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原因

唐朝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原因

对唐朝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原因,依据有关历史资料作了多方面的评述。其主要的是: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二,书法教育定为制度并作为政府铨选官员“四才”标准之一;三,帝王后妃爱好书法和在书法上取得成就者大有人在;四,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五,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六,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发展到唐朝达到第二个极盛时代,出现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并开创了有唐一代新风。有记载有姓名的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就达一百八十多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记载能书之人有二百四十五人之多,而大量民间无名书法家尚不在其列。这两个数字虽不完全一致,但却说明了唐朝书法艺术的繁荣昌盛。

为什么唐朝在书法艺术上比历史上第一极盛的晋朝更发展、更繁荣、更昌盛呢?我觉得有下列原因是比较明显的。本文只根据有关历史评述,简要介绍其情况。

一、 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

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统一宇内,建都长安,至公元907年被灭亡止。共传二十二主,二百九十年。唐朝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书法艺术发展到同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达到顶峰状态。

隋末农民战争严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从公元627年到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迅速恢复了封建秩序,并使唐王朝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巨大成就。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大多数农民都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水利事业也大大发展,农村经济又走向繁荣。手工业作坊的设立,造船、织锦、煮盐、银冶和铜器制造的发展,驿传、驿马制度给商人以交通上的便利,许多商业中心城市的繁荣,平定西突厥的侵扰,加强了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带去大批大匠、生产技术书籍、蔬菜种子、手工艺品及杂技百工、黾兹乐等,使藏汉两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这一时期中国商人到在中亚和西亚,使阿拉伯等国商人到长安,使长安成为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外国船舶也到达中国沿海城市,使中国文化大量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造纸传到中亚,以后数世纪中,由阿拉伯人传入欧州,对西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总之,唐朝这时“武功文治”,政治开明,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的顶点。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正是由于唐朝经济的发展,大大超越了前代的水平。现加上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的提倡、重视,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推向新的水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继晋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第一个发展高峰之后,唐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又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大约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由唐朝开国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树立了“二王”的书法正统地位,著名大书法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王知敬、孙过庭等人。后期由开元之后到唐朝灭亡。唐玄宗善“八分”喜丰肥,书风逐变,出现了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徐浩、柳公权、李阳冰、张旭、怀素等人。

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极力卑唐的评论是欠当的。而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的评论还是比较公允的。他说:“唐代书法之盛,不减于晋。”“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

二、 书法教育定为制度并作为政府铨选官员“四才”标准之一。

中国历史上,专门的书法教育王迟从汉朝算起,当时叫“书馆”,教师叫“书师”。到唐朝书法教育作为制度定下来。在隶属国子监的六所高等学府中,有一所便是“书学”。唐朝科举的六个科目中,书法为其一科,名叫“明书”。中央政府铨选官员,以“四才”为标准,其中“三曰书,楷法遒美”。唐朝政府还为书法家设立专门的官职。在皇帝身边的有“侍书学士”,唐朝的书法大师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都先后担任过这

个职务。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之治”的二十三年中,不仅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赞》,确立五羲之在书法上的崇高地位,出内府金帛,广徵博求王羲之的墨迹,精工模搨使广为流传之外,还准予设立弘文馆,传习书法。据唐六典(卷八)弘文馆学士条记载,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诏令现职之京官,不论文职武职,凡列五品以上,喜学书法,且笔法稍佳,具有发展潜能者,皆准到弘文馆聆听书法之讲授,敕由欧阳询、虞世南负责教授楷法,故使士庶,学书风气,大为丕振。由此,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唐初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在融会南北书风上也起到积极作用,使唐朝在书法上出现一种新的风貌。

唐初,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的学生,虞派传人为陆柬之、陆彦远等人;欧派传人为欧阳通、殷令名等人;褚派传人薛稷、薛曜等人。

三、 帝王后妃爱好书法和在书法上取得成就者大有人在。

唐朝传二十二主,其中有十一主是书法名手,这十一主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宣宗李忱。后妃中主要有窦后、武后。王和公主中,主要有汉王李元昌、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魏王李泰、曹王李明、岐王李隆范、临川公主、晋阳公主,等等。

查查有关资料,对帝王后妃都有记载和评述。陈思《书小史》内说唐高祖李渊“其性宽仁,善书,尤善行草,工而且疾,结字不拘常体,而笔迹韵媚可爱”。《书小史》称唐太宗李世民聪明英异,有大志,兼资文武,博览群书,善属文。《书断》说李世民“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贞观初,锐意临玩右军真迹,人间购募殆尽”。《唐会要》记载,李世民让臣下“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洁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

唐朝帝王后妃重视书法,善于书法,古书多有记载。冯武《书法正传》内说:太宗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朕少为公子时,频遭敌阵,义旗之始,乃平寇乱。执金鼓,必须指挥;观其阵,即知强弱;以吾弱饵其强,以吾强冲其弱。敌犯吾弱,迫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突过其阵,自背而反击之,不无不溃;多用此制,联思得其理深也。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其中骨力,而且形势自生。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书小史》称唐玄宗李隆基“其教友仁慈,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好图书,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述节赋》内说“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再举武后则天为例,《书小史》称其好飞白书,自题升仙太子碑额。《述书赋》说:“武后君临,藻翰时钦,顺天经而永保先业,从人欲而不顾兼金。”武后让王方庆进十一代祖王导以下二十人(《宣和书谱》称二十八人)书迹共十卷,后御武成殿示群臣。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以为荣。《宣和书谱》称武则天得王方庆家藏王导等人书迹“摹搨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

这里还需说一下曹王李明的情况,他是太宗之子。《书小史》称其特善飞白,不减其父。《书史会要》云:“曹王明行书绝时,飞白乱王右军,有唐以来一人而已!”

四、 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

唐朝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皇帝爱好和提倡书法,建立书法教育机构,并将书法作为铨选官员的标准之一,因此在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像有名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李邕、李阳冰等人,这里暂且不谈。唐朝二百九十年中,不以书法知名的文臣武将,也有一百多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是很高的。

这里先说文臣,官至司空文昭公的房玄龄是唐初一位名相。《唐书》本传云其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后图形凌烟阁。《述书赋》称“房文昭则雅而能和,隐而不讹,精神正气,胸臆余波,若频萍异品,共泛中河”。官至礼部尚书的裴行俭,《书小史》称其工草隶、行书及章草,高宗尝以绢素令写《文选》一部览之,秘受其法,赍物良厚。所撰《草字杂体》数万言,传于世。黄伯思《东观馀论》云:行俭以书知名,而世罕传之,尝见一帖写兵法,甚怪放。刘无言云“行俭所书《千文》亦工”。官至户部尚书、太子詹事的锺绍京,《旧唐书》本传云其以工书直内阁,则天时,明堂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

京听题。

在武将中,书家也不乏其人。宋令文,高宗时为骁卫将军,东台详正学士,《书断》云:奇姿伟丽,身有三绝,曰书画力。尤于书备兼诸体,偏章在草,甚欲究能,力用虽殷,筋骨终寡;翰简翩翩,甚得书之媚趣。”《书小史》也称宋令文“公有三子,之问以文词知名,之悌有勇力,之逊精草隶,世皆谓得父一绝“。官至武卫大将军、彭城公的李思训,《书小史》云其早以艺称,高宗甚重之。画山水得名,亦能隶草。李邕书其碑云:”思训画工神于郑陆,墨妙圣于锺王。“金吾兵曹参军邬彤,《书小史》称其善草书,时人比之张旭,盖亲得张公之旨”。《续书评》云“邬彤草书,如寒鸦林,平岗走兔”。《书法正传》内说邬彤草法由颜真卿所传。

五、 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

唐朝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诗人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书小史》称其善草隶书,善画,能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述书赋》云:“诗入《国风》笔超神迹”。王维的弟弟王缙,官至丞相,也是善草隶书,《述书赋》注云:王维诗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胜于李思训;弟缙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二公名望,首冠一时。大诗人李白,现存墨迹《上阳台》。《书诀》云其大字得陶隐居梁昭明之法,而雄逸秀丽,飘飘然有仙气。山谷题跋云:“李白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宣和书谱》称其字画尤飘逸,乃知自不特以诗名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官至吏部尚书。《书诀》云其书似颜鲁公,流传墨迹,有《送李愿归盘古序》、《送孟东野序》、《嵩山天封观刻石》、《惠林寺题名》、《华岳寺题名》。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柳宗元,累官监察御史。《书小史》称其少精敏,文章卓伟,善书,家蓄魏晋尺牍甚富。《六一题跋》云“子厚(宗元字)所书碑,世颇多有,书既非工,而书画多不同,疑喜子厚者,窃借其名以为重。”郑杓《衍极》云:“昌黎(韩愈)知其理而功浅,子厚雅有负抱,而有永兴公(虞世南)之余韵。”状元及第的卢肇,《书史会要》云:“肇以文翰知名海内,而工于书札”。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书史会要》称其楷隶行草无不工。《衍极》云:“太白(李白字)得无法之法,子美(杜甫字)以意行之”。元和间,最有名的两位作家、诗人白居易、元稹,也是书法能手。白居易官至邢部尚书《东观余论》云“乐天(白居易字)书不名世,然投笔皆绳契矩,时有佳趣”。元稹累官尚书右丞,《宣和书谱》云:“稹楷书风流蕴籍,挟才子气”。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也都善书。《宣和书谱》称“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宣和书谱》也称李商隐“然字体妍媚,意气飞动。”

妇女中,除后妃公主外,有名的有房璘妻高氏、刘秦妹、吴彩鸾、薛涛、谢自然、崔简妻柳夫人、崔简女、崔瑗、金鸾、封绚等等。房璘妻高氏书有《铁弥勒像颂》。

在僧道中,成为书家的更多,除怀素、怀仁、高闲、辨才外,释亚楼、释贯休、释洪堰、释湛然、释梦黾、释文楚、释齐已、释元雅、释景云及羽士钟离权等人也很有名。另外,唐朝民间的书法,也很值得一提,他们是“庸书人”(经生)和精于刻石的石工,他们虽不题名,佳者极多,并有书法特点。综观唐朝书法之盛,确非其他朝代可比。人民群众在书法上也都有非凡的成就。

六、 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

唐朝在编辑《晋书》时,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执笔写了王羲之《传赞》。宋代《墨池编》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还写了四篇书法理论文章:《论书》、《笔法》、《指意》、《笔意》。由于皇帝的重视和提倡,唐朝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不少人不仅是书法艺术家还是书法理论家。在书法理论方面写书最多的,要算张怀瓘③。他为了奏闻皇帝,与了《六体书论》,还写了《评书药石论》、《书断》、《书议》、《书估》、《文字论》和《二王书录》唐玄度撰《十体书》,韦续撰《五十六体书》、《墨薮》。还有不知姓名的人撰《永字八法并详说》。卢雋撰《临池妙决》。韩方明撰《授笔要说》。孙虔礼撰《书谱序》。徐浩撰《论书》、《古迹记》。窦臮撰《述书赋》。李嗣真撰《书后品》。蔡希悰撰《法书论》,佚名者撰《书评》,吕总撰《续书评》。褚遂良撰《右军书目》、《搨本乐毅论记》。韦述撰《叙书录》、武平一撰《徐氏法书记》。卢玄卿撰《法书录》。何延之撰《兰亭记》,司空图撰《书屏记》。张彦远撰的《法书要录》上至后汉赵壹《非草书》、晋王羲之论书,下至唐代诸家论著,内容十分丰富。值得详说的,就是张怀瓘,他是唐朝书法界学识最为渊博的人物。张怀瓘的代表作是《书断》。《书断》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叙十体书。这十体书是;

古文(苍颉为之祖),大篆(史籀所作),籀文(史籀所作),小篆(秦丞相李斯所作),八分(秦上谷王次仲为之祖),隶书(秦程邈为之祖),章草(汉史游为之祖),行书(刘德升为之祖),飞白(蔡邕为之祖),草书(张芝为之祖)。中、下卷,依其所订,神、妙、能三品,每品以十体区分,先列三品总目,继分优劣,共八十六人,又附录三十八人。分别品评了古今书法家约一百二十人。张彦远撰完《书断》,苏晋、王翰二人为了给《书断》写后序,以讨论的内容,又写成了《文字论》。

唐朝的书法成就和唐诗一样,异常光辉夺目。大书法艺术家之多。大书法理论家之多,都是历史上少有的

本文由装饰画整理发布(http://www.jinhantang.com)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唐朝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原因

对唐朝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原因,依据有关历史资料作了多方面的评述。其主要的是: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二,书法教育定为制度并作为政府铨选官员“四才”标准之一;三,帝王后妃爱好书法和在书法上取得成就者大有人在;四,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五,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六,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发展到唐朝达到第二个极盛时代,出现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并开创了有唐一代新风。有记载有姓名的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就达一百八十多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记载能书之人有二百四十五人之多,而大量民间无名书法家尚不在其列。这两个数字虽不完全一致,但却说明了唐朝书法艺术的繁荣昌盛。

为什么唐朝在书法艺术上比历史上第一极盛的晋朝更发展、更繁荣、更昌盛呢?我觉得有下列原因是比较明显的。本文只根据有关历史评述,简要介绍其情况。

一、 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

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统一宇内,建都长安,至公元907年被灭亡止。共传二十二主,二百九十年。唐朝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书法艺术发展到同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达到顶峰状态。

隋末农民战争严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从公元627年到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迅速恢复了封建秩序,并使唐王朝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巨大成就。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大多数农民都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水利事业也大大发展,农村经济又走向繁荣。手工业作坊的设立,造船、织锦、煮盐、银冶和铜器制造的发展,驿传、驿马制度给商人以交通上的便利,许多商业中心城市的繁荣,平定西突厥的侵扰,加强了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带去大批大匠、生产技术书籍、蔬菜种子、手工艺品及杂技百工、黾兹乐等,使藏汉两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这一时期中国商人到在中亚和西亚,使阿拉伯等国商人到长安,使长安成为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外国船舶也到达中国沿海城市,使中国文化大量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造纸传到中亚,以后数世纪中,由阿拉伯人传入欧州,对西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总之,唐朝这时“武功文治”,政治开明,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的顶点。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正是由于唐朝经济的发展,大大超越了前代的水平。现加上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的提倡、重视,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推向新的水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继晋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第一个发展高峰之后,唐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又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大约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由唐朝开国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树立了“二王”的书法正统地位,著名大书法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王知敬、孙过庭等人。后期由开元之后到唐朝灭亡。唐玄宗善“八分”喜丰肥,书风逐变,出现了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徐浩、柳公权、李阳冰、张旭、怀素等人。

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极力卑唐的评论是欠当的。而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的评论还是比较公允的。他说:“唐代书法之盛,不减于晋。”“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

二、 书法教育定为制度并作为政府铨选官员“四才”标准之一。

中国历史上,专门的书法教育王迟从汉朝算起,当时叫“书馆”,教师叫“书师”。到唐朝书法教育作为制度定下来。在隶属国子监的六所高等学府中,有一所便是“书学”。唐朝科举的六个科目中,书法为其一科,名叫“明书”。中央政府铨选官员,以“四才”为标准,其中“三曰书,楷法遒美”。唐朝政府还为书法家设立专门的官职。在皇帝身边的有“侍书学士”,唐朝的书法大师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都先后担任过这

个职务。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之治”的二十三年中,不仅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赞》,确立五羲之在书法上的崇高地位,出内府金帛,广徵博求王羲之的墨迹,精工模搨使广为流传之外,还准予设立弘文馆,传习书法。据唐六典(卷八)弘文馆学士条记载,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诏令现职之京官,不论文职武职,凡列五品以上,喜学书法,且笔法稍佳,具有发展潜能者,皆准到弘文馆聆听书法之讲授,敕由欧阳询、虞世南负责教授楷法,故使士庶,学书风气,大为丕振。由此,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唐初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在融会南北书风上也起到积极作用,使唐朝在书法上出现一种新的风貌。

唐初,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的学生,虞派传人为陆柬之、陆彦远等人;欧派传人为欧阳通、殷令名等人;褚派传人薛稷、薛曜等人。

三、 帝王后妃爱好书法和在书法上取得成就者大有人在。

唐朝传二十二主,其中有十一主是书法名手,这十一主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宣宗李忱。后妃中主要有窦后、武后。王和公主中,主要有汉王李元昌、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魏王李泰、曹王李明、岐王李隆范、临川公主、晋阳公主,等等。

查查有关资料,对帝王后妃都有记载和评述。陈思《书小史》内说唐高祖李渊“其性宽仁,善书,尤善行草,工而且疾,结字不拘常体,而笔迹韵媚可爱”。《书小史》称唐太宗李世民聪明英异,有大志,兼资文武,博览群书,善属文。《书断》说李世民“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贞观初,锐意临玩右军真迹,人间购募殆尽”。《唐会要》记载,李世民让臣下“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洁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

唐朝帝王后妃重视书法,善于书法,古书多有记载。冯武《书法正传》内说:太宗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朕少为公子时,频遭敌阵,义旗之始,乃平寇乱。执金鼓,必须指挥;观其阵,即知强弱;以吾弱饵其强,以吾强冲其弱。敌犯吾弱,迫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突过其阵,自背而反击之,不无不溃;多用此制,联思得其理深也。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其中骨力,而且形势自生。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书小史》称唐玄宗李隆基“其教友仁慈,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好图书,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述节赋》内说“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再举武后则天为例,《书小史》称其好飞白书,自题升仙太子碑额。《述书赋》说:“武后君临,藻翰时钦,顺天经而永保先业,从人欲而不顾兼金。”武后让王方庆进十一代祖王导以下二十人(《宣和书谱》称二十八人)书迹共十卷,后御武成殿示群臣。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以为荣。《宣和书谱》称武则天得王方庆家藏王导等人书迹“摹搨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

这里还需说一下曹王李明的情况,他是太宗之子。《书小史》称其特善飞白,不减其父。《书史会要》云:“曹王明行书绝时,飞白乱王右军,有唐以来一人而已!”

四、 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

唐朝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皇帝爱好和提倡书法,建立书法教育机构,并将书法作为铨选官员的标准之一,因此在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像有名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李邕、李阳冰等人,这里暂且不谈。唐朝二百九十年中,不以书法知名的文臣武将,也有一百多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是很高的。

这里先说文臣,官至司空文昭公的房玄龄是唐初一位名相。《唐书》本传云其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后图形凌烟阁。《述书赋》称“房文昭则雅而能和,隐而不讹,精神正气,胸臆余波,若频萍异品,共泛中河”。官至礼部尚书的裴行俭,《书小史》称其工草隶、行书及章草,高宗尝以绢素令写《文选》一部览之,秘受其法,赍物良厚。所撰《草字杂体》数万言,传于世。黄伯思《东观馀论》云:行俭以书知名,而世罕传之,尝见一帖写兵法,甚怪放。刘无言云“行俭所书《千文》亦工”。官至户部尚书、太子詹事的锺绍京,《旧唐书》本传云其以工书直内阁,则天时,明堂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

京听题。

在武将中,书家也不乏其人。宋令文,高宗时为骁卫将军,东台详正学士,《书断》云:奇姿伟丽,身有三绝,曰书画力。尤于书备兼诸体,偏章在草,甚欲究能,力用虽殷,筋骨终寡;翰简翩翩,甚得书之媚趣。”《书小史》也称宋令文“公有三子,之问以文词知名,之悌有勇力,之逊精草隶,世皆谓得父一绝“。官至武卫大将军、彭城公的李思训,《书小史》云其早以艺称,高宗甚重之。画山水得名,亦能隶草。李邕书其碑云:”思训画工神于郑陆,墨妙圣于锺王。“金吾兵曹参军邬彤,《书小史》称其善草书,时人比之张旭,盖亲得张公之旨”。《续书评》云“邬彤草书,如寒鸦林,平岗走兔”。《书法正传》内说邬彤草法由颜真卿所传。

五、 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

唐朝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诗人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书小史》称其善草隶书,善画,能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述书赋》云:“诗入《国风》笔超神迹”。王维的弟弟王缙,官至丞相,也是善草隶书,《述书赋》注云:王维诗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胜于李思训;弟缙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二公名望,首冠一时。大诗人李白,现存墨迹《上阳台》。《书诀》云其大字得陶隐居梁昭明之法,而雄逸秀丽,飘飘然有仙气。山谷题跋云:“李白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宣和书谱》称其字画尤飘逸,乃知自不特以诗名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官至吏部尚书。《书诀》云其书似颜鲁公,流传墨迹,有《送李愿归盘古序》、《送孟东野序》、《嵩山天封观刻石》、《惠林寺题名》、《华岳寺题名》。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柳宗元,累官监察御史。《书小史》称其少精敏,文章卓伟,善书,家蓄魏晋尺牍甚富。《六一题跋》云“子厚(宗元字)所书碑,世颇多有,书既非工,而书画多不同,疑喜子厚者,窃借其名以为重。”郑杓《衍极》云:“昌黎(韩愈)知其理而功浅,子厚雅有负抱,而有永兴公(虞世南)之余韵。”状元及第的卢肇,《书史会要》云:“肇以文翰知名海内,而工于书札”。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书史会要》称其楷隶行草无不工。《衍极》云:“太白(李白字)得无法之法,子美(杜甫字)以意行之”。元和间,最有名的两位作家、诗人白居易、元稹,也是书法能手。白居易官至邢部尚书《东观余论》云“乐天(白居易字)书不名世,然投笔皆绳契矩,时有佳趣”。元稹累官尚书右丞,《宣和书谱》云:“稹楷书风流蕴籍,挟才子气”。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也都善书。《宣和书谱》称“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宣和书谱》也称李商隐“然字体妍媚,意气飞动。”

妇女中,除后妃公主外,有名的有房璘妻高氏、刘秦妹、吴彩鸾、薛涛、谢自然、崔简妻柳夫人、崔简女、崔瑗、金鸾、封绚等等。房璘妻高氏书有《铁弥勒像颂》。

在僧道中,成为书家的更多,除怀素、怀仁、高闲、辨才外,释亚楼、释贯休、释洪堰、释湛然、释梦黾、释文楚、释齐已、释元雅、释景云及羽士钟离权等人也很有名。另外,唐朝民间的书法,也很值得一提,他们是“庸书人”(经生)和精于刻石的石工,他们虽不题名,佳者极多,并有书法特点。综观唐朝书法之盛,确非其他朝代可比。人民群众在书法上也都有非凡的成就。

六、 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

唐朝在编辑《晋书》时,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执笔写了王羲之《传赞》。宋代《墨池编》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还写了四篇书法理论文章:《论书》、《笔法》、《指意》、《笔意》。由于皇帝的重视和提倡,唐朝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不少人不仅是书法艺术家还是书法理论家。在书法理论方面写书最多的,要算张怀瓘③。他为了奏闻皇帝,与了《六体书论》,还写了《评书药石论》、《书断》、《书议》、《书估》、《文字论》和《二王书录》唐玄度撰《十体书》,韦续撰《五十六体书》、《墨薮》。还有不知姓名的人撰《永字八法并详说》。卢雋撰《临池妙决》。韩方明撰《授笔要说》。孙虔礼撰《书谱序》。徐浩撰《论书》、《古迹记》。窦臮撰《述书赋》。李嗣真撰《书后品》。蔡希悰撰《法书论》,佚名者撰《书评》,吕总撰《续书评》。褚遂良撰《右军书目》、《搨本乐毅论记》。韦述撰《叙书录》、武平一撰《徐氏法书记》。卢玄卿撰《法书录》。何延之撰《兰亭记》,司空图撰《书屏记》。张彦远撰的《法书要录》上至后汉赵壹《非草书》、晋王羲之论书,下至唐代诸家论著,内容十分丰富。值得详说的,就是张怀瓘,他是唐朝书法界学识最为渊博的人物。张怀瓘的代表作是《书断》。《书断》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叙十体书。这十体书是;

古文(苍颉为之祖),大篆(史籀所作),籀文(史籀所作),小篆(秦丞相李斯所作),八分(秦上谷王次仲为之祖),隶书(秦程邈为之祖),章草(汉史游为之祖),行书(刘德升为之祖),飞白(蔡邕为之祖),草书(张芝为之祖)。中、下卷,依其所订,神、妙、能三品,每品以十体区分,先列三品总目,继分优劣,共八十六人,又附录三十八人。分别品评了古今书法家约一百二十人。张彦远撰完《书断》,苏晋、王翰二人为了给《书断》写后序,以讨论的内容,又写成了《文字论》。

唐朝的书法成就和唐诗一样,异常光辉夺目。大书法艺术家之多。大书法理论家之多,都是历史上少有的

本文由装饰画整理发布(http://www.jinhantang.com)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文章

  •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资料题1-8课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题(第1课~第8课) 一.填空题 1.北周末年,外戚 掌握大权. 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 都 . 2.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开国之君 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统治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 第1课时 繁盛一时的隋朝 [学习目标] 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 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 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独立试航 (一)南北重归统一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1
  • 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 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独立试航 (一)南北重归统一 1.建立: 2.统一:南北重归统一. 3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1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 ...查看


  • 七下期中1-14课复习要点(答案)
  • 七年级历史(下)第1-14课期中复习要点 1. 隋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于哪一年?定都在哪里?隋 朝统一全国是哪一年? 隋文帝(杨坚):581年:长安:589年 2.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查看


  • 第1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年,建立隋朝,定都,他即 :年隋文帝灭 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的历史 发展大趋势. 繁荣:隋文帝励精图治,使人口和耕地大幅度增加.国力强 盛,这被称为"开皇盛世". , :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 ...查看


  • 七年级下册一单元历史复习资料
  • 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杨坚(隋文帝)在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于589年灭陈,南北回归统一. 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人)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隋炀帝于605年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 ...查看


  • 初一历史导学案
  • 初一历史导学案 学 校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 姓 名 李 钢 志 学 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学 期 二0一二年上学期 学习目标]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 ...查看


  •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加选择题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考试复习提纲 1.隋朝,定都长安. 2. 3.隋炀帝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 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 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