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八、观察物体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使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 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内容:P86--87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 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3、 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 交流、合作习惯。

教具准备:一个大些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并在其六个面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调查,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老师讲台上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它的哪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

讲述:观察长方体时,正对着我们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侧和右侧的面都叫做侧面,顶上的一面叫上面,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观察到哪几个面?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猜一猜,你知道从老师所站的这个地方观察到了几个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说依据。

2、出示图书柜图,问:这两幅图分别时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的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2、想想做做

谈话:请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诉同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活动

指名口答。

3、想想做做3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模型,谈话:请小朋友们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 请一组在班级内交流,其它组补充。

讲述:因为正方体、长方体每两个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中的正方体、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

谈话:想一想正方体的形状,你不看正方体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指名回答。

谈话:把正方体拿出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看看回答对不对。

学生活动。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各自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在桌上。

各自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自己摆成的物体。

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些什么收获?

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内容:P88--89

教学目标:

1、 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

2、 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

学具准备:1、每人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2、每人自制与正方体的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7张。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并将拼搭出的各种可能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上。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图形

要求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摆好后相互检查摆法对不对。教师巡视,发现摆错的及时纠正,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摆对。

⑵谈话: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全班交流。

再从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

问:为什么从侧面纸看到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从上面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摸一摸物体上面的这2个小正方体,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么?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把高低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设想把高的正方体压下去,压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⑶问: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

2、教学试一试

⑴指指名读题。问: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⑵谈话:每人尝试用3个正方体摆出符合要求的物体。摆好后从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图形是不是题目中图形的样子?再同桌互相检查。

⑶让学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好后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集体评讲。

指名口答。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在书上连线。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2

自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独立把3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图

问:这幅图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3、 想想做做3

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谈话:如果想从上面看到的是 ,你能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摆,摆好后互相检查。

谈话:从正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画好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问: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它与前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摆放物体,先自己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图形

谈话:你知道上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吗?

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有4个小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观察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八、观察物体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使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 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内容:P86--87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 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3、 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 交流、合作习惯。

教具准备:一个大些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并在其六个面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调查,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老师讲台上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它的哪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

讲述:观察长方体时,正对着我们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侧和右侧的面都叫做侧面,顶上的一面叫上面,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观察到哪几个面?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猜一猜,你知道从老师所站的这个地方观察到了几个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说依据。

2、出示图书柜图,问:这两幅图分别时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的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2、想想做做

谈话:请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诉同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活动

指名口答。

3、想想做做3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模型,谈话:请小朋友们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 请一组在班级内交流,其它组补充。

讲述:因为正方体、长方体每两个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中的正方体、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

谈话:想一想正方体的形状,你不看正方体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指名回答。

谈话:把正方体拿出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看看回答对不对。

学生活动。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各自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在桌上。

各自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自己摆成的物体。

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些什么收获?

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内容:P88--89

教学目标:

1、 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

2、 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

学具准备:1、每人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2、每人自制与正方体的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7张。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并将拼搭出的各种可能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上。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图形

要求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摆好后相互检查摆法对不对。教师巡视,发现摆错的及时纠正,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摆对。

⑵谈话: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全班交流。

再从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

问:为什么从侧面纸看到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从上面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摸一摸物体上面的这2个小正方体,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么?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把高低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设想把高的正方体压下去,压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⑶问: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

2、教学试一试

⑴指指名读题。问: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⑵谈话:每人尝试用3个正方体摆出符合要求的物体。摆好后从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图形是不是题目中图形的样子?再同桌互相检查。

⑶让学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好后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集体评讲。

指名口答。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在书上连线。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2

自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独立把3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图

问:这幅图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3、 想想做做3

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谈话:如果想从上面看到的是 ,你能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摆,摆好后互相检查。

谈话:从正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画好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问: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它与前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摆放物体,先自己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图形

谈话:你知道上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吗?

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有4个小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观察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相关文章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比如第1题:要求正面看到的是4个横放的,那就应该先连着横放4个,然后考虑多出来的那1个,可以放在前,也可以放在后,一共会有8种摆法. 第2题是从侧面考虑的,那就应该先一前一后放两个,然后再考虑1和4或是2 ...查看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3教学设计
  •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 ...查看


  • 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仁大中心小学 王红周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立体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方向观察 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3. 通过观察与动手 ...查看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 教学设计 蒋艳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 ...查看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 ...查看


  •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认识厘米和米教案北京版
  • 认识厘米和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查看


  •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 比多少 教材第6.第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3.第4题. 1. 通过操作, 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 ...查看


  •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1
  • 观 察 物 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 ...查看


  •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 七年级数学上册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