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生词,把诗歌读顺畅;
2、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3、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看看他是怎样理解秋天的。
2、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说说对诗人的认识)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
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 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40卷。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
二、自学感知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三、赏析诗歌: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把这种形式的作品叫什么呢?叫古诗。那么,上了中学以后,就要知道,这样去称呼它是不合适的,它应该有个更科学的名称:近体诗。并且是近体诗里边的七绝。(原因:1,四句。2,二、四句押韵。)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1、讨论;本诗的大意:(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仙鹤凌云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问题2、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
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也确实是这样,在文人的笔下,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
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乐观的心情。
问题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4: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你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4:你学过的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 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体现出诗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虽人生坎坷,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不被重用,但仍励志高歌,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
四:小组讨论: 关于本诗里边的词语运用,你认为那个词语用的好,能说说理由吗?(每个小组一句) 自古:包含一切,没有例外么?有,为什么还这么说?为了突出下文的“我” 悲: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胜:胜过,超过 与“红于”有异曲同工之妙。“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春: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悲。
晴空:这里只指秋日晴空,并以此为全诗大背景。
一:孤单。正因为孤单而独特,诗人眼中的这只鹤和别的鹤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是单个的,所以就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意义。用“一鹤”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借鹤而写自己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
排:排云而上。表现这只孤独的鹤所呈现出来的非凡的气势。上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引,“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五、背诵活动:(先全体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要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
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六、小结: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
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让人们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七、作业:
背诵,默写。
板书:
秋 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立意高远 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情画意 晴空一鹤排云上,
相互映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秋词》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生词,把诗歌读顺畅;
2、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3、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看看他是怎样理解秋天的。
2、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说说对诗人的认识)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
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 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40卷。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
二、自学感知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三、赏析诗歌: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把这种形式的作品叫什么呢?叫古诗。那么,上了中学以后,就要知道,这样去称呼它是不合适的,它应该有个更科学的名称:近体诗。并且是近体诗里边的七绝。(原因:1,四句。2,二、四句押韵。)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1、讨论;本诗的大意:(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仙鹤凌云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问题2、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
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也确实是这样,在文人的笔下,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
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乐观的心情。
问题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4: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你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4:你学过的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 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体现出诗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虽人生坎坷,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不被重用,但仍励志高歌,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
四:小组讨论: 关于本诗里边的词语运用,你认为那个词语用的好,能说说理由吗?(每个小组一句) 自古:包含一切,没有例外么?有,为什么还这么说?为了突出下文的“我” 悲: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胜:胜过,超过 与“红于”有异曲同工之妙。“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春: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悲。
晴空:这里只指秋日晴空,并以此为全诗大背景。
一:孤单。正因为孤单而独特,诗人眼中的这只鹤和别的鹤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是单个的,所以就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意义。用“一鹤”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借鹤而写自己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
排:排云而上。表现这只孤独的鹤所呈现出来的非凡的气势。上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引,“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五、背诵活动:(先全体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要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
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六、小结: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
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让人们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七、作业:
背诵,默写。
板书:
秋 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立意高远 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情画意 晴空一鹤排云上,
相互映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