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说课稿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

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的能力。

②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这些科目是你们中考必须要考的,那么你们有谁知道古时候那些考生要考上举人、状元,他们和你们一样必考的科目是哪些,请问有谁知道?(让学生踊跃回答)

是“四书五经”。我们今天上的〈大道之行也〉是选自〈礼记〉。而〈礼记〉就是“五经”之一。(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解一)

我们刚学过《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然而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礼记〉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全班朗读课文,老师解释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因此 。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外户而不闭(从外面)

l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三、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翻译课文,老师帮助概括、总结。

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男有分,女有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句。

(同学们,本文的层次划分就是按照上面三位同学的翻译,划分的。)

五、请同学回答

⑴、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大道” “大同”的各指什么意思?

(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

3] 怎样实施“大道”,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⑶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有分,女有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六、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七、探究讨论问题: “大同”社会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形态)为依据的,是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这种社会模式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而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虽然不能实现,但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而“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八 课堂小结

1.“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九、作业:

①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②背诵并默写全文

③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

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的能力。

②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这些科目是你们中考必须要考的,那么你们有谁知道古时候那些考生要考上举人、状元,他们和你们一样必考的科目是哪些,请问有谁知道?(让学生踊跃回答)

是“四书五经”。我们今天上的〈大道之行也〉是选自〈礼记〉。而〈礼记〉就是“五经”之一。(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解一)

我们刚学过《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然而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礼记〉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全班朗读课文,老师解释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因此 。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外户而不闭(从外面)

l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三、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翻译课文,老师帮助概括、总结。

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男有分,女有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句。

(同学们,本文的层次划分就是按照上面三位同学的翻译,划分的。)

五、请同学回答

⑴、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大道” “大同”的各指什么意思?

(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

3] 怎样实施“大道”,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⑶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有分,女有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六、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七、探究讨论问题: “大同”社会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形态)为依据的,是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这种社会模式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而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虽然不能实现,但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而“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八 课堂小结

1.“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九、作业:

①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②背诵并默写全文

③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


相关文章

  •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的: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查看


  • 大道之行也文档 (4)
  •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 ...查看


  • 大道之行也18
  • 初二语文学案编写人:袁中霞审核人:詹晓燕2011 年 1 月班级姓名学号 (学案 52 )24 大道之行也明心亭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积累吧 天才在于积累,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一.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选贤与 ...查看


  • 大道之行也学案含答案
  • 24.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礼记>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 ...查看


  • 大道之行也 1
  • 大道之行也 --<礼运·大同篇>节选教学案例 广东肇庆中学 高二语文 程佳琳 一.教材分析 这套国学教材是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编订的中学国学教材的高二册,<礼记>是其主要内容.而<礼运·大同篇>又是<礼 ...查看


  • 大道之行也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查看


  • 文言文总结---[大道之行也]
  •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 一.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孔子 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西汉戴圣 所撰.本文的两个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查看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长城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翻阅先秦诸子的叙述,无论是孔孟儒家.老庄道家还是墨翟墨家,他们都向往.追求着一种"天下有道的社会". ...查看


  • [大道之行]读后感
  • <大道之行>读后感 中国走什么道路.举什么旗一度成为20世纪末大家争论的焦点,而且 随着改革的深入,贫富差距的加大,官员腐败的上升,矛头又直指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让制度自信根植于中国大地土,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着这个事关中国前途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