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定位下
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
刘
勇
GDP 增长为主、以市场换取技术为主,在国际产业链分工曲线中,中国产业长时间停留在加工组装阶段。中国外延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从依赖吸收引进、
的发展,转变到自主创新、内涵提升式的发展道路上来。因此,引领国家产业升级,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引领国家经济以新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是滨海新区的另一历史重任。这也是国家赋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任务之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完善研发转化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一、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家“十一五”规划把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列为实施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从产业发展角度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看,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承担着两大历史使命:
1. 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肩负着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仅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存在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深圳特区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浦东开发为契机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发展,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处中国内地东部的南端和中端,它们的扩散效应很难辐射到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从战略角度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辐射和带动中国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问题。正如
的意见》中指出的:“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特别是
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天津滨海新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区域服务能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2. 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肩负着引领国家产业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使命
我国长期以来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外资带动为主、以
二、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滨海新区的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比较雄厚的基础,但是与承担的历史使命比较,滨海新区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差距。
1. 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但对区域的引领作用不强十多年来,滨海新区经济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从1995年到2007年,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增加了9倍,滨海新区以年均19%的速度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滨海新区对天津市的贡献也日益显著,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占天津市生产总值比重从1995年的26%上升到2007年的47%。
虽然滨海新区经济初具规模,但是与浦东新区向外沿廊道放射的发展格局不同,滨海新区呈现出孤岛式崛起的发展态势,滨海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包括滨海新区在内的天津工业发大。从工业发展来看,
展还处于集聚阶段,对周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够强,与周边区域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16
港口经济2009.2
加工等为主导,包括天碱、天钢等等。但是,主要由市场驱动成长的民营企业不发达,表现在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对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主导作用。2006年滨海新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为231个,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20%,其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仅分别占总值的3.53%和1.77%。
由于民营经济不发达,滨海新区很难形成“以大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这造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成滨海新区大多数外资企业“两头在外”,其产品关键性零部件和原材料或者通过国际供应链供应,或者向国内其他区域的相关企业采购,滨海新区产业链条中一些关键环节缺失。这一方面决定了滨海新区的产业带动性、产业关联性较弱,将会导致区域辐射力的缺乏以及下一战略阶段区域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使外资企业很难嵌入本地经济,形成飞地经济,一旦外资撤离,对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影响很大。
对于滨海新区而言,迫切需要摆脱外资主导下的外生型产业发展模式,要将发展重点放在积极培育本地创新企业,引入内资,推动国际企业的本地化,而不是进一步扩大外资规模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撑区域的产业转型,实现国家赋予滨海新区自主创新的历史使命。
就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对所在经济圈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也显示,滨海新区对环渤海经济圈GDP 的增长贡献率和滨海新区对环渤海经济圈GDP 的增长弹性远低于浦东新区对长三角的贡献,也低于深)。圳特区对珠三角的贡献(见表1
2.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但自主创新能力弱2007年高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加,
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47%,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但滨海新区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方面有许多不足,基本上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组装和工业产品的制造,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低。数据显示,滨海新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0.3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7%,这与滨海新区的定位严重不符。
3. 外部植入型发展模式,制约着滨海新区整体带动作用的发挥
滨海新区主要有三种产业模式:以港口门户为基—以三星等通信电子设备础,两头在外的国际化驱动——为代表;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形成的资源驱动———以油气开采、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为代表,比如大港石化、油—以化工、黑色金属田;地方政府驱动下的工业东移——
表1浦东、深圳、滨海新区对所在经济圈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
浦东对长三角浦东对长三深圳对珠三角深圳对珠三滨海新区对环渤滨海新区对环渤年份GDP增长的贡角GDP的增GDP增长的贡角GDP的增海经济圈GDP增海经济圈GDP
献率(%)
19951998200020012002200320062007平均值
5.058.035.758.126.636.025.125.485.38
长弹性0.660.520.810.590.770.881.051.100.97
献率(%)21.2925.7828.0429.3086.6434.1420.1116.5721.8
长弹性0.920.820.780.770.270.911.021.051.00
长的贡献率(%)的增长弹性
2.782.454.104.526.214.034.055.164.34
0.590.910.570.550.430.750.850.890.80
三、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由于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滨海新区的产业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1.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化
面对新时期的国家要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应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实现规模扩张、功能提升和开放带动等多元目标的有机统一。
首先,要扭转全面出击的产业功能取向,重点培育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高端核心功能,将一般性、基础性产业功能向周边沿
注:2003年之前的数据来源于余典范《上海浦东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特区的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2006年、2007年数据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
港口经济2009.2
17
海地区疏解;其次,改变植入式的发展模式,滨海新区决不应当是不同产业飞地的一个拼盘,而只有内生力量的强化,才能真正实现各个板块的融合和本地化,培育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再次,加强与腹地的互动模式构建,滨海新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取决于腹地的发展,滨海新区能否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也取决于能否从腹地获得充分的支撑。
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滨海新区应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为此,滨海新区需要努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系统推进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形成创新的技术链和创新的产业链。现代产业经济中,单一技术和单一产业的创新很难取得收益,需要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整体突破。只有形成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才有条件完成这种突破。第二,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链。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支持大的企业集团建立自己高水平的研发平台,以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民族企业来打造强势技术创新主体;在集成创新的协作方面,政府应通过利益机制和协调机制促成多部门、多机构、多地区的协作创新;在创新体制上,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使中小企大学、研究机构都成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链中的一业、
个环节,整体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第三,着力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技术领先的企业。第四,适时地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在优势产业内形成持久的领先地位。专利技术是民族企业和产业的核心资产,掌握专利技术的企业应力图把技术转变成国际标准,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企业的核心地位,并对潜在竞争者形成一个较高的进入门槛。
3. 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带动区域均衡发展
首先,滨海新区应在重要产业领域建成若干个全球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打造一批全国领先、世界知名企业和产品。滨海新区应充分发挥其极化优势,在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过程中,通过产业链的方式与周
边区域(包括环渤海区域、三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力争在周边区域形成若干围绕优势产业或优势产品的产业集群,从而既为滨海新区自身的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也为周边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其次,对不同地区,滨海新区的产业联系的重点应滨海新区加强与北京产业联系的重点是吸纳北当不同。
京的技术转移,承载首都高端制造职能转移和智力资源转化;与西北地区的内联重点是加强通道建设,提高大宗货物的国际贸易服务能力;与华北地区的内联重点除了加强与主要城市之间的通道联系,更为关键的是强化相互的产业联系,将自身的国际化优势推广到全区域,成为区域发展的产业源头。
最后,进一步调整滨海新区产业布局,从现有“一轴一带”向“一带两轴”整体空间布局转变,形成以滨海新区为基点,面向区域的扇面辐射格局。滨海新区高度强调京津塘发展走廊的战略地位,这无疑对滨海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要意义。但滨海新区应构架一条面向腹地、联系环渤海南翼的发展走廊。京津塘发展轴应当作为国际化高端职能的集聚区,重点发自主创新功能,布局展国际门户功能,培育研发转化、高端制造业,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布局走廊上的一般制造业功能应当适当疏解,为未来高端功能集聚充分预留空间。南翼发展轴则是联系腹地与门户最重要的综合走廊,承载着面向国内的开放带动职能,应当重点推进港口物流、现代制造业功能的培育,实现滨海新区与腹地之间的产业互动,同时吸引京津走廊的一般制造业转移。
4.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滨海新区政府要鼓励民营企业为滨海新区内的“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健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机制;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为其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评估、法律、人才培训等多方位服务。同时,滨海新区应逐渐从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转向营造具备优势的区域综合投资环境,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创新的氛围。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泰达学院)
18
港口经济2009.2
国家战略定位下
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
刘
勇
GDP 增长为主、以市场换取技术为主,在国际产业链分工曲线中,中国产业长时间停留在加工组装阶段。中国外延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从依赖吸收引进、
的发展,转变到自主创新、内涵提升式的发展道路上来。因此,引领国家产业升级,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引领国家经济以新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是滨海新区的另一历史重任。这也是国家赋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任务之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完善研发转化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一、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家“十一五”规划把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列为实施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从产业发展角度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看,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承担着两大历史使命:
1. 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肩负着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仅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存在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深圳特区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浦东开发为契机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发展,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处中国内地东部的南端和中端,它们的扩散效应很难辐射到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从战略角度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辐射和带动中国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问题。正如
的意见》中指出的:“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特别是
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天津滨海新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区域服务能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2. 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肩负着引领国家产业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使命
我国长期以来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外资带动为主、以
二、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滨海新区的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比较雄厚的基础,但是与承担的历史使命比较,滨海新区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差距。
1. 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但对区域的引领作用不强十多年来,滨海新区经济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从1995年到2007年,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增加了9倍,滨海新区以年均19%的速度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滨海新区对天津市的贡献也日益显著,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占天津市生产总值比重从1995年的26%上升到2007年的47%。
虽然滨海新区经济初具规模,但是与浦东新区向外沿廊道放射的发展格局不同,滨海新区呈现出孤岛式崛起的发展态势,滨海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包括滨海新区在内的天津工业发大。从工业发展来看,
展还处于集聚阶段,对周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够强,与周边区域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16
港口经济2009.2
加工等为主导,包括天碱、天钢等等。但是,主要由市场驱动成长的民营企业不发达,表现在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对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主导作用。2006年滨海新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为231个,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20%,其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仅分别占总值的3.53%和1.77%。
由于民营经济不发达,滨海新区很难形成“以大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这造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成滨海新区大多数外资企业“两头在外”,其产品关键性零部件和原材料或者通过国际供应链供应,或者向国内其他区域的相关企业采购,滨海新区产业链条中一些关键环节缺失。这一方面决定了滨海新区的产业带动性、产业关联性较弱,将会导致区域辐射力的缺乏以及下一战略阶段区域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使外资企业很难嵌入本地经济,形成飞地经济,一旦外资撤离,对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影响很大。
对于滨海新区而言,迫切需要摆脱外资主导下的外生型产业发展模式,要将发展重点放在积极培育本地创新企业,引入内资,推动国际企业的本地化,而不是进一步扩大外资规模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撑区域的产业转型,实现国家赋予滨海新区自主创新的历史使命。
就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对所在经济圈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也显示,滨海新区对环渤海经济圈GDP 的增长贡献率和滨海新区对环渤海经济圈GDP 的增长弹性远低于浦东新区对长三角的贡献,也低于深)。圳特区对珠三角的贡献(见表1
2.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但自主创新能力弱2007年高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加,
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47%,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但滨海新区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方面有许多不足,基本上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组装和工业产品的制造,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低。数据显示,滨海新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0.3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7%,这与滨海新区的定位严重不符。
3. 外部植入型发展模式,制约着滨海新区整体带动作用的发挥
滨海新区主要有三种产业模式:以港口门户为基—以三星等通信电子设备础,两头在外的国际化驱动——为代表;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形成的资源驱动———以油气开采、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为代表,比如大港石化、油—以化工、黑色金属田;地方政府驱动下的工业东移——
表1浦东、深圳、滨海新区对所在经济圈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
浦东对长三角浦东对长三深圳对珠三角深圳对珠三滨海新区对环渤滨海新区对环渤年份GDP增长的贡角GDP的增GDP增长的贡角GDP的增海经济圈GDP增海经济圈GDP
献率(%)
19951998200020012002200320062007平均值
5.058.035.758.126.636.025.125.485.38
长弹性0.660.520.810.590.770.881.051.100.97
献率(%)21.2925.7828.0429.3086.6434.1420.1116.5721.8
长弹性0.920.820.780.770.270.911.021.051.00
长的贡献率(%)的增长弹性
2.782.454.104.526.214.034.055.164.34
0.590.910.570.550.430.750.850.890.80
三、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由于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滨海新区的产业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1.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化
面对新时期的国家要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应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实现规模扩张、功能提升和开放带动等多元目标的有机统一。
首先,要扭转全面出击的产业功能取向,重点培育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高端核心功能,将一般性、基础性产业功能向周边沿
注:2003年之前的数据来源于余典范《上海浦东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特区的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2006年、2007年数据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
港口经济2009.2
17
海地区疏解;其次,改变植入式的发展模式,滨海新区决不应当是不同产业飞地的一个拼盘,而只有内生力量的强化,才能真正实现各个板块的融合和本地化,培育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再次,加强与腹地的互动模式构建,滨海新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取决于腹地的发展,滨海新区能否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也取决于能否从腹地获得充分的支撑。
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滨海新区应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为此,滨海新区需要努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系统推进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形成创新的技术链和创新的产业链。现代产业经济中,单一技术和单一产业的创新很难取得收益,需要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整体突破。只有形成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才有条件完成这种突破。第二,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链。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支持大的企业集团建立自己高水平的研发平台,以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民族企业来打造强势技术创新主体;在集成创新的协作方面,政府应通过利益机制和协调机制促成多部门、多机构、多地区的协作创新;在创新体制上,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使中小企大学、研究机构都成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链中的一业、
个环节,整体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第三,着力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技术领先的企业。第四,适时地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在优势产业内形成持久的领先地位。专利技术是民族企业和产业的核心资产,掌握专利技术的企业应力图把技术转变成国际标准,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企业的核心地位,并对潜在竞争者形成一个较高的进入门槛。
3. 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带动区域均衡发展
首先,滨海新区应在重要产业领域建成若干个全球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打造一批全国领先、世界知名企业和产品。滨海新区应充分发挥其极化优势,在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过程中,通过产业链的方式与周
边区域(包括环渤海区域、三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力争在周边区域形成若干围绕优势产业或优势产品的产业集群,从而既为滨海新区自身的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也为周边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其次,对不同地区,滨海新区的产业联系的重点应滨海新区加强与北京产业联系的重点是吸纳北当不同。
京的技术转移,承载首都高端制造职能转移和智力资源转化;与西北地区的内联重点是加强通道建设,提高大宗货物的国际贸易服务能力;与华北地区的内联重点除了加强与主要城市之间的通道联系,更为关键的是强化相互的产业联系,将自身的国际化优势推广到全区域,成为区域发展的产业源头。
最后,进一步调整滨海新区产业布局,从现有“一轴一带”向“一带两轴”整体空间布局转变,形成以滨海新区为基点,面向区域的扇面辐射格局。滨海新区高度强调京津塘发展走廊的战略地位,这无疑对滨海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要意义。但滨海新区应构架一条面向腹地、联系环渤海南翼的发展走廊。京津塘发展轴应当作为国际化高端职能的集聚区,重点发自主创新功能,布局展国际门户功能,培育研发转化、高端制造业,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布局走廊上的一般制造业功能应当适当疏解,为未来高端功能集聚充分预留空间。南翼发展轴则是联系腹地与门户最重要的综合走廊,承载着面向国内的开放带动职能,应当重点推进港口物流、现代制造业功能的培育,实现滨海新区与腹地之间的产业互动,同时吸引京津走廊的一般制造业转移。
4.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滨海新区政府要鼓励民营企业为滨海新区内的“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健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机制;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为其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评估、法律、人才培训等多方位服务。同时,滨海新区应逐渐从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转向营造具备优势的区域综合投资环境,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创新的氛围。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泰达学院)
18
港口经济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