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强化协会作用 促进转移服务
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集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
(2012年8月)
集贤县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县,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19.5万,农村劳动力11.2万人。辖5镇3乡159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193万亩,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富裕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这部分人充分转移就业,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也是我们县一直关注的问题。为了发展的需要组建了集贤县农村劳务输出协会,几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工作,探索出一条依托市场、选聘能人、强化培训双向转移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加强基础建设,增创一流协会
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工作,要想输出技能型农民工,就必须把培训工作抓好,搞好基础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打好基础、创建品牌,是协会通过培训学校这个载体,真正具有感召力、凝聚力、亲和力。是广大农村劳动力一看就觉得能行、一听就觉得能学到东西、一访就觉得有实力、有就业的真正出路。为此我县劳动力转移主管部门高薪聘请了有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经验的佳木斯技师学院退休老校长于占河为协会会长,在他的组织领导下,筹建
了一个高标准可供120人上课的多媒体培训室,一处48台套焊接机设备的实习场地,并且为了技能培训高标准起步,协会还聘请了佳木斯及县内等12个专业型教师18人,被农民工誉为集贤县最知名讲师团。时任省办主任的李连瑞检查我县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
二、强化宗旨意识,扩宽就业门路
为切实做好转移工作,协会发挥服务、沟通和协调作用,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协会时刻关注劳务市场动态,采取学习有关文件、观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动态,寻找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和各大企业了解该地企业用工情况和劳务需求;把县内大中型企业领导请进来,了解培训就业、转移情况,掌握劳务市场需求。从而确定了保安、市场营销、采矿、畜禽养殖等9个培训专业,并与59家企业达成212个就业岗位,由于所培训专业适应市场需求,每年培训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就达300多名、像采矿工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全部被机关、企业招用。今年3月份以来,在县办的领导下,协会抓住备春耕前的有利时机,先后在福利镇、集贤镇、丰乐镇、升昌镇、兴安乡、和永安乡洪胜村、兴盛村举办9期培训班,培训畜牧养殖、植物保护专业人员694名,有效地遏制了猪病爆发疫情和及时为农民提供了春耕生产智力支持。
三、精心筹划组织,切实搞好培训
开发民智、提高民技、促农转移、促农增收。该协会在精选
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基础上,严格编制教学教材教案,严格确定教授、实习培训的内容和时间,把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培训、实习有条不紊、内容先进、技能技术含量高、实际使用。全县村级初级防疫员培训班举办前,协会聘请养猪专家县畜牧兽医总兽医师马国志等3人编印《村级动物防疫教材》一书,教材中收进了最先进的猪前腔动脉采血等技术,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还购买了生猪和生鸡供学员实习,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操作水平有了跨越式的提高。特种设备操作3个培训班都做到了教材先进,讲师资格县内一流,实习操作指导有力。协会编印了《养猪实用技术》、《养牛实用技术》、《食品加工实用技术》等多种培训教才,保证参训人员人手1册。今年还根据专业村生产实际,把培训班办到村屯。永安乡洪胜村有50多户从事黄牛育肥、贩运,协会驱车近百里到村举办培训班,到养牛大户现场指导,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培训关系,养牛户和稻农都大大减少了损失。
四、加大联动协作,促进对俄输出
几年来,我县把对俄转移输出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加大农业合作开发的基础,加大对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促进对俄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政府搭桥,县办运作,协会落实。为鼓励农民境外务工创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境外农业合作政策,同时,在办理出境手续,确定项目,都给予适当的帮助,从08年成立协会到现在累计输出100多人,其中有30多人在俄有自己的产业,年实现收入一千多万元。
二是做好“三到位”即政策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的工作机制,同时利用原有的在俄农民工以走一带二的原则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二是通过培训,为境外输出人员的生活、工作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在俄不能盲目的就业或创业,通过学到的东西和技能在俄更好的工作。我县丰乐镇东风村李亦通过学习后到俄种植蔬菜当年获利9万元,并且带动了我县40多人输出到俄。三是跟踪服务。我县劳转办通过原有在俄打工人员开展针对俄的农业合作开发洽谈,听说我县阳霖油脂集团通过同江口岸,饶河口岸与俄方建立了600公顷的大豆生产基地,协会及时与阳霖油脂集团沟通,做好后期生产的用人工作,做好服务,现已有105人在俄就业,年可收入600万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协会在省、市劳转办的领导下逐渐成长起来,以成为我县劳务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助推器”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虽然我们的工作从县,到市,到省最后走出国门,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部门参与越来越多,为国内外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得到了合作方的称赞,但是与省市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认真吸取兄弟市县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强化协会作用 促进转移服务
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集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
(2012年8月)
集贤县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县,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19.5万,农村劳动力11.2万人。辖5镇3乡159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193万亩,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富裕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这部分人充分转移就业,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也是我们县一直关注的问题。为了发展的需要组建了集贤县农村劳务输出协会,几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工作,探索出一条依托市场、选聘能人、强化培训双向转移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加强基础建设,增创一流协会
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工作,要想输出技能型农民工,就必须把培训工作抓好,搞好基础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打好基础、创建品牌,是协会通过培训学校这个载体,真正具有感召力、凝聚力、亲和力。是广大农村劳动力一看就觉得能行、一听就觉得能学到东西、一访就觉得有实力、有就业的真正出路。为此我县劳动力转移主管部门高薪聘请了有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经验的佳木斯技师学院退休老校长于占河为协会会长,在他的组织领导下,筹建
了一个高标准可供120人上课的多媒体培训室,一处48台套焊接机设备的实习场地,并且为了技能培训高标准起步,协会还聘请了佳木斯及县内等12个专业型教师18人,被农民工誉为集贤县最知名讲师团。时任省办主任的李连瑞检查我县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
二、强化宗旨意识,扩宽就业门路
为切实做好转移工作,协会发挥服务、沟通和协调作用,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协会时刻关注劳务市场动态,采取学习有关文件、观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动态,寻找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和各大企业了解该地企业用工情况和劳务需求;把县内大中型企业领导请进来,了解培训就业、转移情况,掌握劳务市场需求。从而确定了保安、市场营销、采矿、畜禽养殖等9个培训专业,并与59家企业达成212个就业岗位,由于所培训专业适应市场需求,每年培训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就达300多名、像采矿工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全部被机关、企业招用。今年3月份以来,在县办的领导下,协会抓住备春耕前的有利时机,先后在福利镇、集贤镇、丰乐镇、升昌镇、兴安乡、和永安乡洪胜村、兴盛村举办9期培训班,培训畜牧养殖、植物保护专业人员694名,有效地遏制了猪病爆发疫情和及时为农民提供了春耕生产智力支持。
三、精心筹划组织,切实搞好培训
开发民智、提高民技、促农转移、促农增收。该协会在精选
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基础上,严格编制教学教材教案,严格确定教授、实习培训的内容和时间,把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培训、实习有条不紊、内容先进、技能技术含量高、实际使用。全县村级初级防疫员培训班举办前,协会聘请养猪专家县畜牧兽医总兽医师马国志等3人编印《村级动物防疫教材》一书,教材中收进了最先进的猪前腔动脉采血等技术,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还购买了生猪和生鸡供学员实习,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操作水平有了跨越式的提高。特种设备操作3个培训班都做到了教材先进,讲师资格县内一流,实习操作指导有力。协会编印了《养猪实用技术》、《养牛实用技术》、《食品加工实用技术》等多种培训教才,保证参训人员人手1册。今年还根据专业村生产实际,把培训班办到村屯。永安乡洪胜村有50多户从事黄牛育肥、贩运,协会驱车近百里到村举办培训班,到养牛大户现场指导,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培训关系,养牛户和稻农都大大减少了损失。
四、加大联动协作,促进对俄输出
几年来,我县把对俄转移输出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加大农业合作开发的基础,加大对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促进对俄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政府搭桥,县办运作,协会落实。为鼓励农民境外务工创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境外农业合作政策,同时,在办理出境手续,确定项目,都给予适当的帮助,从08年成立协会到现在累计输出100多人,其中有30多人在俄有自己的产业,年实现收入一千多万元。
二是做好“三到位”即政策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的工作机制,同时利用原有的在俄农民工以走一带二的原则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二是通过培训,为境外输出人员的生活、工作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在俄不能盲目的就业或创业,通过学到的东西和技能在俄更好的工作。我县丰乐镇东风村李亦通过学习后到俄种植蔬菜当年获利9万元,并且带动了我县40多人输出到俄。三是跟踪服务。我县劳转办通过原有在俄打工人员开展针对俄的农业合作开发洽谈,听说我县阳霖油脂集团通过同江口岸,饶河口岸与俄方建立了600公顷的大豆生产基地,协会及时与阳霖油脂集团沟通,做好后期生产的用人工作,做好服务,现已有105人在俄就业,年可收入600万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协会在省、市劳转办的领导下逐渐成长起来,以成为我县劳务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助推器”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虽然我们的工作从县,到市,到省最后走出国门,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部门参与越来越多,为国内外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得到了合作方的称赞,但是与省市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认真吸取兄弟市县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