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写过一篇《隐身衣》,说他们夫妇喜欢说“废话”玩儿:“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他们都要了隐身衣。老太太还说了,这衣裳的料子是“卑微”。凡间的隐身衣就多了,也不难找,比如,当作家,准确点儿,写小说,就好比穿了件隐身衣,可以四处遨游,时时淘气,揭别人的屋顶,看看人家在干什么,扒别人的外套,看看里子干不干净,更有狠角色,恨不得把人开膛破肚,掏心掏肺。我们读者呢,跟着作者,听着看着,不妨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是个乐子。这也是许多人乐意当当作家、写写小说的原因。我估摸着这个王大智王老师,有点这个意思。他祖籍河北易县,父亲曾是中华民国的公职人员,他呢,在台湾生长,受教育,再教育别人,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历史和中国艺术史,到了五十三岁,突然对文学有了兴趣,写起了小说,讲故事。
第一次读王老师的小说是去年四月间,小编小莉送来一个很短的短篇小说《最后战役》,开始,我不太注意,这名字,没见过(也难怪,王老师说这是他在大陆地区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此前只是在四川的科幻杂志上发过科幻小说,我就不算了),篇名也老套得很,难以吸引眼球,时下作文的风气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这作者实在是太客气了。随便拿起来读,第一句,第一段,平平淡淡的,可是有意思!文字有时候是一种缘分,一篇小说,就是一个作者和一个读者的缘分。我看到了,我喜欢,速速发表,很快被转载,可见颇有同好,心下窃喜。说实话,我对这种作者是不抱太多指望的,这些年遇见不少业余作者,第一篇小说,着实是好,常常让人惊艳,你便有了指望,以为自己手下会出一位好作家,但多半是再也写不出一篇好东西来,惊鸿一瞥,到此一游,十分用功,不过,现在,我看到了王老师的第二篇小说《典狱长姓范》,精神为之一震。
这个故事有些荒唐,姓范的典狱长计划改造狱中暴徒,他的办法是,让他们看动画片,米老鼠,只许看这个!让他们每天写心得体会,500字!让他们跳舞,跳肚皮舞和草裙舞!这小说太有趣了,这种对比让人忍不住发笑,笑着笑着,竟生出恐怖之感!我记得过去看金庸小说,觉得最恐怖的,是那个迷魂大法,范典狱长玩的就是这个。结果呢,作者借那狱中老大之口说:“他们,要把我们的尊严搞掉。”混混们出去后,不再打砸抢,改行诈骗了。
我知道王老师穿了隐身衣,站在这故事的后面呢,就忍不住问他:真的,真有这种事?他的上一篇小说误导了我,在那一篇里头,是有些真东西的,真的有老人死于机场,他真的当过兵,他真有一个女儿嫁在了北方——“完全没有,人物、情节都是虚构的。自身经历更是完全没有。可能在人 物个性上,有一些朋友的影子。但是这一篇完全没有我自己的影子。”那么那本书,那些关于米老鼠和肚皮舞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的论文呢?“没有那本书。是我为了配合前面的发展,自己写的,当然也没有注释和 图表。那些也是杜撰的。”那么你讲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对于现实社会上 的虚伪问题,多年来心有所感,感觉和我的人生观有很大出入。这件事 多年来(三十年吧)让我不舒服。我有一些小说正面表达了我认为人该 怎么做人,社会应该有什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这一篇则使用了反讽的 方式,反面的谈虚伪的问题。并且我以为虚伪是一种文化,是教出来的 ,是模铸出来的。因此,以监狱象征禁锢改造的场所,谈谈人本来的兽 性是如何,被教育成为人以后,又是如何。这个问题很严肃,我在学术 研究上,总是把矛头指向东方的儒家和西方的基督教。写小说呢,就以 趣味化为主,尽量好笑些,冲淡这个问题的主题。希望认真的人,有所 想法。不认真的人,也就笑一笑了。”
王老师,您好好的穿着隐身衣,怎么又挣掉了!
我本来也只是听个故事而已,东想西想,联想到现实生活,自己的经历,别人的经历,生出许多感触。也是巧了,昨天看到了一句话,觉得颇合我此时的心境,抄在下面,如果有人看了有同感,哪怕是一闪念,我这些话也算是没有白说,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说“废话”。说废话,有时候好玩儿,有时候一点儿也不好玩儿。
村上春树:“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为了不让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禁锢和贬损,所以始终投去光亮,敲响警钟,我坚信,这才是故事的使命”。
杨绛写过一篇《隐身衣》,说他们夫妇喜欢说“废话”玩儿:“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他们都要了隐身衣。老太太还说了,这衣裳的料子是“卑微”。凡间的隐身衣就多了,也不难找,比如,当作家,准确点儿,写小说,就好比穿了件隐身衣,可以四处遨游,时时淘气,揭别人的屋顶,看看人家在干什么,扒别人的外套,看看里子干不干净,更有狠角色,恨不得把人开膛破肚,掏心掏肺。我们读者呢,跟着作者,听着看着,不妨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是个乐子。这也是许多人乐意当当作家、写写小说的原因。我估摸着这个王大智王老师,有点这个意思。他祖籍河北易县,父亲曾是中华民国的公职人员,他呢,在台湾生长,受教育,再教育别人,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历史和中国艺术史,到了五十三岁,突然对文学有了兴趣,写起了小说,讲故事。
第一次读王老师的小说是去年四月间,小编小莉送来一个很短的短篇小说《最后战役》,开始,我不太注意,这名字,没见过(也难怪,王老师说这是他在大陆地区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此前只是在四川的科幻杂志上发过科幻小说,我就不算了),篇名也老套得很,难以吸引眼球,时下作文的风气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这作者实在是太客气了。随便拿起来读,第一句,第一段,平平淡淡的,可是有意思!文字有时候是一种缘分,一篇小说,就是一个作者和一个读者的缘分。我看到了,我喜欢,速速发表,很快被转载,可见颇有同好,心下窃喜。说实话,我对这种作者是不抱太多指望的,这些年遇见不少业余作者,第一篇小说,着实是好,常常让人惊艳,你便有了指望,以为自己手下会出一位好作家,但多半是再也写不出一篇好东西来,惊鸿一瞥,到此一游,十分用功,不过,现在,我看到了王老师的第二篇小说《典狱长姓范》,精神为之一震。
这个故事有些荒唐,姓范的典狱长计划改造狱中暴徒,他的办法是,让他们看动画片,米老鼠,只许看这个!让他们每天写心得体会,500字!让他们跳舞,跳肚皮舞和草裙舞!这小说太有趣了,这种对比让人忍不住发笑,笑着笑着,竟生出恐怖之感!我记得过去看金庸小说,觉得最恐怖的,是那个迷魂大法,范典狱长玩的就是这个。结果呢,作者借那狱中老大之口说:“他们,要把我们的尊严搞掉。”混混们出去后,不再打砸抢,改行诈骗了。
我知道王老师穿了隐身衣,站在这故事的后面呢,就忍不住问他:真的,真有这种事?他的上一篇小说误导了我,在那一篇里头,是有些真东西的,真的有老人死于机场,他真的当过兵,他真有一个女儿嫁在了北方——“完全没有,人物、情节都是虚构的。自身经历更是完全没有。可能在人 物个性上,有一些朋友的影子。但是这一篇完全没有我自己的影子。”那么那本书,那些关于米老鼠和肚皮舞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的论文呢?“没有那本书。是我为了配合前面的发展,自己写的,当然也没有注释和 图表。那些也是杜撰的。”那么你讲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对于现实社会上 的虚伪问题,多年来心有所感,感觉和我的人生观有很大出入。这件事 多年来(三十年吧)让我不舒服。我有一些小说正面表达了我认为人该 怎么做人,社会应该有什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这一篇则使用了反讽的 方式,反面的谈虚伪的问题。并且我以为虚伪是一种文化,是教出来的 ,是模铸出来的。因此,以监狱象征禁锢改造的场所,谈谈人本来的兽 性是如何,被教育成为人以后,又是如何。这个问题很严肃,我在学术 研究上,总是把矛头指向东方的儒家和西方的基督教。写小说呢,就以 趣味化为主,尽量好笑些,冲淡这个问题的主题。希望认真的人,有所 想法。不认真的人,也就笑一笑了。”
王老师,您好好的穿着隐身衣,怎么又挣掉了!
我本来也只是听个故事而已,东想西想,联想到现实生活,自己的经历,别人的经历,生出许多感触。也是巧了,昨天看到了一句话,觉得颇合我此时的心境,抄在下面,如果有人看了有同感,哪怕是一闪念,我这些话也算是没有白说,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说“废话”。说废话,有时候好玩儿,有时候一点儿也不好玩儿。
村上春树:“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为了不让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禁锢和贬损,所以始终投去光亮,敲响警钟,我坚信,这才是故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