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思维的训练

  【内容摘要】歌唱过程中,思维具有动觉思维特征和形象思维特征。歌唱训练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歌唱细节要领,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正确评定反馈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思维的预见性和敏捷性,形成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构建合理的思维程序。  【关键词】歌唱 训练 思维  歌唱技术的形成,离不开大脑的思维活动。歌唱思维的任务,是对歌唱过程中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并通过想象和情感体验,完成声音形象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歌唱思维主要有动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形式,歌唱训练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歌唱发声技术进行动觉思维,对歌曲作品的内容表现进行形象思维。  一、歌唱训练过程中的动觉思维特征  歌唱技术是通过歌唱器官的一系列动作来实现的,歌唱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演唱中对歌唱器官运动状态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从思维活动的发展来看,学生对歌唱技术的掌握是从歌唱器官的动作思维开始,发展并转变为动作概念的过程。动觉思维是建立在歌唱感觉训练的基础上,是在感知、分析、综合动作的外部特点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动作的完整表象,如呼吸时腰腹肌、两侧肋肌及膈肌的运动状态;咬字时唇、齿、舌、腭肌的运动状态;声音共鸣时胸腔、喉腔、口咽腔、鼻咽腔,甚至脑后部肌肉的运动状态,等等。这些运动状态能够在大脑中产生各式各样的动作表象,并给歌唱发声者留下许多感觉印象。这些感觉印象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可能是一种错觉。正确的歌唱器官运动状态,能帮助歌唱者发出好听的声音,达到演唱的艺术效果。错误的歌唱器官运动状态(错觉),造成演唱者的发声困难,难以达到演唱的艺术效果。歌唱训练中,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歌唱中所产生的各种歌唱感觉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知,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歌唱感觉,并分析、综合各个歌唱器官运动动作结构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动作的要领,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  二、歌唱训练过程中的形象思维特征  声乐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有以描写人物心情为主的作品,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有以描写景物为主的作品,如《放风筝》《美丽的家园》《乌苏里船歌》;有以描写情景和气氛为主的作品,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唱训练中,教师需要通过选用不同内容的作品,引导学生准确、真实地体验作品内容,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中,充分把握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思考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情感、节奏、力度、语气及形体动作等来表现作品内容,传递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作品内容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思考必须从生活出发,运用生活的材料,按照作品内容和艺术表现的要求,经过形象构思、想象、创造来塑造具体的艺术形象。  三、思维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歌唱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不同,产生的训练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训练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克服消极思维,从而加速歌唱技术的掌握,完善歌唱艺术的表现。如果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机械练习,是不可能有显著的训练效果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思维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1.分析歌唱发声各环节中动作形成的细节要领  歌唱发声可细分为呼吸、读字、共鸣、情感、表现等不同环节。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了解每一个环节的要领都是十分重要的,如呼吸可分解为呼气和吸气,吸气时,口、鼻、喉以及腰腹部肌肉、膈肌的扩张的运动状态;呼气时,保持腰腹部肌肉以及膈肌的扩张运动,让气流慢慢呼出,并延长呼出时间。歌唱训练初期,教师对歌唱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分析得越细,越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动作要领。  2.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歌唱训练中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发声训练中,气息的运用和所要发出的声音的需要应该一致,即找到气息和声音协调、平衡的关系。有的学生总担心气息不够,吸入过多的气,以至于妨碍发声器官的正常工作。由于用过多的气息去冲击声带,导致声带负担过重,发出的声音偏低,造成音不准的现象。歌唱训练中,造成音唱不准的现象很多,有时也可能是气息量不够,气息的使用不能很好地支持声音的音高需要;有时也可能是歌唱者内心听觉没能把握音的准确高度,所发音也就不准。只有通过比较和综合分析,我们才能找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解决问题,建立起正确的歌唱概念。  思维的综合分析能力是要引导学生把所有技术动作联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歌唱训练中局部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从整体状态出发,加以全面调整。要解决音不准的现象,不仅需要建立准确的内心听觉,同时还需要针对呼吸状态、气息量、用声比例、共鸣状态、发声位置等相关方面加以整体调节。  3.通过思维比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  思维比较是全面认识歌唱发声技术的重要途径。歌唱训练初期,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感觉调控和听觉调控,了解歌唱器官发声时的运动状态与所形成的听觉印象的关系。通过比较歌唱器官不同的感受状态可能产生的不同的听觉印象,学生能够很明确地认识哪一种歌唱器官的感受状态能产生正确的歌唱听觉印象,哪一种歌唱器官的感受状态可能导致错误的听觉印象。训练中,引导学生对不同发声方法发出的不同声音效果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  作品演唱过程中,思维比较能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方式。演唱者往往通过对起音方式,声音的强弱对比,速度、力度的变化,音色的明暗对比,声音的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段来完成对作品的艺术表现。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作品或同一作品中的某一乐句,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表现手段可能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从而引导学生找到表现作品的最佳艺术手段。  4.通过思维的预见性来提高歌唱器官动作的准确度  歌唱训练中,培养学生规划自己的动作并预见动作的结果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让动作思维发生在动作发出之前。当技术动作基本形成之后,为了达到预定的训练效果,必须进行思维预测。歌唱训练中的思维预测包括对音乐走向、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等的思维预测,以及对歌唱器官运动状态的思维预测,即指在进入歌唱的一刹那间,先预知歌唱器官的运动状态可能产生的声音的效果。例如八度音阶练习,演唱者在演唱第一个音时,就要对第二个音有思想准备,并能预见发第二个音的高度、力度,以及歌唱器官在演唱这个音时所需要的状态,例如完成这个音,需要准备多少气息量,声音和气息的运动方向,达到这个音高所需要的身体的力量的大小、声音的空间感等。

  【内容摘要】歌唱过程中,思维具有动觉思维特征和形象思维特征。歌唱训练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歌唱细节要领,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正确评定反馈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思维的预见性和敏捷性,形成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构建合理的思维程序。  【关键词】歌唱 训练 思维  歌唱技术的形成,离不开大脑的思维活动。歌唱思维的任务,是对歌唱过程中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并通过想象和情感体验,完成声音形象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歌唱思维主要有动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形式,歌唱训练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歌唱发声技术进行动觉思维,对歌曲作品的内容表现进行形象思维。  一、歌唱训练过程中的动觉思维特征  歌唱技术是通过歌唱器官的一系列动作来实现的,歌唱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演唱中对歌唱器官运动状态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从思维活动的发展来看,学生对歌唱技术的掌握是从歌唱器官的动作思维开始,发展并转变为动作概念的过程。动觉思维是建立在歌唱感觉训练的基础上,是在感知、分析、综合动作的外部特点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动作的完整表象,如呼吸时腰腹肌、两侧肋肌及膈肌的运动状态;咬字时唇、齿、舌、腭肌的运动状态;声音共鸣时胸腔、喉腔、口咽腔、鼻咽腔,甚至脑后部肌肉的运动状态,等等。这些运动状态能够在大脑中产生各式各样的动作表象,并给歌唱发声者留下许多感觉印象。这些感觉印象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可能是一种错觉。正确的歌唱器官运动状态,能帮助歌唱者发出好听的声音,达到演唱的艺术效果。错误的歌唱器官运动状态(错觉),造成演唱者的发声困难,难以达到演唱的艺术效果。歌唱训练中,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歌唱中所产生的各种歌唱感觉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知,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歌唱感觉,并分析、综合各个歌唱器官运动动作结构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动作的要领,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  二、歌唱训练过程中的形象思维特征  声乐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有以描写人物心情为主的作品,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有以描写景物为主的作品,如《放风筝》《美丽的家园》《乌苏里船歌》;有以描写情景和气氛为主的作品,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唱训练中,教师需要通过选用不同内容的作品,引导学生准确、真实地体验作品内容,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中,充分把握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思考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情感、节奏、力度、语气及形体动作等来表现作品内容,传递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作品内容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思考必须从生活出发,运用生活的材料,按照作品内容和艺术表现的要求,经过形象构思、想象、创造来塑造具体的艺术形象。  三、思维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歌唱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不同,产生的训练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训练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克服消极思维,从而加速歌唱技术的掌握,完善歌唱艺术的表现。如果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机械练习,是不可能有显著的训练效果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思维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1.分析歌唱发声各环节中动作形成的细节要领  歌唱发声可细分为呼吸、读字、共鸣、情感、表现等不同环节。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了解每一个环节的要领都是十分重要的,如呼吸可分解为呼气和吸气,吸气时,口、鼻、喉以及腰腹部肌肉、膈肌的扩张的运动状态;呼气时,保持腰腹部肌肉以及膈肌的扩张运动,让气流慢慢呼出,并延长呼出时间。歌唱训练初期,教师对歌唱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分析得越细,越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动作要领。  2.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歌唱训练中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发声训练中,气息的运用和所要发出的声音的需要应该一致,即找到气息和声音协调、平衡的关系。有的学生总担心气息不够,吸入过多的气,以至于妨碍发声器官的正常工作。由于用过多的气息去冲击声带,导致声带负担过重,发出的声音偏低,造成音不准的现象。歌唱训练中,造成音唱不准的现象很多,有时也可能是气息量不够,气息的使用不能很好地支持声音的音高需要;有时也可能是歌唱者内心听觉没能把握音的准确高度,所发音也就不准。只有通过比较和综合分析,我们才能找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解决问题,建立起正确的歌唱概念。  思维的综合分析能力是要引导学生把所有技术动作联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歌唱训练中局部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从整体状态出发,加以全面调整。要解决音不准的现象,不仅需要建立准确的内心听觉,同时还需要针对呼吸状态、气息量、用声比例、共鸣状态、发声位置等相关方面加以整体调节。  3.通过思维比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  思维比较是全面认识歌唱发声技术的重要途径。歌唱训练初期,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感觉调控和听觉调控,了解歌唱器官发声时的运动状态与所形成的听觉印象的关系。通过比较歌唱器官不同的感受状态可能产生的不同的听觉印象,学生能够很明确地认识哪一种歌唱器官的感受状态能产生正确的歌唱听觉印象,哪一种歌唱器官的感受状态可能导致错误的听觉印象。训练中,引导学生对不同发声方法发出的不同声音效果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  作品演唱过程中,思维比较能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方式。演唱者往往通过对起音方式,声音的强弱对比,速度、力度的变化,音色的明暗对比,声音的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段来完成对作品的艺术表现。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作品或同一作品中的某一乐句,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表现手段可能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从而引导学生找到表现作品的最佳艺术手段。  4.通过思维的预见性来提高歌唱器官动作的准确度  歌唱训练中,培养学生规划自己的动作并预见动作的结果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让动作思维发生在动作发出之前。当技术动作基本形成之后,为了达到预定的训练效果,必须进行思维预测。歌唱训练中的思维预测包括对音乐走向、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等的思维预测,以及对歌唱器官运动状态的思维预测,即指在进入歌唱的一刹那间,先预知歌唱器官的运动状态可能产生的声音的效果。例如八度音阶练习,演唱者在演唱第一个音时,就要对第二个音有思想准备,并能预见发第二个音的高度、力度,以及歌唱器官在演唱这个音时所需要的状态,例如完成这个音,需要准备多少气息量,声音和气息的运动方向,达到这个音高所需要的身体的力量的大小、声音的空间感等。


相关文章

  • 音乐专业论文题目
  • 邓丽君歌曲演唱特色研究 试论蒙古族盅碗舞舞蹈的形式美 中国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异同 浅谈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谈钢琴教学中对" 放松" 的把握 郧阳<凤凰灯舞>初探 上庸地方民俗音乐初探- ...查看


  • 音乐社团工作总结
  • 一. 二年级音乐社团工作总结 陈文年朵生林 本学期我担任了学校音乐社团的教学,共有成员42个,其中考勤小组长有2个,轮流负责每节课的考勤.社团的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为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 ...查看


  • 合唱教学之浅见论文
  • 合唱教学之浅见 关键词:合唱教学 素质基础 少年合唱 教学训练 内容摘要: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我们学校是一所初中学校,把合唱教学定位在少年合唱教学比较合适,一般是以女生为主,可以采用部分男生.在合唱教学训练中,学生的歌唱兴趣. ...查看


  •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
  •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一:童声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 演唱优秀的童声合唱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形成,音乐视野的扩大,聪明才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童声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更受到师生 ...查看


  • 合唱队校本课程纲要
  • "合唱"校本课程纲要 靖师附小"小百灵"合唱团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对来自不同环境,不尽相同的音色特点且又未受过训练的孩子,做到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于一体,最终达到"合"的境界 ...查看


  • 试析_戴你唱歌_声乐慕课的应用_邓永聪
  • ・文化教育・试析"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的应用 邓永聪 (广东广州增城永和中学 511356) 摘要:"戴你唱歌"声乐慕课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本文从"戴你唱歌"声乐慕课概念.特征 ...查看


  • 合唱队训练教案2
  • 合唱队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 里 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 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初步的声音训练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查看


  • 合唱社团总结
  • 合唱社团总结 杨媛媛 本学期我担任了学校合唱社团的教学,为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合唱的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探讨适应儿 ...查看


  •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
  •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 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是对孩子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重要而富有成效的手段,是培养孩子喜欢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振奋孩子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的能力,促进其智商的发展,时刻调整着融洽的合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