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理论的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对其学习和生活都有重大意义。本文借助时间管理倾向理论对450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了解目前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并试着找出切实可行的相关解决办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 大学生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大学生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便涉及到对时间的有效管理。然而时间管理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时间利用方式。调查研究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提升他们的时间使用效率,可以逐步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为个人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时间管理倾向理论分析

  为了让时间能在人的生命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时间管理做了多重的分析。Britton、Macan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的研究。Britton和Glynn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心理管理的一个方面,把人的时间管理与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类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间管理宏观、中间和微观三个水平理论模型。在中国,黄希庭、张志杰两位学者提出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强调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在个体的成熟过程中,对时间的认识和管理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青少年的可塑性比较强,通过研究这三个因素来分析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加强其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对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分析

  为了获取一手数据,更好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的三所大学中在读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50 份(温州医学院150份,温州大学200份,温州职业技术学院10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45 份,有效率为76.67%。通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总结出目前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时间浪费现象严重

  当今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裕,但是普遍存在着浪费时间的现象。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知识改变命运”的影响,多年来中小学的教学只是重视对升学科目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学生在综合素质发展,当学生以分数高低的标准通过层层选拔,从一种紧张有序,目标明确的学习中走出来,进入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学生没有系统地开展时间管理,只重视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学习时间的分配就全由教师来完成。因而在这种环境下,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时间管理的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时间的价值,也不知道如何爱惜时间,从而造成了上课玩手机、睡觉,平时漫无边际的上网、逛街等现象的普遍存在。

  2.2 时间价值感有误

  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大学与高中有所不同,在中小学,学校关注的是“升学率”,以此为学习目标就导致了教学上盲目的分数主义,结果便会使学生形成读书只求得高分心态,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大学更多地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而非高中时代的“填鸭式学习”。学生进入大学后,突然发现成绩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从而就形成了种种不良的认识,如考试只求得六十分,多一分浪费,他们的学习生活顿时变得没有了目标,原来指向高考的学习动机现在不知道该指向哪里了。他们对学习的价值开始产生了怀疑,有的学生甚至会怀疑自己多年的学习价值。因此,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价值观不清,以至于产生了诸如空虚、乏味等不良心理,造成时间价值感有误,主动学习不强。

  2.3 时间管理计划性弱

  大学生的时间驾驭能力不强,时间监控感不够高,尤其是计划安排、目标设置和反馈性的水平较低。在计划安排上,普遍存在无计划或无合理计划安排。并且由于自身的惰性心理,没有及时完成的任务,得过且过。在目标设置过程中,没有考虑短期与长期计划,目标不明确,无法很好地驾驭时间,最后事半功倍。在反馈性水平的问题上,低水平的反馈与无反馈,使得大学生无法了解自我对时间利用,驾驭能力的强弱。

  2.4 自我时间管理满意度低

  有效的时间管理会带来较高的满意度。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要求大学生能合理地安排和计划时间,更要求大学生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即在有限的时间里以较高的效率来完成一定量的学习或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像有些大学生每天从早忙到晚却仍旧感叹时间的不足。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将弹性的时间管理作为时间管理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之一,用以评价大学生对自我时间管理现状的满意度。经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发现,很少有大学生对时间进行弹性管理,更有甚者不知道时间的弹性管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无法及时高效地处理,从而降低了时间管理满意度。

  3.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时间价值感

  时间管理倾向反映出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管理时间的行为,合理、科学的时间管理不仅是获得良好知识储备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必然前提。加强大学生科学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有效管理时间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时间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就应充分发挥学校在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开设一些能正确树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基础或选修课程,例如从入学开始,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四年的目标设定。从大学生一入校,就强化大学生的时间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积极进取的人,让他们认清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对大学毕业后职业生涯选择进行规划,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时间价值感也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对时间价值感的感知力,在清楚对时间的浪费除了显性的之外,还有一种隐性的时间浪费,那就是做事情的三心二意,或是心不在焉。因此要强调大学生专注做事的习惯养成,同时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科学地用脑,才能在做事情时专心致志,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   3.2 强调目标管理

  由于时间的供给无弹性,通过强调目标管理,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管理计划。制定计划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并有适当的弹性。制订计划也可以利用时间表来规划时间。先规划好学期计划,构建一个宏伟的蓝图,在根据学期计划,制定周计划,并细化到日计划,使学期时间表、每周时间表和每日时间表三者相辅相成,从而达成中长期目标,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注意学习计划中各学科的时间分布。根据目的、难易、进度,确定时间的分布情况。应留有充足的学习时间用于完成难度大的学习或重要的事情。而一些耗时少而又不太急的事情可安排在零碎时间。注重计划实施中的自我监督和实施后的自我检查。每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勾,在临睡前评价该日的计划完成情况,并注明未完成的原因。实施计划时要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你专心学习,集中注意力。其次,分辨轻重缓急。运用著名管理学大师斯蒂芬·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首先处理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把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放在最后。

  3.3 提升时间使用计划性和灵活性

  提升时间管理中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大学生努力提升时间使用计划性和灵活性,使得时间效用最大化。在管理学中这便是危机处理能力。有三个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方法:第一,为每件计划都留有多余的预备时间。按照60:40 规划原则,将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计划安排工作时间不要超过60%,并留出40%的机动时间来处理不期而遇的事情。第二,努力使自己在不留余地又饱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工作。第三,另准备一套应变计划。为了使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就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仔细分析将做的事情,然后把它们分解成若干单元,这是正确迅速完成它们的必要步骤。另外,对自我的激励也是提升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满意度的好方法。认真地完成,及时的激励自我,可以激发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满意度。

  3.4 注重自我评价,提升时间管理的满意度

  在提升时间管理的满意度时, 一方面要注重对诸如目标设置、计划、安排等时间管理行为技能的培养, 更要注重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体验, 即形成学生对时间的自我控制感, 以此达到积极的效果, 从而提升时间管理的满意度。反馈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学生对于每天计划的实施情况要进行总结,指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思考如何处理。当然,对于优质完成任务的,就要及时给予自我奖励,形成激励。通过反馈,可以满足或者有助于满足自己的时间的价值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感觉。一个人对工作越满意,就越会对工作持积极态度,相应的对工作绩效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合理利用时间是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大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最终实现对时间的科学管理,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Britton B K,Glynn S M.Mental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A cognitive model of time management for intellectual productivity.In:J A Glover,R R Ronning,C R Reynolds ed.Handbook of Creativity:New York:Plenum Press,1989.429-440.

  [2] 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636.

  [3] 陈明华,陈珊.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111.

  摘 要: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对其学习和生活都有重大意义。本文借助时间管理倾向理论对450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了解目前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并试着找出切实可行的相关解决办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 大学生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大学生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便涉及到对时间的有效管理。然而时间管理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时间利用方式。调查研究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提升他们的时间使用效率,可以逐步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为个人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时间管理倾向理论分析

  为了让时间能在人的生命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时间管理做了多重的分析。Britton、Macan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的研究。Britton和Glynn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心理管理的一个方面,把人的时间管理与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类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间管理宏观、中间和微观三个水平理论模型。在中国,黄希庭、张志杰两位学者提出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强调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在个体的成熟过程中,对时间的认识和管理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青少年的可塑性比较强,通过研究这三个因素来分析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加强其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对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分析

  为了获取一手数据,更好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的三所大学中在读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50 份(温州医学院150份,温州大学200份,温州职业技术学院10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45 份,有效率为76.67%。通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总结出目前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时间浪费现象严重

  当今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裕,但是普遍存在着浪费时间的现象。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知识改变命运”的影响,多年来中小学的教学只是重视对升学科目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学生在综合素质发展,当学生以分数高低的标准通过层层选拔,从一种紧张有序,目标明确的学习中走出来,进入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学生没有系统地开展时间管理,只重视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学习时间的分配就全由教师来完成。因而在这种环境下,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时间管理的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时间的价值,也不知道如何爱惜时间,从而造成了上课玩手机、睡觉,平时漫无边际的上网、逛街等现象的普遍存在。

  2.2 时间价值感有误

  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大学与高中有所不同,在中小学,学校关注的是“升学率”,以此为学习目标就导致了教学上盲目的分数主义,结果便会使学生形成读书只求得高分心态,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大学更多地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而非高中时代的“填鸭式学习”。学生进入大学后,突然发现成绩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从而就形成了种种不良的认识,如考试只求得六十分,多一分浪费,他们的学习生活顿时变得没有了目标,原来指向高考的学习动机现在不知道该指向哪里了。他们对学习的价值开始产生了怀疑,有的学生甚至会怀疑自己多年的学习价值。因此,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价值观不清,以至于产生了诸如空虚、乏味等不良心理,造成时间价值感有误,主动学习不强。

  2.3 时间管理计划性弱

  大学生的时间驾驭能力不强,时间监控感不够高,尤其是计划安排、目标设置和反馈性的水平较低。在计划安排上,普遍存在无计划或无合理计划安排。并且由于自身的惰性心理,没有及时完成的任务,得过且过。在目标设置过程中,没有考虑短期与长期计划,目标不明确,无法很好地驾驭时间,最后事半功倍。在反馈性水平的问题上,低水平的反馈与无反馈,使得大学生无法了解自我对时间利用,驾驭能力的强弱。

  2.4 自我时间管理满意度低

  有效的时间管理会带来较高的满意度。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要求大学生能合理地安排和计划时间,更要求大学生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即在有限的时间里以较高的效率来完成一定量的学习或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像有些大学生每天从早忙到晚却仍旧感叹时间的不足。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将弹性的时间管理作为时间管理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之一,用以评价大学生对自我时间管理现状的满意度。经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发现,很少有大学生对时间进行弹性管理,更有甚者不知道时间的弹性管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无法及时高效地处理,从而降低了时间管理满意度。

  3.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时间价值感

  时间管理倾向反映出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管理时间的行为,合理、科学的时间管理不仅是获得良好知识储备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必然前提。加强大学生科学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有效管理时间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时间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就应充分发挥学校在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开设一些能正确树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基础或选修课程,例如从入学开始,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四年的目标设定。从大学生一入校,就强化大学生的时间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积极进取的人,让他们认清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对大学毕业后职业生涯选择进行规划,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时间价值感也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对时间价值感的感知力,在清楚对时间的浪费除了显性的之外,还有一种隐性的时间浪费,那就是做事情的三心二意,或是心不在焉。因此要强调大学生专注做事的习惯养成,同时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科学地用脑,才能在做事情时专心致志,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   3.2 强调目标管理

  由于时间的供给无弹性,通过强调目标管理,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管理计划。制定计划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并有适当的弹性。制订计划也可以利用时间表来规划时间。先规划好学期计划,构建一个宏伟的蓝图,在根据学期计划,制定周计划,并细化到日计划,使学期时间表、每周时间表和每日时间表三者相辅相成,从而达成中长期目标,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注意学习计划中各学科的时间分布。根据目的、难易、进度,确定时间的分布情况。应留有充足的学习时间用于完成难度大的学习或重要的事情。而一些耗时少而又不太急的事情可安排在零碎时间。注重计划实施中的自我监督和实施后的自我检查。每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勾,在临睡前评价该日的计划完成情况,并注明未完成的原因。实施计划时要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你专心学习,集中注意力。其次,分辨轻重缓急。运用著名管理学大师斯蒂芬·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首先处理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把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放在最后。

  3.3 提升时间使用计划性和灵活性

  提升时间管理中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大学生努力提升时间使用计划性和灵活性,使得时间效用最大化。在管理学中这便是危机处理能力。有三个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方法:第一,为每件计划都留有多余的预备时间。按照60:40 规划原则,将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计划安排工作时间不要超过60%,并留出40%的机动时间来处理不期而遇的事情。第二,努力使自己在不留余地又饱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工作。第三,另准备一套应变计划。为了使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就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仔细分析将做的事情,然后把它们分解成若干单元,这是正确迅速完成它们的必要步骤。另外,对自我的激励也是提升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满意度的好方法。认真地完成,及时的激励自我,可以激发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满意度。

  3.4 注重自我评价,提升时间管理的满意度

  在提升时间管理的满意度时, 一方面要注重对诸如目标设置、计划、安排等时间管理行为技能的培养, 更要注重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体验, 即形成学生对时间的自我控制感, 以此达到积极的效果, 从而提升时间管理的满意度。反馈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学生对于每天计划的实施情况要进行总结,指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思考如何处理。当然,对于优质完成任务的,就要及时给予自我奖励,形成激励。通过反馈,可以满足或者有助于满足自己的时间的价值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感觉。一个人对工作越满意,就越会对工作持积极态度,相应的对工作绩效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合理利用时间是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大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最终实现对时间的科学管理,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Britton B K,Glynn S M.Mental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A cognitive model of time management for intellectual productivity.In:J A Glover,R R Ronning,C R Reynolds ed.Handbook of Creativity:New York:Plenum Press,1989.429-440.

  [2] 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636.

  [3] 陈明华,陈珊.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111.


相关文章

  • 网络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写作说明 专业从事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相关服务,本团队擅长案例数据分析.编程仿真.图表制作.毕业设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分析与对策探究
  • 摘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利用已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成果,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 ...查看


  • 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顾客关系管理"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 ...查看


  • 发为重点转向以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
  • 万方数据 130 彭劲松:民营企业必须实施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 体制的创新和营销手段的现代化,使任何一个企业仅仅靠自身的单打独斗,或仅仅依靠少数几个决策者的聪明才智,已很难应对.决策必须.内脑+外脑"..个脑+群脑"..人 ...查看


  • 经济学系论文选题
  • 2012年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成协祥: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当前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成因和影响 3.WTO"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农业支持的影响 4.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5.泉州市劳动 ...查看


  •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陈良敏 黎桃桃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日期:2014-11-21 摘 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针对热点和难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取得 ...查看


  •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 第43卷第3期2009年 6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V01.43lun. No.32009 文章编鼍:1000-2340(2009)03-0343-05 中国农村居民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