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6分)

佛鼓 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

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警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⑪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⑫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

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⑬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⑭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吁吁,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来的,表达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来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耶,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

⑮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16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8、 说出第9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9、 第11段对鼓声的描写很有特色,对此加以分析。(3分)

10、

1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

联系全文,分析第16段的作用。(4分)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神鼓童”?(3分)

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7、 赏析第3段加点字 “醒”的精妙之处。(3分)

乡愁的必备条件,所以,乡愁才需要借邮票邮寄。也就是说,没有了这种距离,便无所谓乡愁。 记得几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队,第一次离开北京的家那么远,远得仿佛到了天之外。到达北大荒的第二年,中秋节那一天,一清早天就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渐渐变大,很快天地一片白皑皑。早知道北大荒冬天冷,没有想到冬天也来得这么早。但再大的雪,也要过中秋节呀!坐上一辆小型柴油车,赶到一百里外的富锦县城,买回来的月饼,掉在地上能砸个坑,咬得牙生疼。思念北京,那里毕竟是我的家,那种感情一下子浓得化不开,却又无从发泄。那时生产队的小卖部只剩下了罐头,其他可吃的东西早被知青抢购一空。最后,买了两筒罐头,是那种香蕉罐头,一个罐头里两根截成四节的香蕉。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香蕉的滋味伴随着乡愁的滋味。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乡愁的滋味。

如今离开北大荒已经整整40年,却一次次地思念那片曾经风雪弥漫的荒原。这40年中,尽管我曾经前后回去过三次,却依然怀念那里的乡亲和那里的土地。40年让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远离那里越久,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越长,乡愁便不由而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乡愁随之加深。 后来看学者赵园的著作,她在论述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时说: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而荒原更联系于认识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人关于自身历史、文化、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的认识。她还说,乡土属于某种稳定的价值情感,属于回忆;而荒原则由认识的图景浮出,要求对它的解说与认指。

赵园的话,让我重新审视北大荒。对于我们知青,它属于荒原还是乡土?属于乡土,那里却确实曾经是一片荒原,我们只是如候鸟一样的匆匆过客;属于荒原,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那么多知青如今把它当作自己的故乡一样频频含泪带啼地还乡?过去曾经经过的一切,都融有那样多的情感价值的因素。对于我们知青而言,北大荒这片中国土地上最大的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这片荒原,既有我们的认识价值,又有我们的情感价值;既属于被我们开垦创造的荒原,又属于创造开垦我们回忆的乡土。

于是,我更加明白了,乡愁,除了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像血脉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让这种情感,在这样一次次回溯流淌中,日久弥新而情不自已。

今年的中秋节,我再一次要在美国度过。我居住的地方只是美国中部一个很小的大学城,我春天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家华人超市,很小,只能买到一些简单的东西。而现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已经又开张两家华人超市。前些天,听说新的一家华人超市开张,是占领了原来一家高档家具店的地盘,空间大许多,重新装修开业。慕名而去,一进门,便看见了熟悉的月饼,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想必店家也是想赶在中秋节前开业。赶节日前开业,是中国店家传统的做法,为的就是讨个口彩,在这里是为赢得远离家乡海外人的乡愁。不管怎么说,毕竟可以吃得到家乡正宗的双黄莲蓉月饼了。

其实,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样喜欢吃月饼了,觉得油腻又太甜。但我去这家华人超市的时候,不少华人大学生花比买一个汉堡包贵几倍的价钱买一块双黄莲蓉月饼。排在我前面到收银台的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块月饼付款的时候,和收银员对话说的是汉语,一听口音就知道是老乡北京人。和她说起话来,她举着月饼一笑:好几年没回家了,但也要过中秋节呀,怎么也得吃块月饼尝尝家的滋味呀,就当是回家了。

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这一点,赵园说得对,正因为如此,乡愁才有了价值。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无论是千里迢迢真正意义上的还乡,还是如这位女大学生一样精神还乡。 (选自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9.文中写了哪些“乡愁”?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4分)

20.作者对学者赵园关于“荒原和乡土”的论述持什么态度?(4分)

21.文章详细叙述女大学生买月饼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22.统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对于“乡愁”有怎样的深刻认识?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

月光下的喇叭手 林清玄 (1)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

(2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条大街竟被他孤单落寞的影子紧紧塞满,容不得我们擦身.我不由自主地站定,定定看着他从月光下缓缓步来,他的脚步零乱颠踬,像是有点醉了,他手中提的好像是-瓶酒。

(3)他一步一步逼近,在清冷的月色中我看清,他手中提的原来是一把伸缩喇叭。喇叭斑驳锈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扭粗,缘着喇叭上去握着喇叭的手血管纠结,缘着手上去我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他两鬓的白在路灯下反射成点点星光,穿着一袭宝蓝色滚白边的制服,大盖帽缩皱地贴在他的头上.他真像一个打完仗的兵士,曳着一把还在滴着血的军刀。 (4)在凌晨的夜的小街,我们便那样相逢。

(5)老人吐着冲天的酒气告诉我,他今天下午送完葬后分到两百元,忍不住跑到小摊去灌了几瓶老酒,他说:“几天没喝酒,骨头都软了。”他翻采翻去从裤口袋中找到一张百元大钞,“再去喝两杯,老弟!”他的语句中有一种神奇的口令似的魔力,我为了争取请那一场酒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老人粗声地欣然答应:“就这么说定俺陪你喝两杯,俺噍首歌送你。”

(6)我们走了很长的黑夜的路,才找到隐没在街角的小摊,他把喇叭倒盖在油污的桌子上,肥胖浑圆的店主人操一口广东口音,与老人的清瘦形成很强烈的对比。老人豪气地说:“广东,山东,俺们是半个老乡哩!”店主惊奇问,老人说:“都是个东字哩!”我在六十烛光的灯泡下注视老人,不知道为什么,竟在他平整的双眉跳脱出来几根特别灰白的长眉毛上,看出一点忧郁了。

(7)借着几分酒意,我和老人谈起他飘零的过去。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家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豆田,他年幼的时代便在大豆田中放风筝,捉田鼠,看春风吹来时,田边绽放出嫩黄色小野花,天永远蓝得透明,风雪来时,他们围在温暖的小火炉边取暖,听着戴毡帽的老祖父一遍又一遍说着永无休止的故事。他的童年里有故事、有风声、有雪色、有贴在门楣上等待新年的红纸、有数不完的在三合屋围成的庭院中追逐不尽的笑语„„

(8)“二十四岁那年,俺从田里回家,一部军用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中年汉子把我抓到车上,连锄头都来不及放下,俺害怕地哭着,车子往不知名的路上开走„„”老人从车的小窗中看他的故乡远去,远远地去了,那部车丢下他的童年,他的大豆田,还有他老祖父终于休止的故事。他的眼泪落在车板上,四周的人漠然地看着他,一直到他的眼泪流干。

(9)他辗转地到了海岛,一个识不得字的退伍老兵,只好靠吹喇叭营生。十余年来,老人用骊歌为永眠的人铺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他用的是同一把伸缩喇叭,

喇叭凹了,锈了,在这喇叭的凹锈中,不知道有多少生命被吹送了出去。

(10)海岛的天也蓝得透明,稻子从绿油油的茎中吐出他故乡田中小野花的金黄„„渐渐地,故乡不想了,有时梦里活蹦乱跳地跳出故乡,他正在房间里要掀开新婚的盖头,锣声响鼓声闹,“俺以为这一回一定是真的,睁开眼睛还是假的,常常流一身冷汗。”

(11)老人的故乡在酒杯里转来转去,他端起杯来一口仰尽一杯高粱。三十年过去了,“俺的儿子说不定娶媳妇了。”老人走的时候,他的妻正怀着六十月的身孕,烧好晚餐倚在门上等待他回家,他连一声再见都来不及对她说。老人酗酒的习惯便是在想念他的妻到不能自拔的时候弄成的。

(12)当袁我告诉老人,我们是同乡时,他几乎泼翻凑在口上的酒,几乎是发疯一般地抓紧我的手,问到故乡的种种情状,我说“我连大豆田都没看过。”老人松开手,长叹一声,眼睛红了。

(13)我们都有些醉了,老人一路上吹着他的喇叭回家,那是凌晨三点至静的台北,偶有一辆急驶的汽车呼呼驰过,我胡乱地跟着喇叭唱着,当唱到“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时,声音喑哑了,喇叭哇哇的长音悠长凄楚,在冬夜的空中流荡,流向一些不知道的虚空,总有一丝要流到故乡去的吧!

(14)每次在凌晨的夜里步行,老人的脸与他的喇叭便毫不留情地占据我,可能我再也看不到他了。我知道,老人永远记得他掀开盖头的新娘的面容,而那新娘已然是鬓发飞霜的老太婆了,时光在一次一次的骊歌中走去,老人酌生命已是伸缩喇叭凹凸扭扭的最后一个长音。

(15)在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春天来了,他还站在那个寒凉的街心,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塞了整条街。

7、篇首称“喇叭手”,为什么第(3)改称“老人”?(2分)

8、第(2)、(3)段多处描写“月”,其意图是:

9、简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10.联系全文,鉴赏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5分)

11.探究文中的“喇叭”对于塑造老人形象的意义。(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1)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2)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3)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A)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4)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5)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6)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7)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8)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9)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10)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11)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12)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13)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14)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15)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16)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17)此时已是深夜,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18)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B)小伙子出院的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19)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20)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2006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填写顺序。(不超过10字)

2.文章(15)段“父亲却犹豫起来”,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父亲犹豫的原因。

3.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并举一例作分析。

4.联系全文,谈谈小说标题“父亲的救援”的含义。

5.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A)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

(B)小伙子出院的那天,阳光灿烂。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父亲是一条鱼

正月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父亲的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他精心喂养的各种鱼苗卖给了这些鱼客们。在这一时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

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那些经过反复挑选剩下的鱼苗便成了无人问津之物。于是,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的家乡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路程。父亲

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父亲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踏着夜色匆匆地奔走于一个个鱼市。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三月小阳春必不可少的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所有的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细心地喂养它们。按照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一只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十分投入,十分精心。这些幼鱼就这样在父亲的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地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面前放一只盛了水的脚盆,盆面上铺一块大纱布,纱布里全是快活的小鱼。父亲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盆里的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再挑了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和院落。就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他的头顶上,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我没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里的一曲绝唱。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掉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什么时候把它从屋外捡回来的呢?而且还自己穿着喜滋滋地去给他的姑妈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叫我酸楚而又疼痛。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中都从没穿过一双皮鞋。他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样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那时候,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蒙眬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那一次,父亲站在他的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少喝酒,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题目:

1. 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 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① 顿时,泪眼中的这双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的压在我的心坎上。

② 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影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3. 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

4. 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题

一朵早醒的桃花

(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7)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8)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9)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10)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11)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密的销魂的诉说。

(12)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13)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14)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15)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在第四段至第九段中找出最能概括“早醒的桃花”形象的词语是

2、“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意义:请从三方面来回答。

3、“早醒的桃花”和“孤独”表现在哪里?

4、天空和白扬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毫不羞怯”表现了桃花怎样的精神?

5、“它独自站在枝头”“独自营造着春天”,“露出新鲜的浅笑”,“声音那么甜柔新鲜”等句中反复用了“独自”和“新鲜”,请回答: (1)“独自”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新鲜”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文中多次写到了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二段的作用是

(2)第五段的作用是

(3)第六段写桃花“张开纯真的眼睛”看外界,视觉是怎样变化的?

7、作者表面写早醒的桃花,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早醒的桃花”象征什么?)

参考答案

(一)7.(3分)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凤凰花明亮、艳丽、吵闹之特征,衬托菩提树的沉默。

8.(3分)(以比喻手法,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钟声有渗入人心,于人惊醒、洗涤心灵的作用,以及让人前行于人生路上时充满勇气,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形象生动,极富画面感地写出了钟声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

9.(3分)运用排比(博喻)/(整句,语势连贯,气势酣畅,突出)形象生动地写出鼓声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等变化不定的情势,表达出作者对鼓声的沉醉及内心的震撼。

10.(3分)提到“神鼓童”,写出了神鼓无与伦比的艺术水准和境界,和佛鼓形成对比,突出佛鼓的气定神闲、自然单纯、普度众生、境界无边的特点,凸显佛境与世俗的不同。

11.(4分)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以作者的静默,表现作者为佛鼓所醒心、动容之情状,再现佛鼓既让人沉醉,更让人震撼之作用,凸显文章主旨;以“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做结,引发读者无限回味、想象和遐思。

(二) 答案:

19.①在北大荒过中秋思念北京老家;②离开北大荒40年来不断怀念北大荒;③华人超市开业延续中国传统做法迎合海外人的乡愁;④在华人超市购买月饼品味海外人的乡愁。(4分,每点1分) 20.①作者对北大荒怀有特殊感情,所以对赵园所说的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并不完全认可,他认为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2分)②对赵园所说的“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作者表示赞同。(2分)

21.①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乡愁与回忆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②照应题目,并为下文引出精神还乡铺垫。(2分)

22.第一问:①与家乡的距离和时间是乡愁的必备条件;②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③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3分)

第二问:选择其中一点认识,言之成理即可。(3分) (三)答案:

7、(2分)“喇叭手”是职业称呼,称“老人”表达“我”对他的亲近和尊重。

8、(3分)照应标题,借月光映照老人饱经沧桑的外貌,月色为老人的出场营造凄冷的气氛。给全文奠定悲凉的基调,“月”这一意向与思乡的主旨吻合。

9、(2分)被臆想的小黄花透露出老人且认他乡作故乡的无奈和思乡之浓。

10、(4分)在结构上点题并呼应了开头,强化了我与喇叭手一面之缘却难以忘怀。内容上以一个远离故土的退伍老兵的孤苦形象,揭示了这个群体无法消解的乡愁无形却历久弥稠,引发共鸣、思考和回味。

11、(5分)文中多处描写这把“锈了”、“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的喇叭,它隐喻着老人命运的坎坷和思乡的悲苦;“喇叭”吹奏的骊歌渲染了老人的乡愁,也预示着老人命运的凄凉结尾,凹锈的喇叭与老人的命运互为映衬塑造了丰满感人的艺术形象。 (四)

1、父亲得知“我”出事 -> 父亲到医院救儿子 -> 父亲得知出事的不是“我” -> 父亲决定用钱救援小伙子 -> 小伙事业有成

2、父亲疼惜小偷,心生怜悯,替小偷的未来着想。

3、父亲深爱儿子,有爱心并且宽容。

4、指父亲救援小偷的生命,以一颗宽容的心拯救小伙子的灵魂、精神,并教给他手艺,让他重新做人。 5、选择( A )作用:渲染阴暗的气氛,为下文的车祸作铺垫。

选择( B )作用:渲染明朗、温暖的氛围,烘托了小伙子愉悦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喻指新的人生。

(五) 答案

1.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 2.①通过把一双儿子的皮鞋比作两块大石头压在心坎上,表达了作为儿子的“我”因父亲终身未买一双皮鞋而产生的心酸、愧疚之情。

②父亲一直送“我”,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影,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3.衬托欢快愉悦的气氛,突出父亲的勤劳品质。

4.写父亲养鱼卖鱼,表现其勤劳;写父亲热情招待鱼客,表现其朴实、好客;写父亲穿我丢弃的皮鞋,表现其节俭;写父亲送我、叮嘱我,表现对儿子的关爱。

(六)参考答案

1、早醒灿烂孤独(也可答:生命的先觉者) 2、(1)独自营造春天,生命年华绚烂美丽。 (2)使死寂的世界顿时溢满了生气。 (3)追随者摹仿它,拥有和分享春天。 3、(1)最早开放时,独自忍受无边灰暗的背景。 (2)群花开放时,大家不认识它,不记得它。 4、(1)无力改变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的世界。 (2)勇敢、执着、自信、乐观

5、(1)桃花开放时,既是孤独寂寞的,又是独立无畏地开拓的。

(2)起强调突出作用,表现桃花旺盛的生命活动,与死寂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其营造春天,唤醒生命的作用。

6、(1)渲染环境的颓败景象,引起对桃花的怀念。

(2)表现环境的寂寥冷落,为桃花设置背景,为写其骤然开往作铺垫。 (3)由近及远,由下而上(由点到面,由封闭到开放) 7、可以从下面选定一个角度,简述个人理解。

(1)由十、十一段,赞扬桃花早醒,唤醒群花的先觉精神。 (2)由十二、十三段,评述人们评价看待早醒的花与群花的态度。 (3)由早醒的花与群花所遭受的不同看待,评说命运结局。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6分)

佛鼓 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

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警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⑪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⑫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

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⑬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⑭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吁吁,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来的,表达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来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耶,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

⑮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16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8、 说出第9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9、 第11段对鼓声的描写很有特色,对此加以分析。(3分)

10、

1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

联系全文,分析第16段的作用。(4分)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神鼓童”?(3分)

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7、 赏析第3段加点字 “醒”的精妙之处。(3分)

乡愁的必备条件,所以,乡愁才需要借邮票邮寄。也就是说,没有了这种距离,便无所谓乡愁。 记得几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队,第一次离开北京的家那么远,远得仿佛到了天之外。到达北大荒的第二年,中秋节那一天,一清早天就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渐渐变大,很快天地一片白皑皑。早知道北大荒冬天冷,没有想到冬天也来得这么早。但再大的雪,也要过中秋节呀!坐上一辆小型柴油车,赶到一百里外的富锦县城,买回来的月饼,掉在地上能砸个坑,咬得牙生疼。思念北京,那里毕竟是我的家,那种感情一下子浓得化不开,却又无从发泄。那时生产队的小卖部只剩下了罐头,其他可吃的东西早被知青抢购一空。最后,买了两筒罐头,是那种香蕉罐头,一个罐头里两根截成四节的香蕉。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香蕉的滋味伴随着乡愁的滋味。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乡愁的滋味。

如今离开北大荒已经整整40年,却一次次地思念那片曾经风雪弥漫的荒原。这40年中,尽管我曾经前后回去过三次,却依然怀念那里的乡亲和那里的土地。40年让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远离那里越久,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越长,乡愁便不由而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乡愁随之加深。 后来看学者赵园的著作,她在论述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时说: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而荒原更联系于认识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人关于自身历史、文化、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的认识。她还说,乡土属于某种稳定的价值情感,属于回忆;而荒原则由认识的图景浮出,要求对它的解说与认指。

赵园的话,让我重新审视北大荒。对于我们知青,它属于荒原还是乡土?属于乡土,那里却确实曾经是一片荒原,我们只是如候鸟一样的匆匆过客;属于荒原,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那么多知青如今把它当作自己的故乡一样频频含泪带啼地还乡?过去曾经经过的一切,都融有那样多的情感价值的因素。对于我们知青而言,北大荒这片中国土地上最大的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这片荒原,既有我们的认识价值,又有我们的情感价值;既属于被我们开垦创造的荒原,又属于创造开垦我们回忆的乡土。

于是,我更加明白了,乡愁,除了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像血脉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让这种情感,在这样一次次回溯流淌中,日久弥新而情不自已。

今年的中秋节,我再一次要在美国度过。我居住的地方只是美国中部一个很小的大学城,我春天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家华人超市,很小,只能买到一些简单的东西。而现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已经又开张两家华人超市。前些天,听说新的一家华人超市开张,是占领了原来一家高档家具店的地盘,空间大许多,重新装修开业。慕名而去,一进门,便看见了熟悉的月饼,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想必店家也是想赶在中秋节前开业。赶节日前开业,是中国店家传统的做法,为的就是讨个口彩,在这里是为赢得远离家乡海外人的乡愁。不管怎么说,毕竟可以吃得到家乡正宗的双黄莲蓉月饼了。

其实,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样喜欢吃月饼了,觉得油腻又太甜。但我去这家华人超市的时候,不少华人大学生花比买一个汉堡包贵几倍的价钱买一块双黄莲蓉月饼。排在我前面到收银台的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块月饼付款的时候,和收银员对话说的是汉语,一听口音就知道是老乡北京人。和她说起话来,她举着月饼一笑:好几年没回家了,但也要过中秋节呀,怎么也得吃块月饼尝尝家的滋味呀,就当是回家了。

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这一点,赵园说得对,正因为如此,乡愁才有了价值。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无论是千里迢迢真正意义上的还乡,还是如这位女大学生一样精神还乡。 (选自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9.文中写了哪些“乡愁”?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4分)

20.作者对学者赵园关于“荒原和乡土”的论述持什么态度?(4分)

21.文章详细叙述女大学生买月饼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22.统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对于“乡愁”有怎样的深刻认识?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

月光下的喇叭手 林清玄 (1)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

(2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条大街竟被他孤单落寞的影子紧紧塞满,容不得我们擦身.我不由自主地站定,定定看着他从月光下缓缓步来,他的脚步零乱颠踬,像是有点醉了,他手中提的好像是-瓶酒。

(3)他一步一步逼近,在清冷的月色中我看清,他手中提的原来是一把伸缩喇叭。喇叭斑驳锈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扭粗,缘着喇叭上去握着喇叭的手血管纠结,缘着手上去我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他两鬓的白在路灯下反射成点点星光,穿着一袭宝蓝色滚白边的制服,大盖帽缩皱地贴在他的头上.他真像一个打完仗的兵士,曳着一把还在滴着血的军刀。 (4)在凌晨的夜的小街,我们便那样相逢。

(5)老人吐着冲天的酒气告诉我,他今天下午送完葬后分到两百元,忍不住跑到小摊去灌了几瓶老酒,他说:“几天没喝酒,骨头都软了。”他翻采翻去从裤口袋中找到一张百元大钞,“再去喝两杯,老弟!”他的语句中有一种神奇的口令似的魔力,我为了争取请那一场酒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老人粗声地欣然答应:“就这么说定俺陪你喝两杯,俺噍首歌送你。”

(6)我们走了很长的黑夜的路,才找到隐没在街角的小摊,他把喇叭倒盖在油污的桌子上,肥胖浑圆的店主人操一口广东口音,与老人的清瘦形成很强烈的对比。老人豪气地说:“广东,山东,俺们是半个老乡哩!”店主惊奇问,老人说:“都是个东字哩!”我在六十烛光的灯泡下注视老人,不知道为什么,竟在他平整的双眉跳脱出来几根特别灰白的长眉毛上,看出一点忧郁了。

(7)借着几分酒意,我和老人谈起他飘零的过去。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家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豆田,他年幼的时代便在大豆田中放风筝,捉田鼠,看春风吹来时,田边绽放出嫩黄色小野花,天永远蓝得透明,风雪来时,他们围在温暖的小火炉边取暖,听着戴毡帽的老祖父一遍又一遍说着永无休止的故事。他的童年里有故事、有风声、有雪色、有贴在门楣上等待新年的红纸、有数不完的在三合屋围成的庭院中追逐不尽的笑语„„

(8)“二十四岁那年,俺从田里回家,一部军用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中年汉子把我抓到车上,连锄头都来不及放下,俺害怕地哭着,车子往不知名的路上开走„„”老人从车的小窗中看他的故乡远去,远远地去了,那部车丢下他的童年,他的大豆田,还有他老祖父终于休止的故事。他的眼泪落在车板上,四周的人漠然地看着他,一直到他的眼泪流干。

(9)他辗转地到了海岛,一个识不得字的退伍老兵,只好靠吹喇叭营生。十余年来,老人用骊歌为永眠的人铺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他用的是同一把伸缩喇叭,

喇叭凹了,锈了,在这喇叭的凹锈中,不知道有多少生命被吹送了出去。

(10)海岛的天也蓝得透明,稻子从绿油油的茎中吐出他故乡田中小野花的金黄„„渐渐地,故乡不想了,有时梦里活蹦乱跳地跳出故乡,他正在房间里要掀开新婚的盖头,锣声响鼓声闹,“俺以为这一回一定是真的,睁开眼睛还是假的,常常流一身冷汗。”

(11)老人的故乡在酒杯里转来转去,他端起杯来一口仰尽一杯高粱。三十年过去了,“俺的儿子说不定娶媳妇了。”老人走的时候,他的妻正怀着六十月的身孕,烧好晚餐倚在门上等待他回家,他连一声再见都来不及对她说。老人酗酒的习惯便是在想念他的妻到不能自拔的时候弄成的。

(12)当袁我告诉老人,我们是同乡时,他几乎泼翻凑在口上的酒,几乎是发疯一般地抓紧我的手,问到故乡的种种情状,我说“我连大豆田都没看过。”老人松开手,长叹一声,眼睛红了。

(13)我们都有些醉了,老人一路上吹着他的喇叭回家,那是凌晨三点至静的台北,偶有一辆急驶的汽车呼呼驰过,我胡乱地跟着喇叭唱着,当唱到“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时,声音喑哑了,喇叭哇哇的长音悠长凄楚,在冬夜的空中流荡,流向一些不知道的虚空,总有一丝要流到故乡去的吧!

(14)每次在凌晨的夜里步行,老人的脸与他的喇叭便毫不留情地占据我,可能我再也看不到他了。我知道,老人永远记得他掀开盖头的新娘的面容,而那新娘已然是鬓发飞霜的老太婆了,时光在一次一次的骊歌中走去,老人酌生命已是伸缩喇叭凹凸扭扭的最后一个长音。

(15)在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春天来了,他还站在那个寒凉的街心,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塞了整条街。

7、篇首称“喇叭手”,为什么第(3)改称“老人”?(2分)

8、第(2)、(3)段多处描写“月”,其意图是:

9、简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10.联系全文,鉴赏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5分)

11.探究文中的“喇叭”对于塑造老人形象的意义。(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1)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2)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3)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A)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4)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5)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6)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7)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8)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9)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10)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11)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12)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13)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14)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15)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16)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17)此时已是深夜,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18)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B)小伙子出院的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19)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20)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2006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填写顺序。(不超过10字)

2.文章(15)段“父亲却犹豫起来”,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父亲犹豫的原因。

3.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并举一例作分析。

4.联系全文,谈谈小说标题“父亲的救援”的含义。

5.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A)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

(B)小伙子出院的那天,阳光灿烂。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父亲是一条鱼

正月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父亲的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他精心喂养的各种鱼苗卖给了这些鱼客们。在这一时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

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那些经过反复挑选剩下的鱼苗便成了无人问津之物。于是,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的家乡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路程。父亲

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父亲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踏着夜色匆匆地奔走于一个个鱼市。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三月小阳春必不可少的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所有的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细心地喂养它们。按照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一只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十分投入,十分精心。这些幼鱼就这样在父亲的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地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面前放一只盛了水的脚盆,盆面上铺一块大纱布,纱布里全是快活的小鱼。父亲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盆里的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再挑了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和院落。就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他的头顶上,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我没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里的一曲绝唱。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掉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什么时候把它从屋外捡回来的呢?而且还自己穿着喜滋滋地去给他的姑妈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叫我酸楚而又疼痛。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中都从没穿过一双皮鞋。他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样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那时候,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蒙眬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那一次,父亲站在他的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少喝酒,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题目:

1. 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 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① 顿时,泪眼中的这双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的压在我的心坎上。

② 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影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3. 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

4. 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题

一朵早醒的桃花

(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7)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8)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9)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10)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11)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密的销魂的诉说。

(12)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13)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14)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15)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在第四段至第九段中找出最能概括“早醒的桃花”形象的词语是

2、“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意义:请从三方面来回答。

3、“早醒的桃花”和“孤独”表现在哪里?

4、天空和白扬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毫不羞怯”表现了桃花怎样的精神?

5、“它独自站在枝头”“独自营造着春天”,“露出新鲜的浅笑”,“声音那么甜柔新鲜”等句中反复用了“独自”和“新鲜”,请回答: (1)“独自”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新鲜”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文中多次写到了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二段的作用是

(2)第五段的作用是

(3)第六段写桃花“张开纯真的眼睛”看外界,视觉是怎样变化的?

7、作者表面写早醒的桃花,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早醒的桃花”象征什么?)

参考答案

(一)7.(3分)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凤凰花明亮、艳丽、吵闹之特征,衬托菩提树的沉默。

8.(3分)(以比喻手法,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钟声有渗入人心,于人惊醒、洗涤心灵的作用,以及让人前行于人生路上时充满勇气,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形象生动,极富画面感地写出了钟声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

9.(3分)运用排比(博喻)/(整句,语势连贯,气势酣畅,突出)形象生动地写出鼓声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等变化不定的情势,表达出作者对鼓声的沉醉及内心的震撼。

10.(3分)提到“神鼓童”,写出了神鼓无与伦比的艺术水准和境界,和佛鼓形成对比,突出佛鼓的气定神闲、自然单纯、普度众生、境界无边的特点,凸显佛境与世俗的不同。

11.(4分)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以作者的静默,表现作者为佛鼓所醒心、动容之情状,再现佛鼓既让人沉醉,更让人震撼之作用,凸显文章主旨;以“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做结,引发读者无限回味、想象和遐思。

(二) 答案:

19.①在北大荒过中秋思念北京老家;②离开北大荒40年来不断怀念北大荒;③华人超市开业延续中国传统做法迎合海外人的乡愁;④在华人超市购买月饼品味海外人的乡愁。(4分,每点1分) 20.①作者对北大荒怀有特殊感情,所以对赵园所说的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并不完全认可,他认为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2分)②对赵园所说的“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作者表示赞同。(2分)

21.①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乡愁与回忆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②照应题目,并为下文引出精神还乡铺垫。(2分)

22.第一问:①与家乡的距离和时间是乡愁的必备条件;②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③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3分)

第二问:选择其中一点认识,言之成理即可。(3分) (三)答案:

7、(2分)“喇叭手”是职业称呼,称“老人”表达“我”对他的亲近和尊重。

8、(3分)照应标题,借月光映照老人饱经沧桑的外貌,月色为老人的出场营造凄冷的气氛。给全文奠定悲凉的基调,“月”这一意向与思乡的主旨吻合。

9、(2分)被臆想的小黄花透露出老人且认他乡作故乡的无奈和思乡之浓。

10、(4分)在结构上点题并呼应了开头,强化了我与喇叭手一面之缘却难以忘怀。内容上以一个远离故土的退伍老兵的孤苦形象,揭示了这个群体无法消解的乡愁无形却历久弥稠,引发共鸣、思考和回味。

11、(5分)文中多处描写这把“锈了”、“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的喇叭,它隐喻着老人命运的坎坷和思乡的悲苦;“喇叭”吹奏的骊歌渲染了老人的乡愁,也预示着老人命运的凄凉结尾,凹锈的喇叭与老人的命运互为映衬塑造了丰满感人的艺术形象。 (四)

1、父亲得知“我”出事 -> 父亲到医院救儿子 -> 父亲得知出事的不是“我” -> 父亲决定用钱救援小伙子 -> 小伙事业有成

2、父亲疼惜小偷,心生怜悯,替小偷的未来着想。

3、父亲深爱儿子,有爱心并且宽容。

4、指父亲救援小偷的生命,以一颗宽容的心拯救小伙子的灵魂、精神,并教给他手艺,让他重新做人。 5、选择( A )作用:渲染阴暗的气氛,为下文的车祸作铺垫。

选择( B )作用:渲染明朗、温暖的氛围,烘托了小伙子愉悦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喻指新的人生。

(五) 答案

1.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 2.①通过把一双儿子的皮鞋比作两块大石头压在心坎上,表达了作为儿子的“我”因父亲终身未买一双皮鞋而产生的心酸、愧疚之情。

②父亲一直送“我”,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影,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3.衬托欢快愉悦的气氛,突出父亲的勤劳品质。

4.写父亲养鱼卖鱼,表现其勤劳;写父亲热情招待鱼客,表现其朴实、好客;写父亲穿我丢弃的皮鞋,表现其节俭;写父亲送我、叮嘱我,表现对儿子的关爱。

(六)参考答案

1、早醒灿烂孤独(也可答:生命的先觉者) 2、(1)独自营造春天,生命年华绚烂美丽。 (2)使死寂的世界顿时溢满了生气。 (3)追随者摹仿它,拥有和分享春天。 3、(1)最早开放时,独自忍受无边灰暗的背景。 (2)群花开放时,大家不认识它,不记得它。 4、(1)无力改变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的世界。 (2)勇敢、执着、自信、乐观

5、(1)桃花开放时,既是孤独寂寞的,又是独立无畏地开拓的。

(2)起强调突出作用,表现桃花旺盛的生命活动,与死寂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其营造春天,唤醒生命的作用。

6、(1)渲染环境的颓败景象,引起对桃花的怀念。

(2)表现环境的寂寥冷落,为桃花设置背景,为写其骤然开往作铺垫。 (3)由近及远,由下而上(由点到面,由封闭到开放) 7、可以从下面选定一个角度,简述个人理解。

(1)由十、十一段,赞扬桃花早醒,唤醒群花的先觉精神。 (2)由十二、十三段,评述人们评价看待早醒的花与群花的态度。 (3)由早醒的花与群花所遭受的不同看待,评说命运结局。


相关文章

  • 岳阳楼记(复习题集)(题及答案)
  •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岳阳楼记>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 作家: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课文分析 1.主旨: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象,描写""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 ...查看


  • [晋书·王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晋书 (一) (14分) 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时辎重金宝甚多,亲宾无不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指导
  • -------现代文阅读指导 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指导 -------现代文阅读指 学生思考: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 ...查看


  • 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封①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 ...查看


  • [宋书·臧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 ...查看


  • 韩愈[争臣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争臣①论 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②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练习答案
  • 七年级下册课程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D 2.A 3.A 4.B 5.C 6.D 7.D 8.D 9.①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②竹中窥落日 ③独坐幽篁里 ④思君不见下渝州 赋分说明:每句1分,共4分. 二.阅读理解 ...查看


  • [赵普]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 课题: <赵普>课内外对比阅读 命题:许礼靖 审核: 做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普性深 ...查看


  •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
  •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2) <川江号子> 一.积累运用 1.读写下列词语 呼号 万丈断崖 百舸争流 震荡 沉默无声 凶猛 沥血 2.文学常识填空: 蔡其矫,生于福建晋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50年代曾深入江汉.四川一带体验生 ...查看


  • [海底两万里]阅读练习题答案
  • <海底两万里>阅读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第一部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