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习作4:知剪纸艺术,写想象作文》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内容丰富具体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有条理的叙述下来。 3.挖掘想象才能,培养习作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于想象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敏捷性、严密程度和创造程度。 【教学难点】
想象丰富,表达通顺。 【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教师从课前的问卷调查表中评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了解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剪纸作品,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桌间互相说说自己选取的作品内容,评价学生是否交代清楚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是否抓住了剪纸作品中的人与物的动作、神情等方面进行细节刻画。习作在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中更加完善。 【教学准备】
1.教师设计“剪纸艺术知多少”问卷调查。(见附表:“剪纸艺术知多少”问卷调查) 2.小组内同学查阅资料,完成调查问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作前指导——课文引路,体会写法。
(一)欣赏剪纸,导入课题。
最近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同学们对剪纸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大家欣赏老师收集的两张剪纸,能从中看出些什么,感受到什么呢?
寿 喜
(二)辅助取材,打开思路。
1.交流问卷调查表,请拿出你的问卷调查表看一看,然后小组间交流一下。 2.组间交流,互通有无。剪纸内容多,寓意深,祥和的图案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像娃娃、葫芦、莲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三)再度欣赏,激发想象。
这写剪纸作品表现了什么形象?体现的是什么主题?猜一猜作者传递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与表现方法?还可以怎样来表现?
剪纸一:
1.引导看图:一位小男孩牵着两头骆驼在草地上行走。
2.想象故事:那位小男孩,家住在沙漠地带,家里缺水,他出来寻找水的,他可能经过了长途跋涉,克服了千辛万苦,„„
剪纸二:
1.引导看图: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美丽的连衣裙,表演着顶碗舞。
2.想象故事:可以先写一下那个跳舞姑娘的外表、服饰、装饰,最好给她起一个名字,然后想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后写坚持不懈之后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3.片段引路:跳舞姑娘二十来岁,眉清目秀,身材苗条,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她站在草地上,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服装十分鲜艳,上面的花纹很精致。姑娘的脖子上有一串银光闪闪的项链,腰间还围了几条彩色丝绸。
剪纸三:
1.引导看图:放牛娃骑在牛上,吹着牧笛。小鸟在快乐地飞翔,蜜蜂在辛勤地采蜜。„„ 2.想象故事:
A.小男孩意外受伤了坐在石头上,放牛娃看到后扶他起来,并把他拉上牛背去疗伤„„ B.小男孩出来游玩时迷了路,放牛娃把他拉上牛背送回家,他们路上在说些什么,又遇到了什么事?„„
剪纸四:
1.引导看图:蒙古包内——小女孩在认真学习,蒙古包外——美丽的牵牛花、郁郁葱葱的小草„„
2.想象故事:先写在蒙古包内小女孩学习的场景。再写走出蒙古包看到的场景。„„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进行总写,简要介绍剪纸艺术。
2.对具体要描写的那一幅剪纸进行简要的叙述。 3.由这幅剪纸联想一则故事。
一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二是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三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4.对这幅剪纸进行总结。
5.动笔习作,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后评改,取长补短。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逐句默读,感受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想象是否引人入胜?不合适的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 A.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 B.叙述是否完整?想象是否丰富?
C.文题是否新颖?结构能否创新? 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 3.班内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请一名同学读习作。) 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 (引导学生评价)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组内评选,优秀上墙。 (六)欣赏图片,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无极限,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于天空翱翔!
(七)板书设计:
知剪纸艺术,写想象作文
合理想象 想象:人物语言和神情 想象:当时气氛和环境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那么,习作4突出的就应当是借助于剪纸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敏捷性、严密程度和创造程度。我设想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定位于想象要合理和想象要有新意,学习难点定位于想象丰富,叙述通顺。对于剪纸作品进行想象,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时要分清主次,先看主要的、重要的内容。鉴于此,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观察,理解剪纸画面;再让学生想象,构思故事原委;最后,让学生动笔,编织精彩情节。
在写作前,我提出了如下要求:1.必须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要把故事情节写具体;
2.故事内容要与剪纸联系在一起,可用“前切法”、“后切法”、“双切法”,并要与剪纸画面相符;3.想象要合情合理,所写故事要有新意但还必须要有意义。在再度欣赏剪纸中,我运用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来探寻答案,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形象?体现的是什么主题?猜一猜作者传递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与表现方法?还可以怎样来表现?„„学起于思,在问题的引领下,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程度、联想能力,丰富感性经验,在交流中获得理性的提升,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习作也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足之处:作文的现场点评是最见教师功力也是最吃功夫的环节。这种功力,核心因素至少涉及一下几点:一是高品位的语感,尤其是语感的敏锐性;二是高质量的点拨,能点在要害处,拨到关键时;三是高智慧的对话,这种点拨不是教师的一种单向诉求,而是双向互动的、民主平等的、教学相长的,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赏识、相互激励。提高现场点评的技巧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写想象作文,“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对小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的培养训练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故事,并能从中受到教育。
姓名:秦 剑
单位:山亭区冯卯镇欧峪小学 评优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习作4:知剪纸艺术,写想象作文》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内容丰富具体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有条理的叙述下来。 3.挖掘想象才能,培养习作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于想象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敏捷性、严密程度和创造程度。 【教学难点】
想象丰富,表达通顺。 【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教师从课前的问卷调查表中评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了解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剪纸作品,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桌间互相说说自己选取的作品内容,评价学生是否交代清楚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是否抓住了剪纸作品中的人与物的动作、神情等方面进行细节刻画。习作在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中更加完善。 【教学准备】
1.教师设计“剪纸艺术知多少”问卷调查。(见附表:“剪纸艺术知多少”问卷调查) 2.小组内同学查阅资料,完成调查问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作前指导——课文引路,体会写法。
(一)欣赏剪纸,导入课题。
最近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同学们对剪纸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大家欣赏老师收集的两张剪纸,能从中看出些什么,感受到什么呢?
寿 喜
(二)辅助取材,打开思路。
1.交流问卷调查表,请拿出你的问卷调查表看一看,然后小组间交流一下。 2.组间交流,互通有无。剪纸内容多,寓意深,祥和的图案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像娃娃、葫芦、莲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三)再度欣赏,激发想象。
这写剪纸作品表现了什么形象?体现的是什么主题?猜一猜作者传递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与表现方法?还可以怎样来表现?
剪纸一:
1.引导看图:一位小男孩牵着两头骆驼在草地上行走。
2.想象故事:那位小男孩,家住在沙漠地带,家里缺水,他出来寻找水的,他可能经过了长途跋涉,克服了千辛万苦,„„
剪纸二:
1.引导看图: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美丽的连衣裙,表演着顶碗舞。
2.想象故事:可以先写一下那个跳舞姑娘的外表、服饰、装饰,最好给她起一个名字,然后想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后写坚持不懈之后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3.片段引路:跳舞姑娘二十来岁,眉清目秀,身材苗条,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她站在草地上,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服装十分鲜艳,上面的花纹很精致。姑娘的脖子上有一串银光闪闪的项链,腰间还围了几条彩色丝绸。
剪纸三:
1.引导看图:放牛娃骑在牛上,吹着牧笛。小鸟在快乐地飞翔,蜜蜂在辛勤地采蜜。„„ 2.想象故事:
A.小男孩意外受伤了坐在石头上,放牛娃看到后扶他起来,并把他拉上牛背去疗伤„„ B.小男孩出来游玩时迷了路,放牛娃把他拉上牛背送回家,他们路上在说些什么,又遇到了什么事?„„
剪纸四:
1.引导看图:蒙古包内——小女孩在认真学习,蒙古包外——美丽的牵牛花、郁郁葱葱的小草„„
2.想象故事:先写在蒙古包内小女孩学习的场景。再写走出蒙古包看到的场景。„„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进行总写,简要介绍剪纸艺术。
2.对具体要描写的那一幅剪纸进行简要的叙述。 3.由这幅剪纸联想一则故事。
一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二是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三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4.对这幅剪纸进行总结。
5.动笔习作,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后评改,取长补短。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逐句默读,感受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想象是否引人入胜?不合适的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 A.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 B.叙述是否完整?想象是否丰富?
C.文题是否新颖?结构能否创新? 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 3.班内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请一名同学读习作。) 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 (引导学生评价)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组内评选,优秀上墙。 (六)欣赏图片,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无极限,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于天空翱翔!
(七)板书设计:
知剪纸艺术,写想象作文
合理想象 想象:人物语言和神情 想象:当时气氛和环境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那么,习作4突出的就应当是借助于剪纸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敏捷性、严密程度和创造程度。我设想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定位于想象要合理和想象要有新意,学习难点定位于想象丰富,叙述通顺。对于剪纸作品进行想象,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时要分清主次,先看主要的、重要的内容。鉴于此,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观察,理解剪纸画面;再让学生想象,构思故事原委;最后,让学生动笔,编织精彩情节。
在写作前,我提出了如下要求:1.必须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要把故事情节写具体;
2.故事内容要与剪纸联系在一起,可用“前切法”、“后切法”、“双切法”,并要与剪纸画面相符;3.想象要合情合理,所写故事要有新意但还必须要有意义。在再度欣赏剪纸中,我运用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来探寻答案,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形象?体现的是什么主题?猜一猜作者传递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与表现方法?还可以怎样来表现?„„学起于思,在问题的引领下,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程度、联想能力,丰富感性经验,在交流中获得理性的提升,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习作也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足之处:作文的现场点评是最见教师功力也是最吃功夫的环节。这种功力,核心因素至少涉及一下几点:一是高品位的语感,尤其是语感的敏锐性;二是高质量的点拨,能点在要害处,拨到关键时;三是高智慧的对话,这种点拨不是教师的一种单向诉求,而是双向互动的、民主平等的、教学相长的,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赏识、相互激励。提高现场点评的技巧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写想象作文,“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对小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的培养训练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故事,并能从中受到教育。
姓名:秦 剑
单位:山亭区冯卯镇欧峪小学 评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