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明确各层的主要特征
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学习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地面的保温作用 学习难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选择性吸收:臭氧层中的臭氧和高层大气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光,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光。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________。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________辐射,地面辐射是____________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____________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为大气辐射,它属于________辐射。
(3)大气逆辐射:射向________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____。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该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的重要原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____,地面辐射越____。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________________相一致。
(3)其他因素:以________因素的影响最大。在同纬度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会影响到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探究材料】
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1.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为什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3. 现在人们乘坐的大型飞机多是在平流层中飞行,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4.你知道地球大气层到底有多厚吗?
【规律总结】
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 .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 .Ⅱ层中部 D.Ⅲ层
(3)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 .气温在-50 ℃~20 ℃ 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 .最低气温约为-80 ℃ D .最高气温约为40 ℃
探究点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火) ,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1.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 .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②“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 ④“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夜间多云,人们是否还需制造烟雾来防止作物冻害?为什么? 4.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呈现的现象。
【规律总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
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 (3)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 (4)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填代号)
【巧学速记】
1.图示法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如右图所示,大气的保温作用分三个过程:
(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即“太阳暖大地”;
(2)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即“大地暖大气”;
(3)大气产生大气 辐射,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给地面,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能量,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即“大气还大地”。
2.图示法记忆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12 ②递减 ③最密切 ④12~50 ⑤递增 ⑥高空飞行 ⑦50 ⑧选择性吸收 ⑨散射 ⑩反射 ⑪紫外 ⑫红外 ⑬越强 ⑭长波 ⑮对流层 ⑯地面辐射 ⑰长波 ⑱地面 ⑲保温
21低纬 22两极 23大 24强 25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⑳强 ○○○○○
26纬度的变化 ○27气象 ○28年日照时数的长短 ○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这种现象可以用降水的时空变化来解释。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起飞时下雨,起飞以后该区域停止了下雨(时间变化) ;二是该区域地面下雨(对流层) ,高空不下雨(平流层→垂直变化) ;三是机场下雨,机场以外不下雨,即飞机离开了降水区域(水平变化) 。
2.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高,获得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3.平流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4.根据人造卫星的探测资料,在2 000~3 000千米的高空,地球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
考例探究1 (1)B (2)D (3)C [第(1)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选择B 项。第(2)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若干电离层(大约80~500千米高空) ,其带电粒子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第(3)题,“神舟”七号飞船的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依据图所示读出相关数据即可。] 探究点二
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一是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二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导致气温低,故B 选项正确。
2.“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 2,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较高,故A 选项正确。
3.不需要。原因是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不会太低,霜冻出现的几率小。
4.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低,故有“早穿棉袄”的现象。 考例探究2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削弱
(3)75 95 保温
(4)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5)① ②
解析 由题干可知:太阳、地面、大气之间存在热量的传递,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又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量的传递过程。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明确各层的主要特征
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学习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地面的保温作用 学习难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选择性吸收:臭氧层中的臭氧和高层大气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光,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光。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________。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________辐射,地面辐射是____________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____________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为大气辐射,它属于________辐射。
(3)大气逆辐射:射向________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____。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该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的重要原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____,地面辐射越____。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________________相一致。
(3)其他因素:以________因素的影响最大。在同纬度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会影响到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探究材料】
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1.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为什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3. 现在人们乘坐的大型飞机多是在平流层中飞行,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4.你知道地球大气层到底有多厚吗?
【规律总结】
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 .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 .Ⅱ层中部 D.Ⅲ层
(3)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 .气温在-50 ℃~20 ℃ 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 .最低气温约为-80 ℃ D .最高气温约为40 ℃
探究点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火) ,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1.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 .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②“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 ④“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夜间多云,人们是否还需制造烟雾来防止作物冻害?为什么? 4.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呈现的现象。
【规律总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
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 (3)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 (4)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填代号)
【巧学速记】
1.图示法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如右图所示,大气的保温作用分三个过程:
(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即“太阳暖大地”;
(2)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即“大地暖大气”;
(3)大气产生大气 辐射,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给地面,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能量,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即“大气还大地”。
2.图示法记忆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12 ②递减 ③最密切 ④12~50 ⑤递增 ⑥高空飞行 ⑦50 ⑧选择性吸收 ⑨散射 ⑩反射 ⑪紫外 ⑫红外 ⑬越强 ⑭长波 ⑮对流层 ⑯地面辐射 ⑰长波 ⑱地面 ⑲保温
21低纬 22两极 23大 24强 25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⑳强 ○○○○○
26纬度的变化 ○27气象 ○28年日照时数的长短 ○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这种现象可以用降水的时空变化来解释。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起飞时下雨,起飞以后该区域停止了下雨(时间变化) ;二是该区域地面下雨(对流层) ,高空不下雨(平流层→垂直变化) ;三是机场下雨,机场以外不下雨,即飞机离开了降水区域(水平变化) 。
2.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高,获得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3.平流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4.根据人造卫星的探测资料,在2 000~3 000千米的高空,地球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
考例探究1 (1)B (2)D (3)C [第(1)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选择B 项。第(2)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若干电离层(大约80~500千米高空) ,其带电粒子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第(3)题,“神舟”七号飞船的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依据图所示读出相关数据即可。] 探究点二
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一是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二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导致气温低,故B 选项正确。
2.“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 2,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较高,故A 选项正确。
3.不需要。原因是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不会太低,霜冻出现的几率小。
4.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低,故有“早穿棉袄”的现象。 考例探究2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削弱
(3)75 95 保温
(4)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5)① ②
解析 由题干可知:太阳、地面、大气之间存在热量的传递,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又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量的传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