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大地震之后经济仍然萎靡不振的原因探析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了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日本国内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于这场地震人们普遍的预期是利大于弊,认为日本经济可能会从此次地震中恢复过来,然而事实是由于震前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和政局动荡以及震后日本政府的反应滞后政策措施不当,使得日本经济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世界环境中难以找到突破口,伴随着日元汇率不断飙升,日本经济还是陷入了进退两难持续低迷的状态。  关键词:地震;政策措施;日元汇率;日本经济  纵观130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史,日本绝对是其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发展经济方面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恢复了经济,二是实现了经济改革,顺利成为市场经济主导的国家。此后日本的经济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在1956-1970年间,日本实际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7%。日本的GNP(国民生产总值)于1965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前联邦德国,跃居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二位。仅仅20多年的时间,二战中一败涂地的日本便以经济大国的面目重新崛起。然而,1987-1991年初,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在此之后的十年间日本实际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6%,2001年甚至出现了0.6%的负增长。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被人称为是失去的十年,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经济仍然持续低迷,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日本经济正在严重的衰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3.11特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等复合型灾害是战后日本60多年来的最大灾难,毫无疑问将对日本经济和日本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道日本东部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1220亿-2350亿美金,相当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5%-4%。此次灾害波及范围广,东日本长达1000公里的海岸线、约4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遭到海啸的袭击,死亡与失踪人数近2.8万人,对日本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依据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两个自然灾害数据库为基础,对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灾害损失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阻碍与拉动并存的,并且最后都会成为经济复苏发展的积极因素。尽管世界银行也预测:参照过去的历史,日本的GDP虽在2011年上半年将受到大地震的负面影响,却能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而得到较快恢复。然而就在人们普遍认为,2011大地震会给日本持续低迷的经济发展带来转机时,日本却并没有像人们期许中的那样振作起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以来,日元一路飙升,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达到76比1,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新高,经济形势仍然没有得到好转。  二、大地震之后日本经济难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一)地震之前国内经济形势严峻  1987-1991年初,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破灭,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问题都涌了出来。日本经济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经济萧条,至今尚未彻底摆脱。在大地震发生之前,日本政府的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早已超过200%,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接近1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健康”标准。地震之后,日本央行又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以刺激日本经济的复苏。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表明,日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债务状况最严峻的国家。从全球范围看,无论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日本都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国家之一。日本财务省和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表明,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19.1511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GDP的两倍。  (二)大地震发生在日本东部海岸,严重打击了日本重工业区  地震发生在日本东部,靠近太平洋,东日本长达1000公里的海岸线、约4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均遭到了由地震海啸的袭击。日本东海岸集中了日本大量的钢铁业、石化业、制造业、核电工业等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被称为“京滨工业地带”。那些地区生产世界所需的重要工业品,像高质量的钢铁和其他金属材料、汽车发动机、电子元器件、微型轴承,都是日本传统优势产业,如果长期无法恢复生产,将对日本工业和海外出口造成重大冲击。此外由于这些部门经济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恢复和发展生产,对日本融资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虽然日本的国债95%以上为本国投资者所持有,不会出现类似西欧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其财政状况的恶化,甚至比一些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更要严重。因此日本想要保住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就必须在国际上进行大规模融资,然而就目前日本国内情况而言,这势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政治局势不稳定,政府反应滞后  战后日本民主政治发展,地方政府自治权利提高,中央对地方没有非常有力的控制,阪神大地震钱虽然设置了以内阁保障室为中心的危机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构成和协调功能都不完善。日式各级政府部门管理色彩浓厚,这样的政治体制导致了中央对地方的行使权力有限,各部门过分分散独立,结果造成了系统内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震后消防车、救急车等救灾设施和救援物资严重不足,急切需要中央政府的出面调动,但却几乎看不到日本政府的指挥以及在救灾方面的联络。  灾害当头,再一次见证了日本政治方面的弊端。地震发生之后日本朝野两派经历了短暂的休战,然后不到一个月两派便开始了权力的博弈。菅直人内阁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束手无策和乏力感就是日本政治弊端的表现,长期以来,执政家、财团、官僚三者形成的利益相互渗透的局面根植于日本社会。这样一个症结的存在使日本灾后经济恢复、体制改革难以被推动。目前日本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已经相对成熟化或者说固定化了,越是这样就越难改革,三者之间牵扯的利益关系过于复杂,所以改革能推动到哪一步也成为一个未知之谜。  (四)地震性质不同,大地震之后带来的毁灭性灾害前所未有  地震的发生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等一系列较大自然灾害,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农业和各个经济部门均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政客掣肘、核辐射困扰难解,本就复苏乏力的日本经济更是倍受打击。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能源短缺的国家,电力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核电发电量只占到日本整体电力供应的23%。目前日本还不具备放弃核能发电还能维持正常发展的条件。而在“核安全神话”轰然崩塌的局面下,能源发展上要“效率”还是要“安全”无疑更为经济复苏增添烦恼。  三、总结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尽,一场震级创造世界纪录,号称“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不仅给日本经济发展留下了阴影,也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了新的冲击。总的来说,对日本地震的经济影响应本着谨慎的态度不宜过于乐观。过去的二十年,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日益明显,经济增长乏力,通缩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次地震波及的日本东部地区是日本的重工业基地,地震导致生产停顿以及地震之后电力短缺将会给日本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地震影响,加上震前日本经济发展固有问题,可能相互作用,日本经济将面临下行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宏.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4国1970年~2008年面板数据分析[J].价格月刊,2011(1).  2.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影响观察[J].领导参阅信息,2011(5).  3.刘鹏.试论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S5).  4.冯昭奎.东日本大地震的政治经济影响以及启示[J].日本研究,2011(2).  5.江瑞平.东日本大地震对经济的深广影响[J].日本学刊,2011(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了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日本国内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于这场地震人们普遍的预期是利大于弊,认为日本经济可能会从此次地震中恢复过来,然而事实是由于震前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和政局动荡以及震后日本政府的反应滞后政策措施不当,使得日本经济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世界环境中难以找到突破口,伴随着日元汇率不断飙升,日本经济还是陷入了进退两难持续低迷的状态。  关键词:地震;政策措施;日元汇率;日本经济  纵观130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史,日本绝对是其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发展经济方面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恢复了经济,二是实现了经济改革,顺利成为市场经济主导的国家。此后日本的经济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在1956-1970年间,日本实际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7%。日本的GNP(国民生产总值)于1965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前联邦德国,跃居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二位。仅仅20多年的时间,二战中一败涂地的日本便以经济大国的面目重新崛起。然而,1987-1991年初,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在此之后的十年间日本实际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6%,2001年甚至出现了0.6%的负增长。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被人称为是失去的十年,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经济仍然持续低迷,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日本经济正在严重的衰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3.11特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等复合型灾害是战后日本60多年来的最大灾难,毫无疑问将对日本经济和日本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道日本东部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1220亿-2350亿美金,相当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5%-4%。此次灾害波及范围广,东日本长达1000公里的海岸线、约4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遭到海啸的袭击,死亡与失踪人数近2.8万人,对日本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依据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两个自然灾害数据库为基础,对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灾害损失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阻碍与拉动并存的,并且最后都会成为经济复苏发展的积极因素。尽管世界银行也预测:参照过去的历史,日本的GDP虽在2011年上半年将受到大地震的负面影响,却能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而得到较快恢复。然而就在人们普遍认为,2011大地震会给日本持续低迷的经济发展带来转机时,日本却并没有像人们期许中的那样振作起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以来,日元一路飙升,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达到76比1,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新高,经济形势仍然没有得到好转。  二、大地震之后日本经济难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一)地震之前国内经济形势严峻  1987-1991年初,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破灭,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问题都涌了出来。日本经济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经济萧条,至今尚未彻底摆脱。在大地震发生之前,日本政府的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早已超过200%,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接近1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健康”标准。地震之后,日本央行又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以刺激日本经济的复苏。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表明,日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债务状况最严峻的国家。从全球范围看,无论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日本都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国家之一。日本财务省和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表明,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19.1511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GDP的两倍。  (二)大地震发生在日本东部海岸,严重打击了日本重工业区  地震发生在日本东部,靠近太平洋,东日本长达1000公里的海岸线、约4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均遭到了由地震海啸的袭击。日本东海岸集中了日本大量的钢铁业、石化业、制造业、核电工业等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被称为“京滨工业地带”。那些地区生产世界所需的重要工业品,像高质量的钢铁和其他金属材料、汽车发动机、电子元器件、微型轴承,都是日本传统优势产业,如果长期无法恢复生产,将对日本工业和海外出口造成重大冲击。此外由于这些部门经济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恢复和发展生产,对日本融资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虽然日本的国债95%以上为本国投资者所持有,不会出现类似西欧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其财政状况的恶化,甚至比一些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更要严重。因此日本想要保住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就必须在国际上进行大规模融资,然而就目前日本国内情况而言,这势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政治局势不稳定,政府反应滞后  战后日本民主政治发展,地方政府自治权利提高,中央对地方没有非常有力的控制,阪神大地震钱虽然设置了以内阁保障室为中心的危机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构成和协调功能都不完善。日式各级政府部门管理色彩浓厚,这样的政治体制导致了中央对地方的行使权力有限,各部门过分分散独立,结果造成了系统内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震后消防车、救急车等救灾设施和救援物资严重不足,急切需要中央政府的出面调动,但却几乎看不到日本政府的指挥以及在救灾方面的联络。  灾害当头,再一次见证了日本政治方面的弊端。地震发生之后日本朝野两派经历了短暂的休战,然后不到一个月两派便开始了权力的博弈。菅直人内阁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束手无策和乏力感就是日本政治弊端的表现,长期以来,执政家、财团、官僚三者形成的利益相互渗透的局面根植于日本社会。这样一个症结的存在使日本灾后经济恢复、体制改革难以被推动。目前日本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已经相对成熟化或者说固定化了,越是这样就越难改革,三者之间牵扯的利益关系过于复杂,所以改革能推动到哪一步也成为一个未知之谜。  (四)地震性质不同,大地震之后带来的毁灭性灾害前所未有  地震的发生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等一系列较大自然灾害,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农业和各个经济部门均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政客掣肘、核辐射困扰难解,本就复苏乏力的日本经济更是倍受打击。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能源短缺的国家,电力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核电发电量只占到日本整体电力供应的23%。目前日本还不具备放弃核能发电还能维持正常发展的条件。而在“核安全神话”轰然崩塌的局面下,能源发展上要“效率”还是要“安全”无疑更为经济复苏增添烦恼。  三、总结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尽,一场震级创造世界纪录,号称“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不仅给日本经济发展留下了阴影,也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了新的冲击。总的来说,对日本地震的经济影响应本着谨慎的态度不宜过于乐观。过去的二十年,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日益明显,经济增长乏力,通缩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次地震波及的日本东部地区是日本的重工业基地,地震导致生产停顿以及地震之后电力短缺将会给日本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地震影响,加上震前日本经济发展固有问题,可能相互作用,日本经济将面临下行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宏.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4国1970年~2008年面板数据分析[J].价格月刊,2011(1).  2.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影响观察[J].领导参阅信息,2011(5).  3.刘鹏.试论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S5).  4.冯昭奎.东日本大地震的政治经济影响以及启示[J].日本研究,2011(2).  5.江瑞平.东日本大地震对经济的深广影响[J].日本学刊,2011(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文章

  •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探析
  • 作者:孙亮石建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07期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16)03-0075-08 "供给侧"这个词最近在官方语言中出现的频次开始增多, ...查看


  • 2012当前国际形势分析--时政论文
  • 2012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2012年以及过去的2011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 ...查看


  •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探析
  • 2006年第3期 高教探索 HigherEducation Exploration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探析* 卢彩晨 摘要: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并就其产生高等教育机会不 ...查看


  •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分析
  • [摘要]日本作为现在国际上的第三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方向值得世界的关注,该文旨在对"安倍经济学"进行研究,由此揭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日本经济中的作用.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一.引言 为 ...查看


  • 探析戊戌变法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背景
  • 神州文化 探析戊戌变法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背景 赵锐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旧中国知识份子救亡图存的2.宗教思想 此时期的这些知识分子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佛家思想.梁启超认为想变法图强救中国,就以佛法作为 ...查看


  • 附条件合同效力探析
  • 附条件合同效力探析 一.未生效合同效力讨论 附条件合同在条件没有成就之前的上位概念是未生效合同,因此,为了了解此时附条件合同的效力,我们首先需要考察未生效合同的效力问题.对于合同的效力,应该区分为效力评价和效力内容,所谓效力评价其实是国家意 ...查看


  • 甲午海争中国失败原因探析
  • 甲午海争中国失败原因探析 卢欣欣 摘要: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战争的结果一如从前,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两国海军实力对比,不难看出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船舰落后,弹药不足 ...查看


  •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与能力的探析
  •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我国作为世界性"生产大国",外贸经济作用巨大.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日趋复杂,对外贸业务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浙江外贸,如何通过业务员能 ...查看


  •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步子极慢.投入极少,但在恶化很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条件方面却贡献良多.地方政府将越来越多的城乡结合部.次级住宅区.城中村夷为平地,将很多中低收入者赶到其它地方.结果就是,房屋的供给量越来越不足,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