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草胺与苄嘧磺隆混剂最佳配比的研究

丁草胺与苄嘧磺隆混剂最佳配比的研究

刘亦学1,刘焕禄1,贾富勤2,张 佳2,张 惟1,张学文1

(1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 300112;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 100026)

Study on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Butachlor and Bensulfuron-methyl

Liu Yixue, Liu Huanlu, Zhang Wei, Zhang Xuewen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12)

Jia Fuqin, Zhang Jia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Agrochemicals,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Butachlor and bensulfuron-methyl are popular used to control weed in paddyfield. However,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them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them were 16~23:1.

Keywords: butachlor; bensolfuron-methyl; weed; combined

摘 要:在室内对我国广大水稻产区广泛应用的丁草胺与苄嘧磺隆进行了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丁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配比在16~23:1之间选用为宜。

关键词:丁草胺;苄嘧磺隆;杂草;混配

中图分类号:S4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480(2003)11-0031-02

丁草胺(butachlor)为酰胺类苗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田一年生禾本科及某些阔叶杂草。主要通过幼芽吸收,其次通过根也可吸收,抑制敏感植物的蛋白质合成,使杂草幼株肿大、畸形、色深绿,最终导致枯死。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属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由杂草叶片吸收,阻碍侧链氨基酸合成,阻止细胞的分裂,抑制叶部及根部生长。可防除水稻田大多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但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均选择性强、除草活性高,杀草谱和作用部位有所不同,混用后能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活性。为此,进行了最佳配比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药剂 60%丁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产品);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产品)。 1.1.2 试验对象 稗草+油菜

1.1.3 试验日期 2000年4月

1.2 试验方法 室外采集壤土晒干、粉碎、过筛,于110℃烘箱中烘干消毒6h备用。在截面积80cm2的白瓷盆中装入定量的过筛壤土,镇压、淋水,将杂草种子催芽至露白,挑选发芽一致的杂草种子播在瓷盆中,覆以厚1cm的表土,播种量为稗草、油菜各30粒/盆。按试验设计用药量采用表面定量喷雾处理,喷液量为100mL/m2,生测喷雾塔工作压力为2kg/cm2,药后保水,放在25℃~28℃加温温室中培养。试验重复3次,另设空白对照。

1.2.1 不同配比试验 将丁草胺(A)与苄嘧磺隆(B)按不同比例配成5个配比(Ⅰ、Ⅱ、Ⅲ、Ⅳ、Ⅴ),在混剂中A量递增,B量递减,每个配比设5个剂量(见表1)。

1.2.2 最优设计 本试验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因素与编码见表2。

1.2.3 结果调查及数据处理 培养20d后,取地上部分称量残留试草鲜重,求得杂草抑制率。对于不同配比试验,将各处理杂草抑制率转化为机率值,用药剂量取对数,用机率值(Y)-对数值(X)进行毒力回归分析,分别求出丁草胺、苄嘧磺隆及丁·苄混剂5个配方的ED50值。以丁草胺为横坐标,苄嘧磺隆为纵坐标,做出坐标图,分别在横轴和纵轴上标出丁草胺和苄嘧磺隆ED50所在位置A、B,连接A、B两点得AB线,然后标出两者按5种不同比例混配形成的混剂ED50

所在位置,绘出5个混剂ED50点的曲线图,向曲线引平行于AB的切线,其切点即为最佳配比。

最优设计,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以抑制率为Y值,拟和最优回归方程,求出丁草胺和苄嘧磺隆的最佳剂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比试验

2.1.1 ED50测定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2.1.2 丁草胺、苄嘧磺隆最佳配比 由等效线(图1)可以看出,混配的5个配方的ED50值均在等效线AB下方,说明二者混用在温室条件下对稗草和油菜有一定增效作用。向混剂增效作用曲线引平行于等效线AB的切线,切点为C(5.36,0.29),则C点为两者混用最佳配比,即丁草胺:苄嘧磺隆=18.5∶1。

2.2 最优设计试验 依据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丁草胺+苄嘧磺隆的除草效果与除草剂丁草胺(X1)、苄嘧磺隆(X2)的用量成复相关,回归方程为y=0.619+0.0596X1+0.216X2-0.077X12-0.194X22-0.073X1X2,利用偏导数求得X1、X2,折合苄嘧磺隆用量为1.53g/mu,丁草胺用量为20.43g/mu,由其置信区间可知最佳配比区间为丁草胺∶苄嘧磺隆=(16.2~23.43)∶1。 由不同配比试验和最优设计试验结果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丁草胺+苄嘧磺隆的最佳配比范围为(16.2~23.4)∶1。

3 结论

丁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有一定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221。两药混用扩大了杀草谱,又节省了劳动力,可达到一次性施药防除杂草的目的,是目前较理想的水田除草剂组合。

在生产应用中的配比选择,建议丁草胺+苄嘧磺隆在16~23∶1之间选用混配组合为宜。考虑对多年生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的防效,也可适当提高苄嘧磺隆在混剂中的比例。

丁草胺与苄嘧磺隆混剂最佳配比的研究

刘亦学1,刘焕禄1,贾富勤2,张 佳2,张 惟1,张学文1

(1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 300112;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 100026)

Study on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Butachlor and Bensulfuron-methyl

Liu Yixue, Liu Huanlu, Zhang Wei, Zhang Xuewen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12)

Jia Fuqin, Zhang Jia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Agrochemicals,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Butachlor and bensulfuron-methyl are popular used to control weed in paddyfield. However,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them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them were 16~23:1.

Keywords: butachlor; bensolfuron-methyl; weed; combined

摘 要:在室内对我国广大水稻产区广泛应用的丁草胺与苄嘧磺隆进行了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丁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配比在16~23:1之间选用为宜。

关键词:丁草胺;苄嘧磺隆;杂草;混配

中图分类号:S4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480(2003)11-0031-02

丁草胺(butachlor)为酰胺类苗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田一年生禾本科及某些阔叶杂草。主要通过幼芽吸收,其次通过根也可吸收,抑制敏感植物的蛋白质合成,使杂草幼株肿大、畸形、色深绿,最终导致枯死。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属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由杂草叶片吸收,阻碍侧链氨基酸合成,阻止细胞的分裂,抑制叶部及根部生长。可防除水稻田大多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但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均选择性强、除草活性高,杀草谱和作用部位有所不同,混用后能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活性。为此,进行了最佳配比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药剂 60%丁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产品);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产品)。 1.1.2 试验对象 稗草+油菜

1.1.3 试验日期 2000年4月

1.2 试验方法 室外采集壤土晒干、粉碎、过筛,于110℃烘箱中烘干消毒6h备用。在截面积80cm2的白瓷盆中装入定量的过筛壤土,镇压、淋水,将杂草种子催芽至露白,挑选发芽一致的杂草种子播在瓷盆中,覆以厚1cm的表土,播种量为稗草、油菜各30粒/盆。按试验设计用药量采用表面定量喷雾处理,喷液量为100mL/m2,生测喷雾塔工作压力为2kg/cm2,药后保水,放在25℃~28℃加温温室中培养。试验重复3次,另设空白对照。

1.2.1 不同配比试验 将丁草胺(A)与苄嘧磺隆(B)按不同比例配成5个配比(Ⅰ、Ⅱ、Ⅲ、Ⅳ、Ⅴ),在混剂中A量递增,B量递减,每个配比设5个剂量(见表1)。

1.2.2 最优设计 本试验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因素与编码见表2。

1.2.3 结果调查及数据处理 培养20d后,取地上部分称量残留试草鲜重,求得杂草抑制率。对于不同配比试验,将各处理杂草抑制率转化为机率值,用药剂量取对数,用机率值(Y)-对数值(X)进行毒力回归分析,分别求出丁草胺、苄嘧磺隆及丁·苄混剂5个配方的ED50值。以丁草胺为横坐标,苄嘧磺隆为纵坐标,做出坐标图,分别在横轴和纵轴上标出丁草胺和苄嘧磺隆ED50所在位置A、B,连接A、B两点得AB线,然后标出两者按5种不同比例混配形成的混剂ED50

所在位置,绘出5个混剂ED50点的曲线图,向曲线引平行于AB的切线,其切点即为最佳配比。

最优设计,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以抑制率为Y值,拟和最优回归方程,求出丁草胺和苄嘧磺隆的最佳剂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比试验

2.1.1 ED50测定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2.1.2 丁草胺、苄嘧磺隆最佳配比 由等效线(图1)可以看出,混配的5个配方的ED50值均在等效线AB下方,说明二者混用在温室条件下对稗草和油菜有一定增效作用。向混剂增效作用曲线引平行于等效线AB的切线,切点为C(5.36,0.29),则C点为两者混用最佳配比,即丁草胺:苄嘧磺隆=18.5∶1。

2.2 最优设计试验 依据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丁草胺+苄嘧磺隆的除草效果与除草剂丁草胺(X1)、苄嘧磺隆(X2)的用量成复相关,回归方程为y=0.619+0.0596X1+0.216X2-0.077X12-0.194X22-0.073X1X2,利用偏导数求得X1、X2,折合苄嘧磺隆用量为1.53g/mu,丁草胺用量为20.43g/mu,由其置信区间可知最佳配比区间为丁草胺∶苄嘧磺隆=(16.2~23.43)∶1。 由不同配比试验和最优设计试验结果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丁草胺+苄嘧磺隆的最佳配比范围为(16.2~23.4)∶1。

3 结论

丁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有一定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221。两药混用扩大了杀草谱,又节省了劳动力,可达到一次性施药防除杂草的目的,是目前较理想的水田除草剂组合。

在生产应用中的配比选择,建议丁草胺+苄嘧磺隆在16~23∶1之间选用混配组合为宜。考虑对多年生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的防效,也可适当提高苄嘧磺隆在混剂中的比例。


相关文章

  • 水田除草剂种类
  • 水田除草剂种类 (一)栽培管理水平及土质情况: 1.整地情况:田面平整,水层管理 好的地块,适宜采用土壤处理:田面 不平或低洼地块应选择茎叶处理. 2.土质情况:砂质土壤或漏水田应 选用茎叶处理. 3.栽培方式:育秧田只能用马歇 特.杀草丹 ...查看


  • 1除草剂多当茬作物药害
  • 1除草剂多当茬作物药害 1.1 2.4一滴类 2008年东北玉米大面积出现卷叶,主要是2,4-滴丁酯(或异辛酯).2甲4氯等激素类除草剂造成的药害. 这类除草剂玉米受害后症状为叶片卷曲,形成筒状叶,俗称牛尾巴苗,很长时间不打开,茎脆而易折, ...查看


  • 除草剂作用原理及应用
  • 基本资料 除草剂作用原理及应用 作者: 王家银 出版社: 出版年: 2009.08 页数: 定价: CNY58.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除草剂的作用方式.除草剂药效的研究方式.除草剂的应用.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查看


  • 异型莎草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研究
  • 摘要:采用盆栽法茎叶处理方式分别测定了湖南省4个地区的水田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对灭草松.二甲四氯.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5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异型莎草种群对灭草松和二甲四氯均敏感,鲜重抑制 ...查看


  • 玉米田除草剂
  • 玉米田除草剂 一.玉米除草剂种类 1.玉米除草剂单剂种类 1.酰胺类除草剂:该类产品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被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能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该类除草剂品种较多,如乙草 ...查看


  • 水稻田耐抗性杂草发生趋势及防治策略
  • 水稻田耐抗性杂草发生趋势及防治策略 我国除草剂使用始于50年代,1986-2011的25年间除草剂处理面积迅速增长,增加了690%,但在过去的25年间,国内除草剂品种结构基本未发生显著变化.目前稻田使用的除草剂品种仍以磺酰脲类.酰胺类及合成 ...查看


  • 除草剂之最
  • 综 植保视点合 ZHIBAOSHI DIAN 19世纪末,欧洲人在防治葡萄霜霉病时偶然发现波尔多液能伤害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伤害禾谷类作物.1895年,法德美等国几乎同时发现硫酸铜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于是利用无机盐作为除草剂防除杂草的方法就 ...查看


  • 大蒜田杂草危害及除草剂品种大梳理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大蒜收获面积为1705.6万亩,产量为1405万吨.其中,我国大蒜收获面积为955.9万亩,产量为1058万吨,占全球75%.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临近港口的华北大平原山东.河南.江苏的三省接壤部分种植规模尤为 ...查看


  • 2013新编农药辞典顺序版
  • 最新农药专业词汇中英词典 萘乙酸 1-naphthyl acetic acide(NAA) 2,3,5-triiodobenzoic acide 2,3,6-TAB 2,4,5-T 2,4,5-TB 2,4-D 2,4-DB 2_(octy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