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习要点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加剧了国内的各种矛盾
2.实施
(1)时间:1921年开始实施。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意义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二)成立苏联
1.1922年底,苏联成立。
2.当时加盟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和 白俄罗斯。
3.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注意区别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1)沙俄——从伊凡四世称沙皇至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2)苏俄——从1917年3月至1922年底苏联成立;(3)苏联——从1922年底至1991年苏联解体。】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4年列宁逝世)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2)重点:发展重工业。
(3)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
(1)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2)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3)1937年完成。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3)评价:
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
第1页 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高速地发展。 预习学案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_________________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__________,允许_______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__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当时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来,苏联扩大到______个加盟共和国。
4._______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_。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
5.苏联在_________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_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_____________包围,国内_________、_______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同步达标
A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
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36年
3.苏联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 B.乌克兰 C、白俄罗斯 D.亚美尼亚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6.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A.1921—1936年 B.1926—1936年 C.1928—1937年 D.1928—1938年
B级 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
A.农民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建立集体农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2页
2. 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B.实行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3. 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1936年苏联新宪
法的颁布
4.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从右图比较中你能获
得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
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17. 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 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 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8.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A. 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 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 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 下列事件与列宁无关的是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D.苏联的建立
21.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22. 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3. 下列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错误的说法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B.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有相当的生命力
C.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非常短暂,表明它不太适合当时的国情
第3页
D.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理念
24. 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25. 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6. 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
27. 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28. 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二.材料解析题
——《苏维埃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苏联当时的工业状况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三.问答题
下列时期俄国或苏联的主要历史任务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1917--1918年:
1918--1920年:
1921--1925年:
1925--1941年:
第4页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习要点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加剧了国内的各种矛盾
2.实施
(1)时间:1921年开始实施。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意义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二)成立苏联
1.1922年底,苏联成立。
2.当时加盟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和 白俄罗斯。
3.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注意区别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1)沙俄——从伊凡四世称沙皇至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2)苏俄——从1917年3月至1922年底苏联成立;(3)苏联——从1922年底至1991年苏联解体。】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4年列宁逝世)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2)重点:发展重工业。
(3)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
(1)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2)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3)1937年完成。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3)评价:
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
第1页 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高速地发展。 预习学案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_________________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__________,允许_______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__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当时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来,苏联扩大到______个加盟共和国。
4._______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_。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
5.苏联在_________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_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_____________包围,国内_________、_______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同步达标
A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
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36年
3.苏联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 B.乌克兰 C、白俄罗斯 D.亚美尼亚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6.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A.1921—1936年 B.1926—1936年 C.1928—1937年 D.1928—1938年
B级 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
A.农民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建立集体农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2页
2. 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B.实行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3. 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1936年苏联新宪
法的颁布
4.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从右图比较中你能获
得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
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17. 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 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 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8.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A. 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 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 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 下列事件与列宁无关的是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D.苏联的建立
21.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22. 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3. 下列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错误的说法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B.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有相当的生命力
C.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非常短暂,表明它不太适合当时的国情
第3页
D.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理念
24. 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25. 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6. 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
27. 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28. 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二.材料解析题
——《苏维埃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苏联当时的工业状况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三.问答题
下列时期俄国或苏联的主要历史任务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1917--1918年:
1918--1920年:
1921--1925年:
1925--1941年: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