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案--恐龙的牙齿

小班阅读分享活动设计——恐龙的牙齿

谢春英 李瑾 陆远义

恐龙的牙齿(一)

班 级:小 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讨论图画的内容,注意观察图画的细节。

2.帮助幼儿认识书本的基本物理特征,例如书由封面、内页、封底等组成。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能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自已的阅读感受。

活动准备:

1.故事大图书一本

2.每个小朋友一本《恐龙的牙齿》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核桃,引出课题。

1.教师:这是什么?小朋友吃过吗?

2.请幼儿拿一颗核桃吃,引出“咬不开”,然后,师生讨论咬不开核桃怎么办?看看小动物咬不开果壳又会怎么办呢?

二.出示大书,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的封面。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故事书, 封面上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总结幼儿讨论的答案,告诉幼儿这是一本关于恐龙卡卡的牙齿的故事,引起幼儿对图画书的兴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故事

1.教师逐页展示画面,和幼儿一起观察和讨论。每展开一页,教师都告诉幼儿这是第几页,帮助幼儿建立书页的顺序概念。

(1)P1:图中有谁?恐龙在干什么?树枝这么硬,恐龙能将树枝咬碎吗?恐龙的牙齿怎么样?

(2)P2:图中有谁?这是什么地方?小松鼠拿着什么?小松鼠和恐龙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P3:恐龙的表情是怎样的?小松鼠的表情又是怎样?为什么他们会这么高兴? 小鸟在哪里?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4)P4: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小猴子和恐龙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恐龙嘴里有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小鸟在哪里,他在看什么呢?

(5)P5:恐龙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图中有谁?小猫在干什么呢?他手里拿着什么?小鸟在哪里?

(6)P6:小猫要请恐龙干什么?恐龙的表情怎样?小猫表情怎样?小鸟在哪里?

(7)P7:恐龙在吃什么?为什么恐龙又在吃树枝呢?

(8)P8:图中有谁?他们拉着什么?小鸟在哪里?他们要给谁送蛋糕?

(9)P9:这个蛋糕是给谁吃的? 小松鼠、小猴子、小花猫为什么要请恐龙吃蛋糕呢?这个蛋糕是用什么做的?小动物的表情是怎样的?

(10)封底:是什么颜色的?有谁?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这故事是讲谁?这只恐龙是好的还是坏的,为什么?小动物喜欢它吗?为什么?

四.在图书中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情节,并与同伴、教师分享

1.教师:在故事书中找找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并告我们为什么?

2.请小朋友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收拾图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能通过观察图片及前文的内容推测故事的发展,但因为幼儿没有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孩子不知到松子、核桃、椰子这类食物是有硬壳,当老师问:为什么卡卡能把它们咬开时,有小朋友说是因为他们软所以咬开了,小朋友并没有想到是因为卡卡牙齿利害才咬了松子、核桃、椰子,这类的生活经验对小朋友进一步了解故事有一定的障碍,于是在课后老师做了一个小延伸,请小朋友试一试把松子、核桃、椰子打开,通过这一尝试,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并提高孩子对故事的兴趣;由于是第一课时在活动中老师采用了随意观察法,并没有运用引导观察法,所以孩子对故事了解比较零散,对图片的观察有时并不在主要的内容上,可能会观察到背景,小动物的衣服等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上。

活动名称:恐龙的牙齿(二)

班 级:小 班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

2.根据书中画面,练习角色对话。

3.巩固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1.将图书投放到阅读区,以好书推荐的方式推荐给幼儿,引发幼儿对此图书的兴趣。

2.幼儿自主阅读时教师观察幼儿阅读情况,并了解幼儿的阅读难点。

3.图画书《恐龙的牙齿》,每位幼儿人手1本。

4.恐龙、 松鼠、猴子、小猫头饰或图片、松子、核桃、椰子卡片。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小书,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1. 出示大书,请幼儿说出书名,然后,请幼儿阅读图书,老师观察。

(1) 教师:小朋友看过这本书吗?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 故事名字叫„„?

(2)出示小书,请幼儿说说书的结构和阅读小书的要求。

(3)幼儿阅读小书,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翻书方法和阅读习惯。

2.教师提问,鼓励幼儿根据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初步讲述故事内容。

(1)教师:故事中的恐龙叫什么名字?

(2)为什么说卡卡的牙齿很厉害?

(3)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4)小松鼠、小猴、小猫请卡卡做什么?

(5)小松鼠、小猴、小猫为什么要做个大蛋糕给卡卡吃呢?

(6)你最喜欢那个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二.按照图书中的文字,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从封面开始,根据文字一页一页的讲述故事。

2.提问: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样请人帮忙的?当别人帮助了你,你会怎样做呢?

三.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练习角色对话。

1.请幼儿说出故事中的角色。

(1)故事中有那些小动物?卡卡的牙齿怎么样?

(2)小松鼠请卡卡做什么?它是怎样说的?

(3)小猴子请卡卡做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4)小猫请卡卡做什么?它是怎样说的?

2.出示小松鼠、小猴子、小猫头饰,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对话练习。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很认真,很投入,在自己阅读小书时能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在阅读中,每一位幼儿都能正确的一页一页的翻书,有些幼儿还能观察到画面的细节部分,如:图中的云朵想飞机,小鸟好像在说话,小花多好像在笑等等。在猜测小松鼠、小猴子、小花猫对卡卡说什么时,有的说:“卡卡,你能帮我将松果咬开吗?”有的说:卡卡,请你帮我咬松果吧!还有个别阅读经验丰富的幼儿还能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表情。如小猫斯文、害羞的样子说,小猴尖声快速的语气说,在选择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时,幼儿都能说出:“卡卡,请你把我的xx咬咬开”。根据孩子对故事掌握程度,在分角色练习时,教师还可以请将重复的“卡啦,卡啦,xx咬开了,”让全体幼儿一起说,效果会更好。

活动名称:恐龙的牙齿(三)

班 级:小 班

活动目标:

1.复述故事,巩固读本内容。

2.继续练习句子:“ 卡卡,请你把我的X X咬咬开”

3.尝试仿编故事。

活动准备:

1.《恐龙的牙齿》大书

2.恐龙、小松鼠、小猴子、小猫、小鸟、小狗、小羊等动物头饰或图卡。

3.常见坚果或水果。如开心果、花生、瓜子、核桃、板栗、杏仁、榴莲、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大书,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还记得这本图画书吗?我们一起来讲述故事吧!

2.教师一页一页地翻书,师生一起讲述故事内容。

(1)恐龙卡卡的牙齿很厉害,可以要很多硬硬的东西。

(2)小松鼠说:卡卡,请把我的松子咬咬开吧!

(3)卡啦,卡啦,松子咬开了。

(4)„„

二.引导幼儿想象,仿编故事。

1.教师:卡卡帮助了小松鼠、小猴子、小花猫咬开了松子、核桃、椰子,猜猜看,卡卡还会遇到那个小动物,还会帮谁咬东西呢?

2.教师将幼儿说的与动物、食物相应的卡片展示出来。

3.请幼儿根据图片练习对话。如:小鸡说:卡卡,请把我的开心果咬咬开。

4.接着讲述故事P7-10。

三.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恐龙卡卡的牙齿真厉害,帮助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咬食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卡卡帮助过的小动物吧!

2.教师指图,请幼儿说。

3.师生再次讲述故事。

(1)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会自己编故事了,让我们再来讲述一遍故事吧!

(2)恐龙卡卡的牙齿很厉害,可以咬很多硬硬的东西。

(3)小松鼠说:卡卡,请把我的松子咬咬开吧!

(4)卡啦,卡啦,松子咬开了。

(5)小猴子说:卡卡,请把我的核桃咬咬开吧!

(6)„„

四.师生总结故事,教师鼓励幼儿向小动物和卡卡学习。

1.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故事中的卡卡的长处是牙齿很厉害,他的优点是用自己厉害的牙齿帮助小动物,很好。故事中的小动物很有礼貌,需要别人帮助时都会说:“请你帮我„„”,还会说谢谢!还知道感谢帮助过自己的卡卡,真棒!

2.鼓励幼儿讨论:如果我是卡卡或其它小动物,会怎样做呢?

3.请幼儿说话自己发现的班上的好人好事。

教师: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优点,如:xx 很有礼貌,xx 很很大方,xx 很爱做事,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发现的帮助别人的同伴,有礼貌的同伴,爱做似的同伴„„

活动反思:由于故事内容较为简单重复,故事中的对话都是重复的,所以,幼儿都能根据图书画面讲述故事内容。当教师问:猜猜卡卡还会遇到谁,帮助它咬什么时,大部分幼儿都大胆想象,如:会遇到小鸡,帮小鸡咬花生,帮助小鹿咬榴莲,帮助小鹿咬柚子、帮助小熊咬板栗„„,同时,通过直观的图卡,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认识了很多水果,知道了哪些果实是坚硬的。在分角色表演对话中,幼儿模仿得惟妙惟肖,幼儿很感兴趣。

活动名称:恐龙的牙齿(四)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表演,进一步感受故事中人物对话和故事叙述中回环反复的句式(如“卡卡,请把我的**咬咬开”等。)

2.能在同伴前大胆地表演,提高孩子的语言和的肢体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恐龙、 松鼠、猴子、小猫头饰或图片、松子、核桃、椰子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1.教师:今天森林里要开派对,很多小动物都来了,也带来了许多好吃的食品,可是这些食品都很硬,小朋友猜猜小动物会请谁来帮忙呢?

2.请幼儿模仿小动物说的话。教师:小动物请卡卡帮忙的时候是怎么说的?请小朋友说:“卡卡,请帮我把X X咬咬开吧!”

3.请幼儿模仿恐龙咬果壳的样子。教师:卡卡是怎样咬果壳的?请小朋友说:“卡啦、卡啦,XX咬开了”。

二.通过与老师互换角色表演复习与巩固故事对话,老师注意引导小朋友表情及肢体的表达!

1.教师出示小鸟问:谁来了? 它的手里拿着什么?(开心果),谁愿意当卡卡帮帮小鸟呢?

教师:卡卡,请你把我的核桃咬咬开!

2.与幼儿互换角色,教师当卡卡,小朋友当小动物请卡卡帮忙。

小朋友(小花猫):卡卡,请你把我的花生咬咬开。

教师:咔啦,咔啦,花生咬开了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角色(卡卡或小动物)进行表演。

(1)分组练习对话,教师观察指导。

小松鼠:卡卡,请你把我的松果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松果咬开了 小猴子:卡卡,请你把我的核桃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核桃咬开了 小花猫:卡卡,请你把我的椰子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椰子咬开了 小鸟:卡卡,请你把我的开心果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开心果咬开了 小狗:卡卡,请你把我的花生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花生咬开了 小羊:卡卡,请你把我的杏仁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杏仁咬开了 „„

(2)分别请各组小朋友表演。

三.创设情景,幼儿自由表现。

1.教师:小动物们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他们的派对,请你们带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去参加吧!

2.播放背景音乐,小朋友自选坚果,老师观察幼儿是否会用“请帮我„„开

(1)教师:老师准备了好吃的开心果、核桃、花生请你们吃,如果你剥不开果壳,你可以请求老师帮忙。

(2)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坚果吃,老师观察和指导幼儿,了解幼儿是通过什么途径或方法吃到坚果的

活动建议:

1.在自然角投放一些坚果,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吃坚果时,引导幼儿想办法剥果壳,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2. 图书区投放有关恐龙的书籍。

3.在生活中多鼓励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想办法。

4.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

小班阅读分享活动设计——恐龙的牙齿

谢春英 李瑾 陆远义

恐龙的牙齿(一)

班 级:小 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讨论图画的内容,注意观察图画的细节。

2.帮助幼儿认识书本的基本物理特征,例如书由封面、内页、封底等组成。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能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自已的阅读感受。

活动准备:

1.故事大图书一本

2.每个小朋友一本《恐龙的牙齿》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核桃,引出课题。

1.教师:这是什么?小朋友吃过吗?

2.请幼儿拿一颗核桃吃,引出“咬不开”,然后,师生讨论咬不开核桃怎么办?看看小动物咬不开果壳又会怎么办呢?

二.出示大书,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的封面。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故事书, 封面上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总结幼儿讨论的答案,告诉幼儿这是一本关于恐龙卡卡的牙齿的故事,引起幼儿对图画书的兴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故事

1.教师逐页展示画面,和幼儿一起观察和讨论。每展开一页,教师都告诉幼儿这是第几页,帮助幼儿建立书页的顺序概念。

(1)P1:图中有谁?恐龙在干什么?树枝这么硬,恐龙能将树枝咬碎吗?恐龙的牙齿怎么样?

(2)P2:图中有谁?这是什么地方?小松鼠拿着什么?小松鼠和恐龙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P3:恐龙的表情是怎样的?小松鼠的表情又是怎样?为什么他们会这么高兴? 小鸟在哪里?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4)P4: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小猴子和恐龙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恐龙嘴里有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小鸟在哪里,他在看什么呢?

(5)P5:恐龙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图中有谁?小猫在干什么呢?他手里拿着什么?小鸟在哪里?

(6)P6:小猫要请恐龙干什么?恐龙的表情怎样?小猫表情怎样?小鸟在哪里?

(7)P7:恐龙在吃什么?为什么恐龙又在吃树枝呢?

(8)P8:图中有谁?他们拉着什么?小鸟在哪里?他们要给谁送蛋糕?

(9)P9:这个蛋糕是给谁吃的? 小松鼠、小猴子、小花猫为什么要请恐龙吃蛋糕呢?这个蛋糕是用什么做的?小动物的表情是怎样的?

(10)封底:是什么颜色的?有谁?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这故事是讲谁?这只恐龙是好的还是坏的,为什么?小动物喜欢它吗?为什么?

四.在图书中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情节,并与同伴、教师分享

1.教师:在故事书中找找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并告我们为什么?

2.请小朋友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收拾图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能通过观察图片及前文的内容推测故事的发展,但因为幼儿没有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孩子不知到松子、核桃、椰子这类食物是有硬壳,当老师问:为什么卡卡能把它们咬开时,有小朋友说是因为他们软所以咬开了,小朋友并没有想到是因为卡卡牙齿利害才咬了松子、核桃、椰子,这类的生活经验对小朋友进一步了解故事有一定的障碍,于是在课后老师做了一个小延伸,请小朋友试一试把松子、核桃、椰子打开,通过这一尝试,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并提高孩子对故事的兴趣;由于是第一课时在活动中老师采用了随意观察法,并没有运用引导观察法,所以孩子对故事了解比较零散,对图片的观察有时并不在主要的内容上,可能会观察到背景,小动物的衣服等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上。

活动名称:恐龙的牙齿(二)

班 级:小 班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

2.根据书中画面,练习角色对话。

3.巩固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1.将图书投放到阅读区,以好书推荐的方式推荐给幼儿,引发幼儿对此图书的兴趣。

2.幼儿自主阅读时教师观察幼儿阅读情况,并了解幼儿的阅读难点。

3.图画书《恐龙的牙齿》,每位幼儿人手1本。

4.恐龙、 松鼠、猴子、小猫头饰或图片、松子、核桃、椰子卡片。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小书,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1. 出示大书,请幼儿说出书名,然后,请幼儿阅读图书,老师观察。

(1) 教师:小朋友看过这本书吗?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 故事名字叫„„?

(2)出示小书,请幼儿说说书的结构和阅读小书的要求。

(3)幼儿阅读小书,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翻书方法和阅读习惯。

2.教师提问,鼓励幼儿根据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初步讲述故事内容。

(1)教师:故事中的恐龙叫什么名字?

(2)为什么说卡卡的牙齿很厉害?

(3)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4)小松鼠、小猴、小猫请卡卡做什么?

(5)小松鼠、小猴、小猫为什么要做个大蛋糕给卡卡吃呢?

(6)你最喜欢那个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二.按照图书中的文字,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从封面开始,根据文字一页一页的讲述故事。

2.提问: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样请人帮忙的?当别人帮助了你,你会怎样做呢?

三.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练习角色对话。

1.请幼儿说出故事中的角色。

(1)故事中有那些小动物?卡卡的牙齿怎么样?

(2)小松鼠请卡卡做什么?它是怎样说的?

(3)小猴子请卡卡做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4)小猫请卡卡做什么?它是怎样说的?

2.出示小松鼠、小猴子、小猫头饰,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对话练习。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很认真,很投入,在自己阅读小书时能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在阅读中,每一位幼儿都能正确的一页一页的翻书,有些幼儿还能观察到画面的细节部分,如:图中的云朵想飞机,小鸟好像在说话,小花多好像在笑等等。在猜测小松鼠、小猴子、小花猫对卡卡说什么时,有的说:“卡卡,你能帮我将松果咬开吗?”有的说:卡卡,请你帮我咬松果吧!还有个别阅读经验丰富的幼儿还能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表情。如小猫斯文、害羞的样子说,小猴尖声快速的语气说,在选择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时,幼儿都能说出:“卡卡,请你把我的xx咬咬开”。根据孩子对故事掌握程度,在分角色练习时,教师还可以请将重复的“卡啦,卡啦,xx咬开了,”让全体幼儿一起说,效果会更好。

活动名称:恐龙的牙齿(三)

班 级:小 班

活动目标:

1.复述故事,巩固读本内容。

2.继续练习句子:“ 卡卡,请你把我的X X咬咬开”

3.尝试仿编故事。

活动准备:

1.《恐龙的牙齿》大书

2.恐龙、小松鼠、小猴子、小猫、小鸟、小狗、小羊等动物头饰或图卡。

3.常见坚果或水果。如开心果、花生、瓜子、核桃、板栗、杏仁、榴莲、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大书,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还记得这本图画书吗?我们一起来讲述故事吧!

2.教师一页一页地翻书,师生一起讲述故事内容。

(1)恐龙卡卡的牙齿很厉害,可以要很多硬硬的东西。

(2)小松鼠说:卡卡,请把我的松子咬咬开吧!

(3)卡啦,卡啦,松子咬开了。

(4)„„

二.引导幼儿想象,仿编故事。

1.教师:卡卡帮助了小松鼠、小猴子、小花猫咬开了松子、核桃、椰子,猜猜看,卡卡还会遇到那个小动物,还会帮谁咬东西呢?

2.教师将幼儿说的与动物、食物相应的卡片展示出来。

3.请幼儿根据图片练习对话。如:小鸡说:卡卡,请把我的开心果咬咬开。

4.接着讲述故事P7-10。

三.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恐龙卡卡的牙齿真厉害,帮助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咬食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卡卡帮助过的小动物吧!

2.教师指图,请幼儿说。

3.师生再次讲述故事。

(1)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会自己编故事了,让我们再来讲述一遍故事吧!

(2)恐龙卡卡的牙齿很厉害,可以咬很多硬硬的东西。

(3)小松鼠说:卡卡,请把我的松子咬咬开吧!

(4)卡啦,卡啦,松子咬开了。

(5)小猴子说:卡卡,请把我的核桃咬咬开吧!

(6)„„

四.师生总结故事,教师鼓励幼儿向小动物和卡卡学习。

1.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故事中的卡卡的长处是牙齿很厉害,他的优点是用自己厉害的牙齿帮助小动物,很好。故事中的小动物很有礼貌,需要别人帮助时都会说:“请你帮我„„”,还会说谢谢!还知道感谢帮助过自己的卡卡,真棒!

2.鼓励幼儿讨论:如果我是卡卡或其它小动物,会怎样做呢?

3.请幼儿说话自己发现的班上的好人好事。

教师: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优点,如:xx 很有礼貌,xx 很很大方,xx 很爱做事,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发现的帮助别人的同伴,有礼貌的同伴,爱做似的同伴„„

活动反思:由于故事内容较为简单重复,故事中的对话都是重复的,所以,幼儿都能根据图书画面讲述故事内容。当教师问:猜猜卡卡还会遇到谁,帮助它咬什么时,大部分幼儿都大胆想象,如:会遇到小鸡,帮小鸡咬花生,帮助小鹿咬榴莲,帮助小鹿咬柚子、帮助小熊咬板栗„„,同时,通过直观的图卡,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认识了很多水果,知道了哪些果实是坚硬的。在分角色表演对话中,幼儿模仿得惟妙惟肖,幼儿很感兴趣。

活动名称:恐龙的牙齿(四)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表演,进一步感受故事中人物对话和故事叙述中回环反复的句式(如“卡卡,请把我的**咬咬开”等。)

2.能在同伴前大胆地表演,提高孩子的语言和的肢体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恐龙、 松鼠、猴子、小猫头饰或图片、松子、核桃、椰子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1.教师:今天森林里要开派对,很多小动物都来了,也带来了许多好吃的食品,可是这些食品都很硬,小朋友猜猜小动物会请谁来帮忙呢?

2.请幼儿模仿小动物说的话。教师:小动物请卡卡帮忙的时候是怎么说的?请小朋友说:“卡卡,请帮我把X X咬咬开吧!”

3.请幼儿模仿恐龙咬果壳的样子。教师:卡卡是怎样咬果壳的?请小朋友说:“卡啦、卡啦,XX咬开了”。

二.通过与老师互换角色表演复习与巩固故事对话,老师注意引导小朋友表情及肢体的表达!

1.教师出示小鸟问:谁来了? 它的手里拿着什么?(开心果),谁愿意当卡卡帮帮小鸟呢?

教师:卡卡,请你把我的核桃咬咬开!

2.与幼儿互换角色,教师当卡卡,小朋友当小动物请卡卡帮忙。

小朋友(小花猫):卡卡,请你把我的花生咬咬开。

教师:咔啦,咔啦,花生咬开了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角色(卡卡或小动物)进行表演。

(1)分组练习对话,教师观察指导。

小松鼠:卡卡,请你把我的松果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松果咬开了 小猴子:卡卡,请你把我的核桃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核桃咬开了 小花猫:卡卡,请你把我的椰子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椰子咬开了 小鸟:卡卡,请你把我的开心果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开心果咬开了 小狗:卡卡,请你把我的花生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花生咬开了 小羊:卡卡,请你把我的杏仁咬咬开。卡卡:咔啦,咔啦,杏仁咬开了 „„

(2)分别请各组小朋友表演。

三.创设情景,幼儿自由表现。

1.教师:小动物们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他们的派对,请你们带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去参加吧!

2.播放背景音乐,小朋友自选坚果,老师观察幼儿是否会用“请帮我„„开

(1)教师:老师准备了好吃的开心果、核桃、花生请你们吃,如果你剥不开果壳,你可以请求老师帮忙。

(2)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坚果吃,老师观察和指导幼儿,了解幼儿是通过什么途径或方法吃到坚果的

活动建议:

1.在自然角投放一些坚果,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吃坚果时,引导幼儿想办法剥果壳,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2. 图书区投放有关恐龙的书籍。

3.在生活中多鼓励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想办法。

4.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


相关文章

  • 遥远的恐龙世界(优秀教师专用,配备;教案课件练习一体化)
  • 遥远的恐龙世界 课前积累: ( )的( ) 1.引入:孩子们我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这样的短语.请你们拼一拼.读一读.并在田字格里把这几个生字写一写. 长长的脖子 笨重的身体 贪心的猎手 天空中的英雄(学生完成,大屏幕订正,齐读) 2.过渡:这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
  • 活动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 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各种恐龙卡片,记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喜欢吃什么
  • 活动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 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各种恐龙卡片,记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大恐龙
  • 活动目标 1.欣赏有关恐龙图片,了解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 2.在认识和了解恐龙的基础上,抓住不同恐龙的个性化特征进行表现. 3.大胆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恐龙.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恐龙有初步的认识. 2.各种恐龙图片,如霸王龙.蛇颈龙.翼龙.剑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恐龙朋友
  • 活动目标: 1.看和恐龙相关的自然研究方面的书籍,使孩子们关注各种恐龙.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和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为什么灭绝
  •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恐龙的知识,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 2.激发幼儿对恐龙的兴趣,培养幼儿真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绪.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恐龙的类别 2.ppt制作:恐龙的面ju 活动过程 一.出示恐龙蛋图片,引起兴趣. 1.看图 ...查看


  • 化石阅读答案 1
  • 阅读下面一则科技文,按要求完成1-3题 南美恐龙化石的发现 南美大陆,也是一个出产恐龙化石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每年大约可发现10个恐龙种类,而在南美的阿根廷,每年都可以找到1-2种的恐龙.近年来,那里新发现的恐龙化石更令古生物学界 ...查看


  • 幼儿园教案中班主题活动:我爱读书
  • 主题活动:我爱读书 一.主题来源: 升入中班以来,孩子们逐步的爱带书来幼儿园,恐龙书.故事书,品种渐渐增多,寒假以后孩子们有的幼儿带来许多新书,孩子们互相交换着看书,但缺少细致的观察,有的只看书里喜欢的人物,有的被色彩吸引,不能连贯的讲述图 ...查看


  • 遥远的恐龙世界教学设计详案及反思
  • 遥远的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南小 康丽 <遥远的恐龙世界>教学反思 南营子小学 康丽 <遥远的恐龙世界>介绍了几千万年前恐龙世界的样子. 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恐龙,因此我预想孩子们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热情将是非常高的.课前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