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中国近代史论述题

目录

上编综述 ----------------------------------------------------------------------------------------------------------------2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2 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2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3

第一章 -------------------------------------------------------------------------------------------------------------------3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3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4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4

第二章 -------------------------------------------------------------------------------------------------------------------4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5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5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5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5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5

第三章 --------------------------------------------------------------------------------------------------------------------6 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6 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6 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7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7 中编综述 ----------------------------------------------------------------------------------------------------------------7 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7 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7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7

第四章 --------------------------------------------------------------------------------------------------------------------8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8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8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8

第五章 --------------------------------------------------------------------------------------------------------------------8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8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其主要教训是什么?-----------------------------------------------------------------------------------------------------------9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9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9

第六章 --------------------------------------------------------------------------------------------------------------------9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9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0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0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10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P128)----------------------------------------------------------------10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0

第七章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0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1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1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些经验对今天有何指导作用?-------------------------------11

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

A. 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

B.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C. 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专政。

D.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A. 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B. 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C. 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D. 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A. 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D. 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A.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D.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E.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F.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A.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A.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B.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A.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B.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列强在侵华的时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也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A.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B.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另:

A. 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B. 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A.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B. 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C.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 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E.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起到推动作用。

另:

A.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C.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D.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E. 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 、从主观上看:

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二,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四,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 、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和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衽的一场自救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略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还不能的。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爱国必须革命。

二、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三、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

土地。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

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三,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第四,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P63-68)

因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并成为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反对封建专制愚昧, 提倡民主与科学。

评价: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 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先进的知识份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之洗礼,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之发展,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知识份子改造国家, 拯救社会之利器。

第五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

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其主要教训是什么?

一、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三、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1927—37年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土地法和宪法大纲。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一、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二、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三、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

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二、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

三、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

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P128)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一、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

三、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七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

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

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

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些经验对今天有何指导作用?(P149)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1

目录

上编综述 ----------------------------------------------------------------------------------------------------------------2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2 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2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3

第一章 -------------------------------------------------------------------------------------------------------------------3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3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4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4

第二章 -------------------------------------------------------------------------------------------------------------------4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5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5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5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5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5

第三章 --------------------------------------------------------------------------------------------------------------------6 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6 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6 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7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7 中编综述 ----------------------------------------------------------------------------------------------------------------7 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7 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7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7

第四章 --------------------------------------------------------------------------------------------------------------------8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8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8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8

第五章 --------------------------------------------------------------------------------------------------------------------8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8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其主要教训是什么?-----------------------------------------------------------------------------------------------------------9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9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9

第六章 --------------------------------------------------------------------------------------------------------------------9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9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0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0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10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P128)----------------------------------------------------------------10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0

第七章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0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1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1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些经验对今天有何指导作用?-------------------------------11

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

A. 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

B.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C. 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专政。

D.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A. 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B. 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C. 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D. 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A. 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D. 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A.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D.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E.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F.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A.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A.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B.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A.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B.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列强在侵华的时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也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A.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B.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另:

A. 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B. 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A.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B. 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C.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 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E.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起到推动作用。

另:

A.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C.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D.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E. 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 、从主观上看:

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二,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四,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 、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和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衽的一场自救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略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还不能的。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爱国必须革命。

二、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三、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

土地。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

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三,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第四,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P63-68)

因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并成为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反对封建专制愚昧, 提倡民主与科学。

评价: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 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先进的知识份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之洗礼,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之发展,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知识份子改造国家, 拯救社会之利器。

第五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

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其主要教训是什么?

一、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三、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1927—37年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土地法和宪法大纲。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一、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二、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三、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

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二、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

三、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

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P128)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一、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

三、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七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

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

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

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些经验对今天有何指导作用?(P149)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1


相关文章

  • 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布
  • 一.两次鸦片战争 名词解释 十三行(11年全国) <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04年清华) 魏源 (华东师大99复试) <四洲志>(05年 南京大学) 姚莹(06年 南京大学) 祺祥政变(华中师范大学2004) < ...查看


  • 历史学考研模拟题
  • 一. 选择题.(20*2) 1.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三表法"的著名思想家是( D ) A. 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2. 西域都护始设于汉代(C ) A. 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宣帝 D.汉光武帝 ...查看


  • 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 作者:左玉河 安徽史学 2009年04期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9)01-0112-13 尽管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在五四以后开始起步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它的真正繁荣则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 ...查看


  • 2011-2016中国传媒大学mjc真题
  • 中传MJC真题 2011 基础: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 2.党性原则 3.媒介批评 二.简答 1. 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2. 为什么必须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 三.论述 结合所学理论,举个例子说明为什么要反对公共传播 ...查看


  • 关于德川幕藩体制及其与日本近代化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1
  • 2009年12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ec. 2009 第42卷第6期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Vol. 42 No. 6 关于德川幕藩体制及其与日本近代化关系研 ...查看


  • 关于德川幕藩体制及其与日本近代化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 2009年12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ec.2009 第42卷第6期 journalo{Yanb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4Z No.6 关于德川幕藩体制及其与日本近代化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张 ...查看


  •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历年真题
  •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历年真题 2011-4-1 16:7 网络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99年-94年 东大的中外建筑史和城建史2003年的考题考六道主观题,其中选5题做. 1:试论述比较古代长安城和北京城. 2:试论述雅典卫城的布局.经 ...查看


  •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研究综述
  •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研究 一.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已经有了不少论著.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有了新的进展,研究成果喜人. 过去对官僚资产阶级这一概念有不同称谓,如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买 ...查看


  • 2017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A)考研模拟试题答案详解
  • 2017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A )考研模拟试题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12小题,每小题10分,共120分) 1.长平之战 [解题思路] 中国古代史战争类名词,首句先简单交代时间.交战国,次句开始具体展开论述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末句总结战争的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