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之一

泗港小学 赵建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 :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能不能也讲讲这个故事,最好有所创新。(学生听故事录音、看多媒体演示。)

②同桌讲讲这一故事。指名讲这一故事,组织评议。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们可能是怎样想的呢?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⑥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虚而入”,蝉、螳螂、黄雀,分别乘什么“虚”?其他诸候国乘什么“虚”?“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分别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b引读:所以,吴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体会特点。

①对4-12节,大家通过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研究问题,读懂了。请默读第3节,想想看什么问题要提?

②像刚才那样,同桌商量商量,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随机点拨,“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③练读第3节。

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少年?吴王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4、选择方式,表现课文。

①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②分小组准备后(分角色读,表演,画示意图等)组织交流、评议。

三、布置作业

将《螳螂捕蝉》这一故事讲给家人或低年级同学听。

板书设计 :

蝉 ← 蟑螂 ← 黄雀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

少年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之一

泗港小学 赵建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 :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能不能也讲讲这个故事,最好有所创新。(学生听故事录音、看多媒体演示。)

②同桌讲讲这一故事。指名讲这一故事,组织评议。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们可能是怎样想的呢?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⑥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虚而入”,蝉、螳螂、黄雀,分别乘什么“虚”?其他诸候国乘什么“虚”?“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分别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b引读:所以,吴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体会特点。

①对4-12节,大家通过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研究问题,读懂了。请默读第3节,想想看什么问题要提?

②像刚才那样,同桌商量商量,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随机点拨,“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③练读第3节。

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少年?吴王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4、选择方式,表现课文。

①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②分小组准备后(分角色读,表演,画示意图等)组织交流、评议。

三、布置作业

将《螳螂捕蝉》这一故事讲给家人或低年级同学听。

板书设计 :

蝉 ← 蟑螂 ← 黄雀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

少年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 ...查看


  •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大丰市三龙镇第三中心小学 吴玉春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寓言,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 ...查看


  • 螳螂捕蝉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龙庄小学 李佳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服吴王打消攻打出国的念头的故事,说明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 ...查看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案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2.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 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 ...查看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 1
  • 螳螂捕蝉 宁海小学 乔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对文本钻研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查看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合资源,巧妙入境 过渡:是啊,凡是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利益背后所隐伏的祸患.应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请大家读下面这个小故事: 有一年,吴王准备出兵攻打 ...查看


  • [精品][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 篇一: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 ...查看


  • 第3课时有趣的食物链
  • 第3课时 有趣的食物链 教材分析 <有趣的食物链>是本单元第三课,这课在<共同的家园>这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两课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下一课的基础.本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研究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及破坏自然界中食 ...查看


  •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周全,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的寓意,展开想象创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