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经典浸润人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漫漫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文坛上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星,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写出来的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在每一个人的成长中,都有诗歌如影相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走进一篇篇经典美文,徜徉在诗的美妙意境中,感受祖国文化的不朽魅力。    一、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如今这个快餐阅读时代、读图时代,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努力去还原那个时代的作品,去倾听古人的心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但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她散发出来的智慧的光辉成为了提升心灵的一剂良药,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    二、课堂纵横    在即将结束的这个学期里,我教授了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课本,里面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但我更钟情于古诗词的教学。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如在导入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我就用英雄的话题来激趣:“何谓英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会有各自不同的标准。我心目中的英雄,要有过人的才干、勇武超人的气概,必要时还要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一个英雄,还要在强权压顶时坚持正义,在外辱侵略时捍卫民族的尊严。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两位英雄人物――陆游和文天祥。”在我的循循善诱下,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里是多么向往英雄啊!这种情结一经老师的触发,极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读懂诗意    本册课本选取了杜甫的两首诗歌:《春望》和《望岳》。对于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学生的理解不一定能非常到位。我就反复引导学生诵读,在一遍又一遍的吟咏中,加上我适时的点拨,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春望》一诗的前四句明为写景,实则抒怀,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从而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安史之乱以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读后让人触景伤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借花鸟来移情于景,使人读后印象深刻。后四句则是叙写遭乱思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写出了战乱中的人们渴望得到亲人平安的讯息,读后令人动容。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是透过一个细节描写来为刻画了一个忧国思家的作者的形象,让人心动情牵。再读杜甫的《望岳》,我们分明感受到年轻时的杜甫满身的豪情和万丈的雄心壮志。特别是最后一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写尽了作者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成为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三)品味鉴赏,优化课堂,拥抱经典    诵读关键在于心入于境,情会于物。而要真正做到心领神会,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的。学生在学习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就遇到了一些困惑。他们不明白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感,抑或说没有完全读懂这首诗歌。我就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内涵。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如果说盛唐是如日中天,晚唐就是斜阳落照了。然而,权贵们任然贪图享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知末日将至。杜牧正是借秦淮一隅,表达对国家深沉的隐忧,传达了一个文人的良知,表现了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历史意识和忧患意识。而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却非常委婉含蓄,借景抒情,可谓是秦淮绝唱。    (四)知人论世,升华情感    当我们走进缤纷绚烂的诗歌王国时,不难感受到陶渊明的“隐”、李白的“洒脱”、苏轼的“旷达”……这主要归功于诗歌语言能凝练地反映生活,饱含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必须要学会知人论世,走进诗人丰富的、细腻的、善感的内心世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这首诗一开始就极力描绘了战事的吃紧、局势的危机,“黑云压城城欲摧”就演化成兵临城下、局势危急的代名词,毫无悬念地成了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紧接着作者写出了守城的将士们夜袭敌营,誓死保卫城池的决心“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收到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三、文本发散,意义深远    语文课本特别是古诗词,以她独有的魅力塑造着学生的灵魂,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丰富着学生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本语文书就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能感受到古代的真正文人身上所具有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爱国爱民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悲悯情怀,这些都早已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对于学生而言,学好这些美文,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意存高远是非常有意义的。她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语感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表达能力的增强、想象能力的提升,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七中学)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漫漫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文坛上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星,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写出来的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在每一个人的成长中,都有诗歌如影相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走进一篇篇经典美文,徜徉在诗的美妙意境中,感受祖国文化的不朽魅力。    一、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如今这个快餐阅读时代、读图时代,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努力去还原那个时代的作品,去倾听古人的心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但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她散发出来的智慧的光辉成为了提升心灵的一剂良药,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    二、课堂纵横    在即将结束的这个学期里,我教授了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课本,里面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但我更钟情于古诗词的教学。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如在导入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我就用英雄的话题来激趣:“何谓英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会有各自不同的标准。我心目中的英雄,要有过人的才干、勇武超人的气概,必要时还要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一个英雄,还要在强权压顶时坚持正义,在外辱侵略时捍卫民族的尊严。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两位英雄人物――陆游和文天祥。”在我的循循善诱下,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里是多么向往英雄啊!这种情结一经老师的触发,极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读懂诗意    本册课本选取了杜甫的两首诗歌:《春望》和《望岳》。对于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学生的理解不一定能非常到位。我就反复引导学生诵读,在一遍又一遍的吟咏中,加上我适时的点拨,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春望》一诗的前四句明为写景,实则抒怀,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从而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安史之乱以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读后让人触景伤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借花鸟来移情于景,使人读后印象深刻。后四句则是叙写遭乱思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写出了战乱中的人们渴望得到亲人平安的讯息,读后令人动容。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是透过一个细节描写来为刻画了一个忧国思家的作者的形象,让人心动情牵。再读杜甫的《望岳》,我们分明感受到年轻时的杜甫满身的豪情和万丈的雄心壮志。特别是最后一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写尽了作者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成为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三)品味鉴赏,优化课堂,拥抱经典    诵读关键在于心入于境,情会于物。而要真正做到心领神会,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的。学生在学习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就遇到了一些困惑。他们不明白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感,抑或说没有完全读懂这首诗歌。我就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内涵。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如果说盛唐是如日中天,晚唐就是斜阳落照了。然而,权贵们任然贪图享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知末日将至。杜牧正是借秦淮一隅,表达对国家深沉的隐忧,传达了一个文人的良知,表现了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历史意识和忧患意识。而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却非常委婉含蓄,借景抒情,可谓是秦淮绝唱。    (四)知人论世,升华情感    当我们走进缤纷绚烂的诗歌王国时,不难感受到陶渊明的“隐”、李白的“洒脱”、苏轼的“旷达”……这主要归功于诗歌语言能凝练地反映生活,饱含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必须要学会知人论世,走进诗人丰富的、细腻的、善感的内心世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这首诗一开始就极力描绘了战事的吃紧、局势的危机,“黑云压城城欲摧”就演化成兵临城下、局势危急的代名词,毫无悬念地成了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紧接着作者写出了守城的将士们夜袭敌营,誓死保卫城池的决心“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收到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三、文本发散,意义深远    语文课本特别是古诗词,以她独有的魅力塑造着学生的灵魂,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丰富着学生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本语文书就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能感受到古代的真正文人身上所具有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爱国爱民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悲悯情怀,这些都早已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对于学生而言,学好这些美文,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意存高远是非常有意义的。她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语感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表达能力的增强、想象能力的提升,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七中学)


相关文章

  • 用书香浸润教育的生命
  • 用书香浸润教育的生命 如皋市白蒲镇中心初中 刘晓光 古镇白蒲,雅称蒲塘,始建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向为"教育之乡"."京剧之乡"和"长寿之乡",史称"通如文风莫 ...查看


  • 读书工程实施方案
  • 胡总乡中心学校"读书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太和县教育系统实施"三项工程"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倡导"书生意气",营造书香校园,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 ...查看


  •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论文
  •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活动目的: 经典,在词典中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由此推知,中华经典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所积淀流传下来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了. 中华经典是思想的宝库.它蕴含着滋养后人高尚品性的丰富 ...查看


  •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2014年经典诵读比赛主持稿
  • 雅言传承文明 1. 比赛采用10分制 梦> 2. 各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上 5.李白的<将进酒>堪称 经典浸润人生 --杜尔基中学 经典诵读大赛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 ...查看


  • 2014读书节方案
  • 2014"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校园 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读书能扩展人生的宽度,滋养"底气" ,带来"灵气".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主题阅读引导和组 ...查看


  • 缤纷十一月广播稿
  • 缤纷十一月 齐: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听着熟悉的旋律,龙岭小学红领巾广播和大家见面啦! 男:我是 . 女:我是 . 男:今天,我们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缤纷十一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我们喜欢阅读,喜欢溢满书香的校园, ...查看


  • 传承经典浸润人生
  • 传承经典 浸润人生 --棣丰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我校 ...查看


  • 东焦小学红色经典浸润校园活动总结
  • 红色经典浸润校园活动总结 鹿泉市宜安镇东焦小学 自从"红色经典浸润校园"活动开展以来,我校以"五红"教育为主线,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教育活 ...查看


  • 走进中华经典,让书香浸润心灵(演讲稿)
  • 无数个清晨和黄昏,在蒙受了太多的红尘和世俗之后,在经见了太多的喧嚣和浮躁之后,聆听着教室飘出的诵读声,在学校窗明几净的图书室,我的心灵在书香的浸润中得到了慰藉和宁静. 在书橱隔成的长廊里,在中华经典的陈列前,轻抚着一张张洁白的书页,默读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