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2 02:13:42)
转载▼
标签: 京华忆影
香山
翠微亭
杂谈
分类: 旅痕散记
京华忆影(廿五)--千章绿荫翠微亭
翠微亭位于静翠湖西南侧,仅约百米,据排在第六位的璎珞岩近数步之遥,立于一片相对平展空旷的茵茵绿地之间。在静宜园二十八景中排列第五位。
翠微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年(1745),因其地处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又与来青轩、蟾蜍峰、清音亭等名胜毗邻,故有“翠微”之称。
这里古树参天,满目葱茏,南临山崖,峻峭苍翠,还有沟壑蜿蜒,溪流潺潺,可揽四时之胜。春看百花,夏听蝉鸣,秋赏红叶,冬观雪景。尤以“入夏千章绿荫,禽声上下”时为最妙,千树绿荫,千嶂叠翠,清凉气氛,格外宜人。
翠微亭为八角单檐攒尖顶,青瓦红柱,彩绘木结构,砖雕宝顶十分精美,颇具民族特色。原亭亦毁于英法联军,现在的翠微亭是1991年按原式样复建的。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御制诗序曰:
宫门之南古木森列,山麓稍北为小亭。入夏千章绿阴,禽声上下;秋冬木叶尽脱,寒柯萧槭,天然倪迂小景。
译文:东宫门南侧古木参天侧立两旁,山麓稍北一点为一小亭。进入夏季千章绿荫,山中禽鸟的叫声忽上忽下,秋冬季节则树叶尽数脱落,凄凉冷落。宛如一幅天然的倪瓒笔下的图画。
乾隆帝御制诗曰:
须弥与一芥,大小岂争差?亭子不嫌窄,翠微良复赊。
入诗惟罨画,沐雨欲蒸霞。莫羡痴黄派,倪迂各擅家。
译文:须弥山与一芥小草,岂能比大小。亭子不嫌其狭小,青山千章绿而后还会变得萧槭。想要写入诗里惟有景色如画之时,青山沐雨之后即将会蒸腾出云霞。无需羡慕元代画家黄公望画法,还有像倪迂那样各种擅长绘画的名家。
黄公望: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擅山水画作,号大痴道人。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迂、王蒙合称元四家。
《富春山居图》为皇公望晚年所画,长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清乾隆时此画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倪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其一生活动处于元末民族矛盾最尖锐的历史时期。由于元统治者的歧视和不重科举,断了汉族知识分子的晋身之阶,因而不少文人常以“高士”自居,放情诗画。
倪瓒在五十岁上竟变卖田产,携卷出游,隐遁太湖,成为一名信奉新道教——全真教的“太湖隐士”。加上个性迂癖,以“倪迂”的形象给后人留下许多趣闻。
从东面进翠微亭,会穿过一道柴门。两根原木门柱上的楹联是:“山屏被朱亭拥翠,柴扉环柏篱绕菊”,真是好一份田园味道!
翠微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焚毁。中华民国时期香山慈幼院在此景及周边种植了桑树,以供养蚕之用。
1991年公园对景区树木进行移植、清杂,在原址上复建了单檐八角攒尖顶带头拱、面积为47平方米、柱高为39米的翠微亭。亭子东面有一株大银杏树,据说有千年高龄,枝繁叶茂,夏天华盖硕大,深秋一片金黄,煞是好看!
同时在景区内种植山杏、榆叶梅、连翘、早圆竹等植物,铺种大面积绿地。还在翠微亭周边种植了几百株杏树,春时到翠微亭赏杏花,足可怡情悦目。
古来香山杏花出名,人称“杏花山”。烂漫季节,漫山杏花如云,遍野杏花芬芳,晴日阳光之下,满山杏花如雪。香山香山,即因杏花花香而得名。
注:为使博文更加完美,因山人原照不足,故借用多幅网络图片,谨向原作者致意!
(2014-01-02 02:13:42)
转载▼
标签: 京华忆影
香山
翠微亭
杂谈
分类: 旅痕散记
京华忆影(廿五)--千章绿荫翠微亭
翠微亭位于静翠湖西南侧,仅约百米,据排在第六位的璎珞岩近数步之遥,立于一片相对平展空旷的茵茵绿地之间。在静宜园二十八景中排列第五位。
翠微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年(1745),因其地处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又与来青轩、蟾蜍峰、清音亭等名胜毗邻,故有“翠微”之称。
这里古树参天,满目葱茏,南临山崖,峻峭苍翠,还有沟壑蜿蜒,溪流潺潺,可揽四时之胜。春看百花,夏听蝉鸣,秋赏红叶,冬观雪景。尤以“入夏千章绿荫,禽声上下”时为最妙,千树绿荫,千嶂叠翠,清凉气氛,格外宜人。
翠微亭为八角单檐攒尖顶,青瓦红柱,彩绘木结构,砖雕宝顶十分精美,颇具民族特色。原亭亦毁于英法联军,现在的翠微亭是1991年按原式样复建的。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御制诗序曰:
宫门之南古木森列,山麓稍北为小亭。入夏千章绿阴,禽声上下;秋冬木叶尽脱,寒柯萧槭,天然倪迂小景。
译文:东宫门南侧古木参天侧立两旁,山麓稍北一点为一小亭。进入夏季千章绿荫,山中禽鸟的叫声忽上忽下,秋冬季节则树叶尽数脱落,凄凉冷落。宛如一幅天然的倪瓒笔下的图画。
乾隆帝御制诗曰:
须弥与一芥,大小岂争差?亭子不嫌窄,翠微良复赊。
入诗惟罨画,沐雨欲蒸霞。莫羡痴黄派,倪迂各擅家。
译文:须弥山与一芥小草,岂能比大小。亭子不嫌其狭小,青山千章绿而后还会变得萧槭。想要写入诗里惟有景色如画之时,青山沐雨之后即将会蒸腾出云霞。无需羡慕元代画家黄公望画法,还有像倪迂那样各种擅长绘画的名家。
黄公望: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擅山水画作,号大痴道人。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迂、王蒙合称元四家。
《富春山居图》为皇公望晚年所画,长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清乾隆时此画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倪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其一生活动处于元末民族矛盾最尖锐的历史时期。由于元统治者的歧视和不重科举,断了汉族知识分子的晋身之阶,因而不少文人常以“高士”自居,放情诗画。
倪瓒在五十岁上竟变卖田产,携卷出游,隐遁太湖,成为一名信奉新道教——全真教的“太湖隐士”。加上个性迂癖,以“倪迂”的形象给后人留下许多趣闻。
从东面进翠微亭,会穿过一道柴门。两根原木门柱上的楹联是:“山屏被朱亭拥翠,柴扉环柏篱绕菊”,真是好一份田园味道!
翠微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焚毁。中华民国时期香山慈幼院在此景及周边种植了桑树,以供养蚕之用。
1991年公园对景区树木进行移植、清杂,在原址上复建了单檐八角攒尖顶带头拱、面积为47平方米、柱高为39米的翠微亭。亭子东面有一株大银杏树,据说有千年高龄,枝繁叶茂,夏天华盖硕大,深秋一片金黄,煞是好看!
同时在景区内种植山杏、榆叶梅、连翘、早圆竹等植物,铺种大面积绿地。还在翠微亭周边种植了几百株杏树,春时到翠微亭赏杏花,足可怡情悦目。
古来香山杏花出名,人称“杏花山”。烂漫季节,漫山杏花如云,遍野杏花芬芳,晴日阳光之下,满山杏花如雪。香山香山,即因杏花花香而得名。
注:为使博文更加完美,因山人原照不足,故借用多幅网络图片,谨向原作者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