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相关制度如下:
一、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5、尊重、理解与真诚友善相结合;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二、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个别咨询与辅导。建立心理咨询个别辅导制度,由班主任负责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院检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学校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五、班主任明确职责和要求,严格遵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保密工作。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学校中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学生,有的可能是成绩优秀者,有的可能是成绩较差者;有的表现为心理自闭,不敢与同学交往;有的表现为行为缺乏自控,有破坏和暴力倾向。不管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都是我们教育和服务的对象,都不能弃而不管。对待这样的“特殊”学生必须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教师则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案例一
我班有一个叫张XX的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是他的性格却特别暴躁,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的一句话,就
能引发他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例如:一次班内的小竞赛,由于自己的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看到别人获满分时他立刻用手将自己的试卷揉作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还有如果在科任课上老师表扬了哪位同学,他就会想尽办法找那个人的毛病,类似的例子很多,就是说他总认为自己比谁都好,也根本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在任何时刻想到的唯一报复方法就是“打”“骂”,随意顶撞老师,每天看到他的面部表情总是气哄哄地,让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都渐渐地疏远他。
一、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1、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他的奶奶对他要求也非常严,遇到成绩不理想,家长只会训斥,缺少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学校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在以前的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做法,老师只要通知家长,便会引发一顿不问任何缘由的打骂训斥,造成思维扭曲。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帮助,缺少耐心地与他沟通。而他又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二、辅导过程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及时的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及他与父母相处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家长对他多一些关心,能多与他交流。平时也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尽可能的了解在家里的一些小的进步,同时也把他在学校好的有进步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他的教育也更有信心,同时也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2、班主任、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对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课任老师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渗透德育。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主动去关心他,拉进和他的心理距离。在与他的谈话中给他讲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让他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介绍他的一些情况,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提供一些经验,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美,逐步帮助他克服逆反心理。每个教师要依据他的个性心理特点,为他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效果
我的努力效果不错,发现他渐渐地爱上了这个集体,也经常能从他的嘴里听到夸奖班里其他同学的声音,遇到别人不会的问题他也会细心地给与讲解,脸上少了原有的敌意,恢复了孩子应有的可爱。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对于他的变化都感到惊讶,多次向我探讨其变化的原
因。看到他的变化,我从心里感到高兴。我针对他学习好这一独特的优势让他担任班级里的学习委员,他担心同学们不会听他的,我鼓励他说: “老师相信凭你的智慧一定会把工作做好,大家也会信服你的。”同时我指出他身上的很多优点增加他的自信,并告诉他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他不仅英语成绩好,而且数学、语文 也同样优秀。 案例二
王XX,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一、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二、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1、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
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2、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3、协同各科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课后,多给他补习。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4、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三、效果
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
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相关制度如下:
一、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5、尊重、理解与真诚友善相结合;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二、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个别咨询与辅导。建立心理咨询个别辅导制度,由班主任负责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院检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学校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五、班主任明确职责和要求,严格遵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保密工作。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学校中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学生,有的可能是成绩优秀者,有的可能是成绩较差者;有的表现为心理自闭,不敢与同学交往;有的表现为行为缺乏自控,有破坏和暴力倾向。不管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都是我们教育和服务的对象,都不能弃而不管。对待这样的“特殊”学生必须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教师则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案例一
我班有一个叫张XX的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是他的性格却特别暴躁,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的一句话,就
能引发他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例如:一次班内的小竞赛,由于自己的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看到别人获满分时他立刻用手将自己的试卷揉作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还有如果在科任课上老师表扬了哪位同学,他就会想尽办法找那个人的毛病,类似的例子很多,就是说他总认为自己比谁都好,也根本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在任何时刻想到的唯一报复方法就是“打”“骂”,随意顶撞老师,每天看到他的面部表情总是气哄哄地,让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都渐渐地疏远他。
一、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1、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他的奶奶对他要求也非常严,遇到成绩不理想,家长只会训斥,缺少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学校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在以前的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做法,老师只要通知家长,便会引发一顿不问任何缘由的打骂训斥,造成思维扭曲。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帮助,缺少耐心地与他沟通。而他又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二、辅导过程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及时的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及他与父母相处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家长对他多一些关心,能多与他交流。平时也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尽可能的了解在家里的一些小的进步,同时也把他在学校好的有进步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他的教育也更有信心,同时也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2、班主任、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对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课任老师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渗透德育。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主动去关心他,拉进和他的心理距离。在与他的谈话中给他讲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让他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介绍他的一些情况,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提供一些经验,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美,逐步帮助他克服逆反心理。每个教师要依据他的个性心理特点,为他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效果
我的努力效果不错,发现他渐渐地爱上了这个集体,也经常能从他的嘴里听到夸奖班里其他同学的声音,遇到别人不会的问题他也会细心地给与讲解,脸上少了原有的敌意,恢复了孩子应有的可爱。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对于他的变化都感到惊讶,多次向我探讨其变化的原
因。看到他的变化,我从心里感到高兴。我针对他学习好这一独特的优势让他担任班级里的学习委员,他担心同学们不会听他的,我鼓励他说: “老师相信凭你的智慧一定会把工作做好,大家也会信服你的。”同时我指出他身上的很多优点增加他的自信,并告诉他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他不仅英语成绩好,而且数学、语文 也同样优秀。 案例二
王XX,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一、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二、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1、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
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2、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3、协同各科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课后,多给他补习。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4、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三、效果
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
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