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
一、概念部分: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小康水平 吉尼系数 恩格尔系数 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开发利用率 土地垦殖率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质量评价 城市化水平 建筑密度 交通密度 建筑容积率 农地整理 基本农田 城镇体系 土地整治 土地复垦 土地开发 土地保护 土地整理 城市规模 土地承载潜力 土地质量
二、填空题部分:
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 ;国家领土是指 , 、 、 , ;国土资源一般包括 ;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 ;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 , ;土地资源是 ;土地资产是指 。
3、土地具有 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 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 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而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 ,又是 ;既是 ,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
包括 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
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 、 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 ;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 。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源约束条件下寻求 ;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度可分为 、 、 ;按区域性质分为 ;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 、 、 、 、 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17、积的数量比例关系。
18、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后把位于规划作商业用地。
19、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20、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要 21、土地综合平衡受制于是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体现;土地数量有限性与 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
22、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23、生态学是研究规划是指 前性的调配和安排;规划学是一门 的科学,规划应理解为 的过程。
24、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片沙漠是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 和 复合而成;系统工程= +系统观点+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 25、人类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在于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 的协调上。
26、按照逐级控制原则的要求,应当首先进行,然后再进行 。
27、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2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其核心内容是 ;作用是 ;实质是 ;具有 、 、 和控制性等特性。其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 。
2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包括。 30、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审批。
31、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社会发展阶段,宏观上是指微观上是指 。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 ;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 。 32、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依据是“”的基本国策;“ ”的基本原则。 33、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是。 3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将布置在生产区的地形上方,主导风上风向和河流流向地的上游。
35、 相对数量小,是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
36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7、土地垦殖率土地总面积×100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农业利用率土地总面积×100%;人口密度= /土地总面积;单位土地纯收入土地面积。 38、预测方法有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 。 39、劳动平衡法一般运用于
40、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 。 41、土地质量是指土地质量评价是指 ;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 、 、 、 四类。 42、作物总产量=作物内部需要量 43、地区作物平均先进单产=/2。 44、果园面积=成年果树载植面积。 45、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规划人口数×
46、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 47、评价系数法是把
48、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49、期末用地面积
50、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51、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52、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 和 在规划区域内不可重复出现的;而 则可以重复出现;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中区内含有 类型。
53、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54、是指已经形成的土地利用空间形式,是已经实现的现象,被称为 ; 则指土地利用的再分配,是规划中的设想。 55、量度城镇化可采用 。
56、当今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是 57、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58、城镇体系是指 等特性;城镇体系规划则是指 ,其功能结构包括: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 59、居民点规模是指一般地讲,具有。 60、交通运输方式有程用地包括 五类。
三、简答题部分
(一)总论部分
1、简述土地的特性
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 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
4、土地利用规划有那些类型? 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 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 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
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 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那些基础资料? 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那些原则?
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那些?
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 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
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 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 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 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那些?(基础数据预测) 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
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 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 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 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 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 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 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那些?
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那些? 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 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 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那些? 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那些?
(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 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 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 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 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
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 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 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 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
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 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
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
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 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
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内容? 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
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 21、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 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 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
(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
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 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 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5、怎样进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6、基本农田保护区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7、土地整治的主要类型有那些? 8、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原则有那些? 9、风沙地区土地整治有什么特点?
10、废弃地复垦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11、简述土地复垦规划的主要类型? 12、简述土地复垦规划原则?
13、简述土地复垦规划的主要内容?
14、何谓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15、如何进行土地整理规划?(程序) 16、何谓农地整理?简述其内容?
(五)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部分
1、土地利用规划有那些成果资料?有何要求? 2、编制实施规划方案计划的原则? 3、简述土地利用调整的次序?
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程序? 5、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标准? 7、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的任务? 8、简述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 9、从哪些方面来保证规划的实施?
10、简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六)综合部分
1、如何选择居民点用地? 2、如何概算公路用地面积?
3、如何应用人口自然增长法预测人口数? 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5、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有几种? 6、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
7、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有什么样联系? 8、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
四、论述题部分
1、试论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试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概况和存在问题? 3、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4、如何应用地价理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5、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6、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预期目的是什么? 7、如何应用综合法预测耕地需求量?
8、试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9、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0、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11、试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12、试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的关系? 13、试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关系? 13、如何理解因地制宜原则?
14、试分析区位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15、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16、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7、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五、综合应用题部分
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
2
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4.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是多少?
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85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年机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
22
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和80m,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6、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
22
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和100m,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7、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
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2(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建设用地利用率;
9.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7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2(1)土地垦殖率; (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 (5)水面利用率; (6)建设用地利用率;
10.下表为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 填空:填出期内增加、期内减少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2
(2)填写土地利用结构表:
表-4 土地利用结构表
11.下表为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填出期内减少、期内增加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2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
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耕地退化率;如养殖水面保持不变,则水面利用率是多少?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 hm2,则复种指数是多少?
12.下表为某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表,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a—z)
表-6 各类用地综合平衡表 单位:公顷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
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水面利用率(养殖水面保持不变);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退耕还牧率;耕地退化率;耕地保护率(基本农田保持4600公顷);复种指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公顷)。
13.下表为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2) 填空:填出期内增加、期内减少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2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
土地利用率;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耕地退化率;如养殖水面保持不变,则水面利用率
是多少?
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 hm2,则复种指数是多少?
14、下表是某省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有关评价指标和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填写空白表格并选出最佳方案,写明评价过程。15分
15.下表为某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表,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按照规划期内的有关条件完成综合平衡表:(22分)
退耕还林率0.025%、退耕还湖率0.012%、退耕还牧率0.005%、耕地退化率0.008%、耕地保护率86.27%;
建设占用耕地146公顷,其中居民点占用57、独立工矿占用46公顷、交通占用33公顷、特殊用地占10公顷;农地整理增加耕地85公顷、园地25公顷、林地18公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56公顷、园地45公顷;村庄整理增加耕地系数12%;独立工矿用地复垦增加耕地85公顷;交通用地、特殊用地复垦净增耕地系数分别为8.6%和86.6%;
表-6 各类用地综合平衡表 单位:公顷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8分) 土地垦殖率; 土地利用率; 林地覆盖率; 水面利用率; 土地建设利用率; 土地农业利用率; 基本农田面积; 土地复种指数。
六、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 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 D、气候和地形调查 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 B、森林蓄积量 C、木材消费量 D、已利用土地面积
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 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高产田的85%以上 B、耕地的80%以上 C、农用地的75%以上 D、管辖范围的70%以上 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A、15万亿 B、18万亿 C、20万亿 D、13万亿 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 B、城市人口增长率 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 D、农业用地增长率
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 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建筑用地规模 B、居民点用地规模 C、城市用地规模 D、非农业建设用地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
A、用地规模 B、用地布局 C、用地规模和布局 D、粮食问题 10、居民点规模具有
A、建筑规模 B、人口规模 C、居民点形态 D、规划区规模
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 作用。
A、反馈作用 B、联系作用 C、控制作用 D、协调作用 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 B、城市建筑面积 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 D、市区用地 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集中配置的场所。
A、建筑物、构筑物和生产资料 B、构筑物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14、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 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娱乐用地 D、交通用地 15、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城市中心 D、城市近郊区
16、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A、土地利用类型 B、土地价格 C、土地区位 D、土地用途 17、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作用。
A、载体 B、基地 C、地基 D、操作场所 18、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规划 19、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人民政府批准。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把建制镇定义为
A、集镇 B、乡(场)镇 C、城市 D、城镇 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A、10年 B、15年 C、20年 D、50年
22、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利用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各类。 A、土地类型 B、土地潜力类型 C、土地利用类型 D、土地结构类型 23、预测是人们利用
A、已知的知识和手段 B、预测方法 C、未来的情况 D、估计
24、为了全面地评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必须运用
A、环境质量评价法 B、费用——效益分析法 C、技术经济评价法 D、投入产出法 25、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的基本单位是。
A、村级 B、乡(镇)级
C、县(市)级 D、省(自治区、直辖市) 26、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的人口数量的下限。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城市 D、小城市
27、居民点布局形式大体有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和四种类型。 A、四边形式 B、集中式 C、自由式 D、直线式
28、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以 A、1996年年初 B、1996年年末 C、1996年10月31日 D、1997年初 29、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
A、土地利用方式 B、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D、土地用途性质
30、各类用地期末面积等于基期年各用地面积加上规划期各类用地面积的增加量减去 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
A、规划期末 B、规划期初 C、规划期间 D、基期年末 31、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是确定土地利用的。
A、方向 B、规模 C、目标和方针 D、政策 32、我国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
A、100万人 B、50万人
C、20万人 D、10万人 33、地球表面积是个
A、可变数 B、常数 C、未知数 D、已知数
34、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设计必须坚持原则。
A、综合效益原则 B、协调人地关系原则 C、因地制宜原则 D、动态平衡原则 35、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高低。
A、价值 B、地租 C、成本 D、劳动产品 36、把土地资源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的依据是 A、地形特征 B、利用特征 C、植被特征 D、气候特征 37、土地的自然供给量是指。
A、除了现实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土地以外的陆地面积 B、地球上陆地面积 C、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面积 D、地球表面积 38、土地报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递减。
A、土地总报酬 B、土地边际报酬 C、土地临界报酬 D、土地平均报酬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追求的最终效益是( )
A. A. 经济效益 B、生态效益 C、社会效益 .D、综合效益 2、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包括( )
A. A. 土地利用规划图 B、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C、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D、土地利用规划工作计划 3、下列指标中属于量化小康水平指标有( )
A. 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 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中学入学率 4、属于农业用地区的是( )
A. A. 耕地区 B、城镇用地区 C、生态景观保护区 D、工业区 5、下列因素中属于土地需求量预测直接依据的有( )
A. A. 规划区总人口 B、土地利用现状, C、农作物复种指数 D、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 6、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是( )
A. A. 土地垦殖率 B、城镇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单位土地纯收入 7、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 )
A. A. 耕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 B、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
量预测
C、居民点用地和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D、基本农田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预测
8、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要素是( )
A. A. 自然性、有限性、差异性和更新性 B、整体性、长期性、战略
性和控制性
C、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 D、简洁性、完全性、非相容性和客观性
9、下列各规划属于战略规划的是( )
A. A. 城市土地规划 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土地复垦规划
10、下列那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采用地域分区模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是( ),采用用地分区模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是( )
A. A.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国家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E、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形式又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 )
A. A.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模式 B、土地利用用地分区模式 C、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D、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的是( ),作用是( ),实质是( ) A. A. 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B.宏观调控各业用地 C.指导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 D.制订土地复垦计划
E.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时空分配,借助
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13、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
A. A. 土地垦殖率 B.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建筑容积率 14、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是( )
A. A. 土地开发利用率 B.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单位用地产值率 15、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包括( )
A. A. 土地利用现状图 B、土地利用规划文本 C、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D、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报告 16、下列指标中属于量化小康水平指标有( )
A. 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 吉利系数 C、中学入学率 D、 恩格尔系数 17、下列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指标是( )
A. A. 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B、 单位农用土地总产值 C、人口密度 D、 恩格尔系数 18、下列因素中属于土地需求量预测直接依据的有( )
A. A. 规划区城市化水平 B、消费水平
C、作物复种指数 D、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 19、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最本质特性是( )
A. A. 综合性 B、战略性 C、长期性 D、可操作性 20、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规划有( )
A. A. 居民点用地规划 B、土地整理规划 C、耕地规划 D、土地整治规划 21、下列各规划属于专项规划的是( )
A. A. 居民点用地规划 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整治规划 D、土地复垦规划 22、下列各规划属于详细规划的是( )
A. A. 居民点用地规划 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整治规划 D、土地复垦规划 23.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规划有( )
A. A. 土地复垦规划 B、居民点用地规划 C、农用地规划 D、土地整治规划 24、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主要是( )
A. A. 村庄整理 B、农地整理 C、城市土地整理 D、非农地整理
25、属于建设用地区的是( ),属于农用地区的是( )
A. A. 耕地区 B、城镇规划区 C、生态景观保护区 D、工业区 26、根据《城市规划法》,我国大城市是指( )
A. A. 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 B、50万—100万人的城市 C.20万—50万人的城市 D.10万—20万人的城市 27、我国城市分四级,中等城市人口为:( )
A. A. 200万人口 B、100万—200万人口 C.50万—100万人口 D.20万—50万人口 28、城市用地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属于( )
A. A.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B、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C、战略性规划 D、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9、城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A. 农村城市化的过程 B、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
口的过程
C.工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的过程 D.乡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方式的过程
30、城镇人口是指( )
A. A. 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常住人口 B、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
的非农业人口
C、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农业 D、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人口 31、基本农田保护率是( )
A.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与规划期末耕地面积之比 B.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之比
C.规划区内规划期末耕地面与基本农田面积保护区之比 D.规划区内耕地保有量与农地面积之比
32、基本农田是指( )
A.一定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
B.满足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C.划期末的耕地保有量
D.规划期末耕地总量中除一般农田之外的耕地
33、土地管理法规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的行政区域是( )
A.国家区域 B.省级区域 C.县级区域 D.市级区域 34、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是(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是( )
A.局部与整体 B.点与面 C.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 D.控制与服从 35、一定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称为( )
A.城市发展 B.城乡发展 C.城市体系 D.城乡体系 36、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 )紧密相关的
A.农业化进程 B.劳动化进程 C.工业化进程 D.商业化进程 37、城市化水平与( )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A.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发展水平 C.建设发展水平 D.素质发展水平 38、城市发展规模主要是指( )的发展规模
A.城市人口 B.城市用地 C.商业用地 D.乡镇用地 39、城市规划是( )和( )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引导 管理 B.美化 控制
C.引导 控制 D.管理 美化
40、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落实作( )的战略部署
A.时间上 B.空间上 C.全面 D.局部 4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体是( )
A.各级人民政府 B.政府的土地管理职能部门 C.承当规划任务的相关单位 D.规划部门 42、规划期间,可能增加耕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有( )
A.土地复垦 B.土地整理 C.土地开发 D.土地整治 43、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有( )
A.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划,提高现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挖掘内部潜力 B.充分开发各种后备土地资源,增加土地供给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 D.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
44、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式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
A.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 B.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C.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布局 D.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需求
45、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的依据是( )
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上级人民政府提出的目标和控制性指标 B.土地供需状况的分析
C.对规划期内土地问题所能解决程度的估计
D.对土地资源状况配置,合理利用所能取得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估计 46、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 )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B.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C.本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D.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制约 47、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的方法有( )
A.综合法 B.模型法
C.土宜法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8、土地利用分区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的不同
A.土地质量 B.土地利用方式 C.土地利用潜力 D.土地利用特点 E.土地利用方向
49、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 )
A.综合分析法 B.主要因素法 C.叠置法 D.聚类法
50、土地利用用地分区的保持行政区界限的完整性所指的行政区界是指( )
A.省级边界 B.市级边界 C.县级边界 D.乡级边界 E.村级边界 51、.土地用地配置的类型包括( )。
A.农用地配置和建设用地的配置 B.蔬菜地的配置和建设用地配置
C.林业用地配置和居民点用地配置 D.农业用地配置和交通水利用地配置
52、我国居民点类型包括( )。
A.城市 B.城镇 C.乡村 D.建制镇
53、我国集镇是指( ),县城以下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工程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农村小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服务中心。
A.建制镇 B.乡(场)镇
C.县级机关所在的城关镇 D.建制镇和乡(场)镇。 54、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是( )。
A.协调土地供需矛盾 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B. B.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D、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55、最早论述土地规划的著作是( )。
A.徐霞客游记 B.尔雅 C.禹贡 D.水经注 56、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本单位是( )
A.省级行政辖区 C.县级行政辖区 57、土地管制权衍生于( )。
A.土地所有权 C.土地占用权 管理权
58、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区域完整性是指( )
A.不打破村级行政界限 C.不打破县级行政界限 59、在规划期内耕地减少的主要类型有( )
A.退耕 C.灾毁 60、 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
A.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分配土地资源 C.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B.市级行政辖区
D.乡(镇)行政辖区 B.土地使用权
D.地政统一管理权和公共事物B.不打破乡级行政界限 D.不打破省级行政界限 B.建设占地 D.闲置 B.建设用地预测 D.闲置土地复垦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
一、概念部分: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小康水平 吉尼系数 恩格尔系数 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开发利用率 土地垦殖率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质量评价 城市化水平 建筑密度 交通密度 建筑容积率 农地整理 基本农田 城镇体系 土地整治 土地复垦 土地开发 土地保护 土地整理 城市规模 土地承载潜力 土地质量
二、填空题部分:
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 ;国家领土是指 , 、 、 , ;国土资源一般包括 ;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 ;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 , ;土地资源是 ;土地资产是指 。
3、土地具有 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 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 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而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 ,又是 ;既是 ,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
包括 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
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 、 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 ;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 。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源约束条件下寻求 ;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度可分为 、 、 ;按区域性质分为 ;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 、 、 、 、 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17、积的数量比例关系。
18、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后把位于规划作商业用地。
19、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20、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要 21、土地综合平衡受制于是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体现;土地数量有限性与 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
22、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23、生态学是研究规划是指 前性的调配和安排;规划学是一门 的科学,规划应理解为 的过程。
24、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片沙漠是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 和 复合而成;系统工程= +系统观点+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 25、人类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在于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 的协调上。
26、按照逐级控制原则的要求,应当首先进行,然后再进行 。
27、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2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其核心内容是 ;作用是 ;实质是 ;具有 、 、 和控制性等特性。其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 。
2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包括。 30、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审批。
31、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社会发展阶段,宏观上是指微观上是指 。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 ;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 。 32、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依据是“”的基本国策;“ ”的基本原则。 33、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是。 3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将布置在生产区的地形上方,主导风上风向和河流流向地的上游。
35、 相对数量小,是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
36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7、土地垦殖率土地总面积×100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农业利用率土地总面积×100%;人口密度= /土地总面积;单位土地纯收入土地面积。 38、预测方法有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 。 39、劳动平衡法一般运用于
40、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 。 41、土地质量是指土地质量评价是指 ;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 、 、 、 四类。 42、作物总产量=作物内部需要量 43、地区作物平均先进单产=/2。 44、果园面积=成年果树载植面积。 45、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规划人口数×
46、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 47、评价系数法是把
48、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49、期末用地面积
50、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51、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52、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 和 在规划区域内不可重复出现的;而 则可以重复出现;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中区内含有 类型。
53、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54、是指已经形成的土地利用空间形式,是已经实现的现象,被称为 ; 则指土地利用的再分配,是规划中的设想。 55、量度城镇化可采用 。
56、当今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是 57、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58、城镇体系是指 等特性;城镇体系规划则是指 ,其功能结构包括: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 59、居民点规模是指一般地讲,具有。 60、交通运输方式有程用地包括 五类。
三、简答题部分
(一)总论部分
1、简述土地的特性
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 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
4、土地利用规划有那些类型? 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 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 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
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 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那些基础资料? 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那些原则?
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那些?
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 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
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 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 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 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那些?(基础数据预测) 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
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 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 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 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 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 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 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那些?
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那些? 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 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 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那些? 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那些?
(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 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 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 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 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
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 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 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 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
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 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
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
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 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
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内容? 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
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 21、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 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 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
(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
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 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 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5、怎样进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6、基本农田保护区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7、土地整治的主要类型有那些? 8、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原则有那些? 9、风沙地区土地整治有什么特点?
10、废弃地复垦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11、简述土地复垦规划的主要类型? 12、简述土地复垦规划原则?
13、简述土地复垦规划的主要内容?
14、何谓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15、如何进行土地整理规划?(程序) 16、何谓农地整理?简述其内容?
(五)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部分
1、土地利用规划有那些成果资料?有何要求? 2、编制实施规划方案计划的原则? 3、简述土地利用调整的次序?
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程序? 5、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标准? 7、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的任务? 8、简述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 9、从哪些方面来保证规划的实施?
10、简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六)综合部分
1、如何选择居民点用地? 2、如何概算公路用地面积?
3、如何应用人口自然增长法预测人口数? 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5、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有几种? 6、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
7、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有什么样联系? 8、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
四、论述题部分
1、试论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试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概况和存在问题? 3、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4、如何应用地价理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5、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6、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预期目的是什么? 7、如何应用综合法预测耕地需求量?
8、试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9、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0、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11、试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12、试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的关系? 13、试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关系? 13、如何理解因地制宜原则?
14、试分析区位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15、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16、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7、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五、综合应用题部分
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
2
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4.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是多少?
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85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年机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
22
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和80m,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6、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
22
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和100m,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7、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
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2(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建设用地利用率;
9.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7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2(1)土地垦殖率; (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 (5)水面利用率; (6)建设用地利用率;
10.下表为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 填空:填出期内增加、期内减少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2
(2)填写土地利用结构表:
表-4 土地利用结构表
11.下表为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填出期内减少、期内增加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2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
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耕地退化率;如养殖水面保持不变,则水面利用率是多少?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 hm2,则复种指数是多少?
12.下表为某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表,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a—z)
表-6 各类用地综合平衡表 单位:公顷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
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水面利用率(养殖水面保持不变);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退耕还牧率;耕地退化率;耕地保护率(基本农田保持4600公顷);复种指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公顷)。
13.下表为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2) 填空:填出期内增加、期内减少和规划面积的数据:
2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
土地利用率;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耕地退化率;如养殖水面保持不变,则水面利用率
是多少?
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 hm2,则复种指数是多少?
14、下表是某省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有关评价指标和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填写空白表格并选出最佳方案,写明评价过程。15分
15.下表为某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表,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按照规划期内的有关条件完成综合平衡表:(22分)
退耕还林率0.025%、退耕还湖率0.012%、退耕还牧率0.005%、耕地退化率0.008%、耕地保护率86.27%;
建设占用耕地146公顷,其中居民点占用57、独立工矿占用46公顷、交通占用33公顷、特殊用地占10公顷;农地整理增加耕地85公顷、园地25公顷、林地18公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56公顷、园地45公顷;村庄整理增加耕地系数12%;独立工矿用地复垦增加耕地85公顷;交通用地、特殊用地复垦净增耕地系数分别为8.6%和86.6%;
表-6 各类用地综合平衡表 单位:公顷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8分) 土地垦殖率; 土地利用率; 林地覆盖率; 水面利用率; 土地建设利用率; 土地农业利用率; 基本农田面积; 土地复种指数。
六、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 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 D、气候和地形调查 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 B、森林蓄积量 C、木材消费量 D、已利用土地面积
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 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高产田的85%以上 B、耕地的80%以上 C、农用地的75%以上 D、管辖范围的70%以上 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A、15万亿 B、18万亿 C、20万亿 D、13万亿 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 B、城市人口增长率 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 D、农业用地增长率
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 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建筑用地规模 B、居民点用地规模 C、城市用地规模 D、非农业建设用地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
A、用地规模 B、用地布局 C、用地规模和布局 D、粮食问题 10、居民点规模具有
A、建筑规模 B、人口规模 C、居民点形态 D、规划区规模
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 作用。
A、反馈作用 B、联系作用 C、控制作用 D、协调作用 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 B、城市建筑面积 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 D、市区用地 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集中配置的场所。
A、建筑物、构筑物和生产资料 B、构筑物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14、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 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娱乐用地 D、交通用地 15、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城市中心 D、城市近郊区
16、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A、土地利用类型 B、土地价格 C、土地区位 D、土地用途 17、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作用。
A、载体 B、基地 C、地基 D、操作场所 18、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规划 19、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人民政府批准。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把建制镇定义为
A、集镇 B、乡(场)镇 C、城市 D、城镇 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A、10年 B、15年 C、20年 D、50年
22、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利用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各类。 A、土地类型 B、土地潜力类型 C、土地利用类型 D、土地结构类型 23、预测是人们利用
A、已知的知识和手段 B、预测方法 C、未来的情况 D、估计
24、为了全面地评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必须运用
A、环境质量评价法 B、费用——效益分析法 C、技术经济评价法 D、投入产出法 25、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的基本单位是。
A、村级 B、乡(镇)级
C、县(市)级 D、省(自治区、直辖市) 26、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的人口数量的下限。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城市 D、小城市
27、居民点布局形式大体有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和四种类型。 A、四边形式 B、集中式 C、自由式 D、直线式
28、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以 A、1996年年初 B、1996年年末 C、1996年10月31日 D、1997年初 29、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
A、土地利用方式 B、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D、土地用途性质
30、各类用地期末面积等于基期年各用地面积加上规划期各类用地面积的增加量减去 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
A、规划期末 B、规划期初 C、规划期间 D、基期年末 31、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是确定土地利用的。
A、方向 B、规模 C、目标和方针 D、政策 32、我国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
A、100万人 B、50万人
C、20万人 D、10万人 33、地球表面积是个
A、可变数 B、常数 C、未知数 D、已知数
34、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设计必须坚持原则。
A、综合效益原则 B、协调人地关系原则 C、因地制宜原则 D、动态平衡原则 35、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高低。
A、价值 B、地租 C、成本 D、劳动产品 36、把土地资源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的依据是 A、地形特征 B、利用特征 C、植被特征 D、气候特征 37、土地的自然供给量是指。
A、除了现实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土地以外的陆地面积 B、地球上陆地面积 C、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面积 D、地球表面积 38、土地报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递减。
A、土地总报酬 B、土地边际报酬 C、土地临界报酬 D、土地平均报酬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追求的最终效益是( )
A. A. 经济效益 B、生态效益 C、社会效益 .D、综合效益 2、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包括( )
A. A. 土地利用规划图 B、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C、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D、土地利用规划工作计划 3、下列指标中属于量化小康水平指标有( )
A. 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 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中学入学率 4、属于农业用地区的是( )
A. A. 耕地区 B、城镇用地区 C、生态景观保护区 D、工业区 5、下列因素中属于土地需求量预测直接依据的有( )
A. A. 规划区总人口 B、土地利用现状, C、农作物复种指数 D、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 6、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是( )
A. A. 土地垦殖率 B、城镇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单位土地纯收入 7、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 )
A. A. 耕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 B、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
量预测
C、居民点用地和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D、基本农田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预测
8、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要素是( )
A. A. 自然性、有限性、差异性和更新性 B、整体性、长期性、战略
性和控制性
C、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 D、简洁性、完全性、非相容性和客观性
9、下列各规划属于战略规划的是( )
A. A. 城市土地规划 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土地复垦规划
10、下列那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采用地域分区模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是( ),采用用地分区模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是( )
A. A.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国家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E、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形式又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 )
A. A.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模式 B、土地利用用地分区模式 C、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D、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的是( ),作用是( ),实质是( ) A. A. 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B.宏观调控各业用地 C.指导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 D.制订土地复垦计划
E.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时空分配,借助
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13、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
A. A. 土地垦殖率 B.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建筑容积率 14、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是( )
A. A. 土地开发利用率 B.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D.单位用地产值率 15、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包括( )
A. A. 土地利用现状图 B、土地利用规划文本 C、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D、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报告 16、下列指标中属于量化小康水平指标有( )
A. 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 吉利系数 C、中学入学率 D、 恩格尔系数 17、下列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指标是( )
A. A. 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 B、 单位农用土地总产值 C、人口密度 D、 恩格尔系数 18、下列因素中属于土地需求量预测直接依据的有( )
A. A. 规划区城市化水平 B、消费水平
C、作物复种指数 D、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 19、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最本质特性是( )
A. A. 综合性 B、战略性 C、长期性 D、可操作性 20、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规划有( )
A. A. 居民点用地规划 B、土地整理规划 C、耕地规划 D、土地整治规划 21、下列各规划属于专项规划的是( )
A. A. 居民点用地规划 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整治规划 D、土地复垦规划 22、下列各规划属于详细规划的是( )
A. A. 居民点用地规划 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整治规划 D、土地复垦规划 23.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规划有( )
A. A. 土地复垦规划 B、居民点用地规划 C、农用地规划 D、土地整治规划 24、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主要是( )
A. A. 村庄整理 B、农地整理 C、城市土地整理 D、非农地整理
25、属于建设用地区的是( ),属于农用地区的是( )
A. A. 耕地区 B、城镇规划区 C、生态景观保护区 D、工业区 26、根据《城市规划法》,我国大城市是指( )
A. A. 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 B、50万—100万人的城市 C.20万—50万人的城市 D.10万—20万人的城市 27、我国城市分四级,中等城市人口为:( )
A. A. 200万人口 B、100万—200万人口 C.50万—100万人口 D.20万—50万人口 28、城市用地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属于( )
A. A.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B、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C、战略性规划 D、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9、城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A. 农村城市化的过程 B、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
口的过程
C.工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的过程 D.乡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方式的过程
30、城镇人口是指( )
A. A. 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常住人口 B、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
的非农业人口
C、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农业 D、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人口 31、基本农田保护率是( )
A.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与规划期末耕地面积之比 B.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之比
C.规划区内规划期末耕地面与基本农田面积保护区之比 D.规划区内耕地保有量与农地面积之比
32、基本农田是指( )
A.一定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
B.满足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C.划期末的耕地保有量
D.规划期末耕地总量中除一般农田之外的耕地
33、土地管理法规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的行政区域是( )
A.国家区域 B.省级区域 C.县级区域 D.市级区域 34、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是(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是( )
A.局部与整体 B.点与面 C.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 D.控制与服从 35、一定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称为( )
A.城市发展 B.城乡发展 C.城市体系 D.城乡体系 36、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 )紧密相关的
A.农业化进程 B.劳动化进程 C.工业化进程 D.商业化进程 37、城市化水平与( )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A.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发展水平 C.建设发展水平 D.素质发展水平 38、城市发展规模主要是指( )的发展规模
A.城市人口 B.城市用地 C.商业用地 D.乡镇用地 39、城市规划是( )和( )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引导 管理 B.美化 控制
C.引导 控制 D.管理 美化
40、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落实作( )的战略部署
A.时间上 B.空间上 C.全面 D.局部 4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体是( )
A.各级人民政府 B.政府的土地管理职能部门 C.承当规划任务的相关单位 D.规划部门 42、规划期间,可能增加耕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有( )
A.土地复垦 B.土地整理 C.土地开发 D.土地整治 43、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有( )
A.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划,提高现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挖掘内部潜力 B.充分开发各种后备土地资源,增加土地供给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 D.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
44、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式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
A.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 B.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C.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布局 D.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需求
45、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的依据是( )
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上级人民政府提出的目标和控制性指标 B.土地供需状况的分析
C.对规划期内土地问题所能解决程度的估计
D.对土地资源状况配置,合理利用所能取得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估计 46、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 )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B.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C.本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D.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制约 47、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的方法有( )
A.综合法 B.模型法
C.土宜法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8、土地利用分区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的不同
A.土地质量 B.土地利用方式 C.土地利用潜力 D.土地利用特点 E.土地利用方向
49、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 )
A.综合分析法 B.主要因素法 C.叠置法 D.聚类法
50、土地利用用地分区的保持行政区界限的完整性所指的行政区界是指( )
A.省级边界 B.市级边界 C.县级边界 D.乡级边界 E.村级边界 51、.土地用地配置的类型包括( )。
A.农用地配置和建设用地的配置 B.蔬菜地的配置和建设用地配置
C.林业用地配置和居民点用地配置 D.农业用地配置和交通水利用地配置
52、我国居民点类型包括( )。
A.城市 B.城镇 C.乡村 D.建制镇
53、我国集镇是指( ),县城以下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工程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农村小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服务中心。
A.建制镇 B.乡(场)镇
C.县级机关所在的城关镇 D.建制镇和乡(场)镇。 54、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是( )。
A.协调土地供需矛盾 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B. B.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D、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55、最早论述土地规划的著作是( )。
A.徐霞客游记 B.尔雅 C.禹贡 D.水经注 56、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本单位是( )
A.省级行政辖区 C.县级行政辖区 57、土地管制权衍生于( )。
A.土地所有权 C.土地占用权 管理权
58、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区域完整性是指( )
A.不打破村级行政界限 C.不打破县级行政界限 59、在规划期内耕地减少的主要类型有( )
A.退耕 C.灾毁 60、 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
A.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分配土地资源 C.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B.市级行政辖区
D.乡(镇)行政辖区 B.土地使用权
D.地政统一管理权和公共事物B.不打破乡级行政界限 D.不打破省级行政界限 B.建设占地 D.闲置 B.建设用地预测 D.闲置土地复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