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
【适应证】
1.血液系统疾病各种贫血、白血病、紫癜、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等;
2.肿瘤性疾病与类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转移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等;
3.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败血症、伤寒、疟疾及黑热病等;
4.类白血病反应和脾功能亢进;
5.其他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等。
【操作方法】
1.选择部位
(1)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
(2)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脊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3)胸骨穿刺点位于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因胸骨较薄,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所以要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骨髓穿刺;
(4)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侧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
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作胸骨穿刺,则应使针体与骨面保持30~40°角),当针头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吸,此时若病人感到轻微锐痛,证明针头确在骨髓腔内并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一般为0.1~0.2ml为宜,如作培养宜吸取2~3ml。
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备作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7.如未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min,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
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要特别注意,血友病患者禁止穿刺。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过度摆动,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穿透内骨板而误伤内脏。
4.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则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如临床疑有败血症,则于骨髓涂片后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送骨髓培养。
5.骨髓液取出后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而使涂片失败。
骨髓穿刺术
【适应证】
1.血液系统疾病各种贫血、白血病、紫癜、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等;
2.肿瘤性疾病与类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转移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等;
3.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败血症、伤寒、疟疾及黑热病等;
4.类白血病反应和脾功能亢进;
5.其他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等。
【操作方法】
1.选择部位
(1)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
(2)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脊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3)胸骨穿刺点位于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因胸骨较薄,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所以要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骨髓穿刺;
(4)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侧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
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作胸骨穿刺,则应使针体与骨面保持30~40°角),当针头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吸,此时若病人感到轻微锐痛,证明针头确在骨髓腔内并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一般为0.1~0.2ml为宜,如作培养宜吸取2~3ml。
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备作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7.如未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min,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
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要特别注意,血友病患者禁止穿刺。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过度摆动,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穿透内骨板而误伤内脏。
4.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则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如临床疑有败血症,则于骨髓涂片后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送骨髓培养。
5.骨髓液取出后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而使涂片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