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兴利赈荒 [梦溪笔谈]

范文正兴利赈荒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

,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译文:

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到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这是文正给他们带来的恩惠

体恤老百姓的苦处,所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是先王的恩惠。

单词解释:

(殍殣枕路)饿死的人躺在路上。

(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带。

(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存,慰问。饷,馈赠物品

(术)指救灾的方法。

(主首)住持,方丈。

(鼎兴)大盛。

(敖仓)粮仓。

(役)使用。

(监司)主管检查的官员。

(恤)忧虑,顾惜。

(荒政)救灾的政事。

(条叙)指奏章。

(仰食)依赖……吃饭。

(无虑)大约。

(晏)安定。

(流徙)流离,指逃亡。

(岁饥)年景饥荒。

(司农)主管粮食等事项的官府。

(著)制定。

(因)顺着,就着。

(摘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目录

1 作品简介 2 作者简介 3 作品研究 4 科技成就 5 书名由来

1 作品简介 2 作者简介 3 作品研究 4 科技成就 5 书名由来 6 物理成就 7 版本和注本 8  欣赏 9 书摘翻译

《梦溪笔谈》 - 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梦溪笔谈》 - 作者简介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代,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代。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还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也就在沈括负责汴河水建设时,沈括还负责领导司天监,在任职期间,他先后罢免了六名不学无术的旧历官,不计出身,破格推荐精通天文历算、出身平民的淮南人卫朴进入司天监,主持修订新历的重要工作。沈括和卫朴治学态度认真,对旧历官凭借演算凑数的修历方法非常不满,主张从观测天象入手,以实测结果作为修订历法的根据。为此,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辽和西夏贵族统治者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沈括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医源资料库》:沈括(1031~1095年),宋代科学家、医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末年(1063年)进。尝官至翰林学士,学识广博,其代表作《梦溪笔谈》涉及各个学科,举凡天文、律历、兵法、音乐、卜算、物理等等,莫不涉猎,书中对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如指南针之装置、活字印刷、石油冶炼等,皆有提及。于医学方面,尝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以及《梦溪笔谈》及《补笔谈》中,都有涉猎,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其《良方》由后人与苏轼之《医药杂说》合并,成《苏沈良方》,现有多种版本行世。[1]

《梦溪笔谈》 - 作品研究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撰。这是一本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文学体裁,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

《梦溪笔谈》是宋朝的沈括所着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在数学方面开创了“隙积术”和“会圆术”。天文方面指出极星不在天极;得出冬至日长、夏至日短等结论。并且对天文仪器也有所改进。历法上大胆创新,提出《十二气历》。地理学方面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成因。物理方面记载了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书中还记述当时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炼铜、炼钢、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词是在该书中首次提出的,并且沿用至今。

沈括在晚年用写成《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再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中涉及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声学、光学和磁学等各方面,特别是在磁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留下了历史上对指南针的最早记载。他在书卷二十四《杂志一》中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的时候才发现了地磁偏角,比沈括的发现晚了四百年。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第三卷中《药议》中又记载道:“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沈括不仅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而且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了四种放置指南针的的方法:把磁针横贯灯芯、架在碗沿或指甲上,以及用丝线悬挂起来。最后沈括指出使用丝线悬挂磁针的方法最好。

在光学方面,《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知识也极为丰富。关于光的直线传播,沈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性质。他在纸窗上开了一个小孔,使窗外的飞鸟和楼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内的纸屏上面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他生动的指出了物、孔、像三者之间的直线关系。此外,沈括还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象的说明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日月蚀的成因。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对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的透光原因也作了一些科学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

在声学方面,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它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显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至今,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还使用这个方法给学生做关于共振现象的演示实验。

宋代是中国古代数学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有10多条有关数学的讨论,内容既广且深,堪称我国古代数学的瑰宝。

沈括最重要的数学探讨是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在我国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领域,对高阶

等差级数的研究始自沈括。 所谓“隙积”,指的是有空隙的堆积体、例如酒店中堆积的酒坛、叠起来的棋子等,这类堆积体整体上就像一个倒扣的斗,与平截头的长方锥(刍童)很像。但是隙积的边缘不是平的,而中间又有空隙,所以不能照搬刍童的体积公式。沈括经过思考后,发现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他以堆积的酒坛为例说明这一问题:设最上层为纵横各2个坛子,最下层为纵横各12个坛子,相邻两层纵横各差1坛,显然这堆酒坛共11层;每个酒坛的体积不妨设为1,用刍童体积公式计算,总体积为3784/6,酒坛总数也应是这个数。显然,酒坛数不应为非整数,问题何在呢?沈括提出,应在刍童体积基础上加上一项“(下宽-上宽)×高/6”,即为110/6,酒坛实际数应为(3784+110)/6=649。加上去的这一项正是一个体积上的修正项。在这里,沈括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不连续的个体的累积数(级数求和),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可见他已具有了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

会圆术是对圆的弧矢关系给出的比较实用的近似公式,主要思想是局部以直代曲。沈括进一步应用《九章算术》中弧田的面积近似公式,求出弧长,这便是会圆术公式。沈括得出的虽是近似公式,但可以证明,当圆心角小于45°时,相对误差小于2%,所以该公式有较强的实用性。这是对刘徽割圆术以弦(正多边形的边)代替圆弧思想的一个重要佐证,很有理论意义。后来,郭守敬、王恂在历法计算中,就应用了会圆术。

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应用组合数学法计算得出围棋可能的局数是3361种,并提出用数量级概念来表示大数3361的方法。沈括还在书中记载了一些运筹思想,如将暴涨的汴水引向古城废墟来抢救河堤的塌陷,以及用挖路成河、取土、运输,最后又将建筑垃圾填河成路的方法来修复皇宫等。沈括对数的本质的认识也很深刻,指出:“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显然他否定了数的神秘性,而肯定了数与物的关系。他还指出:“然算术不患多学,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乃为通术也。”

《梦溪笔谈》 - 科技成就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1033—1097年)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是我国举世闻名的11世纪一部科学巨著。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

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梦溪笔谈》上述对北宋科技成就的记述,已足以使其名垂青史。非但如此,该书还记录了沈括自己的许多创见,这进一步推进了北宋的科学发展。

《梦溪笔谈》对沈括的治学思想和方法也多有反映,是研究沈括科学思想的主要参考材料。

此外,《梦溪笔谈》还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传闻轶事、艺文掌故等。对赋役扰民、西北与北方军事利弊及典礼礼仪和古代音乐演进,均有翔实记载。该书对于研究北宋社会、政治、科技、经济诸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梦溪笔谈》问世后,受到学界重视,不久即被刊刻印行。此书现知最早有南宋乾道二年本,今仅存元、明覆刻乾道本。通行的正、补、续三编本首出《稗海》。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考据精详。1957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胡道静的《新校正梦溪笔谈》,很便于阅读。《梦溪笔谈》在国外也很有影响,早在19世纪,它就因为其活字印刷术的记载而闻名于世。本世纪以来,法、德、英、美、意等国都有人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并向社会公众加以介绍。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从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册陆续出版了《梦溪笔谈》的日文译本。这些情况表明,《梦溪笔谈》不愧为一本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2]

《梦溪笔谈》 - 书名由来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这本著作为什么叫《梦溪笔谈》呢?用沈括自己的话来说,是他曾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经常有过这样的梦境:他来到一座小山,看到山上花木如锦,绿荫成林,山下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清沏见底。他在梦中很喜欢这个地方,也总想找到梦境中的地方居住。这样相同的梦境每年都会重复几次。直至十多年以后,沈括被贬谪到宣城这个地方做官,又过了几年后,在无意中来到一个地方,景致和以前梦境中一模一样,他概叹道:"这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呀"。于是出钱买下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归隐田园,写下他平生所见所闻所疑所虑。于是就给这本书起名叫《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 物理成就

《梦溪笔谈》

1.在物理学方面,沈括研究了力学、声学、光学和磁学等现象。

(1)在磁学方面,沈括在《笔谈》中指出,指南针是方家以磁石磨铁针,使铁针磁化而成。他记述了当时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式,即水浮法、置指甲上、置碗唇上、悬丝法,并比较了这四种方式的优劣,指出水浮多荡摇,置指甲或碗唇上易坠落,以悬丝最善,表明他对这四种方式进行过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他发现磁针有指南的,也有指北的,指南的磁针并不总是指南,而是常微偏东。这是关于指北针和地球磁偏角的最早明确记载,早于欧洲一个世纪。 (2)、在光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凹面镜成象的实验。通过实验,他指出凹面镜照物,中间有一称为“碍”的地方,在此之内,照物得正象;在此点之上,照物无所见;在此点之外,照物得倒象,表明他已发现了凹面镜的焦点。对凸面镜和平面镜,他也作过细致和观察和研究,他指出,镜面凸,所照人面缩小,故镜面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3)、在声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声音共振实验。他用纸剪一小人,放在琴瑟的基音弦线上,拔动相应的泛音弦,则小人就会跳动;而拨动其他弦,则纸人不动。西方类似的实验,直至17世纪方出现。

此外,沈括对海市蜃楼、虹、雷电、乐律等,也都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沈括从治平三年起开始研究天文学,特别是在主持司天监工作期间,更对历法和天文仪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突出的成就有二:一是首倡“十二气历”。19世纪英国气象局采用的肖伯纳历,其实质便与沈括的十二气历相似。 一是改进天文仪器。沈括在司天监所制的新仪器浑仪、浮漏和圭表,都有重大的改进。

《梦溪笔谈》 - 版本和注本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1031-1095),宋钱塘人,字存中。嘉佑间擢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三司史。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等。制天文仪器,造新历,为后世所采用。创隙积、会圆两术,补《九章算术》所未及,开后世垛积术及弧矢割圆术之先河。著作除《梦溪笔谈》外,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还有《长兴集》等。《宋史》有传。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见解和见闻的笔录,内容有故事、辩正、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类,总结了沈括多年来对科学技术、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记录了许多当时中国劳动人民在工业、工程上的杰出发明,如布衣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技术、有关中世纪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喻皓的建筑技术、陕北鄜延境内的石油等等。保存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据考证,《梦溪笔谈》最初刻的三十卷本,内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仅二十六卷本经宋元明清刊刻,流传下来。宋代有扬州刻本,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所以目前最古的版本就是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此书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

独具特色。 陈仁子,号古迂,南宋度宗咸淳十年举漕试第一,后五年南宋灭亡。入元后发誓不再出仕,筑别墅于茶陵东山,专事讲学、著述和刻书。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总结了元代书院刻书的三大优点:1,负责掌管书院的山长多精于校雠,使书校勘精审,版本价值高;2,经费充裕,版刻铺陈,非常讲究,印书质量较高;3,书版藏在书院,印刷起来极为方便,便于流通。这些优点在东山书院刻本的《梦溪笔谈》中得到了比较突出的体现,也让我们对东山书院刻《梦溪笔谈》的大开本、小版框的铺陈有了更多的理解。

此书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印。书在元代曾藏宫中,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得之,贻与太子朱标,后又归宫中“文渊阁”。清代从宫中流出,为汪士钟的艺芸精舍、松江韩氏先后收藏。时私家藏书多秘不示人,曾见此书者屈指可数。此书后为著名藏书家陈澄中收入囊中。陈澄中移居香港后,于1965年有意将包括这部《梦溪笔谈》在内一批珍贵善本出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避免这批珍贵文物外流,亲自过问,责成文化部指派专人前去洽办,在国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斥巨资购回,成为书林佳话。1976年文物出版社曾影印出版,2003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也制作出版,为大众使用提供了方便。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史料笔记中,宋代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可以说是个少有的异数:它 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国际汉学家高度评价的笔记作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之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它又是被中国学者整理得最为深入的笔记作品,著名文献学家胡 道静先生耗费了几乎大半生的精力,为这部笔记编纂了近百万言的《校证》。《梦溪笔谈》 因此而为学人们所熟知,饮誉学界。为了便于一般读者使用《梦溪笔谈》,胡道静先生还在 《梦溪笔谈校证》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简要读本——《新校正梦溪笔谈》。这个读本的初版, 距今已经近半个世纪,因为种种原因,原出版社也没有考虑对这个版本修订重版,要使用《 梦 溪笔谈》的读者一直缺乏一个好的本子。

在此期间,《梦溪笔谈》的选注本却是出了几个, 据笔者所知,质量较好的有科学出版社版的李群选注本、安徽人民出版社和安徽科技出版社 共同出版的中国科大选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选注本,但这几个选本的出版距今也有 二三十年了。胡道静先生自己还主持编写过《梦溪笔谈导读》(巴蜀书社出版)和《梦溪笔谈 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不过这些本子都替代不了作为一般通行本的《梦溪笔谈》标 校整理本。最近,上海书店出版社在该社“历代笔记丛刊”中出版的《梦溪笔谈》,弥补了 这个缺憾。尤为难得的是,该书的整理出于胡道静先生的受业弟子金良年之手。据该整理本 “后记”称,金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在胡道静先生指导下研读《梦溪笔谈》,并 参加过胡道静先生主持的《梦溪笔谈导读》和《梦溪笔谈全译》的注释,在此基础上,为了 让老师整理《梦溪笔谈》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以《新校正梦溪笔谈》为蓝本,吸取近年来 的各家研究成果,整

理了一个新的本子。 《梦溪笔谈》 -  欣赏

《梦溪笔谈》

首先,这个本子基本汲取了《新校正梦溪笔谈》的整理成果,并在校勘记中一一标明来由, 弥补了读者寻觅《新校正梦溪笔谈》不得的缺憾。

其次,这个本子把胡道静先生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化为了现实,那就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收归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元刊本《梦溪笔谈》26卷,在编纂《梦溪笔谈校证》和《新校正梦溪笔 谈》时无法利用,珍本既然现身,自当用来对过去的成果进行重新梳理。新整理本贯彻了胡道静先生夙愿,在《梦溪笔谈》前26卷的整理中,采用了元刊本作为底本,进一步提高了整 理《梦溪笔谈》工作的质量。从校勘记中可以看出,前26卷改用元刊本做底本,不仅减少了 许多纠正后来刊本讹误的校勘量,同时,从元刊本的字形讹误中得到规律,连带是正了许多 过去有疑问而不敢轻易改动的地方。

第三,新整理本广泛吸收了对《梦溪笔谈》的研究新成果,使读者在使用时免于东寻西找之 苦。尤其是,胡道静先生整理《梦溪笔谈》时,因为当时思想观念的限制,对于笔记中术数 方面的内容基本不予深入,而新整理本则在这个方面弥补了过去的薄弱环节。《梦溪笔谈》 的内容非常广泛,据笔者所知,金氏是古典文献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科技史有一定程度的 涉猎,做过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分册和《亚洲古兵器图说》的责任编辑, 对神秘文化也抱有很大的兴趣,这些知识背景,对于校勘《梦溪笔谈》来说是非常必要而且有益的,只嫌其少而不嫌其多。

第四,新整理本继承胡道静先生在文献校勘方面“校算”的传统,对笔记中的数学、天文和 乐律方面的数据材料做了进一步的复核。在一些地方,新整理本还审慎、得当地采用了“理 校”的手段,解决了一些文字上的疑难问题。

最后,新整理本为《梦溪笔谈》的全部条目拟写了标题,重新编制了索引(《新校正梦溪笔 谈》没有附索引,《梦溪笔谈校证》只做了人名索引,而新整理本则将书中的人名、文献名 和年号全部编为索引),这些小附件对读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到现在为止,古代笔记的整 理本已经出版了不少,但为之编制索引的却为数不多,在此也希望古籍整理者和出版者能为 读者考虑,尽可能地为整理本古籍附上索引。

《梦溪笔谈》 - 书摘翻译

摘要一 原文: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梅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译文:登州的海中,有时会出现(别样的)云层雾气,就像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这些都清晰可见,被称之为海市。或者说“蛟蜃的呼吸造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欧阳文忠曾经被派往河朔任职,在经过高唐县时,在驿舍中的晚上,听到有鬼神从空中经过和车马人畜的声音,(所有这些声音)都一一可以辨别。他的描述特别详细,在这里不具体写。访问本地的乡人父老,(他们)说:“二十年前曾经大白天地(海市现象)经过本县,也是清晰得可以看见(那些)人和物。当地人也把它叫梅市,这跟登州所见到的大约类似。

个别词解释:

历历:清晰,明了。

然:这样(指“蛟蜃之气所为”这种情况)

文章记载了三个海市现象。一个出现在登州海中;一个出现在高唐县驿舍中;第三个也是出现在高唐县境内。

相同点:在天空中出现了生活中的画面;

不同点:每次见到的具体的事物不尽相同。有的是宫庭院落,有的是鬼神车马……

作者认为海市的原因:云气缭绕所致!

摘要二

原文: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歳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歳,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歳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歳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译文: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摘要三

原文: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

月本无光,尤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侧而所见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译文:日月的形状像球体。怎么知道的呢?用月亮的盈亏可以证明。

月亮本来没有光,就像银质的小球,太阳照射它才发光啊。光开始出现在月亮上时,太阳在它的侧面,所以光亮显示在月球的侧面而且看见的像钩形;太阳渐渐走远,就斜着照在了月亮上,所以月光稍稍变得圆满。就像一个圆球,用粉涂上一半,侧面看它,那么涂上粉的地方就像弯钩一样;正面看它,就是正圆。凭借这个就知道月亮的形状是球体的。

摘要四

原文: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 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若,烦冤无以自言。听讼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粗能 辨其一二,其冤获申。此亦可记也。

译文:世上的人管诸如竹子、木头、牙齿、骨头这类东西叫做子,把它放在人的喉咙里用气吹它,能发出象人说话一样的声音,因此称它为“颡叫子”。 曾经有一个不能说话的人(哑巴),被人冤枉(或是陷害)了,含有冤屈但是说不出来。当官的(或者是判案的)试着拿叫子放到他喉咙里,(于是他)发出了像傀儡人一样的声音。大约可以听清其中的一部分,(于是)他得以申冤。这也是可以记录的。

摘要五

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玉堂东边,承旨阁子的窗格上有火烧过的痕迹。原来宋太宗曾在夜间驾临玉堂,那时苏易简是学士,已经睡下了又匆忙起来,没有烛火照着穿衣戴帽,侍从的宫女便从窗格间伸进烛火照明。到现在也不打算更换烧过的窗格,以便把它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话。

范文正兴利赈荒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

,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译文:

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到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这是文正给他们带来的恩惠

体恤老百姓的苦处,所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是先王的恩惠。

单词解释:

(殍殣枕路)饿死的人躺在路上。

(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带。

(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存,慰问。饷,馈赠物品

(术)指救灾的方法。

(主首)住持,方丈。

(鼎兴)大盛。

(敖仓)粮仓。

(役)使用。

(监司)主管检查的官员。

(恤)忧虑,顾惜。

(荒政)救灾的政事。

(条叙)指奏章。

(仰食)依赖……吃饭。

(无虑)大约。

(晏)安定。

(流徙)流离,指逃亡。

(岁饥)年景饥荒。

(司农)主管粮食等事项的官府。

(著)制定。

(因)顺着,就着。

(摘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目录

1 作品简介 2 作者简介 3 作品研究 4 科技成就 5 书名由来

1 作品简介 2 作者简介 3 作品研究 4 科技成就 5 书名由来 6 物理成就 7 版本和注本 8  欣赏 9 书摘翻译

《梦溪笔谈》 - 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梦溪笔谈》 - 作者简介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代,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代。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还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也就在沈括负责汴河水建设时,沈括还负责领导司天监,在任职期间,他先后罢免了六名不学无术的旧历官,不计出身,破格推荐精通天文历算、出身平民的淮南人卫朴进入司天监,主持修订新历的重要工作。沈括和卫朴治学态度认真,对旧历官凭借演算凑数的修历方法非常不满,主张从观测天象入手,以实测结果作为修订历法的根据。为此,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辽和西夏贵族统治者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沈括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医源资料库》:沈括(1031~1095年),宋代科学家、医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末年(1063年)进。尝官至翰林学士,学识广博,其代表作《梦溪笔谈》涉及各个学科,举凡天文、律历、兵法、音乐、卜算、物理等等,莫不涉猎,书中对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如指南针之装置、活字印刷、石油冶炼等,皆有提及。于医学方面,尝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以及《梦溪笔谈》及《补笔谈》中,都有涉猎,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其《良方》由后人与苏轼之《医药杂说》合并,成《苏沈良方》,现有多种版本行世。[1]

《梦溪笔谈》 - 作品研究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撰。这是一本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文学体裁,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

《梦溪笔谈》是宋朝的沈括所着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在数学方面开创了“隙积术”和“会圆术”。天文方面指出极星不在天极;得出冬至日长、夏至日短等结论。并且对天文仪器也有所改进。历法上大胆创新,提出《十二气历》。地理学方面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成因。物理方面记载了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书中还记述当时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炼铜、炼钢、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词是在该书中首次提出的,并且沿用至今。

沈括在晚年用写成《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再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中涉及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声学、光学和磁学等各方面,特别是在磁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留下了历史上对指南针的最早记载。他在书卷二十四《杂志一》中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的时候才发现了地磁偏角,比沈括的发现晚了四百年。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第三卷中《药议》中又记载道:“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沈括不仅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而且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了四种放置指南针的的方法:把磁针横贯灯芯、架在碗沿或指甲上,以及用丝线悬挂起来。最后沈括指出使用丝线悬挂磁针的方法最好。

在光学方面,《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知识也极为丰富。关于光的直线传播,沈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性质。他在纸窗上开了一个小孔,使窗外的飞鸟和楼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内的纸屏上面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他生动的指出了物、孔、像三者之间的直线关系。此外,沈括还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象的说明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日月蚀的成因。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对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的透光原因也作了一些科学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

在声学方面,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它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显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至今,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还使用这个方法给学生做关于共振现象的演示实验。

宋代是中国古代数学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有10多条有关数学的讨论,内容既广且深,堪称我国古代数学的瑰宝。

沈括最重要的数学探讨是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在我国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领域,对高阶

等差级数的研究始自沈括。 所谓“隙积”,指的是有空隙的堆积体、例如酒店中堆积的酒坛、叠起来的棋子等,这类堆积体整体上就像一个倒扣的斗,与平截头的长方锥(刍童)很像。但是隙积的边缘不是平的,而中间又有空隙,所以不能照搬刍童的体积公式。沈括经过思考后,发现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他以堆积的酒坛为例说明这一问题:设最上层为纵横各2个坛子,最下层为纵横各12个坛子,相邻两层纵横各差1坛,显然这堆酒坛共11层;每个酒坛的体积不妨设为1,用刍童体积公式计算,总体积为3784/6,酒坛总数也应是这个数。显然,酒坛数不应为非整数,问题何在呢?沈括提出,应在刍童体积基础上加上一项“(下宽-上宽)×高/6”,即为110/6,酒坛实际数应为(3784+110)/6=649。加上去的这一项正是一个体积上的修正项。在这里,沈括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不连续的个体的累积数(级数求和),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可见他已具有了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

会圆术是对圆的弧矢关系给出的比较实用的近似公式,主要思想是局部以直代曲。沈括进一步应用《九章算术》中弧田的面积近似公式,求出弧长,这便是会圆术公式。沈括得出的虽是近似公式,但可以证明,当圆心角小于45°时,相对误差小于2%,所以该公式有较强的实用性。这是对刘徽割圆术以弦(正多边形的边)代替圆弧思想的一个重要佐证,很有理论意义。后来,郭守敬、王恂在历法计算中,就应用了会圆术。

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应用组合数学法计算得出围棋可能的局数是3361种,并提出用数量级概念来表示大数3361的方法。沈括还在书中记载了一些运筹思想,如将暴涨的汴水引向古城废墟来抢救河堤的塌陷,以及用挖路成河、取土、运输,最后又将建筑垃圾填河成路的方法来修复皇宫等。沈括对数的本质的认识也很深刻,指出:“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显然他否定了数的神秘性,而肯定了数与物的关系。他还指出:“然算术不患多学,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乃为通术也。”

《梦溪笔谈》 - 科技成就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1033—1097年)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是我国举世闻名的11世纪一部科学巨著。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

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梦溪笔谈》上述对北宋科技成就的记述,已足以使其名垂青史。非但如此,该书还记录了沈括自己的许多创见,这进一步推进了北宋的科学发展。

《梦溪笔谈》对沈括的治学思想和方法也多有反映,是研究沈括科学思想的主要参考材料。

此外,《梦溪笔谈》还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传闻轶事、艺文掌故等。对赋役扰民、西北与北方军事利弊及典礼礼仪和古代音乐演进,均有翔实记载。该书对于研究北宋社会、政治、科技、经济诸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梦溪笔谈》问世后,受到学界重视,不久即被刊刻印行。此书现知最早有南宋乾道二年本,今仅存元、明覆刻乾道本。通行的正、补、续三编本首出《稗海》。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考据精详。1957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胡道静的《新校正梦溪笔谈》,很便于阅读。《梦溪笔谈》在国外也很有影响,早在19世纪,它就因为其活字印刷术的记载而闻名于世。本世纪以来,法、德、英、美、意等国都有人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并向社会公众加以介绍。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从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册陆续出版了《梦溪笔谈》的日文译本。这些情况表明,《梦溪笔谈》不愧为一本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2]

《梦溪笔谈》 - 书名由来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这本著作为什么叫《梦溪笔谈》呢?用沈括自己的话来说,是他曾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经常有过这样的梦境:他来到一座小山,看到山上花木如锦,绿荫成林,山下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清沏见底。他在梦中很喜欢这个地方,也总想找到梦境中的地方居住。这样相同的梦境每年都会重复几次。直至十多年以后,沈括被贬谪到宣城这个地方做官,又过了几年后,在无意中来到一个地方,景致和以前梦境中一模一样,他概叹道:"这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呀"。于是出钱买下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归隐田园,写下他平生所见所闻所疑所虑。于是就给这本书起名叫《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 物理成就

《梦溪笔谈》

1.在物理学方面,沈括研究了力学、声学、光学和磁学等现象。

(1)在磁学方面,沈括在《笔谈》中指出,指南针是方家以磁石磨铁针,使铁针磁化而成。他记述了当时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式,即水浮法、置指甲上、置碗唇上、悬丝法,并比较了这四种方式的优劣,指出水浮多荡摇,置指甲或碗唇上易坠落,以悬丝最善,表明他对这四种方式进行过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他发现磁针有指南的,也有指北的,指南的磁针并不总是指南,而是常微偏东。这是关于指北针和地球磁偏角的最早明确记载,早于欧洲一个世纪。 (2)、在光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凹面镜成象的实验。通过实验,他指出凹面镜照物,中间有一称为“碍”的地方,在此之内,照物得正象;在此点之上,照物无所见;在此点之外,照物得倒象,表明他已发现了凹面镜的焦点。对凸面镜和平面镜,他也作过细致和观察和研究,他指出,镜面凸,所照人面缩小,故镜面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3)、在声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声音共振实验。他用纸剪一小人,放在琴瑟的基音弦线上,拔动相应的泛音弦,则小人就会跳动;而拨动其他弦,则纸人不动。西方类似的实验,直至17世纪方出现。

此外,沈括对海市蜃楼、虹、雷电、乐律等,也都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沈括从治平三年起开始研究天文学,特别是在主持司天监工作期间,更对历法和天文仪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突出的成就有二:一是首倡“十二气历”。19世纪英国气象局采用的肖伯纳历,其实质便与沈括的十二气历相似。 一是改进天文仪器。沈括在司天监所制的新仪器浑仪、浮漏和圭表,都有重大的改进。

《梦溪笔谈》 - 版本和注本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1031-1095),宋钱塘人,字存中。嘉佑间擢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三司史。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等。制天文仪器,造新历,为后世所采用。创隙积、会圆两术,补《九章算术》所未及,开后世垛积术及弧矢割圆术之先河。著作除《梦溪笔谈》外,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还有《长兴集》等。《宋史》有传。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见解和见闻的笔录,内容有故事、辩正、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类,总结了沈括多年来对科学技术、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记录了许多当时中国劳动人民在工业、工程上的杰出发明,如布衣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技术、有关中世纪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喻皓的建筑技术、陕北鄜延境内的石油等等。保存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据考证,《梦溪笔谈》最初刻的三十卷本,内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仅二十六卷本经宋元明清刊刻,流传下来。宋代有扬州刻本,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所以目前最古的版本就是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此书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

独具特色。 陈仁子,号古迂,南宋度宗咸淳十年举漕试第一,后五年南宋灭亡。入元后发誓不再出仕,筑别墅于茶陵东山,专事讲学、著述和刻书。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总结了元代书院刻书的三大优点:1,负责掌管书院的山长多精于校雠,使书校勘精审,版本价值高;2,经费充裕,版刻铺陈,非常讲究,印书质量较高;3,书版藏在书院,印刷起来极为方便,便于流通。这些优点在东山书院刻本的《梦溪笔谈》中得到了比较突出的体现,也让我们对东山书院刻《梦溪笔谈》的大开本、小版框的铺陈有了更多的理解。

此书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印。书在元代曾藏宫中,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得之,贻与太子朱标,后又归宫中“文渊阁”。清代从宫中流出,为汪士钟的艺芸精舍、松江韩氏先后收藏。时私家藏书多秘不示人,曾见此书者屈指可数。此书后为著名藏书家陈澄中收入囊中。陈澄中移居香港后,于1965年有意将包括这部《梦溪笔谈》在内一批珍贵善本出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避免这批珍贵文物外流,亲自过问,责成文化部指派专人前去洽办,在国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斥巨资购回,成为书林佳话。1976年文物出版社曾影印出版,2003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也制作出版,为大众使用提供了方便。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史料笔记中,宋代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可以说是个少有的异数:它 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国际汉学家高度评价的笔记作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之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它又是被中国学者整理得最为深入的笔记作品,著名文献学家胡 道静先生耗费了几乎大半生的精力,为这部笔记编纂了近百万言的《校证》。《梦溪笔谈》 因此而为学人们所熟知,饮誉学界。为了便于一般读者使用《梦溪笔谈》,胡道静先生还在 《梦溪笔谈校证》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简要读本——《新校正梦溪笔谈》。这个读本的初版, 距今已经近半个世纪,因为种种原因,原出版社也没有考虑对这个版本修订重版,要使用《 梦 溪笔谈》的读者一直缺乏一个好的本子。

在此期间,《梦溪笔谈》的选注本却是出了几个, 据笔者所知,质量较好的有科学出版社版的李群选注本、安徽人民出版社和安徽科技出版社 共同出版的中国科大选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选注本,但这几个选本的出版距今也有 二三十年了。胡道静先生自己还主持编写过《梦溪笔谈导读》(巴蜀书社出版)和《梦溪笔谈 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不过这些本子都替代不了作为一般通行本的《梦溪笔谈》标 校整理本。最近,上海书店出版社在该社“历代笔记丛刊”中出版的《梦溪笔谈》,弥补了 这个缺憾。尤为难得的是,该书的整理出于胡道静先生的受业弟子金良年之手。据该整理本 “后记”称,金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在胡道静先生指导下研读《梦溪笔谈》,并 参加过胡道静先生主持的《梦溪笔谈导读》和《梦溪笔谈全译》的注释,在此基础上,为了 让老师整理《梦溪笔谈》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以《新校正梦溪笔谈》为蓝本,吸取近年来 的各家研究成果,整

理了一个新的本子。 《梦溪笔谈》 -  欣赏

《梦溪笔谈》

首先,这个本子基本汲取了《新校正梦溪笔谈》的整理成果,并在校勘记中一一标明来由, 弥补了读者寻觅《新校正梦溪笔谈》不得的缺憾。

其次,这个本子把胡道静先生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化为了现实,那就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收归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元刊本《梦溪笔谈》26卷,在编纂《梦溪笔谈校证》和《新校正梦溪笔 谈》时无法利用,珍本既然现身,自当用来对过去的成果进行重新梳理。新整理本贯彻了胡道静先生夙愿,在《梦溪笔谈》前26卷的整理中,采用了元刊本作为底本,进一步提高了整 理《梦溪笔谈》工作的质量。从校勘记中可以看出,前26卷改用元刊本做底本,不仅减少了 许多纠正后来刊本讹误的校勘量,同时,从元刊本的字形讹误中得到规律,连带是正了许多 过去有疑问而不敢轻易改动的地方。

第三,新整理本广泛吸收了对《梦溪笔谈》的研究新成果,使读者在使用时免于东寻西找之 苦。尤其是,胡道静先生整理《梦溪笔谈》时,因为当时思想观念的限制,对于笔记中术数 方面的内容基本不予深入,而新整理本则在这个方面弥补了过去的薄弱环节。《梦溪笔谈》 的内容非常广泛,据笔者所知,金氏是古典文献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科技史有一定程度的 涉猎,做过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分册和《亚洲古兵器图说》的责任编辑, 对神秘文化也抱有很大的兴趣,这些知识背景,对于校勘《梦溪笔谈》来说是非常必要而且有益的,只嫌其少而不嫌其多。

第四,新整理本继承胡道静先生在文献校勘方面“校算”的传统,对笔记中的数学、天文和 乐律方面的数据材料做了进一步的复核。在一些地方,新整理本还审慎、得当地采用了“理 校”的手段,解决了一些文字上的疑难问题。

最后,新整理本为《梦溪笔谈》的全部条目拟写了标题,重新编制了索引(《新校正梦溪笔 谈》没有附索引,《梦溪笔谈校证》只做了人名索引,而新整理本则将书中的人名、文献名 和年号全部编为索引),这些小附件对读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到现在为止,古代笔记的整 理本已经出版了不少,但为之编制索引的却为数不多,在此也希望古籍整理者和出版者能为 读者考虑,尽可能地为整理本古籍附上索引。

《梦溪笔谈》 - 书摘翻译

摘要一 原文: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梅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译文:登州的海中,有时会出现(别样的)云层雾气,就像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这些都清晰可见,被称之为海市。或者说“蛟蜃的呼吸造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欧阳文忠曾经被派往河朔任职,在经过高唐县时,在驿舍中的晚上,听到有鬼神从空中经过和车马人畜的声音,(所有这些声音)都一一可以辨别。他的描述特别详细,在这里不具体写。访问本地的乡人父老,(他们)说:“二十年前曾经大白天地(海市现象)经过本县,也是清晰得可以看见(那些)人和物。当地人也把它叫梅市,这跟登州所见到的大约类似。

个别词解释:

历历:清晰,明了。

然:这样(指“蛟蜃之气所为”这种情况)

文章记载了三个海市现象。一个出现在登州海中;一个出现在高唐县驿舍中;第三个也是出现在高唐县境内。

相同点:在天空中出现了生活中的画面;

不同点:每次见到的具体的事物不尽相同。有的是宫庭院落,有的是鬼神车马……

作者认为海市的原因:云气缭绕所致!

摘要二

原文: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歳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歳,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歳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歳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译文: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摘要三

原文: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

月本无光,尤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侧而所见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译文:日月的形状像球体。怎么知道的呢?用月亮的盈亏可以证明。

月亮本来没有光,就像银质的小球,太阳照射它才发光啊。光开始出现在月亮上时,太阳在它的侧面,所以光亮显示在月球的侧面而且看见的像钩形;太阳渐渐走远,就斜着照在了月亮上,所以月光稍稍变得圆满。就像一个圆球,用粉涂上一半,侧面看它,那么涂上粉的地方就像弯钩一样;正面看它,就是正圆。凭借这个就知道月亮的形状是球体的。

摘要四

原文: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 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若,烦冤无以自言。听讼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粗能 辨其一二,其冤获申。此亦可记也。

译文:世上的人管诸如竹子、木头、牙齿、骨头这类东西叫做子,把它放在人的喉咙里用气吹它,能发出象人说话一样的声音,因此称它为“颡叫子”。 曾经有一个不能说话的人(哑巴),被人冤枉(或是陷害)了,含有冤屈但是说不出来。当官的(或者是判案的)试着拿叫子放到他喉咙里,(于是他)发出了像傀儡人一样的声音。大约可以听清其中的一部分,(于是)他得以申冤。这也是可以记录的。

摘要五

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玉堂东边,承旨阁子的窗格上有火烧过的痕迹。原来宋太宗曾在夜间驾临玉堂,那时苏易简是学士,已经睡下了又匆忙起来,没有烛火照着穿衣戴帽,侍从的宫女便从窗格间伸进烛火照明。到现在也不打算更换烧过的窗格,以便把它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话。


相关文章

  • 浅析水库兴利调度法在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 浅析水库兴利调度法在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水库兴利调度是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随着河川径流年内.年际之间的丰枯变化,利用兴利调节提高枯水期径流的调节水量,同时采用洪水调节消除或 ...查看


  • 兴利除弊的故事
  • [注音]xīng lì chú bì [成语故事]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他制定<均输法>和<青苗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使全国兴修水利,<保甲法>和< ...查看


  • 2015年公司端午节放假通知范文
  • 2015年公司端午节放假通知范文 公司2015端午节放假通知 各部门: 值端午节来临之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2015年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现将2015年端午节放假事项通知如 ...查看


  • 未中标人起诉中标合同无效的处理
  •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未中标人起诉中标合同无效的处理 作 者: 唐金法 高金初 来 源: 人民法院报 内 容:裁判要旨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未中标人起诉中标合同无效的,除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 ...查看


  • 精选重温入党誓词心得体会范文
  • 本站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重温入党誓词心得体会范文 >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纪念建党91周年之际,支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面对党旗,重温誓言,铿然在耳,感慨万端. 人的一生,面对社会.单位.亲友,可能会有多次 ...查看


  • 古代诗人作家字号整理
  • 王勃,字子安,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 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 ...查看


  • 兴利除弊---正确发挥语文多媒体优势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教学之中,走进了语文课堂.在使用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却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何兴利除弊,扬长避短, 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一个应深思,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学 ...查看


  • 车辆检测兴利除弊方能有效可靠
  • 深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每次车辆检验大约需要 100~200 元.专 家测算,一年间, 全国在车辆检测上要花费 100 多亿元.然而,现实中, 汽车年检流于形式. 巧立名目乱收费.形成庞大的地下灰色利益链 ...查看


  • 水库特征库水位与特征库容
  • 水库规划设计与运行中作为设计和控制运用条件的若干特征库水位及特征库容.这些特征值反映了水库的规模.效益与运用方式,常要通过经济分析和综合比较选定. 特征库水位 水库在各时期和遭遇特定水文情况下,需控制达到.限制超过或允许消落到的各种特征库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