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现代文阅读 《散步》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秋天的怀念》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答: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3.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答: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4.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5.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
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答: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紫藤萝瀑布》
1、“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答:既写出了花的色彩,又写出了花的茂密
2、“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 答:上面的盛开故色浅,下面的含苞欲放故色深。未开的花朵
3、“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答:作者睹物释怀,他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4、.“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 答:指失去小弟的悲伤。
5、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答:写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为后面点题作铺垫 6、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答:“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7、品味下列句子写景的妙处。
(1)“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答: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答:运用比喻,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也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的繁茂。
(3)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答: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答: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浪漫情趣。
(5)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答:运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花香带给作者的那种飘渺轻柔的感觉。 (6)“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答: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8、“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句中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答:它指紫藤萝在我心头缓缓流过;别的一切指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
9、课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
答:我只是伫立凝望,……生死谜、手足情的。 10、“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我”的什么情感?
答:喜爱之情。
11、如何理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含义?
答:作者从花中得到的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顽强和美好。
《春》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答:(1)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2)“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有何妙处?
答:一个“闹”字,既写出了蜜蜂旺盛的生命力,采花的繁忙,又渲染了采花劳动喧嚣沸腾的热烈气氛,还从侧面烘托出春花的繁茂,花儿的香甜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用拟人的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4、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1)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答:“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2)„„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答:“酝酿”这个词原是指造酒,文中形容春
天的各种气味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醇。这
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答:“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5、春草图部分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什么?
答: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6、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答:(1)嗅觉、视觉;(2)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7、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答: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8、“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9、“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答:(1)绿,青亮。(2)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色。
10、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2)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11、结尾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12、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13、“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1)比喻、排比。(2)写出花的色彩,
突出花的艳丽 出了小山的神态和动作,“低声”则描写出了小山
1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温柔的语调。 手抚摸着你。用诗句开头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从8、文章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主要是那个角度写出了风的特点? 突出雪后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试先概括一下,再说
答:(1)引用诗句,绘出了一幅明快优美、说具体情况。 赏心悦目的美丽画面,给读者加深印象。(2)从 答:突出雪后明丽的色彩来写。雪后矮松越触觉上写出春风温柔的特点。 发“青黑”,树尖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
15、文章开头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 边”,山坡道道“白”“黄”,斜阳使白雪添上“粉答: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突出强调对春天的急色”,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切盼望之情。 9、文章写“那水呢”,主要是突出水的什么
特点来写的?试先概括一下,再说说具体情况。(2
《济南的冬天》 分)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 答:突出水的温暖澄清的特点来写。水“不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结冰”,“冒着点热气”,清可照影,由水直至天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句中的“睡空如一块蓝水晶,可见温暖、明丽。 着”“唤醒”有何妙处? 10、文章写雪后小山中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
答:“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态,动静结合,试举例说明。 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 答:静态的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上一道银边”。动态的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着点雪。”句的中“卧”字有何妙处? 11、文章写济南冬天的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
答:“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征? 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答:暖、清、绿、亮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1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水里照个影儿呢!”句中的“不忍得”有何妙处?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运用了什“绿的精神”指什么? 么修辞手法?其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
答:(1)“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答:(1)比喻(2)本体是“自上而下的整个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空间”,喻体是“空灵的蓝水晶”。 “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2)蓬勃的1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中的“这件花衣”具体是
4、请简要分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指什么?山的“肌肤”又是指什么? 微微露出点粉色。”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答:(1)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果。 形态(2)山的泥土
答:以动写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14、文章写雪后小山部分从色彩变化的角度围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 绕哪个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5、课文第一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又按什么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 写了什么内容? 答:(1)妙(2)空间
答:(1)对比 (2)①北平天天刮大风和济15、文章写雪后小山部分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南的冬天没有大风作对比; ②伦敦多雾和济南响雪”的“小”? 晴对比; ③热带的毒日以及天气的响亮和济南的答: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温晴对比。 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6、“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16、文章写雪后小山部分,总说这一段文字内这个句子开头有何好处? 容的一个句子是?
答:起到过渡的作用。从以感受写济南冬天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温晴的特点过渡到写济南的冬天的全景和山水。 17、“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7、“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中的“镶”有何妙处?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 答:一个镶字使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请体会这生辉, 好像有人故意为之,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一句的表达效果。 空间。
答:“小摇篮”的比喻写出了小山慈母般的
《看云识天气》 关怀、体贴。“安静”“不动”用拟人的手法摹写
1、写出课文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答: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3、第一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形态、特征。。
4、第一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5、全文的说明中心是:看云可以识天气。 6、“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的中心句是: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7、“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答:(1)说明、描写;(2)分类别、打比方 8、“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分——总
9、“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10、“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答: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11、“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
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答:这两个词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经常”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表达得很严密。
1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情况。(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3、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几种云彩,它们依次是晕、华、虹、霞。
14、“-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了什么?
答:日晕和月晕出现在卷层云上,是大风雨的征兆。
15、“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什么?
答: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16、“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同天气有什么联系?
答: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明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7、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下定义)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打比方)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引用、作诠释)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摹状貌)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下定义)
(6)(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7)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分类别)
18、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19、.第一段文字连用8个比喻来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之多,它紧扣哪个词来写的?
答:姿态万千
20、“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紧扣文题揭示中心。
21、结合上下文说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中的“招牌”一词的妙处。
答:“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里用“招牌”比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看云和识天气的密切关系。
22、“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和“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揭示该段文字的中心(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对上文的总结
23、“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中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
《羚羊木雕》
1、《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赞美了小孩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以父母为代表的重财轻义的行径。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说说有什么不好。
答:破坏了孩子之间的友谊,影响了两家之间的关系,伤了孩子的心。
3、“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这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答:无可奈何、被逼无奈。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5、“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我”的反悔是被父母逼的,大人的重财轻义的观念对“我”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6、整体感知课文,想想:围绕“羚羊木雕”送给朋友这件事,表现了几种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答:三种。爸爸妈妈:很看重贵重财物,因此视友情于不顾,逼女儿去要回木雕;奶奶:很看重友谊,但做不了主,对此无可奈何;“我”:视友情重于财物,被逼反悔时,伤心万分。
7、从记叙的顺序看,关于“我”与万芳间友谊历史和交往的叙述文字在全文中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插叙,交代了“我”和万芳的友谊十分深厚,使情节更紧凑。
8、课文结尾用了一个反问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有何作用?含义是什么?
答:结尾蕴藉很深:不能怪“我”,那怪谁呢?怪什么呢?重财轻义的做法对“我”伤害是多么深啊!
《皇帝的新装》
1、作者让一个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一个人应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答:为了掩饰自己的虚伪,掩饰自己因被骗子骗到大街上“光着身子”那种内心的恐慌。
3、你认为骗子行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骗子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的特点和大臣的明哲保身的心理。
4、这篇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要说真话,要办实事,要做真诚的人、正直的人。
5、《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答: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6、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字展开: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7、“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句子有何作用?
答:用夸张手法表明了皇帝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爱慕虚荣,奢靡无度,昏庸懒惰,荒废朝政,这就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笔。
8、“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背诵默写理解题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意思相近(与唐太宗的“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相似)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
海
4、《天净沙·秋思》点出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诗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对偶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咏雪》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7、《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征的四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1)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9、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
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10、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发表议论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表达“老当益壮”意思)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3、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
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
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6、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着重写今曰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诗文默写
一、 直接性默写。
1、树木丛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
3、潮平两岸阔,残夜, 。
4、几处早莺争暖树,花渐欲迷人眼, 。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7、曹操的《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满怀壮志的情感的诗句是:
8、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说明只有思想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
水长流的哲理的句子是: 9、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
5 小园香径独徘徊。 10、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6、“ 古道西风瘦马。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7、老骥伏枥,。烈士暮11、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年, 。 外的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8、绿树村边合, 的句子是: 9、曲径通幽处,12、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性, 。 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10、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 1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体现早春花草茂盛 11、 的句子是: 12夜泊秦淮近酒家。 13、 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 14、常记溪亭日暮,。 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15、问渠那得清如许? 二、理解性默写。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三、运用型默写。 是: , 1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 知得失。”由此可联想到《十二章》中的 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 是 , 2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2、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怀的诗句是: 固山下》中 的美景。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3、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 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中比较合适的、连
续两句是 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4、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 是 抒 发自己的愁思。 5、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能力检测】 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1、 根据要求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 ”十分相似。 2、 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 。
(3)《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
(4)《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3、 古诗文默写。
小园香径独徘徊。
(4)请写一句与天气有关的诗句: 。 5、古诗文默写。
(1)海日生残夜, 。 (2) , ,仁在其中矣。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花草情态的诗句是: ,
。 (4)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 5、 按要求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描写环境萧条、凄凉的句子是:
(1) ,洪波涌起。(2)。 海日生残夜, 。 (4)《钱塘湖春行》中展现莺歌燕舞的情景的诗(3)《〈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间流逝飞快的句
句子是: 是: 。 4、请根据要求默写。 (5)《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1)《过故人庄》中描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千激烈的句子是:
古名句是: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 “ , ”(6)《过故人庄》中描写农家劳作与生活的句子写尽了禅院的幽静。 是: (3)曹操《龟虽寿》一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7)《虽有嘉肴》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一句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中悟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出哲理的句子是: 是: , 。 4、 名句积累。 (1)何当共剪西窗烛, 。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 。
名著阅读与句子仿写
【名著阅读】
一、《繁星》 《春水》 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大致包括三、《西游记》 三个方面的内容: 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 一是对 的歌颂;二是对 打 、大闹 、真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的思考和感悟。 假 、三借 ”。其 2、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中表现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 ”和是: 。 “ ”。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人名。 3、“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有人对《西游记》这样评说:“阳光灿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一诗告诉人们什烂 ,百变猴头 , 么? 憨厚老成 ,阿弥陀佛 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 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
4、 请说说诗集《繁星》《春水》的名字的子 。”
含义。 3、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5、 请认真想一想《繁星》《春水》在表现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
形式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患
二、《伊索寓言》
1、“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它源自( )
A.《伊索寓言》 B.《安徒生童话》 C.《格林童话》 D.《克雷洛夫寓言》
2、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故事的寓意。
《伊索寓言》中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狼和小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都是无效;《农夫和
蛇》的故事说明 ;《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了 。 3、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 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①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例如: ②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 ③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违背规
律,例如:
④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例如:
课内现代文阅读 《散步》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秋天的怀念》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答: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3.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答: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4.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5.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
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答: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紫藤萝瀑布》
1、“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答:既写出了花的色彩,又写出了花的茂密
2、“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 答:上面的盛开故色浅,下面的含苞欲放故色深。未开的花朵
3、“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答:作者睹物释怀,他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4、.“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 答:指失去小弟的悲伤。
5、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答:写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为后面点题作铺垫 6、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答:“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7、品味下列句子写景的妙处。
(1)“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答: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答:运用比喻,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也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的繁茂。
(3)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答: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答: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浪漫情趣。
(5)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答:运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花香带给作者的那种飘渺轻柔的感觉。 (6)“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答: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8、“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句中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答:它指紫藤萝在我心头缓缓流过;别的一切指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
9、课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
答:我只是伫立凝望,……生死谜、手足情的。 10、“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我”的什么情感?
答:喜爱之情。
11、如何理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含义?
答:作者从花中得到的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顽强和美好。
《春》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答:(1)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2)“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有何妙处?
答:一个“闹”字,既写出了蜜蜂旺盛的生命力,采花的繁忙,又渲染了采花劳动喧嚣沸腾的热烈气氛,还从侧面烘托出春花的繁茂,花儿的香甜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用拟人的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4、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1)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答:“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2)„„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答:“酝酿”这个词原是指造酒,文中形容春
天的各种气味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醇。这
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答:“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5、春草图部分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什么?
答: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6、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答:(1)嗅觉、视觉;(2)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7、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答: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8、“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9、“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答:(1)绿,青亮。(2)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色。
10、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2)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11、结尾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12、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13、“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1)比喻、排比。(2)写出花的色彩,
突出花的艳丽 出了小山的神态和动作,“低声”则描写出了小山
1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温柔的语调。 手抚摸着你。用诗句开头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从8、文章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主要是那个角度写出了风的特点? 突出雪后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试先概括一下,再说
答:(1)引用诗句,绘出了一幅明快优美、说具体情况。 赏心悦目的美丽画面,给读者加深印象。(2)从 答:突出雪后明丽的色彩来写。雪后矮松越触觉上写出春风温柔的特点。 发“青黑”,树尖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
15、文章开头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 边”,山坡道道“白”“黄”,斜阳使白雪添上“粉答: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突出强调对春天的急色”,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切盼望之情。 9、文章写“那水呢”,主要是突出水的什么
特点来写的?试先概括一下,再说说具体情况。(2
《济南的冬天》 分)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 答:突出水的温暖澄清的特点来写。水“不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结冰”,“冒着点热气”,清可照影,由水直至天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句中的“睡空如一块蓝水晶,可见温暖、明丽。 着”“唤醒”有何妙处? 10、文章写雪后小山中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
答:“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态,动静结合,试举例说明。 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 答:静态的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上一道银边”。动态的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着点雪。”句的中“卧”字有何妙处? 11、文章写济南冬天的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
答:“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征? 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答:暖、清、绿、亮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1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水里照个影儿呢!”句中的“不忍得”有何妙处?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运用了什“绿的精神”指什么? 么修辞手法?其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
答:(1)“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答:(1)比喻(2)本体是“自上而下的整个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空间”,喻体是“空灵的蓝水晶”。 “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2)蓬勃的1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中的“这件花衣”具体是
4、请简要分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指什么?山的“肌肤”又是指什么? 微微露出点粉色。”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答:(1)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果。 形态(2)山的泥土
答:以动写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14、文章写雪后小山部分从色彩变化的角度围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 绕哪个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5、课文第一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又按什么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 写了什么内容? 答:(1)妙(2)空间
答:(1)对比 (2)①北平天天刮大风和济15、文章写雪后小山部分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南的冬天没有大风作对比; ②伦敦多雾和济南响雪”的“小”? 晴对比; ③热带的毒日以及天气的响亮和济南的答: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温晴对比。 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6、“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16、文章写雪后小山部分,总说这一段文字内这个句子开头有何好处? 容的一个句子是?
答:起到过渡的作用。从以感受写济南冬天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温晴的特点过渡到写济南的冬天的全景和山水。 17、“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7、“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中的“镶”有何妙处?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 答:一个镶字使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请体会这生辉, 好像有人故意为之,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一句的表达效果。 空间。
答:“小摇篮”的比喻写出了小山慈母般的
《看云识天气》 关怀、体贴。“安静”“不动”用拟人的手法摹写
1、写出课文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答: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3、第一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形态、特征。。
4、第一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5、全文的说明中心是:看云可以识天气。 6、“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的中心句是: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7、“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答:(1)说明、描写;(2)分类别、打比方 8、“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分——总
9、“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10、“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一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答: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11、“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
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答:这两个词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经常”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表达得很严密。
1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情况。(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3、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几种云彩,它们依次是晕、华、虹、霞。
14、“-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了什么?
答:日晕和月晕出现在卷层云上,是大风雨的征兆。
15、“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什么?
答: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16、“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同天气有什么联系?
答: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明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7、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下定义)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打比方)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引用、作诠释)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摹状貌)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下定义)
(6)(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7)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分类别)
18、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19、.第一段文字连用8个比喻来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之多,它紧扣哪个词来写的?
答:姿态万千
20、“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紧扣文题揭示中心。
21、结合上下文说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中的“招牌”一词的妙处。
答:“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里用“招牌”比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看云和识天气的密切关系。
22、“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和“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揭示该段文字的中心(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对上文的总结
23、“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中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
《羚羊木雕》
1、《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赞美了小孩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以父母为代表的重财轻义的行径。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说说有什么不好。
答:破坏了孩子之间的友谊,影响了两家之间的关系,伤了孩子的心。
3、“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这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答:无可奈何、被逼无奈。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5、“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我”的反悔是被父母逼的,大人的重财轻义的观念对“我”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6、整体感知课文,想想:围绕“羚羊木雕”送给朋友这件事,表现了几种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答:三种。爸爸妈妈:很看重贵重财物,因此视友情于不顾,逼女儿去要回木雕;奶奶:很看重友谊,但做不了主,对此无可奈何;“我”:视友情重于财物,被逼反悔时,伤心万分。
7、从记叙的顺序看,关于“我”与万芳间友谊历史和交往的叙述文字在全文中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插叙,交代了“我”和万芳的友谊十分深厚,使情节更紧凑。
8、课文结尾用了一个反问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有何作用?含义是什么?
答:结尾蕴藉很深:不能怪“我”,那怪谁呢?怪什么呢?重财轻义的做法对“我”伤害是多么深啊!
《皇帝的新装》
1、作者让一个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一个人应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答:为了掩饰自己的虚伪,掩饰自己因被骗子骗到大街上“光着身子”那种内心的恐慌。
3、你认为骗子行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骗子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的特点和大臣的明哲保身的心理。
4、这篇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要说真话,要办实事,要做真诚的人、正直的人。
5、《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答: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6、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字展开: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7、“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句子有何作用?
答:用夸张手法表明了皇帝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爱慕虚荣,奢靡无度,昏庸懒惰,荒废朝政,这就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笔。
8、“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背诵默写理解题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意思相近(与唐太宗的“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相似)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
海
4、《天净沙·秋思》点出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诗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对偶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咏雪》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7、《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征的四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1)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9、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
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10、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发表议论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表达“老当益壮”意思)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3、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
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
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6、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着重写今曰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诗文默写
一、 直接性默写。
1、树木丛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
3、潮平两岸阔,残夜, 。
4、几处早莺争暖树,花渐欲迷人眼, 。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7、曹操的《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满怀壮志的情感的诗句是:
8、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说明只有思想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
水长流的哲理的句子是: 9、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
5 小园香径独徘徊。 10、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6、“ 古道西风瘦马。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7、老骥伏枥,。烈士暮11、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年, 。 外的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8、绿树村边合, 的句子是: 9、曲径通幽处,12、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性, 。 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10、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 1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体现早春花草茂盛 11、 的句子是: 12夜泊秦淮近酒家。 13、 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 14、常记溪亭日暮,。 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15、问渠那得清如许? 二、理解性默写。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三、运用型默写。 是: , 1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 知得失。”由此可联想到《十二章》中的 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 是 , 2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2、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怀的诗句是: 固山下》中 的美景。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3、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 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中比较合适的、连
续两句是 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4、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 是 抒 发自己的愁思。 5、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能力检测】 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1、 根据要求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 ”十分相似。 2、 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 。
(3)《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
(4)《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3、 古诗文默写。
小园香径独徘徊。
(4)请写一句与天气有关的诗句: 。 5、古诗文默写。
(1)海日生残夜, 。 (2) , ,仁在其中矣。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花草情态的诗句是: ,
。 (4)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 5、 按要求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描写环境萧条、凄凉的句子是:
(1) ,洪波涌起。(2)。 海日生残夜, 。 (4)《钱塘湖春行》中展现莺歌燕舞的情景的诗(3)《〈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间流逝飞快的句
句子是: 是: 。 4、请根据要求默写。 (5)《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1)《过故人庄》中描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千激烈的句子是:
古名句是: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 “ , ”(6)《过故人庄》中描写农家劳作与生活的句子写尽了禅院的幽静。 是: (3)曹操《龟虽寿》一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7)《虽有嘉肴》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一句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中悟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出哲理的句子是: 是: , 。 4、 名句积累。 (1)何当共剪西窗烛, 。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 。
名著阅读与句子仿写
【名著阅读】
一、《繁星》 《春水》 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大致包括三、《西游记》 三个方面的内容: 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 一是对 的歌颂;二是对 打 、大闹 、真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的思考和感悟。 假 、三借 ”。其 2、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中表现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 ”和是: 。 “ ”。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人名。 3、“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有人对《西游记》这样评说:“阳光灿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一诗告诉人们什烂 ,百变猴头 , 么? 憨厚老成 ,阿弥陀佛 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 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
4、 请说说诗集《繁星》《春水》的名字的子 。”
含义。 3、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5、 请认真想一想《繁星》《春水》在表现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
形式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患
二、《伊索寓言》
1、“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它源自( )
A.《伊索寓言》 B.《安徒生童话》 C.《格林童话》 D.《克雷洛夫寓言》
2、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故事的寓意。
《伊索寓言》中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狼和小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都是无效;《农夫和
蛇》的故事说明 ;《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了 。 3、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 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①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例如: ②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 ③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违背规
律,例如:
④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