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四
【必做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的古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古代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农耕文明
C.小国寡民 D.民主政治
3.(2012年上海青浦质检)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入绝境”是指( )
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4.关于雅典民主制度,柏拉图曾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柏拉图这段话的意思是( )
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B.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C.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D.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5.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6.(2012年安徽蚌埠一模) 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 )
A.维护了财产私有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7.《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的影响是( )
A.罗马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B.有效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秩序
C.被征服者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D.野蛮的习惯法从此被废除
8.(2012年江苏无锡期末)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修订,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9.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
C.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10.(2011年广东信宜摸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右图《用鲜血和生命供奴隶主享乐的古罗马奴隶角斗》说明罗马法(
)
A.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努力缓解社会矛盾
D.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1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12.(2012年辽南协作体期中)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8分)
(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6分)
(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12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以上材料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知,雅典民主制存在的不足是什么?造成的主要消极影响是什么?(8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罗马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8分)
(3)据材料一、材料二,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的共同点是什么?其阶级本质是什么?(10分)
【选做部分】
1.《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2.“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由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
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4.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 )。
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B.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C.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
5.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 )。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6.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7.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左同检熊万荃针对当时一批难民无以为业的状况
下令:“无资本者,具呈清领本钱,或呈明何业,认领何等货物,仍估定货价,于售卖后还钱七成,留三成,俾其永远藉以转运。”这主要表明太平天国
( )。
A.承认圣库政策具有空想性
B.改革内政、重振国威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重视、扶植工商业
8.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件事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 (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9.“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10.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所编写的有关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宣布我的思想已死了呢?”“不断地宣布一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于无产阶级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思想武器
B.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指出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D.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1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请回答:
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5分)
(2)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查一查有关资料,说说你的观点。
(7分)
1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过程中的两对矛盾是什么?(3分)
(2)以唐朝和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中央矛盾的?(6分)
(3)该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又有何消极影响?(5分)
作业四
【必做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的古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古代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农耕文明
C.小国寡民 D.民主政治
3.(2012年上海青浦质检)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入绝境”是指( )
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4.关于雅典民主制度,柏拉图曾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柏拉图这段话的意思是( )
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B.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C.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D.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5.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6.(2012年安徽蚌埠一模) 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 )
A.维护了财产私有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7.《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的影响是( )
A.罗马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B.有效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秩序
C.被征服者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D.野蛮的习惯法从此被废除
8.(2012年江苏无锡期末)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修订,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9.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
C.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10.(2011年广东信宜摸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右图《用鲜血和生命供奴隶主享乐的古罗马奴隶角斗》说明罗马法(
)
A.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努力缓解社会矛盾
D.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1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12.(2012年辽南协作体期中)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8分)
(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6分)
(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12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以上材料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知,雅典民主制存在的不足是什么?造成的主要消极影响是什么?(8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罗马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8分)
(3)据材料一、材料二,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的共同点是什么?其阶级本质是什么?(10分)
【选做部分】
1.《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2.“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由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
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4.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 )。
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B.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C.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
5.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 )。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6.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7.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左同检熊万荃针对当时一批难民无以为业的状况
下令:“无资本者,具呈清领本钱,或呈明何业,认领何等货物,仍估定货价,于售卖后还钱七成,留三成,俾其永远藉以转运。”这主要表明太平天国
( )。
A.承认圣库政策具有空想性
B.改革内政、重振国威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重视、扶植工商业
8.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件事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 (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9.“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10.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所编写的有关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宣布我的思想已死了呢?”“不断地宣布一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于无产阶级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思想武器
B.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指出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D.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1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请回答:
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5分)
(2)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查一查有关资料,说说你的观点。
(7分)
1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过程中的两对矛盾是什么?(3分)
(2)以唐朝和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中央矛盾的?(6分)
(3)该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又有何消极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