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全球知名企业以及银行,比如汇丰,花旗银行都采取了大量裁员等措施来想尽办法渡过金融危机;社会上失业人口急剧上升,居民消费水平一路下滑等现象再一次提醒人们:全球的经济要过冬了。 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中国政府会采取哪些相应的经济措施和货币政策来“过冬”都备受关注。今天,我就想来谈一谈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
要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目前全球经济所表现出的对利率工具不敏感似乎又在重新证明凯恩斯的这一论断。
一.判断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的相关数据 要判断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可以通过对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企业投资量等进行数据比较得出结论。 居民消费水平(年比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2007-2008年):
月份 2008-06
数据 7.10%
2008-05 2008-04 2008-03 2008-02 2008-01 2007-12 2007-11 2007-10 2007-09 2007-08 2007-07
7.70% 8.50% 8.30% 8.70% 7.10% 6.50% 6.90% 6.50% 6.20% 6.50% 5.60%
注:2008年上半年CPI 同比上涨7.9%。2007年全年CPI 上涨4.80%。
2008年前三个季度各月CPI,PPI
月份 2008-09 2008-08 2008-07 2008-06 2008-05 2008-04 2008-03 2008-02 2008-01
CPI 4.60% 4.90% 6.30% 7.10% 7.70%
8.50% 8.30%
8.70% 7.10%
8.10% 8.00% 6.60% 6.10% PPI 9.10% 10.10% 10.00% 8.80% 8.20%
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比较: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到,尽管面对消费价格水平等不断上涨的形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在增加的
二.判断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相关货币政策数据分析 货币政策:
总体看来,两年的货币信贷政策增速回落,存款数额大大增加;而在利息以及准备金率上,中央银行已经连续两次从上调改为下调了,但是值得高兴的是这并没有一点作用都没有,至少企业的出口增加了,股市也在不断的反弹和轻微的震荡之中,幅度减少。这也说明我国经济并没有进入流动性陷阱。 三.总结
在我根据上述大量列举的数据,以及参考各方理论得出结论:就目前来说,中国经济还没有进入流动性陷阱。理由如下:
首先,出现流动性陷阱是有前提条件的。当利率水平足够低时,市场参与者对利率的变化“麻木”,而中国的利率水平在前一轮的加息周期之后已经很高,而且两次下调的幅度也不是很大,还没有到足够低的地步,再说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空间很大,经济部门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强,所以,中国没有出现流动性馅阱的条件。
其次,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就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并没有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也没有明显的显示出不足,居民的消费水平还是在增长状态之中,失业情况也已经得到一定的控制,所以不符合第一点(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尽管,目前我国政府的确开始采取政府支出,减相关税政策。但不不是因为以上原因,这只是我国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陷阱”的预防措施(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当然这一点也没有发生。
最后,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明显,但在短期内,二者对应变动在统计检验方面并不显著。由于经济处于下降的周期之中,随着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和外部资金流入的下降,基础货币增速将会下降;同时,银行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也会全面收缩信贷,所以就目前而言,中国没有进入流动性陷阱!
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全球知名企业以及银行,比如汇丰,花旗银行都采取了大量裁员等措施来想尽办法渡过金融危机;社会上失业人口急剧上升,居民消费水平一路下滑等现象再一次提醒人们:全球的经济要过冬了。 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中国政府会采取哪些相应的经济措施和货币政策来“过冬”都备受关注。今天,我就想来谈一谈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
要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目前全球经济所表现出的对利率工具不敏感似乎又在重新证明凯恩斯的这一论断。
一.判断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的相关数据 要判断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可以通过对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企业投资量等进行数据比较得出结论。 居民消费水平(年比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2007-2008年):
月份 2008-06
数据 7.10%
2008-05 2008-04 2008-03 2008-02 2008-01 2007-12 2007-11 2007-10 2007-09 2007-08 2007-07
7.70% 8.50% 8.30% 8.70% 7.10% 6.50% 6.90% 6.50% 6.20% 6.50% 5.60%
注:2008年上半年CPI 同比上涨7.9%。2007年全年CPI 上涨4.80%。
2008年前三个季度各月CPI,PPI
月份 2008-09 2008-08 2008-07 2008-06 2008-05 2008-04 2008-03 2008-02 2008-01
CPI 4.60% 4.90% 6.30% 7.10% 7.70%
8.50% 8.30%
8.70% 7.10%
8.10% 8.00% 6.60% 6.10% PPI 9.10% 10.10% 10.00% 8.80% 8.20%
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比较: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到,尽管面对消费价格水平等不断上涨的形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在增加的
二.判断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相关货币政策数据分析 货币政策:
总体看来,两年的货币信贷政策增速回落,存款数额大大增加;而在利息以及准备金率上,中央银行已经连续两次从上调改为下调了,但是值得高兴的是这并没有一点作用都没有,至少企业的出口增加了,股市也在不断的反弹和轻微的震荡之中,幅度减少。这也说明我国经济并没有进入流动性陷阱。 三.总结
在我根据上述大量列举的数据,以及参考各方理论得出结论:就目前来说,中国经济还没有进入流动性陷阱。理由如下:
首先,出现流动性陷阱是有前提条件的。当利率水平足够低时,市场参与者对利率的变化“麻木”,而中国的利率水平在前一轮的加息周期之后已经很高,而且两次下调的幅度也不是很大,还没有到足够低的地步,再说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空间很大,经济部门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强,所以,中国没有出现流动性馅阱的条件。
其次,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就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并没有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也没有明显的显示出不足,居民的消费水平还是在增长状态之中,失业情况也已经得到一定的控制,所以不符合第一点(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尽管,目前我国政府的确开始采取政府支出,减相关税政策。但不不是因为以上原因,这只是我国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陷阱”的预防措施(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当然这一点也没有发生。
最后,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明显,但在短期内,二者对应变动在统计检验方面并不显著。由于经济处于下降的周期之中,随着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和外部资金流入的下降,基础货币增速将会下降;同时,银行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也会全面收缩信贷,所以就目前而言,中国没有进入流动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