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1

1.什么叫囿?6

答:囿为四周有墙垣相围的一块较大的地方,饲养禽兽供帝王狩猎之用;开凿池沼作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并建有简单的建筑,为休息观赏之备。故囿已具备有狩猎、通神、生产和游览取乐之功能,可谓园林的雏形。

2.中国园林的发展。6

答:皇家园林的形成始于秦汉宫苑,时空高大无限,对自然模拟和再现;魏晋南北朝的园林代表着自然山水园的兴起,它追求视觉美的享受,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成为主导,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那个时期的主流;而唐宋园林则是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它把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明清时期的园林代表着古典园林的辉煌,这一时期多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3.中国园林的分类。12

答:就园林形式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皇家园林-——壮丽精巧。带有较多的伦理天命的色彩 例: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简朴淡雅。以人的舒适、愉悦为宗旨,追求天趣,诗情画意,诗的世界,人的乐园,故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例:苏州拙政园。根据地理条件的差别,私家园林又可以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3)寺庙园林——天然幽致 例:杭州西湖。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答: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效法自然的布局。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情画意的构思。4.意境的蕴含。4.园中有园的手法。5.建筑为主的组景。6.因地制宜的处理。

4.国外园林历史发展与特色。17

答:一般认为世界园林有三大体系:(1)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根,包括日本和朝鲜等国。(2)欧洲园林体系。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文艺复兴意大利台地园——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体系)。以伊斯兰宗教为主的,包括中世纪的西班牙、印度及印度尼西亚并发展到墨西哥等国家。

日本园林根据庭地的类别分为筑山庭和平庭。筑山庭有山有水,表现山、海、河的景观,因此一般要求有大的面积。平庭主要是再现某种原野的风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抽象的形式,称作枯山水。例:京都龙安寺的方丈庭院(枯山水)。16世纪,茶庭 面积小但是表现自然片段,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静的气氛,17~19皇家园林。需了解京都桂离宫(回游式)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特色。

答:(1)为了巧妙园外之景,府邸安排在中层或最高层的台地上。(2)台地园的设计十分珍惜水的运用,既可增加凉爽又可使园景生动。(3)植物的处理上,因为阳光强烈,所以台地园的布局突出‘处处绿荫’的要求。(4)整齐规整的模样绿丛是由各矮篱式的黄杨等构成各式各样的几何图案,但均为平面图像。(5)意大利庄园对运用明暗浓淡不同的绿色配植十分重视。

6.法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特色。22

7.答:法王路易十四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君主集权达到了巅峰。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强盛,经济上的盛极一时,文化也得到成长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文化中形成了古典主义潮流。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构图原则是平面和立面都要突出中轴线,使它统帅全局,其余部分都要从属于严格的对称和规则的几何图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整个封建等级体系的形象表现。以凡尔赛宫为例,勒诺特开辟

了景视线,构成风景线的原理。法国古典园林也称勒诺特式。之后被广为模仿,有些不顾具体的地点条件,显得不伦不类,形成一种追求奇特趋于极端的人文的意味,华而不实的风格,在当时称作洛可可式。

8.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色。24

答: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18世纪初期。受到培根理论的影响,‘经历即是一种感觉经验’。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整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园外的自然环境的相融合。英国风景园在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发展产生浪漫派,英华式。

9.现代园林的概念。26

答:(1)现代园林设计是对由工业社会、场所和内容所创造的整体环境的理性追求。(2)现代园林设计追求的是空间,而不是图案和样式。(3)现代园林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4)构图原则多样化。(5)建筑和景观的融合。

10.园林的含义。

答:园林是由植物、土地、山石、水体等自然要素和道路、建筑小品等人工设施综合组成的地域空间,以物质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它又包含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要求和艺术心理上的内容,给人以精神的感染。

11.树木花草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能,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积极的作用。

12.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基本模式有点状、环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等8种基本模式。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有块状、带状、楔形、混合式这四种布局形式。

13.树种选择原则。

答:(1)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3)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4)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5)注意城市绿化中植物的多样性。

14.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要素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合成。而自然要素就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土、园林植物、水、山石等。

15.土的形态和景观特征。91页。

16.园林植物的分类,常依其外部形态分为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水生植物和草地七类。98页

(1)乔木,具有体型高大、主干明显、分枝点高、寿命长等特点。大乔木20米以上、中乔木8~20米、小乔木8米以下。按叶片脱落情况可分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

(2)灌木,没有明显主干,多呈丛生状态或自基部分枝。2米高以上为大灌木,1~2米为中灌木,1米以下为小灌木。

(3)攀援植物,凡植物不能自立,必须依靠其特殊器官(吸盘或卷须),或靠蔓延作用而依附于其他植物上,称为攀援植物。如地锦、葡萄、紫藤、凌霄等。

(4)竹类,属于乔本科的常绿乔木或灌木。

(5) 花卉,指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香郁馥,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根据花卉生长期的长短及根部形态和对生态条件要求可分为四类:一年生花卉,两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球根花卉。

(6)水生植物,生活在水域,除了浮游植物的总称。

(7)草皮植物,园林中种植低矮草本植物用以覆盖地面,并作为供观赏及体育活动用的规则式草皮,和为游人露天活动而提供的面积较大而略带起伏地形的自然草皮而言,俗称草地或草坪。

16.综合公园设计规划

答:(1)出入口的规划设计:出入口的影响和作用体现在:公园的可达性程度,园内活动设施的分布结构,大量人流的安全疏散,城市道路景观的塑造,游客对公园的第一印象等等。

出入口位置的确定应考虑游人能否方便进出公园,周边城市公交站点的分布,周边城市用地的类型,是否能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避免对过境交通的干扰以及协调将来公园的空间结构布局等。

出入口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它对城市的街景的美化作用以及对公园景观的影响。

(2)综合布局:公园的布局要有机的组织不同的景区,使各景区间有联系而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

公园的景色布点与活动设施的布置,要有机的组织起来,在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 平面构图中心的位置,一般设在适中的地段,较常见的是由建筑群、中心广场、雕塑、岛屿、“园中园”及突出的景点构成。

立面构图中较常见的是由雄峙的建筑和雕塑,耸立的山石,高大的的古树及标高较高的景点组成。公园立体轮廓的构成是由地形、建筑、树木、山石、水体等的高低起伏而形成的。

公园的规划布局形式有三种:

规则式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有庄严、雄伟、开朗的感觉。 自然式布局是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原有建筑、树木等现状的环境条件或按美观和功能的需求灵活布置,可有主体和重点但无一定的几何规律。

混合式的布局是部分地段为规则式,部分地段为自然式,在用地面积较大的公园内常采用,可按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处理。

(3)功能分区:从空间安排公园的规划内容

(4)公园建筑的设计:公园建筑造型,包括体量、空间组合、形式细部等,不能仅就建筑自身考虑。还必须与环境融洽,注重景观功能的综合效果。

(5)绿化配置:

(6)游线设计:园路的功能主要是作为导游观赏之用,其次才是供管理运输和人流疏散。

17.绿化配置

答:公园植物品种繁多,观赏特性也各有不同,有观姿、观花、观果、观叶、观干等区别,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特性,以其形、色、香作为造景的素材,以孤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作为配置的基本手法。

(1)植物配置要与山水、建筑、园路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要服从于功能要求、组景主题,注意气温、土壤、日照、水分等条件适地适种。

(2)植物配植要把握基调,注意细部。

(3)植物种植要选择乡土树种作为公园的基调树种。

(4)植物配植要利用现状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

(5)植物配植要重视景观的季相变化。

18.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答:道路绿化布置形式取决于道路横断面的构成,我国目前采用的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两块板和三块板等形式为多,与之相应的道路绿化的断面形式也形成了一

板二带、两板三带、三板四帯等多种类型。

(1)一板二带式:我国广大城市最为常见,当中是车行道,路旁人行道上种植高大的行道树。

特点:简单整齐、管理方便、用地经济。

(2)二板三带式:中间有了分隔绿带,可以消除相向行驶的车流间的干扰。分隔绿带不宜种植乔木,一般仅用草皮及不高于70厘米的灌木进行组合,这既有利于视野的开阔,又可以避免夜晚行车时前灯的照射炫目。利用不同灌木的夜色花形,分隔绿带能够设计出各种装饰性图案,大大提高了景观效果。

(3)三板四帯式:为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混杂的问题,可用两条绿化带将道路分为三块,中间作为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的慢车道,加上人行道上的绿化,呈现出三板四帯式的形式。这种断面布置形式适用于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

(4)四板五带式:在三板四帯的基础上,再用一条绿化带将快车道分为上下行,就成四板五带式布置。

(5)其他形式:除了上述的几种绿化断面布置外,还有像上海肇嘉浜路在两路之间布置林荫游憩路、苏州干将路两街夹一河以及滨江、滨河设置临水绿地和道路的,形式上较为特殊,但实际上也是上述几种基本形式的变体或扩大的结果。

(6)不同断面形式道路绿化布置的选用:对于诸多形式不同的道路道路断面布置,需要根据各个城市的车流,行人的实际情况予以选用,切忌追求形式,造成不适用的情况发生。

19.步行街的设计:(1)一种是只对部分车辆实行限制,允许公交车辆通行,或是平时作为普通街道,在假期中作为步行街,被称为过渡性步行街或不完全步行街。

(2)另一种是完全禁绝一切车辆进入,称为完全步行街。

20.铁路绿化的功能设计:为防止风沙,雨雪对行车的影响,保护路基免遭自然的破坏,在铁路的两侧应设计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1)对于现行车速的铁路,乔木类的防护林带应设计在距铁路外轨10以外,灌木类的绿化应不小于6米。

(2)在与公路的平交道口,为保证车辆及穿越铁路行人的安全,视距三角区内不得种植树木。视距三角的最小边长不少于50米。(3)铁路拐弯内径150米内不得种乔木可种小灌木,草类地被。(4)在距机车信号灯12米内不得种乔木,可种小灌木及地被。(5)通过市区的铁路左右各有30-50米以上的防护绿化带阻挡噪声,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干扰,绿化带的形式以不透风最好。(6)火车站绿化部妨碍正常运行。

21.铁路及高速公路绿化的功能设计:(1)在路幅不足9米,车流量较大时,为保证有足够的路宽,行道树应种植在道路边沟之外,距边沟外缘不小于0.5米;当路基具有足够的宽度时,行道树可以种植在道路边沟之内的路肩上,但需要注意树木过于接近道路,会有冲突的危险,或在大风吹折树枝时会阻碍交通。(2)引导视线的种植主要起预告道路线形的变化,体型司机注意的作用。(3)随着公路交通的利用日益频繁,各类指示标识就成了道路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4)在风景区附近或风景区内部的道路上,植物种植不应阻挡风景线。(5)公路绿化的管理可交由农民,让他们结合生产种植核桃、枣、花椒等有经济价值的作物。

22.公路、铁路及高速公路干道的绿化景观设计P445页

23.居住区各区段的绿地规划。

答:居住区绿地包括集中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道路绿地

组成的居住区绿化系统。P460页

24.居住区组团绿地的周围环境及其类型。P465页(图片)

25.道路绿化布置:道路绿化有利于行人的遮蔽,保护路基美化街景,增加居住区植物覆盖面积,能发挥绿化多方面的作用。在居住区内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和四级。

(1)第一级:居住区主要道路,是联系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通道,有的还通行公共汽车。绿化布置时,在道路的交叉口及转弯处种植树木不应影响行驶车辆的视距。行道树要考虑行人的遮荫及不妨碍车辆的交通。道路与居住建筑之间可以考虑利用绿化防尘和阻止噪声。(2)第二级:居住区次级道路,是联系居住区各部分之间的道路,行驶的车辆虽然较主要道路少,但绿化布置时,仍要考虑交通的要求。但道路与居住区较近时,要注意防尘隔声。居住区道路应灵活布置,在有地形的地区,道路断面可在不同的高度上。(3)第三级:居住小区内主要道路,是联系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一般以通行非机动车和人行为主,其绿化布置与建筑的关系较密切,可丰富建筑的面貌。尽端式道路还需要与回车场结合。(4)第四级:住宅小路,是联系各住户或各居住单元的小路,主要供人行,绿化布置时,道路两侧的种植宜适当后退,以便必要时急救车和搬运车等可驶进住宅。有的步行道路及交叉口可适当放宽,与休息活动场地结合。路旁植物不必按行道树的方式排列种植,可以断续、成丛地灵活布置,与宅旁绿地、公共绿地的布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

26.工厂绿化 P476页

答:工厂绿化特征:(1)工厂绿化在改善工厂环境,保护工厂周围地区免受污染,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工厂绿地规划应与工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应保证有足够面积,并形成系统已确保绿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效益有效地发挥。(2)工厂绿地规划应妥善处理绿化与管线的关系。(3)工厂绿化在使用上的特征:使用对象是本厂工人,从数量和工作性质来说是相对固定的。厂内绿化必须丰富多变。(4)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植形式。

27.工厂绿化的种类:(1)厂前绿化(2)工厂道路的绿化(3)广场绿化(4)生产区周围绿化(5)防护带绿地(6)其他绿化

28.工厂绿化布置中的特殊问题。

答:(1)工厂绿地的土壤成分和其环境条件一般较为恶劣,对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2)工厂前区入口处和一些主要休憩绿地是工厂绿化的重点。应结合美化设施和建筑群体组合加以统一考虑。(3)对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企业,其绿化除一般要求外,还应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尘埃的特殊作用。(4)工厂绿化植物的选择除上述特殊要求外,一般在防护地带内常栽植枝叶大而密的树木,并可采用自由式或林荫道式的植树法。以构成街心绿地和绿岛。(5)对于大型工厂的绿化宜采用生态种植方式加以布置。

1.什么叫囿?6

答:囿为四周有墙垣相围的一块较大的地方,饲养禽兽供帝王狩猎之用;开凿池沼作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并建有简单的建筑,为休息观赏之备。故囿已具备有狩猎、通神、生产和游览取乐之功能,可谓园林的雏形。

2.中国园林的发展。6

答:皇家园林的形成始于秦汉宫苑,时空高大无限,对自然模拟和再现;魏晋南北朝的园林代表着自然山水园的兴起,它追求视觉美的享受,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成为主导,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那个时期的主流;而唐宋园林则是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它把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明清时期的园林代表着古典园林的辉煌,这一时期多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3.中国园林的分类。12

答:就园林形式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皇家园林-——壮丽精巧。带有较多的伦理天命的色彩 例: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简朴淡雅。以人的舒适、愉悦为宗旨,追求天趣,诗情画意,诗的世界,人的乐园,故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例:苏州拙政园。根据地理条件的差别,私家园林又可以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3)寺庙园林——天然幽致 例:杭州西湖。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答: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效法自然的布局。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情画意的构思。4.意境的蕴含。4.园中有园的手法。5.建筑为主的组景。6.因地制宜的处理。

4.国外园林历史发展与特色。17

答:一般认为世界园林有三大体系:(1)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根,包括日本和朝鲜等国。(2)欧洲园林体系。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文艺复兴意大利台地园——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体系)。以伊斯兰宗教为主的,包括中世纪的西班牙、印度及印度尼西亚并发展到墨西哥等国家。

日本园林根据庭地的类别分为筑山庭和平庭。筑山庭有山有水,表现山、海、河的景观,因此一般要求有大的面积。平庭主要是再现某种原野的风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抽象的形式,称作枯山水。例:京都龙安寺的方丈庭院(枯山水)。16世纪,茶庭 面积小但是表现自然片段,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静的气氛,17~19皇家园林。需了解京都桂离宫(回游式)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特色。

答:(1)为了巧妙园外之景,府邸安排在中层或最高层的台地上。(2)台地园的设计十分珍惜水的运用,既可增加凉爽又可使园景生动。(3)植物的处理上,因为阳光强烈,所以台地园的布局突出‘处处绿荫’的要求。(4)整齐规整的模样绿丛是由各矮篱式的黄杨等构成各式各样的几何图案,但均为平面图像。(5)意大利庄园对运用明暗浓淡不同的绿色配植十分重视。

6.法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特色。22

7.答:法王路易十四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君主集权达到了巅峰。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强盛,经济上的盛极一时,文化也得到成长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文化中形成了古典主义潮流。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构图原则是平面和立面都要突出中轴线,使它统帅全局,其余部分都要从属于严格的对称和规则的几何图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整个封建等级体系的形象表现。以凡尔赛宫为例,勒诺特开辟

了景视线,构成风景线的原理。法国古典园林也称勒诺特式。之后被广为模仿,有些不顾具体的地点条件,显得不伦不类,形成一种追求奇特趋于极端的人文的意味,华而不实的风格,在当时称作洛可可式。

8.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色。24

答: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18世纪初期。受到培根理论的影响,‘经历即是一种感觉经验’。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整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园外的自然环境的相融合。英国风景园在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发展产生浪漫派,英华式。

9.现代园林的概念。26

答:(1)现代园林设计是对由工业社会、场所和内容所创造的整体环境的理性追求。(2)现代园林设计追求的是空间,而不是图案和样式。(3)现代园林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4)构图原则多样化。(5)建筑和景观的融合。

10.园林的含义。

答:园林是由植物、土地、山石、水体等自然要素和道路、建筑小品等人工设施综合组成的地域空间,以物质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它又包含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要求和艺术心理上的内容,给人以精神的感染。

11.树木花草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能,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积极的作用。

12.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基本模式有点状、环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等8种基本模式。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有块状、带状、楔形、混合式这四种布局形式。

13.树种选择原则。

答:(1)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3)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4)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5)注意城市绿化中植物的多样性。

14.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要素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合成。而自然要素就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土、园林植物、水、山石等。

15.土的形态和景观特征。91页。

16.园林植物的分类,常依其外部形态分为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水生植物和草地七类。98页

(1)乔木,具有体型高大、主干明显、分枝点高、寿命长等特点。大乔木20米以上、中乔木8~20米、小乔木8米以下。按叶片脱落情况可分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

(2)灌木,没有明显主干,多呈丛生状态或自基部分枝。2米高以上为大灌木,1~2米为中灌木,1米以下为小灌木。

(3)攀援植物,凡植物不能自立,必须依靠其特殊器官(吸盘或卷须),或靠蔓延作用而依附于其他植物上,称为攀援植物。如地锦、葡萄、紫藤、凌霄等。

(4)竹类,属于乔本科的常绿乔木或灌木。

(5) 花卉,指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香郁馥,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根据花卉生长期的长短及根部形态和对生态条件要求可分为四类:一年生花卉,两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球根花卉。

(6)水生植物,生活在水域,除了浮游植物的总称。

(7)草皮植物,园林中种植低矮草本植物用以覆盖地面,并作为供观赏及体育活动用的规则式草皮,和为游人露天活动而提供的面积较大而略带起伏地形的自然草皮而言,俗称草地或草坪。

16.综合公园设计规划

答:(1)出入口的规划设计:出入口的影响和作用体现在:公园的可达性程度,园内活动设施的分布结构,大量人流的安全疏散,城市道路景观的塑造,游客对公园的第一印象等等。

出入口位置的确定应考虑游人能否方便进出公园,周边城市公交站点的分布,周边城市用地的类型,是否能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避免对过境交通的干扰以及协调将来公园的空间结构布局等。

出入口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它对城市的街景的美化作用以及对公园景观的影响。

(2)综合布局:公园的布局要有机的组织不同的景区,使各景区间有联系而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

公园的景色布点与活动设施的布置,要有机的组织起来,在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 平面构图中心的位置,一般设在适中的地段,较常见的是由建筑群、中心广场、雕塑、岛屿、“园中园”及突出的景点构成。

立面构图中较常见的是由雄峙的建筑和雕塑,耸立的山石,高大的的古树及标高较高的景点组成。公园立体轮廓的构成是由地形、建筑、树木、山石、水体等的高低起伏而形成的。

公园的规划布局形式有三种:

规则式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有庄严、雄伟、开朗的感觉。 自然式布局是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原有建筑、树木等现状的环境条件或按美观和功能的需求灵活布置,可有主体和重点但无一定的几何规律。

混合式的布局是部分地段为规则式,部分地段为自然式,在用地面积较大的公园内常采用,可按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处理。

(3)功能分区:从空间安排公园的规划内容

(4)公园建筑的设计:公园建筑造型,包括体量、空间组合、形式细部等,不能仅就建筑自身考虑。还必须与环境融洽,注重景观功能的综合效果。

(5)绿化配置:

(6)游线设计:园路的功能主要是作为导游观赏之用,其次才是供管理运输和人流疏散。

17.绿化配置

答:公园植物品种繁多,观赏特性也各有不同,有观姿、观花、观果、观叶、观干等区别,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特性,以其形、色、香作为造景的素材,以孤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作为配置的基本手法。

(1)植物配置要与山水、建筑、园路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要服从于功能要求、组景主题,注意气温、土壤、日照、水分等条件适地适种。

(2)植物配植要把握基调,注意细部。

(3)植物种植要选择乡土树种作为公园的基调树种。

(4)植物配植要利用现状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

(5)植物配植要重视景观的季相变化。

18.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答:道路绿化布置形式取决于道路横断面的构成,我国目前采用的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两块板和三块板等形式为多,与之相应的道路绿化的断面形式也形成了一

板二带、两板三带、三板四帯等多种类型。

(1)一板二带式:我国广大城市最为常见,当中是车行道,路旁人行道上种植高大的行道树。

特点:简单整齐、管理方便、用地经济。

(2)二板三带式:中间有了分隔绿带,可以消除相向行驶的车流间的干扰。分隔绿带不宜种植乔木,一般仅用草皮及不高于70厘米的灌木进行组合,这既有利于视野的开阔,又可以避免夜晚行车时前灯的照射炫目。利用不同灌木的夜色花形,分隔绿带能够设计出各种装饰性图案,大大提高了景观效果。

(3)三板四帯式:为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混杂的问题,可用两条绿化带将道路分为三块,中间作为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的慢车道,加上人行道上的绿化,呈现出三板四帯式的形式。这种断面布置形式适用于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

(4)四板五带式:在三板四帯的基础上,再用一条绿化带将快车道分为上下行,就成四板五带式布置。

(5)其他形式:除了上述的几种绿化断面布置外,还有像上海肇嘉浜路在两路之间布置林荫游憩路、苏州干将路两街夹一河以及滨江、滨河设置临水绿地和道路的,形式上较为特殊,但实际上也是上述几种基本形式的变体或扩大的结果。

(6)不同断面形式道路绿化布置的选用:对于诸多形式不同的道路道路断面布置,需要根据各个城市的车流,行人的实际情况予以选用,切忌追求形式,造成不适用的情况发生。

19.步行街的设计:(1)一种是只对部分车辆实行限制,允许公交车辆通行,或是平时作为普通街道,在假期中作为步行街,被称为过渡性步行街或不完全步行街。

(2)另一种是完全禁绝一切车辆进入,称为完全步行街。

20.铁路绿化的功能设计:为防止风沙,雨雪对行车的影响,保护路基免遭自然的破坏,在铁路的两侧应设计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1)对于现行车速的铁路,乔木类的防护林带应设计在距铁路外轨10以外,灌木类的绿化应不小于6米。

(2)在与公路的平交道口,为保证车辆及穿越铁路行人的安全,视距三角区内不得种植树木。视距三角的最小边长不少于50米。(3)铁路拐弯内径150米内不得种乔木可种小灌木,草类地被。(4)在距机车信号灯12米内不得种乔木,可种小灌木及地被。(5)通过市区的铁路左右各有30-50米以上的防护绿化带阻挡噪声,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干扰,绿化带的形式以不透风最好。(6)火车站绿化部妨碍正常运行。

21.铁路及高速公路绿化的功能设计:(1)在路幅不足9米,车流量较大时,为保证有足够的路宽,行道树应种植在道路边沟之外,距边沟外缘不小于0.5米;当路基具有足够的宽度时,行道树可以种植在道路边沟之内的路肩上,但需要注意树木过于接近道路,会有冲突的危险,或在大风吹折树枝时会阻碍交通。(2)引导视线的种植主要起预告道路线形的变化,体型司机注意的作用。(3)随着公路交通的利用日益频繁,各类指示标识就成了道路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4)在风景区附近或风景区内部的道路上,植物种植不应阻挡风景线。(5)公路绿化的管理可交由农民,让他们结合生产种植核桃、枣、花椒等有经济价值的作物。

22.公路、铁路及高速公路干道的绿化景观设计P445页

23.居住区各区段的绿地规划。

答:居住区绿地包括集中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道路绿地

组成的居住区绿化系统。P460页

24.居住区组团绿地的周围环境及其类型。P465页(图片)

25.道路绿化布置:道路绿化有利于行人的遮蔽,保护路基美化街景,增加居住区植物覆盖面积,能发挥绿化多方面的作用。在居住区内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和四级。

(1)第一级:居住区主要道路,是联系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通道,有的还通行公共汽车。绿化布置时,在道路的交叉口及转弯处种植树木不应影响行驶车辆的视距。行道树要考虑行人的遮荫及不妨碍车辆的交通。道路与居住建筑之间可以考虑利用绿化防尘和阻止噪声。(2)第二级:居住区次级道路,是联系居住区各部分之间的道路,行驶的车辆虽然较主要道路少,但绿化布置时,仍要考虑交通的要求。但道路与居住区较近时,要注意防尘隔声。居住区道路应灵活布置,在有地形的地区,道路断面可在不同的高度上。(3)第三级:居住小区内主要道路,是联系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一般以通行非机动车和人行为主,其绿化布置与建筑的关系较密切,可丰富建筑的面貌。尽端式道路还需要与回车场结合。(4)第四级:住宅小路,是联系各住户或各居住单元的小路,主要供人行,绿化布置时,道路两侧的种植宜适当后退,以便必要时急救车和搬运车等可驶进住宅。有的步行道路及交叉口可适当放宽,与休息活动场地结合。路旁植物不必按行道树的方式排列种植,可以断续、成丛地灵活布置,与宅旁绿地、公共绿地的布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

26.工厂绿化 P476页

答:工厂绿化特征:(1)工厂绿化在改善工厂环境,保护工厂周围地区免受污染,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工厂绿地规划应与工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应保证有足够面积,并形成系统已确保绿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效益有效地发挥。(2)工厂绿地规划应妥善处理绿化与管线的关系。(3)工厂绿化在使用上的特征:使用对象是本厂工人,从数量和工作性质来说是相对固定的。厂内绿化必须丰富多变。(4)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植形式。

27.工厂绿化的种类:(1)厂前绿化(2)工厂道路的绿化(3)广场绿化(4)生产区周围绿化(5)防护带绿地(6)其他绿化

28.工厂绿化布置中的特殊问题。

答:(1)工厂绿地的土壤成分和其环境条件一般较为恶劣,对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2)工厂前区入口处和一些主要休憩绿地是工厂绿化的重点。应结合美化设施和建筑群体组合加以统一考虑。(3)对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企业,其绿化除一般要求外,还应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尘埃的特殊作用。(4)工厂绿化植物的选择除上述特殊要求外,一般在防护地带内常栽植枝叶大而密的树木,并可采用自由式或林荫道式的植树法。以构成街心绿地和绿岛。(5)对于大型工厂的绿化宜采用生态种植方式加以布置。


相关文章

  • 重庆市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要求及重点
  • 为了让大家及时掌握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要求及重点,经研究,特制定<重庆市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细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 ...查看


  •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 ...查看


  • 城市绿地规划
  •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和填空 (1)城市:①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的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心②指国家按行政建设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③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依据及经济 ...查看


  • 成都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办法
  • 成都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建立和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加强城市绿化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和<成都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制定本 ...查看


  • 园林规划设计教案(学生用)
  • 园林规划设计教案 第一章 园林规划概述 第一节 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任务 一.目的任务 1了解.明确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国内外园林简史.特色 3掌握园林构图基本理论 4掌握园林植物合理配置和植物造景 5能将所学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 ...查看


  •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修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1992年10月27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查看


  •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1
  •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2013-04-02 颁布部门: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日期:1992年10月27日 实施日期:1992年10月27日 标注:1992年10月27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1 ...查看


  • [福建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
  • <福建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 1994年1月20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994年1月25日公布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绿化.美化城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园林绿化 事业的发展,根据 ...查看


  • 陕西省园林城市标准
  • 陕西省园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5分)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等国家和我省的有关法规政策,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城市政府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 ...查看


  • 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050525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发展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 样性通过科学的物种规划与安排来促进和提高.注重植物景观的塑造和树种选择,绿化建设应该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近.远期开发建设的内容和进度,最大程度达到城市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