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三声夸克

课题 叫三声夸克 课型 诵读 课时 1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孙同娣 交流时间 整合时间 组长签字

标 知识与

能力 1. 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2. 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3. 在学习协作科普说明文时,能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来组织材料。 过程与

方法 1. 自主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内容。

2. 通过自主学习读懂文章大意,个别疑难的地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完成,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精神。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学习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科学精神,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重点 1、 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 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结构

难点 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突破

策略 诵读、体味、欣赏,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课前

准备

教学设计详案 集体交流意见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个物理学上的知识,它非常神秘,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和勇气去将它的面目揭开。我先来考一考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夸克”这个词的,夸克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名字从何而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叫三声夸克》这篇课文,为什么题目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夸克的微妙世界。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读课文,学生思考。

(1)分层次,划出疑难点。

(2)本文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

二(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三(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2、从夸克的发现过程,你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

师明确:科学家们身上可贵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

3、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书上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见课文第13段)

4、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可以让学生结合讨论“文章为什么开头要写一段礼品盒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回答。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文章的结构也以这一比

喻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结尾仍然紧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都仍以这个比喻作为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三、 再读课文,阅读探究。

1、夸克的证明最后定论了吗?物质结构的研究结束了?

文章结尾的四个问句提出问题,夸克的证明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

2、你认为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

3、说明方法

打比方、举例子,最主要的还是分类别。

文章内容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介绍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的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而且许多新成果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这个分类层次就显得比较复杂。

4、语言特色:平实、准确、通俗、几乎口语化。

加入对下面加横线的句子作如下改动,表达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讨论明确:“大约”“相当于”语言准确。

(2)科学家从试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面有东西。

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5、分析讨论:科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认识夸克的?这中间的过程反映了科学家研究的什么精神?用文中具体的字、词、句回答。

(提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课文进行有依据的分析,并且适时点拨,如:

1、“人们有点泄气了”:写出了科学家研究的艰辛。

2、五个“又”:表示科学家对夸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交流总结: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四、 总结课文。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你感兴趣吗?为什么感兴趣?

(明确:1、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2、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具体表现在: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2、采用设问、发人深思。)

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 将课后搜集的名人事例按照角度不同,仿照课文侧重点不同加以舍取。 教学反思

注:备课组各人自行组织设计课内练习、课后练习的具体内容由主备负责整理附在整合教案之后,以备检查。

课题 叫三声夸克 课型 诵读 课时 1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孙同娣 交流时间 整合时间 组长签字

标 知识与

能力 1. 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2. 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3. 在学习协作科普说明文时,能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来组织材料。 过程与

方法 1. 自主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内容。

2. 通过自主学习读懂文章大意,个别疑难的地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完成,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精神。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学习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科学精神,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重点 1、 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 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结构

难点 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突破

策略 诵读、体味、欣赏,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课前

准备

教学设计详案 集体交流意见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个物理学上的知识,它非常神秘,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和勇气去将它的面目揭开。我先来考一考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夸克”这个词的,夸克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名字从何而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叫三声夸克》这篇课文,为什么题目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夸克的微妙世界。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读课文,学生思考。

(1)分层次,划出疑难点。

(2)本文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

二(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三(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2、从夸克的发现过程,你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

师明确:科学家们身上可贵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

3、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书上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见课文第13段)

4、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可以让学生结合讨论“文章为什么开头要写一段礼品盒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回答。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文章的结构也以这一比

喻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结尾仍然紧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都仍以这个比喻作为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三、 再读课文,阅读探究。

1、夸克的证明最后定论了吗?物质结构的研究结束了?

文章结尾的四个问句提出问题,夸克的证明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

2、你认为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

3、说明方法

打比方、举例子,最主要的还是分类别。

文章内容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介绍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的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而且许多新成果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这个分类层次就显得比较复杂。

4、语言特色:平实、准确、通俗、几乎口语化。

加入对下面加横线的句子作如下改动,表达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讨论明确:“大约”“相当于”语言准确。

(2)科学家从试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面有东西。

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5、分析讨论:科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认识夸克的?这中间的过程反映了科学家研究的什么精神?用文中具体的字、词、句回答。

(提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课文进行有依据的分析,并且适时点拨,如:

1、“人们有点泄气了”:写出了科学家研究的艰辛。

2、五个“又”:表示科学家对夸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交流总结: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四、 总结课文。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你感兴趣吗?为什么感兴趣?

(明确:1、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2、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具体表现在: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2、采用设问、发人深思。)

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 将课后搜集的名人事例按照角度不同,仿照课文侧重点不同加以舍取。 教学反思

注:备课组各人自行组织设计课内练习、课后练习的具体内容由主备负责整理附在整合教案之后,以备检查。


相关文章

  • 叫三声夸克教案1@苏教版
  • 14.叫三声夸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1 ...查看


  • 14.叫三声夸克导学提纲
  • 14 叫三声夸克 我们的信念和理念:(1)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2)学生参与的广度,参与的积极性,目标的达成度.(3)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 一.学习目标: A.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B.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 ...查看


  •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 王林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本文在说明语言上的特点: 2. 学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本文通俗形象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查看


  • 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14.[叫三声夸克]
  • 14.<叫三声夸克>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重 ...查看


  • 教案叫三声夸克
  • 基础教案 第 1 教时 年级 目 的 要 求 重 点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准备 学情 分析 八年级 课题 主备人 叫三声夸克 审核人 No.23 课型 授课时间 新授 1.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理解本文 ...查看


  •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教学案
  •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2(文学常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知识梳理 古代文学: 1.<马说>作者 朝文学家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 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 ...查看


  • 19.6核的裂变19.7核聚变导学案
  • 19.6核的裂变 19.7 核聚变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裂变.什么是聚变,了解裂变和聚变的特点. 2.知道链式反应,并能计算裂变释放的核能. 3.会写出聚变反应方程并能计算聚变释放的核能. 4.了解基本粒子.夸克模型及宇宙的演化. ...查看


  • 对称还是不对称
  • 2008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亚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 ...查看


  • 量子色动力学 1
  • 量子色动力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量子色动力学(英语:Quantum Chromodynamics,简称QCD)是一个描述夸克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标准动力学理论,它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夸克是构成重子(质子.中子等)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