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及注重开展课文交流活动这四方面谈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

  读书是进步的阶梯,很多名人贤士都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理解、鉴赏文学知识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要选好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籍不如不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有益书籍中汲取营养。首先,书籍要具有鲜明的主题,而且思想要健康。高中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判断事物的标准还不是很明确,具有鲜明主题的书籍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感知世界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性格,避免不良读物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课外书籍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于受到年龄、阅历以及知识水平的影响,一些过于晦涩和深奥的书籍不适合学生阅读,那样的读物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读不懂,自然收效甚微。第三,阅读内容要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个性也是千差万别,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在阅读时不应只看文学类或是名人著作,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死胡同,广泛涉猎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兴趣阅读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持续动力。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把“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教师可以用一些优秀报刊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这些报刊内容丰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里面的文章也多是写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学生在阅读这些报刊杂志时,会感到心情愉悦、收获连连,长此以往,这些杂志便会成为学生调节心情、扩充知识的必需品,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由此养成,这为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三、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很多高中生课外阅读时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很多书籍在阅读过后就被学生抛诸脑后,没有消化和掌握。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边读边记,提高阅读的实际效果。读书笔记不只是把文章中的名言警句、优美佳句摘录下来,最好是能够熟读这些词句,存到自己的大脑“语库”中去,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教师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让读书笔记变得更加生动、鲜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以座右铭的形式写在一张卡片上,并把卡片贴在自己的课桌上,时刻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或者让学生把看到的优美佳句抄录在书签上,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促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些知识;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比赛,评选“十佳读者”等方式来激励学生的阅读热情。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要注重开展读后交流活动

  学生在阅读之后的相互交流,对于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思辨能力、深化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读后交流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后聊天、课堂讨论,或者是专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倾诉的欲望,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阅读完《城南旧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讨论交流会,让同学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妞儿、秀贞等人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针对“你认为秀贞是疯子吗?”这个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秀贞是疯子,因为她疯疯癫癫的,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搭理她”,而有的学生则不这么认为:“秀贞只是思女心切才会这样,我从她的身上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母爱。”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有着细致的阅读、积极的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课外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桥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书本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在课外书籍中自由徜徉,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长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知识库,为学生写好作文夯实基础。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李华彬 江苏省沛县张寨中学 221632)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及注重开展课文交流活动这四方面谈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

  读书是进步的阶梯,很多名人贤士都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理解、鉴赏文学知识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要选好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籍不如不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有益书籍中汲取营养。首先,书籍要具有鲜明的主题,而且思想要健康。高中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判断事物的标准还不是很明确,具有鲜明主题的书籍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感知世界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性格,避免不良读物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课外书籍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于受到年龄、阅历以及知识水平的影响,一些过于晦涩和深奥的书籍不适合学生阅读,那样的读物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读不懂,自然收效甚微。第三,阅读内容要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个性也是千差万别,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在阅读时不应只看文学类或是名人著作,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死胡同,广泛涉猎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兴趣阅读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持续动力。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把“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教师可以用一些优秀报刊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这些报刊内容丰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里面的文章也多是写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学生在阅读这些报刊杂志时,会感到心情愉悦、收获连连,长此以往,这些杂志便会成为学生调节心情、扩充知识的必需品,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由此养成,这为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三、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很多高中生课外阅读时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很多书籍在阅读过后就被学生抛诸脑后,没有消化和掌握。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边读边记,提高阅读的实际效果。读书笔记不只是把文章中的名言警句、优美佳句摘录下来,最好是能够熟读这些词句,存到自己的大脑“语库”中去,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教师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让读书笔记变得更加生动、鲜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以座右铭的形式写在一张卡片上,并把卡片贴在自己的课桌上,时刻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或者让学生把看到的优美佳句抄录在书签上,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促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些知识;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比赛,评选“十佳读者”等方式来激励学生的阅读热情。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要注重开展读后交流活动

  学生在阅读之后的相互交流,对于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思辨能力、深化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读后交流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后聊天、课堂讨论,或者是专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倾诉的欲望,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阅读完《城南旧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讨论交流会,让同学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妞儿、秀贞等人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针对“你认为秀贞是疯子吗?”这个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秀贞是疯子,因为她疯疯癫癫的,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搭理她”,而有的学生则不这么认为:“秀贞只是思女心切才会这样,我从她的身上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母爱。”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有着细致的阅读、积极的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课外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桥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书本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在课外书籍中自由徜徉,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长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知识库,为学生写好作文夯实基础。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李华彬 江苏省沛县张寨中学 221632)


相关文章

  • 谈教师广泛阅读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探索语文课的教法,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 ...查看


  • 开展语文综
  • 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 趣 乐至县天池镇仙鹤初级中学 张家智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 ...查看


  •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论文
  • [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姓名:王春利 学校:杨庄街道中心学校 联系方式:[1**********]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摘要]: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的渠道和语文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 ...查看


  • 初三语文教学的困惑
  • 初三语文教学的困惑 根据11月24日教研活动时问卷调查整理,也许能引发大家一些深思,也许我们能够共同寻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基础部分 1.学生在词语运用方面的能力普遍薄弱,丢失严重.教师不可能将所有词语逐词分析,这一类型题该怎样去抓 ...查看


  • 房山中心小学振兴阅读计划实施方案
  • 房山中心小学"振兴阅读"行动计划与实施 方案 一. 活动背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读书时间呈现整体性下滑趋势,为了鼓励人们多读书,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广泛阅 ...查看


  • 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部编语 文教材教学计划 蒿坪镇初级中学 王世春 为了搞好七年级上册部编语文教材的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现拟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部 ...查看


  • 深化课程改革
  • 课程改革出重拳 [引语]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学校提出了"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课程改革理念,各学科大胆创新.互相整合,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语文学科打破传统,在课程改革中力排众 ...查看


  • 阅读与教师
  • 浅论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沈三初 陈舟蓉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目的规定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 ...查看


  • 葫芦岛市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要求
  • 葫芦岛市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要求 为规范我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特制定<葫芦岛设计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常规实施要求>. 一.教学准备 1.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开学前,教师对照<语文课程标准>通读教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