了误区,很多大学都把育人放到等而下之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应急式的技术培训,为的是铺就未来的“钱”途,如不扭转这种局面,全社会都将尝到恶果。
我们的大学目前在一点点地偏离道德育人的轨道。我们现在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基本都缺乏责任意识,缺乏敬业精神,缺乏诚信意识,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吃苦精神„„
四、参考文献:
1]徐家宏.徐宝璜与《新闻学》,转引自《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373.
[2]徐宝璜.新闻学之性质与重要,转引自肖东发等编《徐宝璜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7.
[3]秦绍德.戈公振谈新闻教育[J].新闻大学,1982(3).
[4]邵飘萍,肖东发,邓绍根.邵飘萍新闻学论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5.
[5]康虞.戈公振新闻教育思想探源[J].新闻爱好者,2009(8上).
115121053 卢文晓
浅谈中国教育的弊端
摘要: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但是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太大,以分数的高低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视分数而轻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德智体得不到全面发展。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公平,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缺乏,农村孩子的整体水平差于城市里的孩子。考大学就像过独木桥,起早贪黑的读死书,死读书。只为了博得一张录取通知书。然而进入大学了,大学却成了浪费青春、消灭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套圈。可敬的大学变成了可怕的大学。
关键字: 教育弊端 应试教育 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 大学教育
一、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变差。
(一)虽然中国现行的的教育体质每年都在改革,可是改来改去总是脱离不了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圈划所谓的重点,目的是在考试中拿高分,分数代表了一切,唯分数至上的观念深值人心。应试教育一切教育活动以考试能力为中轴,分数成为教育成败的价值尺度。社会(包括我们的媒体)、学校、家长均极力推崇、赞美、追求这一价值尺度。考试能力压倒一切,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忽略。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全部的标准,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标准。中小学的教学范围有限,卷面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来对付。身心正在蓬勃发展、充满旺盛活力的青少年的精力被引向拼命应付考试,不能不造成学生主动创造能力、实践实验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和表述能力等重要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严重后果。应试教育的弊端极难克服,因为这不是孤立事物,它和整个社会的用人体制、就业体制、评价体系——乃至全社会的主导教育观念紧紧联在一起。
(二)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的性格。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生差距拉大。
农村教学和城市教学的城乡差距导致了中国教育的不均衡问题。一是城市本身不均衡,本地不均衡;二个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在同一座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会偏重分配到优质学校,基本上一所好的中学,如果一年投入一个亿的话,普通中学能投入1000万就了不得了,到农村中学可能就是100万了。钱的投入就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增加,所以,越优秀的学校就越优秀,越差的学校就越差。学校的好坏
与老师的教学质量尽管有一定关系,但是真正的问题来自于投入的多少。包括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的投入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导致贫穷落后的地方的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差,这也是那些边远山区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一定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国政府务必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三、大学的道德教育体系也跟不上时代。
大学生阶段,正是人一生中思想最活跃的阶段,也是最不稳定、最易变化,并最终确立某种固定的思想意识、心理行为模式,直至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阶段。
现在的中国大学教育确实走入了误区,很多大学都把育人放到等而下之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应急式的技术培训,为的是铺就未来的“钱”途,如不扭转这种局面,全社会都将尝到恶果。
我们的大学目前在一点点地偏离道德育人的轨道。我们现在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基本都缺乏责任意识,缺乏敬业精神,缺乏诚信意识,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吃苦精神„„
四、参考文献:
1]徐家宏.徐宝璜与《新闻学》,转引自《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373.
[2]徐宝璜.新闻学之性质与重要,转引自肖东发等编《徐宝璜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7.
[3]秦绍德.戈公振谈新闻教育[J].新闻大学,1982(3).
[4]邵飘萍,肖东发,邓绍根.邵飘萍新闻学论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5.
[5]康虞.戈公振新闻教育思想探源[J].新闻爱好者,2009(8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