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关键字:保育 饲养 管理 疾病 控制
摘要:
当今社会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肉食的需求,而猪肉则在其中发挥这重要的作用,因此养好猪对社会有很好的价值,而在养猪过程中其保育阶段是最重要也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下面我们就对仔猪的保育进行探讨。
1.保育仔猪的饲养
1.1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
1.1.1抗寒能力差
保育仔猪一旦离开了温暖的产房和母猪,要有一段适应过程,对温度尤为敏感,如果长期生活在18 ℃以下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维持温度在18~22 ℃,上下温差不超过3 ℃为好。
1.1.2 生长发育快
这期间仔猪的食欲非常旺盛,常表现出抢食、贪食,若饲养管理得好,仔猪生长迅速,在40~60日龄期间体重可增加一倍。
1.1.3 对疾病的易感性高
由于断奶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自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坚强,对疾病易感,如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等。对垂直感染的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等在这时期也可能爆发。
1.2 保育仔猪的饲喂
1.2.1 采食
仔猪断奶后5 d内要继续饲喂原来的哺乳仔猪料,防止突然变换饲料引起仔猪食欲减少、胃肠不适和消化机能紊乱。对新断乳的仔猪进行限饲,少喂多餐,定时定量投放。3~5 d后进入自由采食状态,给予优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全价饲料,并逐渐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
1.2.2 饮水
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从断奶开始,适当给予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和黄芪多糖粉等,可有效的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大程度地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营养应激。
2. 保育仔猪的管理
2.1 保育仔猪的日常管理
2.1.1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仔猪断奶前,要清理好保育猪舍,安装好饮水器和料槽等,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并彻底清扫干净,用高
压水枪冲洗2次,待干后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舍3 d后进猪。
2.1.2 分群与调教
仔猪进保育舍时,要按公、母、大、小、强、弱分群,日龄不要相差太大,最好控制在7日龄以内。如能按原窝转群更好,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应激,避免恃强凌弱,相互争斗造成伤害。饲养密度每栏以10~15头为宜,夏天数量要少,寒冷冬季数量适当增多,以便仔猪相互取暖,但一定要保证每头仔猪有0.6~0.8 m2的活动空间。
仔猪的调教主要是训练仔猪定点排便、采食和睡卧的“三点定位”,这有利于保持圈内干燥和清洁卫生。每个栏内悬挂1~2条铁链供仔猪玩耍,可避免仔猪咬尾和咬耳等恶癖的发生。
2.1.3 保育舍的保温通风
保育舍要保温又通风,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仍很高。转入仔猪时要求温度:冬季夏季均为18~22 ℃,上下温差不超过3 ℃为好。
2.2 保育仔猪的消毒
在消毒前要用水冲洗圈舍,除去粪尿、落地料等污物,可以采用每天消毒,也可以隔天消毒,带猪消毒时,尽量少喷洒到料槽等猪吃食的地方。
2.3 保育仔猪的免疫及驱虫
断奶仔猪过渡期间禁止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少应激。在免疫期也应尽量避免饮水加药和饲料加药的冲突,以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3. 保育仔猪主要疫病的防治
3.1 腹泻
断乳仔猪腹泻一般发生在断乳后3~10 d,第7 d达到高潮,一般形成粥样或水样腹泻,内夹杂不消化的食物,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很快因脱水而死亡。预防腹泻除在饲料中投药外,饲养员应认真仔细按饲喂制度操作,舍内保持清洁、干燥,强化消毒。对于有疾病征兆的猪及时隔离,并用药治疗。主要药品头孢噻呋钠注射液,复方乙酰甲喹注射液等。另外选择一种优质的断奶饲料以防止断奶仔猪腹泻。断奶仔猪实行网床培育,也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
3.2 呼吸道疾病
猪舍卫生条件差、低温阴冷、通风不良、空气污染严重、长途运输、断奶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可促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同时又为巴氏杆菌、肺炎球菌和猪鼻支原体的继发感染创造有利于条件,使病症复杂化,增大死亡率。
保育阶段呼吸道病的根除,必须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来保证,而这正是现在保育阶段最难解决的问题。秋冬以后,外界气温降低,为保温需要猪舍封闭严实,舍内外气体交换减少,舍内氧气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因此解决保育阶段的呼吸道病,首先要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并认真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全方位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对仔猪的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可有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与传播。药物防治主要用林可霉素等。
3.3 水肿病
水肿病是保育阶段常见的一种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而且所死仔猪多是体型好、生长快速的健壮仔猪.针对水肿病,做好饲料过渡工作,增加硒和维生素E的供应,可采用料中添加或注射方式补充。防止保育舍湿度过大。
3.4 圆环病毒
单纯的圆环病毒感染对猪的危害并不大,而是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毒同时感染后可造成猪免疫力降低,一些病原乘机侵害猪体,引起猪的混合感染,这是圆环病毒造成猪群死亡的主要因素。
这时要求注重营养、环境控制、饲养管理,按照保育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坚决执行,使得猪群有较强的免疫力。药物预防主要用在猪群免疫力最低的阶段或最易被感染的阶段。发病初期可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如得米先、长效治菌磺、氟苯尼考等;如出现病情扩散,则要同时采取料中加药或水中加药的措施,对全群进行治疗性预防;病情面积大时,则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果断地淘汰;将病猪与健猪分开,防止相互间传染;而病猪则必须彻底清理出场,是消除病原的最有效手段。
3.5 链球菌病
链球菌主要存在于污染的环境、粪便、灰尘及水中,经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创伤(如断脐、断尾,去势、打耳号、剪牙及注射等)感染,吸血昆虫(蚊、蝇等)也可传播。
仔猪出生后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去势及注射时要严格用碘酊消毒;发生外伤时要及时按外科方法处理,防止从伤口感染,引发本病。定期驱虫,杀灭吸血昆虫,控制传染源,消灭传播媒介,可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病死猪只一律深埋或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倒卖;猪舍、猪栏、场地、环境及用具要彻底消毒,每天2次。同时使用链球菌Ⅱ型灭活苗,仔猪于28日龄首免,免疫可使用抗生素,不影响疫苗效果。复方板蓝根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注射液,30%安乃近,10%葡萄糖溶液,氯丙嗪注射液等都可用作治疗。
4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4.1 实行“全进全出”
临产母猪进产房,断奶母猪和仔猪出产房,断奶仔猪进保育舍等过程都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4.2 加强仔猪护理
对刚断奶的仔猪必须加强护理工作,提供营养丰富的日粮,温暖、清洁的环境,以提高适应性和抗病力。
4.3 网床培养措施
断奶仔猪实行网床培育,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
4.4 合理分群和适宜的饲养密度
断奶仔猪分群可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的原则进行,饲养密度以每头仔猪占有圈舍面积0.6~0.8 m2,每栏10~15头为宜。这样既可减少仔猪的相互咬斗现象,又易于管理和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4.5 提供适宜环境
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2 ℃,湿度以65%~70%为宜。因此,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贼风;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栏舍应经常打扫、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卫生、空气新鲜,预防传染病发生。
4.6 搞好仔猪定位工作
新转群的断奶仔猪要进行“三定点”调教训练。调教的方法是诱导仔猪到排泻区排粪,到固定的地方睡卧休息和采食,一般经 3~5 d的训练即可形成定位。
4.7 制定综合保健计划
根据各地疫情,疫病的种类和性质及猪只抗体水平高低等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转群前后应制定综合保健计划,选择关键时期采用预防性投药。
保育舍内的饲养员除了做好每天的卫生清扫、清粪、冲圈外,还要仔细观察每头猪的饮食、饮水、体温、呼吸、粪便和尿液的颜色、精神状态等。做好疫苗免疫、疾病治疗和70日龄称重等常规工作,对饲料消耗情况、死亡猪的数量及耳号做好相关的记录和上报工作。对病弱仔猪最好隔离饲养,单独治疗,这样一方面保证病弱仔猪的特殊护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疾病的互相感染与传播。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关键字:保育 饲养 管理 疾病 控制
摘要:
当今社会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肉食的需求,而猪肉则在其中发挥这重要的作用,因此养好猪对社会有很好的价值,而在养猪过程中其保育阶段是最重要也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下面我们就对仔猪的保育进行探讨。
1.保育仔猪的饲养
1.1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
1.1.1抗寒能力差
保育仔猪一旦离开了温暖的产房和母猪,要有一段适应过程,对温度尤为敏感,如果长期生活在18 ℃以下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维持温度在18~22 ℃,上下温差不超过3 ℃为好。
1.1.2 生长发育快
这期间仔猪的食欲非常旺盛,常表现出抢食、贪食,若饲养管理得好,仔猪生长迅速,在40~60日龄期间体重可增加一倍。
1.1.3 对疾病的易感性高
由于断奶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自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坚强,对疾病易感,如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等。对垂直感染的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等在这时期也可能爆发。
1.2 保育仔猪的饲喂
1.2.1 采食
仔猪断奶后5 d内要继续饲喂原来的哺乳仔猪料,防止突然变换饲料引起仔猪食欲减少、胃肠不适和消化机能紊乱。对新断乳的仔猪进行限饲,少喂多餐,定时定量投放。3~5 d后进入自由采食状态,给予优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全价饲料,并逐渐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
1.2.2 饮水
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从断奶开始,适当给予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和黄芪多糖粉等,可有效的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大程度地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营养应激。
2. 保育仔猪的管理
2.1 保育仔猪的日常管理
2.1.1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仔猪断奶前,要清理好保育猪舍,安装好饮水器和料槽等,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并彻底清扫干净,用高
压水枪冲洗2次,待干后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舍3 d后进猪。
2.1.2 分群与调教
仔猪进保育舍时,要按公、母、大、小、强、弱分群,日龄不要相差太大,最好控制在7日龄以内。如能按原窝转群更好,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应激,避免恃强凌弱,相互争斗造成伤害。饲养密度每栏以10~15头为宜,夏天数量要少,寒冷冬季数量适当增多,以便仔猪相互取暖,但一定要保证每头仔猪有0.6~0.8 m2的活动空间。
仔猪的调教主要是训练仔猪定点排便、采食和睡卧的“三点定位”,这有利于保持圈内干燥和清洁卫生。每个栏内悬挂1~2条铁链供仔猪玩耍,可避免仔猪咬尾和咬耳等恶癖的发生。
2.1.3 保育舍的保温通风
保育舍要保温又通风,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仍很高。转入仔猪时要求温度:冬季夏季均为18~22 ℃,上下温差不超过3 ℃为好。
2.2 保育仔猪的消毒
在消毒前要用水冲洗圈舍,除去粪尿、落地料等污物,可以采用每天消毒,也可以隔天消毒,带猪消毒时,尽量少喷洒到料槽等猪吃食的地方。
2.3 保育仔猪的免疫及驱虫
断奶仔猪过渡期间禁止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少应激。在免疫期也应尽量避免饮水加药和饲料加药的冲突,以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3. 保育仔猪主要疫病的防治
3.1 腹泻
断乳仔猪腹泻一般发生在断乳后3~10 d,第7 d达到高潮,一般形成粥样或水样腹泻,内夹杂不消化的食物,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很快因脱水而死亡。预防腹泻除在饲料中投药外,饲养员应认真仔细按饲喂制度操作,舍内保持清洁、干燥,强化消毒。对于有疾病征兆的猪及时隔离,并用药治疗。主要药品头孢噻呋钠注射液,复方乙酰甲喹注射液等。另外选择一种优质的断奶饲料以防止断奶仔猪腹泻。断奶仔猪实行网床培育,也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
3.2 呼吸道疾病
猪舍卫生条件差、低温阴冷、通风不良、空气污染严重、长途运输、断奶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可促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同时又为巴氏杆菌、肺炎球菌和猪鼻支原体的继发感染创造有利于条件,使病症复杂化,增大死亡率。
保育阶段呼吸道病的根除,必须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来保证,而这正是现在保育阶段最难解决的问题。秋冬以后,外界气温降低,为保温需要猪舍封闭严实,舍内外气体交换减少,舍内氧气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因此解决保育阶段的呼吸道病,首先要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并认真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全方位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对仔猪的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可有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与传播。药物防治主要用林可霉素等。
3.3 水肿病
水肿病是保育阶段常见的一种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而且所死仔猪多是体型好、生长快速的健壮仔猪.针对水肿病,做好饲料过渡工作,增加硒和维生素E的供应,可采用料中添加或注射方式补充。防止保育舍湿度过大。
3.4 圆环病毒
单纯的圆环病毒感染对猪的危害并不大,而是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毒同时感染后可造成猪免疫力降低,一些病原乘机侵害猪体,引起猪的混合感染,这是圆环病毒造成猪群死亡的主要因素。
这时要求注重营养、环境控制、饲养管理,按照保育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坚决执行,使得猪群有较强的免疫力。药物预防主要用在猪群免疫力最低的阶段或最易被感染的阶段。发病初期可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如得米先、长效治菌磺、氟苯尼考等;如出现病情扩散,则要同时采取料中加药或水中加药的措施,对全群进行治疗性预防;病情面积大时,则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果断地淘汰;将病猪与健猪分开,防止相互间传染;而病猪则必须彻底清理出场,是消除病原的最有效手段。
3.5 链球菌病
链球菌主要存在于污染的环境、粪便、灰尘及水中,经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创伤(如断脐、断尾,去势、打耳号、剪牙及注射等)感染,吸血昆虫(蚊、蝇等)也可传播。
仔猪出生后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去势及注射时要严格用碘酊消毒;发生外伤时要及时按外科方法处理,防止从伤口感染,引发本病。定期驱虫,杀灭吸血昆虫,控制传染源,消灭传播媒介,可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病死猪只一律深埋或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倒卖;猪舍、猪栏、场地、环境及用具要彻底消毒,每天2次。同时使用链球菌Ⅱ型灭活苗,仔猪于28日龄首免,免疫可使用抗生素,不影响疫苗效果。复方板蓝根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注射液,30%安乃近,10%葡萄糖溶液,氯丙嗪注射液等都可用作治疗。
4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4.1 实行“全进全出”
临产母猪进产房,断奶母猪和仔猪出产房,断奶仔猪进保育舍等过程都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4.2 加强仔猪护理
对刚断奶的仔猪必须加强护理工作,提供营养丰富的日粮,温暖、清洁的环境,以提高适应性和抗病力。
4.3 网床培养措施
断奶仔猪实行网床培育,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
4.4 合理分群和适宜的饲养密度
断奶仔猪分群可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的原则进行,饲养密度以每头仔猪占有圈舍面积0.6~0.8 m2,每栏10~15头为宜。这样既可减少仔猪的相互咬斗现象,又易于管理和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4.5 提供适宜环境
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2 ℃,湿度以65%~70%为宜。因此,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贼风;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栏舍应经常打扫、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卫生、空气新鲜,预防传染病发生。
4.6 搞好仔猪定位工作
新转群的断奶仔猪要进行“三定点”调教训练。调教的方法是诱导仔猪到排泻区排粪,到固定的地方睡卧休息和采食,一般经 3~5 d的训练即可形成定位。
4.7 制定综合保健计划
根据各地疫情,疫病的种类和性质及猪只抗体水平高低等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转群前后应制定综合保健计划,选择关键时期采用预防性投药。
保育舍内的饲养员除了做好每天的卫生清扫、清粪、冲圈外,还要仔细观察每头猪的饮食、饮水、体温、呼吸、粪便和尿液的颜色、精神状态等。做好疫苗免疫、疾病治疗和70日龄称重等常规工作,对饲料消耗情况、死亡猪的数量及耳号做好相关的记录和上报工作。对病弱仔猪最好隔离饲养,单独治疗,这样一方面保证病弱仔猪的特殊护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疾病的互相感染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