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解读

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解读

作者:杨佰林 京衡律师

一、合同双方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只要一方不主张过低或过高,则依合同约定办。但应注意的问题是,如已经主张增加违约金后,又提出赔偿损失的,法院不予支持。因此在选择增加违约金和主张违约金+实际损失(包括可得利益) 之间,要进行权衡,何种主张更为有利。

二、双方没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一般不能主张违约金;存在损失的,可以主张赔偿损失,照实赔偿。

三、在既有损失,又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除赔偿实际损失外,违约方还应承担违约金责任,该违约金应以不超过造成损失的30%为限。即实际损失再加损失的30%,为总的赔偿额。

四、在没有实际损失,只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又分两种情况:

4.1 预期利益可以计算的情况下。

一般按预期利益的130%主张违约金,即预期利益再加预期利益的30%。双方所约定的违约金高于该数的部分,一般为对方所抗辩,法院一般也不会支持。

4.2 预期利益不能计算的情况下。

在没有实际损失,预期利益也不能计算,但双方又有较高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守约方可以按约定的违约金主张,就是主张归主张,如何判决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此时,守约方应坚持违约金的惩罚

性,指出合同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要求法院全部支持。违约方一般会主张违约金过高,但证明‚过高‛的举证责任当然在该违约方,最终仍然会回归到合同如顺利履行对方预期可得利益的计算上来。

上述违约金的计算,主线为:

在既有实际损失,又有违约金约定,除主张赔偿实际损失外,所主张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依目前合同法及其解释规定,除赔偿实际损失外,违约金以不超过因违约所造成实际损失的30%为限。

没有实际损失,但预期可得利益可以计算的情况下,除主张赔偿预期可得利益外,所主张的违约金以不超过预期可得利益的30%为宜。

相关法条

合同法解释二第28条【违约金增加:填补原则】 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析】

我国合同法中违约金的性质主要是以弥补当事人的损失为主。本条司法解释贯彻了该原则,即:1、当事人请求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金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为限;2、当事人增加违约金后,因为

违约金已经可以弥补当事人的损失,因此如果在增加违约金后,又提出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减少违约金的原则】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违约金过高的认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解析】

本条同样贯彻了违约金主要功能是弥补当事人损失的原则。但与解释第二十八条不同的是,如果当事人主张违约金过高应当减少时,人民法院是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同时本条解释第二款对什么是‚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规定,作为对司法实践中判定的标准。该条对于违约金过高的认定,与最高院法释[2003]7号《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的规定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

1、‚以实际损失为基础‛:该司法解释规定仅是判断违约金过高的一般原则,该判断标准是以存在‚造成损失‛为前提的,如果不存在造成损失的情况,对于违约金是否过高又如何判断?显然这一规定并不能尽量全面解决如何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的问题。

2、对违约金过高进行调整的幅度。在能够认定违约金过高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请求进行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这又是实践当中的一个难题。合同法解释(二)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该司法解释实质上已经为违约金的调整规定了‚下限‛标准,即‚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部分是可以适当减少的部分,而适当减少后的违约金应当大于或等于‚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至于可以大多少,则是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3、实际损失与预期利益。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据此,赔偿损失的范围应包括预期利益。但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中‚以实际损失为基础‛中的‚实际损失‛显然是不包括预期利益的。如果作此理解,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实际损失‛也不应包括预期利益。如果基于上述判断,则在考虑是否主张增加违约金时,须考量该主张与主张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其他损失(包括可得利益)之间,何种主张更有利于守约方利益的保护。其实,实践中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意义之一在于可以避免其损失在举证上的困难。

【法条链接】最高院法释[2003]7号《关于审理商品房买

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解读

作者:杨佰林 京衡律师

一、合同双方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只要一方不主张过低或过高,则依合同约定办。但应注意的问题是,如已经主张增加违约金后,又提出赔偿损失的,法院不予支持。因此在选择增加违约金和主张违约金+实际损失(包括可得利益) 之间,要进行权衡,何种主张更为有利。

二、双方没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一般不能主张违约金;存在损失的,可以主张赔偿损失,照实赔偿。

三、在既有损失,又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除赔偿实际损失外,违约方还应承担违约金责任,该违约金应以不超过造成损失的30%为限。即实际损失再加损失的30%,为总的赔偿额。

四、在没有实际损失,只有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又分两种情况:

4.1 预期利益可以计算的情况下。

一般按预期利益的130%主张违约金,即预期利益再加预期利益的30%。双方所约定的违约金高于该数的部分,一般为对方所抗辩,法院一般也不会支持。

4.2 预期利益不能计算的情况下。

在没有实际损失,预期利益也不能计算,但双方又有较高违约金约定的情况下,守约方可以按约定的违约金主张,就是主张归主张,如何判决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此时,守约方应坚持违约金的惩罚

性,指出合同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要求法院全部支持。违约方一般会主张违约金过高,但证明‚过高‛的举证责任当然在该违约方,最终仍然会回归到合同如顺利履行对方预期可得利益的计算上来。

上述违约金的计算,主线为:

在既有实际损失,又有违约金约定,除主张赔偿实际损失外,所主张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依目前合同法及其解释规定,除赔偿实际损失外,违约金以不超过因违约所造成实际损失的30%为限。

没有实际损失,但预期可得利益可以计算的情况下,除主张赔偿预期可得利益外,所主张的违约金以不超过预期可得利益的30%为宜。

相关法条

合同法解释二第28条【违约金增加:填补原则】 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析】

我国合同法中违约金的性质主要是以弥补当事人的损失为主。本条司法解释贯彻了该原则,即:1、当事人请求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金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为限;2、当事人增加违约金后,因为

违约金已经可以弥补当事人的损失,因此如果在增加违约金后,又提出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减少违约金的原则】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违约金过高的认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解析】

本条同样贯彻了违约金主要功能是弥补当事人损失的原则。但与解释第二十八条不同的是,如果当事人主张违约金过高应当减少时,人民法院是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同时本条解释第二款对什么是‚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规定,作为对司法实践中判定的标准。该条对于违约金过高的认定,与最高院法释[2003]7号《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的规定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

1、‚以实际损失为基础‛:该司法解释规定仅是判断违约金过高的一般原则,该判断标准是以存在‚造成损失‛为前提的,如果不存在造成损失的情况,对于违约金是否过高又如何判断?显然这一规定并不能尽量全面解决如何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的问题。

2、对违约金过高进行调整的幅度。在能够认定违约金过高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请求进行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这又是实践当中的一个难题。合同法解释(二)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该司法解释实质上已经为违约金的调整规定了‚下限‛标准,即‚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部分是可以适当减少的部分,而适当减少后的违约金应当大于或等于‚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至于可以大多少,则是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3、实际损失与预期利益。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据此,赔偿损失的范围应包括预期利益。但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中‚以实际损失为基础‛中的‚实际损失‛显然是不包括预期利益的。如果作此理解,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实际损失‛也不应包括预期利益。如果基于上述判断,则在考虑是否主张增加违约金时,须考量该主张与主张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其他损失(包括可得利益)之间,何种主张更有利于守约方利益的保护。其实,实践中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意义之一在于可以避免其损失在举证上的困难。

【法条链接】最高院法释[2003]7号《关于审理商品房买

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相关文章

  • 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 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举办机构: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地点:2010年09月12-14日 上海 价格:¥3200 /人(包括授课费.资料费.会务费.证书.午餐等) 培训对象 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企业的薪酬经理.招 ...查看


  • 中国劳动法详细解读
  • 中国劳动法 香港劳工法 台湾劳动法 澳门劳工法 中国劳动法 主要劳动法规 首页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就业促进法 工会法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年节纪念日放假条例 其他法規 / 地方法规 劳动和社保政策法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逐条完全解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逐条完全解读2008年09月20日14:52 东方法眼李迎春20285人次浏览 评论0条字号:T|T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 ...查看


  • 劳动司法解释三解读
  • 劳动司法解释三解读 劳动司法解释三 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法规解读] 本条规定的是劳动者因无法享受社会 ...查看


  • 建筑营业税计税依据政策解读
  • 建筑营业税计税依据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10-04-21 信息来源:南通市地方税务局 2008年底制定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营业税条例(2008)>,相应的实施细 ...查看


  • 7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11-5.21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 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作者:王华伟 来源:找法网 日期:2011年05月21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 ...查看


  • 物业管理基本内容问答
  • 什么是物业? 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建筑物和设施设备及其相关的场地. 什么是物业管理? 答:物业管理指业主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 ...查看


  • [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全文解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正确.及时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l ...查看


  • 2015版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范本重点条款解读
  • 2015版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范本重点条款解读 2015-11-25 09:48 系统分类:技术资料 专业分类:工程造价 浏览数:3556 月1日,新版<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正式实施.相比较2002版合同,201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