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言文的翻译

  摘要:文言文的翻译不仅能考查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非常重要。重点从翻译的要求、翻译的原则、翻译的步骤、翻译的方法等方面谈了文言文的翻译。  关键词:直译;意译;留;删;补;换;调;变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简单地说,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能准确、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便加多减少、添枝去叶、不能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捏造。“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没有语病,既要保留原文语气,又要避免语气呆板。“雅”就是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透彻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字词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词落实就是要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语法功能都要理解,并在译文中反映出来。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译为:“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要字词落实,重点翻译出“郑”“使”“其”“之”“管”的意思。  直译就是用现代汉语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直接翻译,不能随意增减和改变语气。例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三峡》)可直译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意译就是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的大意翻译出来。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燕雀”:燕子、麻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大雁,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可意译为:“见识短浅的人怎能知道有抱负的人的远大志向呢!”如果直译成:“燕子、麻雀怎能知道天鹅、大雁的远大志向呢?”意思就不够准确、透彻。  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翻译句子时要找到译句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句子的意思,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义。  (二)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三)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用“增”“减”“留”“引”“换”“调”六个字来概括。  (一)增,就是增补  在翻译时要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文言文表述某一概念用词比较笼统,且省略的句子成分较多,翻译时要适当增加词语,才能使句子完整流畅。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隆中对》)“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是一个假设句,翻译时要译为:“(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这才通顺明白。  (二)减,就是减少词语  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结构助词或连词,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够表示它,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略去。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可译为:“作战,靠的是勇气。”“夫”用在句首,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也”表判断语气,可略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而”连接前后两个动作,在时间上表示相承,可不译。  (三)留,就是保留原文  文言文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字或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度量衡单位、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四)引,就是引申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词义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翻译时可以借用切合原文意义的引申词。例:“先主器之。”(《隆中对》)“器”,本义为“器具”,可引申为“重视”“器重”,译为“先主(刘备)很重视他。”  (五)换,就是替换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古今都有,但意思不同,翻译时要恰当替换。例:“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师”可换为“军队”,“伐”可换为“攻打”。再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而现代汉语中“牺牲”是指为了正义事业或者其他公共利益而舍弃自己的私利甚至生命,翻译时不能以今人推古义,造成误解。还有,在文言文中,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跟现代汉语中人们用来表示称呼的词,多数为形音相同而义不相同。如“舅”,古今同义为舅父,而它在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意义就是“昔吾舅死于虎”(丈夫之父)、“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妻之父)以及对男性长着的尊称等,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细加辨别体会。  (六)调,就是调整词序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1.主谓倒装句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句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可以调成“以何战”。  3.介宾后置句  例:“还自扬州”(《伤仲永》)可调成“自扬州还”。  4.定语后置句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文言文的翻译,除了要了解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1)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喜爱文言文,培养兴趣;要克服懒惰,“勤”字当头。(2)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其次,要注重平时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再次,是学会归纳整理。最好采用列表形式归纳整理出常用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词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常用句式,便于记忆和运用。只有树立好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文言文的翻译才能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龙江中学)

  摘要:文言文的翻译不仅能考查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非常重要。重点从翻译的要求、翻译的原则、翻译的步骤、翻译的方法等方面谈了文言文的翻译。  关键词:直译;意译;留;删;补;换;调;变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简单地说,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能准确、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便加多减少、添枝去叶、不能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捏造。“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没有语病,既要保留原文语气,又要避免语气呆板。“雅”就是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透彻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字词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词落实就是要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语法功能都要理解,并在译文中反映出来。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译为:“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要字词落实,重点翻译出“郑”“使”“其”“之”“管”的意思。  直译就是用现代汉语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直接翻译,不能随意增减和改变语气。例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三峡》)可直译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意译就是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的大意翻译出来。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燕雀”:燕子、麻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大雁,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可意译为:“见识短浅的人怎能知道有抱负的人的远大志向呢!”如果直译成:“燕子、麻雀怎能知道天鹅、大雁的远大志向呢?”意思就不够准确、透彻。  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翻译句子时要找到译句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句子的意思,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义。  (二)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三)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用“增”“减”“留”“引”“换”“调”六个字来概括。  (一)增,就是增补  在翻译时要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文言文表述某一概念用词比较笼统,且省略的句子成分较多,翻译时要适当增加词语,才能使句子完整流畅。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隆中对》)“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是一个假设句,翻译时要译为:“(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这才通顺明白。  (二)减,就是减少词语  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结构助词或连词,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够表示它,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略去。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可译为:“作战,靠的是勇气。”“夫”用在句首,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也”表判断语气,可略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而”连接前后两个动作,在时间上表示相承,可不译。  (三)留,就是保留原文  文言文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字或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度量衡单位、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四)引,就是引申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词义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翻译时可以借用切合原文意义的引申词。例:“先主器之。”(《隆中对》)“器”,本义为“器具”,可引申为“重视”“器重”,译为“先主(刘备)很重视他。”  (五)换,就是替换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古今都有,但意思不同,翻译时要恰当替换。例:“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师”可换为“军队”,“伐”可换为“攻打”。再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而现代汉语中“牺牲”是指为了正义事业或者其他公共利益而舍弃自己的私利甚至生命,翻译时不能以今人推古义,造成误解。还有,在文言文中,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跟现代汉语中人们用来表示称呼的词,多数为形音相同而义不相同。如“舅”,古今同义为舅父,而它在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意义就是“昔吾舅死于虎”(丈夫之父)、“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妻之父)以及对男性长着的尊称等,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细加辨别体会。  (六)调,就是调整词序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1.主谓倒装句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句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可以调成“以何战”。  3.介宾后置句  例:“还自扬州”(《伤仲永》)可调成“自扬州还”。  4.定语后置句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文言文的翻译,除了要了解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1)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喜爱文言文,培养兴趣;要克服懒惰,“勤”字当头。(2)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其次,要注重平时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再次,是学会归纳整理。最好采用列表形式归纳整理出常用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词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常用句式,便于记忆和运用。只有树立好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文言文的翻译才能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龙江中学)


相关文章

  •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时间:2012-05-08 08:42:21 来源:转载 作者:佚 名 点击: 34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转载"槐荫学苑""百度无痕"帖 语文成绩的取得,功夫在 ...查看


  • 历年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
  • 历年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 2014.10.26 盐田区(北京场) 不分科目 1.排序(爱心.责任心.教艺.技能)并说明理由. 2.朗读一小段话(关于微笑的力量)说说你的亲身体验. 2014.11.10 盐田区(武汉场) 不分科目 1. ...查看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 ...查看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2010-06-05 16:14:16|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阅读感受 考点解读: "阅读感受"这一考点建立在对所选文段"文意把握& ...查看


  • 安知鱼乐教案
  •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授课日期 第 年 月 日 课时 课 题 课程标准 解读 在考试说明 中的地位 北京(中)高考 试题的呈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 程与方法. 情感态 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庄 ...查看


  •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1
  •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学校:浏阳二中 设计者:陶芬兰 教学目标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 ...查看


  • 2012届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二
  • <出师表>复习检测 1.加点字词解释. (1)之秋:时 (2)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3) 开张:发扬扩大 (4)恢弘:弘扬 ......(5)引喻失义:称引 (6)淑均:善良公正 .....(7)陟(奖)罚(惩罚) 臧( ...查看


  • 送东阳马生序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 ...查看


  • 浅议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议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阴市祝塘中学 赵小柱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施行,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分值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9分.虽然只增加了1分,这其实也进一步说明文言文在翻译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现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的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