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5章呼吸系统习题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呼吸() 2.内呼吸()

3.潮气量 (tidal volume)

4.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5.肺换气()

6.胸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7.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8.肺活量(vital capacity)

9.肺顺应性(pulmonary compliance) 10.比顺应性(compliance )

11.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

12.机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13.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14.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15.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

16.每分肺通气量()

1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18.氯转移(chloride shift) 19.波尔效应(Bohr effect)

20.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21.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

22.氧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23.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24.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25.P 50

26.呼吸中枢(respiratory center) 27.何尔登效应(Haldane effect) 28.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29.外周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

30.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 chemoreceptor)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把肺通气和肺换气合称为外呼吸又称肺呼吸。

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或组织呼吸。 3.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正常值400~600 ml。 4.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

5.气体在肺泡与肺静脉血之间的交换称为肺换气。 6.胸膜腔内压称为胸内压。 7.肺泡内的压力称为肺内压。

8.最大吸气后,能呼出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平均正常值♂3500ml ,♀2500ml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深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总容量-余气量

9.单位压力变化(△P )引起的肺容积变化(△V)称为肺顺应性。即肺顺应性=△V/△P ,肺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 10.单位(每升) 肺容量的顺应性称为比顺应性。比顺应性=顺应性/肺总容量。 11.单位时间内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称为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其正常值:第1秒末,83%;第2秒末,96%;

第3秒末,99%。

12.平静呼气末,尚存于肺的气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13.每分钟吸入肺泡实际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即: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呼吸频率 =

4.2~6.3 L/min。

14.不进行肺换气的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正常时,解剖无效腔=150ml 。 15.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16.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量称为每分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17.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和防止肺水肿的二棕榈酰卵磷脂称为肺表面活性物

质。

--—-

18.红细胞膜上Cl -HCO 3载体活动,使Cl 进出红细胞的移动过程称为Cl 转移。 19.酸度对Hb 氧结合力的影响作用称为波尔效应。

20.100ml 血中,血红蛋白Hb 结合最大O 2量称为Hb 血氧容量。 21.100ml 血中,血红蛋白Hb 实际结合O 2量称为Hb 血氧含量。 22.Hb 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PO 2的关系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23.Hb 血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100%

24.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泡血流量的比值称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0.84。 25.Hb 饱和度为50%的PO 2称为P 50 。代表Hb 与O 2亲合力。其正常值是26.5mmHg 。 26.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 27.O 2与血红蛋白结合促进CO 2释放作用称为何尔登效应。

28.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伯反射。 29.以调节呼吸为主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称为外周化学感受器。

30.在延髓腹侧浅表部存在调节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称为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

三、填空题

(一)呼吸

1.呼吸的生理意义主要是维持内环境中(A )和(B )含量的相对稳定 。

4.外呼吸包括(A )和(B )。 (二)肺通气

5.肺回缩力来自(A )和(B )。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A )细胞分泌的,主要成分是(B ),主要作用是(C )肺泡表面张力,故有利于肺的(D ),并能

阻止(E )液体滤入(F )。 7.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B )。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回缩力(A ),肺顺应性(B )。

9.平静吸气时,由于(A)及肋间外肌的收缩,使胸廓(B),因而肺扩张,肺内压(C) 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10.平静呼气时,由于(A)和(B)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压(C) 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11.平静吸气是一种(A )过程,而平静呼气则是(B )过程。

12.主要由(A )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动而产生的呼吸运动称为(B )。主要由(C )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称为(D )。正常人

的呼吸大多是(E )。

13.肺通气的阻力有(A )和(B )两种。 14.肺弹性阻力即是(A ),胸廓弹性阻力即是(B )。

15.胸廓和肺扩张的难易程度可用(A )表示。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弹性阻力小,肺容易扩张,则顺应性(B )。不容易扩张,

则顺应性(C ),反映弹性阻力(D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呈(E )关系。 16.非弹性阻力主要包括(A )和(B ),其中(C )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份。 17.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 ),因气道阻力与气道的半径四次方成(B )。 18.肺和胸壁之间的胸膜腔含有(A ),其中的压力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都通常(B )大气压,故称为(C )。 19.胸内压是指(A )内的压力,平静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总是(B )大气压。 20.胸内负压是由(A )形成的,其生理意义是(B )、(C )。 21.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A ),数值是(B )、(C )和(D )之和,

22.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2、3秒未呼出气量占(A )的百分 数,称为时间肺活量,正常人

第1秒未的数值约为(B )%。

23.每分通气量等于(A )和(B )的乘积。 24.生理无效腔包括(A )和(B )。 25.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为(A)。 (三)气体交换

26.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气体扩散的动力是气体的(A),O 2和CO 2通过呼吸膜属于(B)。 27.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是(A )和(B )。 28.正常人动脉血中O2分压比组织内(A),而CO2分压比组织内(B),所以在组织换气中,(C)由血液扩散至组织,(D)

由组织扩散至血液。

29.正常人肺泡内PCO2比静脉血PCO2(A ),肺泡内PO2比静脉血PO2(B ),所以,在肺换气中,(C )由血液扩散至肺泡,

(D )由肺泡扩散至血液。

3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A )和(B )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C ),比值减小,说明(D )增加;比值

增大说明(E )增大. (四)气体运输

31.氧合血红蛋白呈(A)色,脱氧血红蛋白呈(B)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C),粘膜、甲床或皮肤

将呈紫蓝色,称为(D)。

32.O 2和CO 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A )和(B )。 33.O 2的化学性结合形式是(A ),CO 2的化学结合形式是(B )和(C )。 34.红细胞内的碳酸酐酶可催化(A)和(B)结合生成(C)。 35.血氧饱和度是指(A)占(B)的百分比。

36.氧离曲线是表示(A )与(B )关系的曲线。 37.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A )、(B )、(C )和(D ),氧离曲线右移,说明血红蛋白与O2亲和力(E )。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38.迷走神经兴奋释放(A ),引起呼吸道平滑肌(B ),使气道口径(C ),气道阻力(D )。 39.交感神经兴奋释放(A),引起呼吸道平滑(B),使气道口径(C),气道阻力(D),

40.目前公认的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为(A)假说,它认为(B)的兴奋引发吸气动作,再通过(C)机制发生呼气。 41.肺牵张反射包括(A )和(B )两种成分。

42.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分布在(A)与(B)平滑肌中,该反射的传入神经是(C)。 43.引起呼吸兴奋的化学感受器有(A )和(B )。 44.外周化学感受器指(A )和(B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C )。 45.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A )、(B )和(C )的改变而影响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脑脊或局部细胞外液中的(D )敏

感。

46.血液PCO 2升高主要通过(A),其次通过(B)反射地引起呼吸增强。

47.血液PO 2降低主要是通过(A)反射地引起呼吸增强,缺氧对呼吸的直接作用是(B)。

+

48.血液H 浓度升高可反射性使呼吸运动(A),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B)。 49.肺的非呼吸功能有防御功能、(A) 、(B) 和(C)。

三、填空题

1.A .氧(O 2) B.二氧化碳(CO 2) 2.A .加温 B.湿润 C.过滤

3.A .内呼吸 B.外呼吸 C.气体的运输 4.A .肺通气 B.肺换气

5.A .肺的弹力 B.肺泡表面张力

6.A .肺泡Ⅱ型 B.二软酯酰卵磷脂 C.降低 D.扩张 E.血浆 F.肺组织间隙 7.A .呼吸肌运动 B.大气压和肺内压的压力差 8.A .增大 B.降低

9.A .膈肌 B.扩张 C.低

10.A .肋间外肌 B.膈肌 C.高 11.A .主动 B.被动

12.A .肋间肌 B.胸式呼吸 C.膈肌 D.腹式呼吸 E.胸式为主的混合式呼吸 13.A .弹性阻力 B.非弹性阻力 14.A .肺的弹力 B.胸廓的弹力

15.A .顺应性 B.大 C.小 D.大 E.反变

16.A .肺泡表面张力 B.气道阻力 C.肺泡表面张力 17.A .气道口径 B.反变关系

18.A .粘液 B.低于 C.胸膜腔负压 19.A .胸膜腔 B.低于

20.A .肺的弹性回缩 B.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C.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21.A .肺活量 B.潮气量 C.补吸气量 D.补呼气量 22.A .肺活量 B.83

23.A .每次通气量(潮气量) B.呼吸频率 24.A .解剖无效腔 B.无血供肺泡容量 25.A .(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X 呼吸频率 26.A .分压差 B.单纯扩散

27.A .气体分压差 B.呼吸膜的通透性 28.A .高 B.低 C.O 2 D. CO2 29.A .低 B.高 C.CO 2 D.O 2

30.A .肺泡通气量 B.流经肺泡的血流量 C.0.84 D.通气量减少 E.血流量减少 31.A .鲜红 B.紫蓝色 C.5g% D.紫绀 32.A .物理溶解 B.化学结合

33.A .氧合血红蛋白 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34.A .二氧化碳(CO 2) B.水(H 2O ) C.碳酸(H 2CO 3) 35.A .血氧含量 B.血氧容量 36.A .血氧分压 B.血氧饱和度

37.A .PCO 2 B.PH 值 C.温度 D.2,3二磷酸甘油酸 E.降低 38.A .乙酰胆碱 B.收缩 C.减小 D.增大

39.A .去甲肾上腺素 B.舒张 C.增大 D.减小 40.A .吸气切断机制 B.延髓 C.吸气切断机制 41.A .肺扩张反射 B.肺缩小反射

42.A .气管 B.细支气管 C.迷走神经 43.A .外周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44.A .主动脉体 B.颈动脉体 C.延髓腹外侧

++

45.A .PO 2 B.PCO 2 C.H D.H

46.A .中枢化学感受器 B.外周化学感受器 47.A .外周化学感受器 B.抑制 48.A .加深加快 B.外周化学感受器

49.A .贮血功能 B.排泄功能 C.代谢功能

四、单项选择题

(一)呼吸

1.内呼吸是指C

A .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B .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 C .组织换气及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D .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 E .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B .调节气道阻力 C .加湿、加温空气 D .清洁过滤空气 E .引起防御反射 (二)肺通气 3.肺通气是指C

A .气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D .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E .氧入肺的过程

4.实现肺通气的组织器官是E A .胸廓 B .肺泡 C .呼吸道 D .吸道与肺泡

E .呼吸道、肺泡和胸廓 5.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C

A .肺的弹件回缩

B .肺的主动舒缩活动 C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D .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E .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6.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C .肺的舒缩运动 .肺的弹性回缩

.肺内压与大气压间气压差 .肺内压与胸内压间气压差 .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7.参与平静呼吸的肌肉是B A.膈肌与肋间内肌 B.膈肌与肋间外肌 C.膈肌与腹肌

D.肋间外肌与肋间内肌

E .肋间外肌与腹肌

8.关于平静呼气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肋间外肌收缩 B .隔肌收缩

C .隔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D .肋间内肌收缩 E .辅助呼气肌收缩

9.平静吸气主要是由下列哪项引起的A

A .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 B .肋间外肌收缩 C .肺主动扩张 D .腹壁肌收缩 E .肋间内肌收缩

10.平静呼吸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是C

A .呼气初 B .呼气末 C .吸气初 D .吸气末 E .停止呼吸时

11.平静呼吸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的是C

A .吸气初 B .吸气末 C .呼气初 D .呼气末 E .呼吸全过程 12.平静呼气初肺内压C

A .低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压 C .高于大气压 D .高于吸气中期 E .高于吸气初期

13.平静呼吸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是E

A .吸气初和呼气初 B .呼气初和呼气末 D .吸气末和呼气初 E .吸气末和呼气末

14.平静吸气和平静呼气的对比正确的是C

A .胸内压相等 B .肺内压相等 C .潮气量相等 D .肺内气量相等 E .呼吸道阻力相等 15.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D

A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 .大气压+跨肺压 C .肺内压+跨胸壁压 D .肺内压-肺回缩力 E .大气压+肺回缩力

16.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

A .胸膜腔密闭 B .吸气肌收缩 C .呼气肌收缩

D .存在一定气道阻力 E .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17.呼气末胸内压C

A .高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医 C .低于吸气初 D .低于吸气末 E .高于呼气初

18.正常人胸内压在平静吸气末约为C

A .-0.40~-0.67kPa (-3~-5mmHg ) B .+0.40~+0.67kPa(+3~+5mmHg) C .-0.67~-1.33kPa (-5~-10-mmHg ) D .+0.67~+1.33kPa(+5~+10mmHg) E .+1.33~+2.66kPa(+10~+20mmHg) 19.正常人胸内压在平静呼气末约为C

A .-0.67~-1.33kPa (-5~-10-mmHg ) B .+0.40~+0.67kPa(+3~+5mmHg) C .-0.40~-0.67kPa (-3~-5mmHg ) D .+0.67~+1.33kPa(+5~+10mmHg) E .+1.33~+2.6kPa(+10~+20mmHg) 20.若平静呼气末胸内压为-0.4kPa ,则平静吸气末可能是B

A .-0.13kPa B .-0.8kPa C .0kPa

D .+0.13kPa E .+0.8kPa

21.正常人紧闭声门而用力呼气时,肺内压可达E

A .1.3kPa (10mmHg ) B .2.7kPa (20 mmHg) C .6.7 kPa(50 mmHg) D .1 1. 97 kPa(90mmHg ) E .14.63 kPa(110mmHg )

22.人工呼吸的原理是用人工方式造成B

A .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压力差 B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C .肺内压与腹内压的压力差 D .胸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E .胸廓的自主性舒缩

23.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C

A .气道阻力减小 A B C D E

C .肺弹性阻力减小 D .胸廓严重畸形

E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24.构成肺通气阻力的主要成分是B

A .肺弹性回缩力 B .肺泡表面张力 C .腹腔内压力 D .胸廓弹力 E .气道阻力

25.肺通气过程中遇到的弹性阻力来自于D

A .气道 B .胸廓弹力 C .肺的弹性纤维 D .肺和胸廓弹力 E .肺泡表面张力

26.肺的弹性回缩力存在于 E

A .吸气初

B .吸气末 C .呼气初 D .呼气末

E .整个呼吸过程

27.用于比较不同个体间肺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是D

A .肺回缩力 B .肺回位压 C .肺顺应性 D .比顺应性 E .用力呼气量

28.下列哪项不是肺通气时的非弹性阻力C

A .惯性阻力 B .粘滞阻力 C .肺泡表面张力

D .气体与气道间摩擦力 E .气体分子之间摩擦力 29.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见于E

A .开放性气胸时

B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 C .平静呼气初 D .平静呼气末 E .深吸气末

30.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是E

A .多巴胺 B .胰岛素 C .雄激素 D .盐皮质激素 E .糖皮质激素

31.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E

A .胆固醇 B .甘油三酯 C .肽类物质 D .游离脂肪酸

E .二软脂(棕榈) 酰卵磷脂

32.哪种细胞可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B

A .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B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 .肺内神经纤维 D .气道上皮细胞 E .肺间质肥大细胞

3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是A

A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 .增加肺的弹性阻力 D .增加呼吸膜通透性 E .保护肺泡上皮细胞

34.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错误的是B

A .稳定肺泡容积 B .降低肺的顺应性 C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防止血浆滤入肺泡

35.下列哪种情况下胸廓顺应性增加E

A .肥胖 B .胸廓畸形 C .胸膜增厚

D .腹腔内占位性病变 E .以上都不是

36.与胸内负压形成无关的是A

A .呼吸运动 B .胸膜腔密闭 C .肺泡表面张力 D .胸自然容积大于肺 E .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37.呼吸道中产生气流阻力的主要部位是E

A .鼻、咽、喉 B .咽、喉、气管

C .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D .呼吸性细支气管

E .鼻、声门、气管、支气管 38.气道阻力轻度增加时D

A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不变 B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增加 C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减少 D .肺活量正常,时间肺活量减少 E .肺活量减少,时间肺活量正常 39.决定气道阻力大小最重要的是C

A .气流速度 B .气流形式 C .气道口径 D .气道的长度 E .呼吸运动幅度

40.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A

A .潮气量 B .肺活量 C .补吸气量 D .补呼气量 E .深吸气量

41.最大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体量称为A

A .余气量 B .功能余气量 C .无效腔气量 D .吸气贮备量 E .呼气贮备量 42.肺总容量等于D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功能余气量 D.肺活量+余气量 E.余气量+补吸气量

43.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是D

A .肺活量

C .补吸气量 D .时间肺活量 E .功能余气量

44.平静呼气末肺内的气量为E

A .潮气量 B .余气量 C .肺活量 D .补呼气量 E .功能余气量

45.平静吸气末肺内的气量是E

A .肺活量 B .补吸气量 C .深吸气量

D .潮气量十余气量 E .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46.肺活量等于C

A .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B .功能余气量—余气量 C .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D .补吸气量+潮气量 E .补呼气量+潮气量

47.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E

A .补吸气量 B .补呼气量 C .深吸气量 D .余气量 E .功能余气量 48.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称为D

A .肺活量 B .深吸气量 C .肺泡通气量 D .最大通气量 E .通气贮量百分比

49.正常人解剖无效腔容量约为C

A .50ml B .100ml C .150ml D .200ml E .500ml

50.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的容量差等于D

A .潮气量 B .余气量 C .功能余气量 D .肺泡无效腔气量 E .一次肺泡通气量

51.气道狭窄病人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E

A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均正常 B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均减少 C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均增加 D .肺活量减少而时间肺活量正常 E .肺活量正常而时间肺活量减少 52.每分肺泡通气量大小主要决定于E

A .潮气量 B .肺活量

C .呼吸频率与无效腔气量

D .潮气量、余气量与无效腔气量 E .潮气量、呼吸频率与无效腔气量

53.若呼吸频率增快一倍,而潮气量减少一半时D

B .肺通气量增加 C .肺泡通气量不变 D .肺泡通气量减少 E .肺泡通气量增加

54.潮气量为450m1,呼吸频率为16次/分,无效腔气量150m1,则肺泡通气量C

A .2.4L/分 B .3.6L/分 C .4.8L/分 D .7.2L/分 E .9.6L/分

55.设某人的最大通气量为100L /min .安静时肺通气量为10L /min ,通气贮量为D

A .10% B .30% C .60% D .90% E .120%

56.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E

A .潮气量×呼吸频率 B .补吸气量×呼吸频率 C .余气量×呼吸频率 D .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E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三)气体交换 57.组织换气是指C

A .肺泡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 .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 .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 E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58.肺换气、组织换气时决定气体交换方向是A

A .气体的分压差 B .气体的溶解度

C .气体与Hb 的亲和力 D .气体的分子量 E .肺泡膜的通透性

59.不直接影响肺换气效率的是A A .呼吸道口径 B .呼吸膜的面积 C .呼吸膜的通透性 D .气体分压差 E .通气/血流比值

60.单位分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气通过单位面积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称为C

A .肺泡通气量 B .潮气量 C .肺扩散容量 D .最大通气量 E .通气/血流比值

61.反映肺换气效率较好的指标是D

A .肺泡通气量 B .时间肺活量 C .通气/血流比值

D .肺泡气与动脉血的P O2差 E .肺泡气与动脉血PCO2差

62.平静呼吸时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是C

A .潮气量 B .肺活量

E .补吸气量

63.吸入气中容积百分比最高的是D

A .O 2 B .CO C .CO 2 D .N 2

E .水蒸气

64.肺泡气中容积百分比最高的是D

A .O 2 B .CO C .CO 2 D .N 2

E .水蒸气

65.呼出气与肺泡气的成分主要差别是A

A .O2含量高于肺泡气 B .O2含量低于肺泡气 C .CO 2含量高于肺泡气

D .CO 2及O2含量高于肺泡气 E .CO2及O2含量低于肺泡气 (四)气体运输

66.体内PCO 2由低到高的排序是C

A .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B .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 C .呼出气、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 D .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 E .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67.呼出气中CO2含量低于肺泡气的原因在于B

A .潮气量

B .无效腔中的新鲜空气 C .肺泡腔中的新鲜空气 D .补吸气中的新鲜空气 E .余气量中的新鲜空气 68.体内氧分压最高的是A

A .肺泡气 B .动脉血

C .毛细血管血液 D .组织液 E .静脉血

69.体内PO 2最低的部位是E

A .肺泡气 B .动脉血

C .毛细血管血液 D .组织细胞 E .静脉血

70.体内PCO 2最高的部位是D

A .动脉血 B .毛细血管 C .组织液 D .组织细胞 E .静脉血液

71.与肺内气体扩散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A

A .扩散距离呈反比 B .扩散面积呈反比 C .气体溶解度呈反比 D .气体分子量成正比 E .气体分压差呈反比

72.O2与CO2通过呼吸膜的扩散速度相比较为B

A .O 2与CO 2相等 D .O 2大于CO 2 16倍 E .O 2小于CO 2 16倍

73.CO 2扩散速度快于O 2的主要原因是A

A .溶解度大 B .分子量大 C .气体分压差大 D .属主动转运 E .属单纯扩散

74.设某人的潮气量为500m1,无效腔气量为150m1,呼吸频率为12次/分)心输出量为5L /分,其通气/血流比值B

A .0.6 B .0.84 C .1.2 D .1.8 E .2.0

75.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安静时正常值为0.6

B .比值增大,意味着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C .比值减少,意味着无效腔增大 D .直立位时肺底部比值小于正常值

E .直立位时肺尖部存在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76.血液中去氧Hb 含量达到下列哪项时出现紫钳C

A .10g /L B .30g /L C .50g /L D .80g /L E .100g /L

77.CO 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B

A .物理溶解 B .形成碳酸氢盐 C .以气态形式运输 D .与血浆蛋白结合

E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78.血浆中的碳酸氢盐主要在红细胞内生成的原因是B

A .红细胞含丰富的Hb B .红细胞碳酸酐酶丰富

C .红细胞膜对CO2通透性高 D .白蛋白可促进CO 2与水反应 E .红细胞膜有高效HC O2载体

79.100ml 血液中Hb 所能最大结合氧的量称为C

A .血氧分压 B .Hb 的氧含量 C .Hb 的氧容量 D .Hb 氧饱和度 E .氧利用系数

80.血红蛋白的氧容量主要取决于D

A .PO 2 B .pH 值 C .PCO 2

D .血红蛋白浓度 E .2.3-DPG 浓度

81.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主要取决于A

A .PO 2 B .PCO 2 C .pH 值

D .2.3-DPG 含量 E .血红蛋白浓度

B .CO 2 C .pH 值

D .2.3-DPG 含量 E .血红蛋白浓度

83.肺换气障碍时将不引起C

A .紫钳

B .血氧含量降低 C .血氧容量降低 D .血氧饱和度降低 E .动脉血PO 2降低

84.当吸入气PO 2下降不低于7.98Kpa (60mmHg )时,血PO 2只发生很小变化的原因是B

A .体内有较多的氧储备 B .Hb 释放氧的能力增加 C .组织血流量代偿性增加 D .呼吸运动增强.摄氧增多 E .PO 2降低时组织需氧量减少

85.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氧离曲线右移D

A .PO 2降低 B .温度降低 C .pH 值升高 D .PCO 2增高 E .2.3-DPG 降低

86.氧离曲线左移的正确叙述B

A .发生于温度升高时 B .发生于PCO 2降低时

C .发生于血液pH 值降低时

D .有利于Hb 结合H E .有利于Hb O2释放O 2

87.缺铁性贫血时(Hb浓度降低) 常不出现呼吸加强的原因是A

A .动脉血PO 2正常 B .动脉血氧容量正常 C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 .颈动脉体血流量代偿性增加 E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生适应

88.CO中毒引起的缺氧比同等程度Hb 减少的贫血引起的缺氧更为严重的原因是E

A .氧离曲线右移 B .血氧容量降低 C .血氧含量降低 D .动脉血PO 2降低 E .Hb 释放O2减少 89.波尔效应是指A

A .酸度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B .温度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C .PO 2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D .PCO 2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E .2.3-DPG 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90.支气管平滑肌上分布的受体有D

A .α肾上腺素、M 型胆碱受体 B .β1肾上腺素、M 型胆碱受体 C .β1肾上腺素、N 型胆碱受体 D .β2肾上腺素、M 型胆碱受体 E .β2肾上腺素、N 型胆碱受体 91.使气道平滑肌收缩的化学因素是A

A .内皮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前列腺素E 2(PGE2)

92.使气道平滑肌舒张的化学因素是C

A .内皮素 B .组织胺 C .儿茶酚胺 D .慢反应物质 E .前列腺素F 2a

93.下列哪项能引起呼吸道口径增大D

A .呼气时

B .胸内压升高 C .迷走神经兴奋 D .交感神经兴奋 E .跨气道壁压差变小 94.呼吸的基本节律产生于B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中脑 E .下丘脑

95.在哪个平面横断脑干后仍能保持正常呼吸节律C

A .脊髓、延髓之间 B .延髓、脑桥之间 C .脑桥、中脑之间 D .脑桥中、上部之间 E .脑桥中、下部之间

96.缺O 2对呼吸的兴奋是通过C A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 .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 .通过脑内H+增多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97.动脉血PCO2增高对呼吸的兴奋主要通过D

A .直接兴奋呼吸肌 B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C .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D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E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98.动脉血中H+浓度增高对呼吸的兴奋是通过B

A .中枢化学感受器 B .外周化学感受器 C .刺激压力感受器 D .直接刺激呼吸肌 E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99.动脉血H+浓度增高不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原因是E

+

A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 不敏感

+

B .H 抑制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 C .缓冲系统缓冲了pH 的变化

++

D .H 浓度增高抑制H泵活动

+

E .H 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100.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D

A .血液中的CO 2

+

B .血液中的H C .脑脊液O 2

+

D .脑脊液中的H E .脑脊液中的CO 2

101.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C

B .血中一定浓度的H C .血中一定水平的PCO 2

D .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E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102.下列哪项不能引起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D

A .动脉血PO2降低 B .动脉血PCO2升高 C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D .颈动脉体血流减少

E .动脉血H 浓度增高

103.用含高浓度CO2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不引起呼吸加强表明C

A .C O2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B .C O2可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C .CO2通过改变脑脊液H 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D .CO2通过改变脑脊液H 浓度兴奋呼吸中枢

E .脑脊液中的H 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104.实验中在兔气管插管一端接一根长的橡皮管增加无效腔时将出现C

A .呼吸困难 B .窒息死亡

C .呼吸加深、加快 D .呼吸变浅、变慢 E .呼吸变快、变浅

105.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E

A .呼吸频率加快 B .呼吸幅度减小 C .吸气时相缩短 D .呼气时相延长 E .呼吸变深变慢

106.CO 中毒时不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

A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C .动脉血Hb 含量正常 D .颈动脉体血流量正常 E .外周化学感受器发生适应

107.有长期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B

A .缺O 2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 .缺O 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C .缺O 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 .高CO 2刺激中枢化学感器 E .高CO 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108.肺顺应性降低时呈现呼吸浅快的主要原因是A

A .肺扩张反射 B .肺缩小反射

C .压力感受性反射 D .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 E .中枢化学感受性反射 五、多项选择题

1.呼吸道的作用包括ABCD

A .湿润吸入气 体 B .加温吸入气 体 C .过滤吸入气 体 D .调节气道阻力 2.用力呼气时BC

A .肋间外肌收缩 B .肋间内肌收缩 C .腹壁肌收缩 十

3.隔肌收缩时可出现下列哪些现象BCD

A .胸廓隆起 B .腹部隆起 C .肺内压降低 D .产生吸气动作

4.成人平静呼吸的特征是ABC

A .呼吸运动平稳均匀

B .呼吸频率约为12~18次/分 C .吸气为肋间外肌 、隔肌的运动 D .呼气主要为肋间内肌的运动 5.胸内负压的生理作用ABCD

A .促进淋巴液的回流 B .促进静脉血的回流 C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D .藕联肺随胸廓运动 6.在吸气时正确的效应是ACD

A .胸膜腔负压增大 B .肺内压保持不变 C .淋巴液回流增加 D .静脉血回流增加

7.关于肺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BCD

A .平静吸气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B .气道通畅与否影响肺内压大小 C .呼气时气道受阻肺内压可升高 D .肺内压大小与呼吸的深浅有关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有ABCD

A .维持肺泡稳定性 B .调节肺泡回缩力 C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 .防止液体渗入肺泡

9.关于气道阻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 .气道口径越小阻力越大 B .气流速度越快阻力越小 C .气流为湍流时阻力增加 D .吸气时阻力小于呼气时

10.反映肺扩张难易程度的指标有AB

A .肺顺应性 B .比顺应性 C .时间肺活量 D .肺扩散容量

11.一侧开放性气胸(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时可出现ABCD

A .主观上不舒服的困压感 B .患侧胸内压等于大气压 C .淋巴回流减少

D .吸气时纵隔向健侧偏移

12.下列肺容量指标中含有潮气量的是CD

A .补吸气量 B .补呼气量 C .深吸气量 D .肺活量

13.下列指标中含有潮气量的是ACD

A .深吸气量 B .补呼气量 C .肺活量 D .肺总容量

14.决定不同个体肺活量大小的因素有ABCD

A .身材 B .性别 C .年龄

15.关于最大通气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相当于肺活量

B .相当于肺活量与呼吸频率的乖积 C .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D .指每分钟最大吸入和呼出气量之和 16. 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包括ABCD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扩散面积 D .气体扩散距离

17.下列哪些因素可使气体扩散速率减慢ABD

A .通气/血流比值减小 B .肺泡无效通气量增加 C .肺内气体分压差增大 D .肺水肿使呼吸膜增厚 18.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有ABCD

A .体温

B .气体分压差

C .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 D .气体扩散面积和距离

19.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增大的原因可能是BC

A .肺通气功能减弱 B .肺泡无效腔增大

C .肺泡通气量正常,肺血流量减少 D .肺泡通气量正常,肺血流量增多 20.贫血者血氧的有关变化是AB

A .血氧容量降低 B .血氧含量降低 C .动脉血PO2降低 D .血氧饱和度降低

21.有利于组织获得氧的因素是AB

A .组织pH 降低 B .组织PO2降低 C .组织温度降低 D .组织PCO2降低

22.下列哪些情况下氧离曲线右移BCD

A .CO 中毒 B .温度升高 C .PCO2升高 D .PH 值降低

23.吸入纯氧时可导致BCD

A .血氧容量增大 B .血氧含量增高

C .氧离曲线左移 D .血氧饱和度升高

24.可使血氧含量降低的有BD

A .体温降低 B .PO2降低 C .PCO2降低 D .血H+降低

25.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ABC

A .变态反应 B .乙酰胆碱 C .心得安 D .肾上腺素

26.下列哪些情况下呼吸道口径增大ABC

A .迷走神经抑制 B .交感神经兴奋 C .胸内负压增大 D .跨气道壁压变小

27.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的是BCD

A .血浆中H +浓度降低 B .血浆中H +浓度增高 C .血浆中O2分压降低 D .血浆中CO2分压升高

28.关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 B .可直接感受CO2的变化

C .对脑脊液中氧张力变化不敏感 D .对脑脊液中H +浓度变化敏感

29.在动物实验中,可使呼吸加强的因素有ABCD

A .增大无效腔 B .造成单纯缺氧 C .增加吸入CO2 D .适量注射乳酸

30.可兴奋吸气切断机制的因素有ABD

A .延髓吸气神经元 B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C .吸气肌运动神经元 D .肺牵张感受器传入冲动

31.哪些属于肺扩张反射的作用ABCD

A .抑制吸气过程 B .增快呼吸转换频率 C .激发产生呼气过程 D .防止肺的过度扩张

六、问答题

1.何谓胸内负压? 在平静呼吸中有何变化? 简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2.肺通气阻力的组成有哪些?各组分含义和来源如何?

3.什么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其来源、化学本质及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肺换气?肺换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并且如何影响之?

5.何谓通气/血流比值? 其正常值是多少? 当V/Q比值增加或减少时, 机体发生何变化? 6.简述O 2和CO 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与过程。

7.何谓氧离曲线?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各起何作用?

8.呼吸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哪些部位?各发挥什么作用?

+

9.当血中PCO 2↑、PO 2↓、[H]↑时,对呼吸有何影响?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六、问答题 1. 胸内压

⑴ 定义:胸膜腔内压称为胸内压。

⑵特点: ① 胸内压是负压;② 呈周期性变化:吸气时,负压↑;呼气时,负压↓。

2. 肺通气阻力 表面张力(占2/3) 肺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占2/3) 肺弹性纤维回缩力(占1/3)

肺通气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占1/3):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粘滞力

肺弹性阻力组成:肺弹性阻力=肺表面张力+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呼气 吸气

自然位置 <自然位置 >自然位置

chw =0,无 <0,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0,向内(呼气的动力,吸气的阻力)

l 向内(吸气的阻力) 向内(吸气的阻力) 向内(吸气的阻力)

气道阻力=(大气压—肺内压)÷气体流量 3. 肺表面活性物质

Ⅰ)化学本质:二棕榈酰卵磷脂(二软脂酰卵磷脂); Ⅱ)合成、释放场所:肺泡Ⅱ型细胞;

Ⅲ)分布特点:肺泡半径↑,肺表面活性物质密度↓;

Ⅳ)生理作用:A )维持肺泡稳定性; B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和吸气阻力;

C )防止肺水肿; D )调节肺泡回缩力。

Ⅴ)临床意义:肺炎、肺血栓、呼吸窘迫综合症→表面活性物质↓→肺不张。

4.定义: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依靠气体分压差进行单纯扩散。

影响因素 1).扩散速率∝(A/d)×s ×△P×T ÷(MW )1/2 T :温度

2).通气/血流比值(V/Q比值) 当V/Q比值改变的情况:

⑴ V/Q比值↑(肺血管栓塞)时,产生肺泡无效腔↑。 ⑵ V/Q比值↓(支气管痉挛)时,产生动-静脉短路。

5. 通气/血流比值(V/Q比值)

1)定义: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称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0.84。 2)意义:气泵与血泵相匹配的动态平衡,即血-气平衡的衡量指标。 3)当V/Q比值改变的情况:

⑴ V/Q比值↑(肺血管栓塞)时,产生肺泡无效腔↑。 ⑵ V/Q比值↓(支气管痉挛)时,产生动-静脉短路。

4)V/Q比值的不均匀分布:在肺部自下而上,肺通气量↓,肺血流量↓,V/Q比值↑。

影响因素

气体分压差(△P)↑ 气体温度(T )↑ 气体溶解度(s )↑ 气体分子量(MW )↑ 呼吸膜扩散面积(A )↑ 肺扩散容量(D l )↑

呼吸膜厚度(扩散距离d )↑ 肺通气量(V )↑ 通气/血流比值 = 0.84 通气/血流比值 > 0.84 通气/血流比值

气体交换速率 ↑(正变关系) ↑(正变关系) ↑(正变关系) ↑(1/[MW]) ↑(正变关系) ↑(正变关系)

1/2

↓(反变关系)

↑ 正常

↓(部分肺泡毛细血管灌流不足,引起生理无效腔增加) ↓(部分肺毛细血管灌流未通气肺泡,功能性A-V 短路增加)

6. 氧气的运输

1.物理溶解:占1.5% PO 2

2.化学结合:Hb (血红蛋白)+O2 HbO 2(氧合血红蛋白) (占98.5%) PO 2↓(组织)

1)Hb 分子结构:Hb =1个珠蛋白 + 4个血红素(Fe 2++4个吡咯基)

2)Hb 和O 2结合特征

⑴ 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 2影响; ⑵ Fe 2++O 2称为氧合;

⑶ 1分子Hb 结合4分子O 2;

⑷ 氧离曲线呈S 型状。 CO 2运输

1.物理溶解:占5% 2.化学结合:占95%

1)碳酸氢盐方式: ⑴ 关系式

(RBC)

组织(P CO2 HCO 3出RBC, Cl入 Cl

CO 2+H2O H 2CO H + +HCO 3 (P CO2↓) + HCO 3—入RBC ,Cl —出RBC HCO 3—

红细胞内 OH H 2O

7. ⑴ 定义:Hb 氧饱和度与PO 2的关系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8. 12)低位脑干(脑桥、延髓)是自主节律呼吸系统。

脑桥上部PBKF 核群是呼吸调节中枢,其作用:限制吸气,使吸气转向呼气。

延髓是呼吸节律基本中枢,吸气神经元位于背侧孤束核,呼气神经元位于腹侧(疑核、后疑核、面神经核)。

3)高位脑干(脑桥以上部位)是随意呼吸调节系统 +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呼吸() 2.内呼吸()

3.潮气量 (tidal volume)

4.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5.肺换气()

6.胸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7.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8.肺活量(vital capacity)

9.肺顺应性(pulmonary compliance) 10.比顺应性(compliance )

11.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

12.机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13.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14.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15.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

16.每分肺通气量()

1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18.氯转移(chloride shift) 19.波尔效应(Bohr effect)

20.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21.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

22.氧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23.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24.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25.P 50

26.呼吸中枢(respiratory center) 27.何尔登效应(Haldane effect) 28.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29.外周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

30.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 chemoreceptor)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把肺通气和肺换气合称为外呼吸又称肺呼吸。

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或组织呼吸。 3.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正常值400~600 ml。 4.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

5.气体在肺泡与肺静脉血之间的交换称为肺换气。 6.胸膜腔内压称为胸内压。 7.肺泡内的压力称为肺内压。

8.最大吸气后,能呼出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平均正常值♂3500ml ,♀2500ml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深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总容量-余气量

9.单位压力变化(△P )引起的肺容积变化(△V)称为肺顺应性。即肺顺应性=△V/△P ,肺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 10.单位(每升) 肺容量的顺应性称为比顺应性。比顺应性=顺应性/肺总容量。 11.单位时间内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称为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其正常值:第1秒末,83%;第2秒末,96%;

第3秒末,99%。

12.平静呼气末,尚存于肺的气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13.每分钟吸入肺泡实际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即: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呼吸频率 =

4.2~6.3 L/min。

14.不进行肺换气的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正常时,解剖无效腔=150ml 。 15.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16.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量称为每分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17.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和防止肺水肿的二棕榈酰卵磷脂称为肺表面活性物

质。

--—-

18.红细胞膜上Cl -HCO 3载体活动,使Cl 进出红细胞的移动过程称为Cl 转移。 19.酸度对Hb 氧结合力的影响作用称为波尔效应。

20.100ml 血中,血红蛋白Hb 结合最大O 2量称为Hb 血氧容量。 21.100ml 血中,血红蛋白Hb 实际结合O 2量称为Hb 血氧含量。 22.Hb 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PO 2的关系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23.Hb 血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100%

24.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泡血流量的比值称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0.84。 25.Hb 饱和度为50%的PO 2称为P 50 。代表Hb 与O 2亲合力。其正常值是26.5mmHg 。 26.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 27.O 2与血红蛋白结合促进CO 2释放作用称为何尔登效应。

28.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伯反射。 29.以调节呼吸为主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称为外周化学感受器。

30.在延髓腹侧浅表部存在调节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称为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

三、填空题

(一)呼吸

1.呼吸的生理意义主要是维持内环境中(A )和(B )含量的相对稳定 。

4.外呼吸包括(A )和(B )。 (二)肺通气

5.肺回缩力来自(A )和(B )。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A )细胞分泌的,主要成分是(B ),主要作用是(C )肺泡表面张力,故有利于肺的(D ),并能

阻止(E )液体滤入(F )。 7.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B )。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回缩力(A ),肺顺应性(B )。

9.平静吸气时,由于(A)及肋间外肌的收缩,使胸廓(B),因而肺扩张,肺内压(C) 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10.平静呼气时,由于(A)和(B)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压(C) 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11.平静吸气是一种(A )过程,而平静呼气则是(B )过程。

12.主要由(A )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动而产生的呼吸运动称为(B )。主要由(C )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称为(D )。正常人

的呼吸大多是(E )。

13.肺通气的阻力有(A )和(B )两种。 14.肺弹性阻力即是(A ),胸廓弹性阻力即是(B )。

15.胸廓和肺扩张的难易程度可用(A )表示。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弹性阻力小,肺容易扩张,则顺应性(B )。不容易扩张,

则顺应性(C ),反映弹性阻力(D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呈(E )关系。 16.非弹性阻力主要包括(A )和(B ),其中(C )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份。 17.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 ),因气道阻力与气道的半径四次方成(B )。 18.肺和胸壁之间的胸膜腔含有(A ),其中的压力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都通常(B )大气压,故称为(C )。 19.胸内压是指(A )内的压力,平静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总是(B )大气压。 20.胸内负压是由(A )形成的,其生理意义是(B )、(C )。 21.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A ),数值是(B )、(C )和(D )之和,

22.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2、3秒未呼出气量占(A )的百分 数,称为时间肺活量,正常人

第1秒未的数值约为(B )%。

23.每分通气量等于(A )和(B )的乘积。 24.生理无效腔包括(A )和(B )。 25.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为(A)。 (三)气体交换

26.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气体扩散的动力是气体的(A),O 2和CO 2通过呼吸膜属于(B)。 27.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是(A )和(B )。 28.正常人动脉血中O2分压比组织内(A),而CO2分压比组织内(B),所以在组织换气中,(C)由血液扩散至组织,(D)

由组织扩散至血液。

29.正常人肺泡内PCO2比静脉血PCO2(A ),肺泡内PO2比静脉血PO2(B ),所以,在肺换气中,(C )由血液扩散至肺泡,

(D )由肺泡扩散至血液。

3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A )和(B )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C ),比值减小,说明(D )增加;比值

增大说明(E )增大. (四)气体运输

31.氧合血红蛋白呈(A)色,脱氧血红蛋白呈(B)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C),粘膜、甲床或皮肤

将呈紫蓝色,称为(D)。

32.O 2和CO 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A )和(B )。 33.O 2的化学性结合形式是(A ),CO 2的化学结合形式是(B )和(C )。 34.红细胞内的碳酸酐酶可催化(A)和(B)结合生成(C)。 35.血氧饱和度是指(A)占(B)的百分比。

36.氧离曲线是表示(A )与(B )关系的曲线。 37.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A )、(B )、(C )和(D ),氧离曲线右移,说明血红蛋白与O2亲和力(E )。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38.迷走神经兴奋释放(A ),引起呼吸道平滑肌(B ),使气道口径(C ),气道阻力(D )。 39.交感神经兴奋释放(A),引起呼吸道平滑(B),使气道口径(C),气道阻力(D),

40.目前公认的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为(A)假说,它认为(B)的兴奋引发吸气动作,再通过(C)机制发生呼气。 41.肺牵张反射包括(A )和(B )两种成分。

42.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分布在(A)与(B)平滑肌中,该反射的传入神经是(C)。 43.引起呼吸兴奋的化学感受器有(A )和(B )。 44.外周化学感受器指(A )和(B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C )。 45.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A )、(B )和(C )的改变而影响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脑脊或局部细胞外液中的(D )敏

感。

46.血液PCO 2升高主要通过(A),其次通过(B)反射地引起呼吸增强。

47.血液PO 2降低主要是通过(A)反射地引起呼吸增强,缺氧对呼吸的直接作用是(B)。

+

48.血液H 浓度升高可反射性使呼吸运动(A),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B)。 49.肺的非呼吸功能有防御功能、(A) 、(B) 和(C)。

三、填空题

1.A .氧(O 2) B.二氧化碳(CO 2) 2.A .加温 B.湿润 C.过滤

3.A .内呼吸 B.外呼吸 C.气体的运输 4.A .肺通气 B.肺换气

5.A .肺的弹力 B.肺泡表面张力

6.A .肺泡Ⅱ型 B.二软酯酰卵磷脂 C.降低 D.扩张 E.血浆 F.肺组织间隙 7.A .呼吸肌运动 B.大气压和肺内压的压力差 8.A .增大 B.降低

9.A .膈肌 B.扩张 C.低

10.A .肋间外肌 B.膈肌 C.高 11.A .主动 B.被动

12.A .肋间肌 B.胸式呼吸 C.膈肌 D.腹式呼吸 E.胸式为主的混合式呼吸 13.A .弹性阻力 B.非弹性阻力 14.A .肺的弹力 B.胸廓的弹力

15.A .顺应性 B.大 C.小 D.大 E.反变

16.A .肺泡表面张力 B.气道阻力 C.肺泡表面张力 17.A .气道口径 B.反变关系

18.A .粘液 B.低于 C.胸膜腔负压 19.A .胸膜腔 B.低于

20.A .肺的弹性回缩 B.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C.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21.A .肺活量 B.潮气量 C.补吸气量 D.补呼气量 22.A .肺活量 B.83

23.A .每次通气量(潮气量) B.呼吸频率 24.A .解剖无效腔 B.无血供肺泡容量 25.A .(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X 呼吸频率 26.A .分压差 B.单纯扩散

27.A .气体分压差 B.呼吸膜的通透性 28.A .高 B.低 C.O 2 D. CO2 29.A .低 B.高 C.CO 2 D.O 2

30.A .肺泡通气量 B.流经肺泡的血流量 C.0.84 D.通气量减少 E.血流量减少 31.A .鲜红 B.紫蓝色 C.5g% D.紫绀 32.A .物理溶解 B.化学结合

33.A .氧合血红蛋白 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34.A .二氧化碳(CO 2) B.水(H 2O ) C.碳酸(H 2CO 3) 35.A .血氧含量 B.血氧容量 36.A .血氧分压 B.血氧饱和度

37.A .PCO 2 B.PH 值 C.温度 D.2,3二磷酸甘油酸 E.降低 38.A .乙酰胆碱 B.收缩 C.减小 D.增大

39.A .去甲肾上腺素 B.舒张 C.增大 D.减小 40.A .吸气切断机制 B.延髓 C.吸气切断机制 41.A .肺扩张反射 B.肺缩小反射

42.A .气管 B.细支气管 C.迷走神经 43.A .外周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44.A .主动脉体 B.颈动脉体 C.延髓腹外侧

++

45.A .PO 2 B.PCO 2 C.H D.H

46.A .中枢化学感受器 B.外周化学感受器 47.A .外周化学感受器 B.抑制 48.A .加深加快 B.外周化学感受器

49.A .贮血功能 B.排泄功能 C.代谢功能

四、单项选择题

(一)呼吸

1.内呼吸是指C

A .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B .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 C .组织换气及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D .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 E .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B .调节气道阻力 C .加湿、加温空气 D .清洁过滤空气 E .引起防御反射 (二)肺通气 3.肺通气是指C

A .气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D .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E .氧入肺的过程

4.实现肺通气的组织器官是E A .胸廓 B .肺泡 C .呼吸道 D .吸道与肺泡

E .呼吸道、肺泡和胸廓 5.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C

A .肺的弹件回缩

B .肺的主动舒缩活动 C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D .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E .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6.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C .肺的舒缩运动 .肺的弹性回缩

.肺内压与大气压间气压差 .肺内压与胸内压间气压差 .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7.参与平静呼吸的肌肉是B A.膈肌与肋间内肌 B.膈肌与肋间外肌 C.膈肌与腹肌

D.肋间外肌与肋间内肌

E .肋间外肌与腹肌

8.关于平静呼气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肋间外肌收缩 B .隔肌收缩

C .隔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D .肋间内肌收缩 E .辅助呼气肌收缩

9.平静吸气主要是由下列哪项引起的A

A .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 B .肋间外肌收缩 C .肺主动扩张 D .腹壁肌收缩 E .肋间内肌收缩

10.平静呼吸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是C

A .呼气初 B .呼气末 C .吸气初 D .吸气末 E .停止呼吸时

11.平静呼吸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的是C

A .吸气初 B .吸气末 C .呼气初 D .呼气末 E .呼吸全过程 12.平静呼气初肺内压C

A .低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压 C .高于大气压 D .高于吸气中期 E .高于吸气初期

13.平静呼吸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是E

A .吸气初和呼气初 B .呼气初和呼气末 D .吸气末和呼气初 E .吸气末和呼气末

14.平静吸气和平静呼气的对比正确的是C

A .胸内压相等 B .肺内压相等 C .潮气量相等 D .肺内气量相等 E .呼吸道阻力相等 15.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D

A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 .大气压+跨肺压 C .肺内压+跨胸壁压 D .肺内压-肺回缩力 E .大气压+肺回缩力

16.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

A .胸膜腔密闭 B .吸气肌收缩 C .呼气肌收缩

D .存在一定气道阻力 E .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17.呼气末胸内压C

A .高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医 C .低于吸气初 D .低于吸气末 E .高于呼气初

18.正常人胸内压在平静吸气末约为C

A .-0.40~-0.67kPa (-3~-5mmHg ) B .+0.40~+0.67kPa(+3~+5mmHg) C .-0.67~-1.33kPa (-5~-10-mmHg ) D .+0.67~+1.33kPa(+5~+10mmHg) E .+1.33~+2.66kPa(+10~+20mmHg) 19.正常人胸内压在平静呼气末约为C

A .-0.67~-1.33kPa (-5~-10-mmHg ) B .+0.40~+0.67kPa(+3~+5mmHg) C .-0.40~-0.67kPa (-3~-5mmHg ) D .+0.67~+1.33kPa(+5~+10mmHg) E .+1.33~+2.6kPa(+10~+20mmHg) 20.若平静呼气末胸内压为-0.4kPa ,则平静吸气末可能是B

A .-0.13kPa B .-0.8kPa C .0kPa

D .+0.13kPa E .+0.8kPa

21.正常人紧闭声门而用力呼气时,肺内压可达E

A .1.3kPa (10mmHg ) B .2.7kPa (20 mmHg) C .6.7 kPa(50 mmHg) D .1 1. 97 kPa(90mmHg ) E .14.63 kPa(110mmHg )

22.人工呼吸的原理是用人工方式造成B

A .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压力差 B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C .肺内压与腹内压的压力差 D .胸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E .胸廓的自主性舒缩

23.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C

A .气道阻力减小 A B C D E

C .肺弹性阻力减小 D .胸廓严重畸形

E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24.构成肺通气阻力的主要成分是B

A .肺弹性回缩力 B .肺泡表面张力 C .腹腔内压力 D .胸廓弹力 E .气道阻力

25.肺通气过程中遇到的弹性阻力来自于D

A .气道 B .胸廓弹力 C .肺的弹性纤维 D .肺和胸廓弹力 E .肺泡表面张力

26.肺的弹性回缩力存在于 E

A .吸气初

B .吸气末 C .呼气初 D .呼气末

E .整个呼吸过程

27.用于比较不同个体间肺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是D

A .肺回缩力 B .肺回位压 C .肺顺应性 D .比顺应性 E .用力呼气量

28.下列哪项不是肺通气时的非弹性阻力C

A .惯性阻力 B .粘滞阻力 C .肺泡表面张力

D .气体与气道间摩擦力 E .气体分子之间摩擦力 29.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见于E

A .开放性气胸时

B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 C .平静呼气初 D .平静呼气末 E .深吸气末

30.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是E

A .多巴胺 B .胰岛素 C .雄激素 D .盐皮质激素 E .糖皮质激素

31.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E

A .胆固醇 B .甘油三酯 C .肽类物质 D .游离脂肪酸

E .二软脂(棕榈) 酰卵磷脂

32.哪种细胞可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B

A .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B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 .肺内神经纤维 D .气道上皮细胞 E .肺间质肥大细胞

3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是A

A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 .增加肺的弹性阻力 D .增加呼吸膜通透性 E .保护肺泡上皮细胞

34.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错误的是B

A .稳定肺泡容积 B .降低肺的顺应性 C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防止血浆滤入肺泡

35.下列哪种情况下胸廓顺应性增加E

A .肥胖 B .胸廓畸形 C .胸膜增厚

D .腹腔内占位性病变 E .以上都不是

36.与胸内负压形成无关的是A

A .呼吸运动 B .胸膜腔密闭 C .肺泡表面张力 D .胸自然容积大于肺 E .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37.呼吸道中产生气流阻力的主要部位是E

A .鼻、咽、喉 B .咽、喉、气管

C .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D .呼吸性细支气管

E .鼻、声门、气管、支气管 38.气道阻力轻度增加时D

A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不变 B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增加 C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减少 D .肺活量正常,时间肺活量减少 E .肺活量减少,时间肺活量正常 39.决定气道阻力大小最重要的是C

A .气流速度 B .气流形式 C .气道口径 D .气道的长度 E .呼吸运动幅度

40.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A

A .潮气量 B .肺活量 C .补吸气量 D .补呼气量 E .深吸气量

41.最大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体量称为A

A .余气量 B .功能余气量 C .无效腔气量 D .吸气贮备量 E .呼气贮备量 42.肺总容量等于D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功能余气量 D.肺活量+余气量 E.余气量+补吸气量

43.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是D

A .肺活量

C .补吸气量 D .时间肺活量 E .功能余气量

44.平静呼气末肺内的气量为E

A .潮气量 B .余气量 C .肺活量 D .补呼气量 E .功能余气量

45.平静吸气末肺内的气量是E

A .肺活量 B .补吸气量 C .深吸气量

D .潮气量十余气量 E .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46.肺活量等于C

A .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B .功能余气量—余气量 C .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D .补吸气量+潮气量 E .补呼气量+潮气量

47.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E

A .补吸气量 B .补呼气量 C .深吸气量 D .余气量 E .功能余气量 48.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称为D

A .肺活量 B .深吸气量 C .肺泡通气量 D .最大通气量 E .通气贮量百分比

49.正常人解剖无效腔容量约为C

A .50ml B .100ml C .150ml D .200ml E .500ml

50.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的容量差等于D

A .潮气量 B .余气量 C .功能余气量 D .肺泡无效腔气量 E .一次肺泡通气量

51.气道狭窄病人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E

A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均正常 B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均减少 C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均增加 D .肺活量减少而时间肺活量正常 E .肺活量正常而时间肺活量减少 52.每分肺泡通气量大小主要决定于E

A .潮气量 B .肺活量

C .呼吸频率与无效腔气量

D .潮气量、余气量与无效腔气量 E .潮气量、呼吸频率与无效腔气量

53.若呼吸频率增快一倍,而潮气量减少一半时D

B .肺通气量增加 C .肺泡通气量不变 D .肺泡通气量减少 E .肺泡通气量增加

54.潮气量为450m1,呼吸频率为16次/分,无效腔气量150m1,则肺泡通气量C

A .2.4L/分 B .3.6L/分 C .4.8L/分 D .7.2L/分 E .9.6L/分

55.设某人的最大通气量为100L /min .安静时肺通气量为10L /min ,通气贮量为D

A .10% B .30% C .60% D .90% E .120%

56.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E

A .潮气量×呼吸频率 B .补吸气量×呼吸频率 C .余气量×呼吸频率 D .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E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三)气体交换 57.组织换气是指C

A .肺泡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 .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 .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 E .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58.肺换气、组织换气时决定气体交换方向是A

A .气体的分压差 B .气体的溶解度

C .气体与Hb 的亲和力 D .气体的分子量 E .肺泡膜的通透性

59.不直接影响肺换气效率的是A A .呼吸道口径 B .呼吸膜的面积 C .呼吸膜的通透性 D .气体分压差 E .通气/血流比值

60.单位分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气通过单位面积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称为C

A .肺泡通气量 B .潮气量 C .肺扩散容量 D .最大通气量 E .通气/血流比值

61.反映肺换气效率较好的指标是D

A .肺泡通气量 B .时间肺活量 C .通气/血流比值

D .肺泡气与动脉血的P O2差 E .肺泡气与动脉血PCO2差

62.平静呼吸时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是C

A .潮气量 B .肺活量

E .补吸气量

63.吸入气中容积百分比最高的是D

A .O 2 B .CO C .CO 2 D .N 2

E .水蒸气

64.肺泡气中容积百分比最高的是D

A .O 2 B .CO C .CO 2 D .N 2

E .水蒸气

65.呼出气与肺泡气的成分主要差别是A

A .O2含量高于肺泡气 B .O2含量低于肺泡气 C .CO 2含量高于肺泡气

D .CO 2及O2含量高于肺泡气 E .CO2及O2含量低于肺泡气 (四)气体运输

66.体内PCO 2由低到高的排序是C

A .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B .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 C .呼出气、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 D .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 E .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67.呼出气中CO2含量低于肺泡气的原因在于B

A .潮气量

B .无效腔中的新鲜空气 C .肺泡腔中的新鲜空气 D .补吸气中的新鲜空气 E .余气量中的新鲜空气 68.体内氧分压最高的是A

A .肺泡气 B .动脉血

C .毛细血管血液 D .组织液 E .静脉血

69.体内PO 2最低的部位是E

A .肺泡气 B .动脉血

C .毛细血管血液 D .组织细胞 E .静脉血

70.体内PCO 2最高的部位是D

A .动脉血 B .毛细血管 C .组织液 D .组织细胞 E .静脉血液

71.与肺内气体扩散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A

A .扩散距离呈反比 B .扩散面积呈反比 C .气体溶解度呈反比 D .气体分子量成正比 E .气体分压差呈反比

72.O2与CO2通过呼吸膜的扩散速度相比较为B

A .O 2与CO 2相等 D .O 2大于CO 2 16倍 E .O 2小于CO 2 16倍

73.CO 2扩散速度快于O 2的主要原因是A

A .溶解度大 B .分子量大 C .气体分压差大 D .属主动转运 E .属单纯扩散

74.设某人的潮气量为500m1,无效腔气量为150m1,呼吸频率为12次/分)心输出量为5L /分,其通气/血流比值B

A .0.6 B .0.84 C .1.2 D .1.8 E .2.0

75.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安静时正常值为0.6

B .比值增大,意味着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C .比值减少,意味着无效腔增大 D .直立位时肺底部比值小于正常值

E .直立位时肺尖部存在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76.血液中去氧Hb 含量达到下列哪项时出现紫钳C

A .10g /L B .30g /L C .50g /L D .80g /L E .100g /L

77.CO 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B

A .物理溶解 B .形成碳酸氢盐 C .以气态形式运输 D .与血浆蛋白结合

E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78.血浆中的碳酸氢盐主要在红细胞内生成的原因是B

A .红细胞含丰富的Hb B .红细胞碳酸酐酶丰富

C .红细胞膜对CO2通透性高 D .白蛋白可促进CO 2与水反应 E .红细胞膜有高效HC O2载体

79.100ml 血液中Hb 所能最大结合氧的量称为C

A .血氧分压 B .Hb 的氧含量 C .Hb 的氧容量 D .Hb 氧饱和度 E .氧利用系数

80.血红蛋白的氧容量主要取决于D

A .PO 2 B .pH 值 C .PCO 2

D .血红蛋白浓度 E .2.3-DPG 浓度

81.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主要取决于A

A .PO 2 B .PCO 2 C .pH 值

D .2.3-DPG 含量 E .血红蛋白浓度

B .CO 2 C .pH 值

D .2.3-DPG 含量 E .血红蛋白浓度

83.肺换气障碍时将不引起C

A .紫钳

B .血氧含量降低 C .血氧容量降低 D .血氧饱和度降低 E .动脉血PO 2降低

84.当吸入气PO 2下降不低于7.98Kpa (60mmHg )时,血PO 2只发生很小变化的原因是B

A .体内有较多的氧储备 B .Hb 释放氧的能力增加 C .组织血流量代偿性增加 D .呼吸运动增强.摄氧增多 E .PO 2降低时组织需氧量减少

85.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氧离曲线右移D

A .PO 2降低 B .温度降低 C .pH 值升高 D .PCO 2增高 E .2.3-DPG 降低

86.氧离曲线左移的正确叙述B

A .发生于温度升高时 B .发生于PCO 2降低时

C .发生于血液pH 值降低时

D .有利于Hb 结合H E .有利于Hb O2释放O 2

87.缺铁性贫血时(Hb浓度降低) 常不出现呼吸加强的原因是A

A .动脉血PO 2正常 B .动脉血氧容量正常 C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 .颈动脉体血流量代偿性增加 E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生适应

88.CO中毒引起的缺氧比同等程度Hb 减少的贫血引起的缺氧更为严重的原因是E

A .氧离曲线右移 B .血氧容量降低 C .血氧含量降低 D .动脉血PO 2降低 E .Hb 释放O2减少 89.波尔效应是指A

A .酸度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B .温度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C .PO 2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D .PCO 2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E .2.3-DPG 对Hb 氧亲和力的影响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90.支气管平滑肌上分布的受体有D

A .α肾上腺素、M 型胆碱受体 B .β1肾上腺素、M 型胆碱受体 C .β1肾上腺素、N 型胆碱受体 D .β2肾上腺素、M 型胆碱受体 E .β2肾上腺素、N 型胆碱受体 91.使气道平滑肌收缩的化学因素是A

A .内皮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前列腺素E 2(PGE2)

92.使气道平滑肌舒张的化学因素是C

A .内皮素 B .组织胺 C .儿茶酚胺 D .慢反应物质 E .前列腺素F 2a

93.下列哪项能引起呼吸道口径增大D

A .呼气时

B .胸内压升高 C .迷走神经兴奋 D .交感神经兴奋 E .跨气道壁压差变小 94.呼吸的基本节律产生于B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中脑 E .下丘脑

95.在哪个平面横断脑干后仍能保持正常呼吸节律C

A .脊髓、延髓之间 B .延髓、脑桥之间 C .脑桥、中脑之间 D .脑桥中、上部之间 E .脑桥中、下部之间

96.缺O 2对呼吸的兴奋是通过C A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 .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 .通过脑内H+增多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97.动脉血PCO2增高对呼吸的兴奋主要通过D

A .直接兴奋呼吸肌 B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C .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D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E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98.动脉血中H+浓度增高对呼吸的兴奋是通过B

A .中枢化学感受器 B .外周化学感受器 C .刺激压力感受器 D .直接刺激呼吸肌 E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99.动脉血H+浓度增高不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原因是E

+

A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 不敏感

+

B .H 抑制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 C .缓冲系统缓冲了pH 的变化

++

D .H 浓度增高抑制H泵活动

+

E .H 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100.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D

A .血液中的CO 2

+

B .血液中的H C .脑脊液O 2

+

D .脑脊液中的H E .脑脊液中的CO 2

101.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C

B .血中一定浓度的H C .血中一定水平的PCO 2

D .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E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102.下列哪项不能引起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D

A .动脉血PO2降低 B .动脉血PCO2升高 C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D .颈动脉体血流减少

E .动脉血H 浓度增高

103.用含高浓度CO2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不引起呼吸加强表明C

A .C O2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B .C O2可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C .CO2通过改变脑脊液H 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D .CO2通过改变脑脊液H 浓度兴奋呼吸中枢

E .脑脊液中的H 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104.实验中在兔气管插管一端接一根长的橡皮管增加无效腔时将出现C

A .呼吸困难 B .窒息死亡

C .呼吸加深、加快 D .呼吸变浅、变慢 E .呼吸变快、变浅

105.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E

A .呼吸频率加快 B .呼吸幅度减小 C .吸气时相缩短 D .呼气时相延长 E .呼吸变深变慢

106.CO 中毒时不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

A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C .动脉血Hb 含量正常 D .颈动脉体血流量正常 E .外周化学感受器发生适应

107.有长期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B

A .缺O 2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 .缺O 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C .缺O 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 .高CO 2刺激中枢化学感器 E .高CO 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108.肺顺应性降低时呈现呼吸浅快的主要原因是A

A .肺扩张反射 B .肺缩小反射

C .压力感受性反射 D .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 E .中枢化学感受性反射 五、多项选择题

1.呼吸道的作用包括ABCD

A .湿润吸入气 体 B .加温吸入气 体 C .过滤吸入气 体 D .调节气道阻力 2.用力呼气时BC

A .肋间外肌收缩 B .肋间内肌收缩 C .腹壁肌收缩 十

3.隔肌收缩时可出现下列哪些现象BCD

A .胸廓隆起 B .腹部隆起 C .肺内压降低 D .产生吸气动作

4.成人平静呼吸的特征是ABC

A .呼吸运动平稳均匀

B .呼吸频率约为12~18次/分 C .吸气为肋间外肌 、隔肌的运动 D .呼气主要为肋间内肌的运动 5.胸内负压的生理作用ABCD

A .促进淋巴液的回流 B .促进静脉血的回流 C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D .藕联肺随胸廓运动 6.在吸气时正确的效应是ACD

A .胸膜腔负压增大 B .肺内压保持不变 C .淋巴液回流增加 D .静脉血回流增加

7.关于肺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BCD

A .平静吸气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B .气道通畅与否影响肺内压大小 C .呼气时气道受阻肺内压可升高 D .肺内压大小与呼吸的深浅有关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有ABCD

A .维持肺泡稳定性 B .调节肺泡回缩力 C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 .防止液体渗入肺泡

9.关于气道阻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 .气道口径越小阻力越大 B .气流速度越快阻力越小 C .气流为湍流时阻力增加 D .吸气时阻力小于呼气时

10.反映肺扩张难易程度的指标有AB

A .肺顺应性 B .比顺应性 C .时间肺活量 D .肺扩散容量

11.一侧开放性气胸(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时可出现ABCD

A .主观上不舒服的困压感 B .患侧胸内压等于大气压 C .淋巴回流减少

D .吸气时纵隔向健侧偏移

12.下列肺容量指标中含有潮气量的是CD

A .补吸气量 B .补呼气量 C .深吸气量 D .肺活量

13.下列指标中含有潮气量的是ACD

A .深吸气量 B .补呼气量 C .肺活量 D .肺总容量

14.决定不同个体肺活量大小的因素有ABCD

A .身材 B .性别 C .年龄

15.关于最大通气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相当于肺活量

B .相当于肺活量与呼吸频率的乖积 C .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D .指每分钟最大吸入和呼出气量之和 16. 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包括ABCD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扩散面积 D .气体扩散距离

17.下列哪些因素可使气体扩散速率减慢ABD

A .通气/血流比值减小 B .肺泡无效通气量增加 C .肺内气体分压差增大 D .肺水肿使呼吸膜增厚 18.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有ABCD

A .体温

B .气体分压差

C .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 D .气体扩散面积和距离

19.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增大的原因可能是BC

A .肺通气功能减弱 B .肺泡无效腔增大

C .肺泡通气量正常,肺血流量减少 D .肺泡通气量正常,肺血流量增多 20.贫血者血氧的有关变化是AB

A .血氧容量降低 B .血氧含量降低 C .动脉血PO2降低 D .血氧饱和度降低

21.有利于组织获得氧的因素是AB

A .组织pH 降低 B .组织PO2降低 C .组织温度降低 D .组织PCO2降低

22.下列哪些情况下氧离曲线右移BCD

A .CO 中毒 B .温度升高 C .PCO2升高 D .PH 值降低

23.吸入纯氧时可导致BCD

A .血氧容量增大 B .血氧含量增高

C .氧离曲线左移 D .血氧饱和度升高

24.可使血氧含量降低的有BD

A .体温降低 B .PO2降低 C .PCO2降低 D .血H+降低

25.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ABC

A .变态反应 B .乙酰胆碱 C .心得安 D .肾上腺素

26.下列哪些情况下呼吸道口径增大ABC

A .迷走神经抑制 B .交感神经兴奋 C .胸内负压增大 D .跨气道壁压变小

27.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的是BCD

A .血浆中H +浓度降低 B .血浆中H +浓度增高 C .血浆中O2分压降低 D .血浆中CO2分压升高

28.关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 B .可直接感受CO2的变化

C .对脑脊液中氧张力变化不敏感 D .对脑脊液中H +浓度变化敏感

29.在动物实验中,可使呼吸加强的因素有ABCD

A .增大无效腔 B .造成单纯缺氧 C .增加吸入CO2 D .适量注射乳酸

30.可兴奋吸气切断机制的因素有ABD

A .延髓吸气神经元 B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C .吸气肌运动神经元 D .肺牵张感受器传入冲动

31.哪些属于肺扩张反射的作用ABCD

A .抑制吸气过程 B .增快呼吸转换频率 C .激发产生呼气过程 D .防止肺的过度扩张

六、问答题

1.何谓胸内负压? 在平静呼吸中有何变化? 简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2.肺通气阻力的组成有哪些?各组分含义和来源如何?

3.什么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其来源、化学本质及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肺换气?肺换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并且如何影响之?

5.何谓通气/血流比值? 其正常值是多少? 当V/Q比值增加或减少时, 机体发生何变化? 6.简述O 2和CO 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与过程。

7.何谓氧离曲线?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各起何作用?

8.呼吸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哪些部位?各发挥什么作用?

+

9.当血中PCO 2↑、PO 2↓、[H]↑时,对呼吸有何影响?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六、问答题 1. 胸内压

⑴ 定义:胸膜腔内压称为胸内压。

⑵特点: ① 胸内压是负压;② 呈周期性变化:吸气时,负压↑;呼气时,负压↓。

2. 肺通气阻力 表面张力(占2/3) 肺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占2/3) 肺弹性纤维回缩力(占1/3)

肺通气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占1/3):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粘滞力

肺弹性阻力组成:肺弹性阻力=肺表面张力+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呼气 吸气

自然位置 <自然位置 >自然位置

chw =0,无 <0,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0,向内(呼气的动力,吸气的阻力)

l 向内(吸气的阻力) 向内(吸气的阻力) 向内(吸气的阻力)

气道阻力=(大气压—肺内压)÷气体流量 3. 肺表面活性物质

Ⅰ)化学本质:二棕榈酰卵磷脂(二软脂酰卵磷脂); Ⅱ)合成、释放场所:肺泡Ⅱ型细胞;

Ⅲ)分布特点:肺泡半径↑,肺表面活性物质密度↓;

Ⅳ)生理作用:A )维持肺泡稳定性; B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和吸气阻力;

C )防止肺水肿; D )调节肺泡回缩力。

Ⅴ)临床意义:肺炎、肺血栓、呼吸窘迫综合症→表面活性物质↓→肺不张。

4.定义: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依靠气体分压差进行单纯扩散。

影响因素 1).扩散速率∝(A/d)×s ×△P×T ÷(MW )1/2 T :温度

2).通气/血流比值(V/Q比值) 当V/Q比值改变的情况:

⑴ V/Q比值↑(肺血管栓塞)时,产生肺泡无效腔↑。 ⑵ V/Q比值↓(支气管痉挛)时,产生动-静脉短路。

5. 通气/血流比值(V/Q比值)

1)定义: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称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0.84。 2)意义:气泵与血泵相匹配的动态平衡,即血-气平衡的衡量指标。 3)当V/Q比值改变的情况:

⑴ V/Q比值↑(肺血管栓塞)时,产生肺泡无效腔↑。 ⑵ V/Q比值↓(支气管痉挛)时,产生动-静脉短路。

4)V/Q比值的不均匀分布:在肺部自下而上,肺通气量↓,肺血流量↓,V/Q比值↑。

影响因素

气体分压差(△P)↑ 气体温度(T )↑ 气体溶解度(s )↑ 气体分子量(MW )↑ 呼吸膜扩散面积(A )↑ 肺扩散容量(D l )↑

呼吸膜厚度(扩散距离d )↑ 肺通气量(V )↑ 通气/血流比值 = 0.84 通气/血流比值 > 0.84 通气/血流比值

气体交换速率 ↑(正变关系) ↑(正变关系) ↑(正变关系) ↑(1/[MW]) ↑(正变关系) ↑(正变关系)

1/2

↓(反变关系)

↑ 正常

↓(部分肺泡毛细血管灌流不足,引起生理无效腔增加) ↓(部分肺毛细血管灌流未通气肺泡,功能性A-V 短路增加)

6. 氧气的运输

1.物理溶解:占1.5% PO 2

2.化学结合:Hb (血红蛋白)+O2 HbO 2(氧合血红蛋白) (占98.5%) PO 2↓(组织)

1)Hb 分子结构:Hb =1个珠蛋白 + 4个血红素(Fe 2++4个吡咯基)

2)Hb 和O 2结合特征

⑴ 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 2影响; ⑵ Fe 2++O 2称为氧合;

⑶ 1分子Hb 结合4分子O 2;

⑷ 氧离曲线呈S 型状。 CO 2运输

1.物理溶解:占5% 2.化学结合:占95%

1)碳酸氢盐方式: ⑴ 关系式

(RBC)

组织(P CO2 HCO 3出RBC, Cl入 Cl

CO 2+H2O H 2CO H + +HCO 3 (P CO2↓) + HCO 3—入RBC ,Cl —出RBC HCO 3—

红细胞内 OH H 2O

7. ⑴ 定义:Hb 氧饱和度与PO 2的关系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8. 12)低位脑干(脑桥、延髓)是自主节律呼吸系统。

脑桥上部PBKF 核群是呼吸调节中枢,其作用:限制吸气,使吸气转向呼气。

延髓是呼吸节律基本中枢,吸气神经元位于背侧孤束核,呼气神经元位于腹侧(疑核、后疑核、面神经核)。

3)高位脑干(脑桥以上部位)是随意呼吸调节系统 +


相关文章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2]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 来源: 任明嘉的日志 经济金融 [PDF格式]<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Word格式]<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自学推荐,23页) [Word格式]<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 ...查看


  • 2015年卫生高级职称儿科护理学多项选择题习题及答案
  • 2015年卫生高级职称儿科护理学多项选择题习题及答案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高级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 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儿科护理学试题量:3732道. 多项选择题(每题2个得分点):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每题 ...查看


  • 2015年生理学专升本复习题
  • 2015年专升本复习 兴奋性 阈值 外环境 内环境 稳态 反射 反馈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兴奋-收缩耦联 血液凝固 血型 心动周期 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 心指数 血压 中心静脉压 微循环 降压反射 潮气量 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 肺通 ...查看


  •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复习题
  •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单性结实: 2.天然单性结实: 3.刺激性单性结实: 4.假单性结实: 5.顽拗性种子: 6.休眠: 7.强迫休眠: 8.生理性休眠: 9.硬实: 10.后熟: 11.层积处理: 12.呼吸高 ...查看


  •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1-5章复习题
  •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入以下表格中. 1.下列哪项不属于控制系统(B) A.反馈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非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2.下列哪项不是神经调节的特点(C) A.迅速 B.准确 C.持久 D. ...查看


  • 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 复习题答案
  • 第三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 复习题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2.在细胞结构中,细胞膜的功能是( A ),细胞质的功能是( B ),细胞核的功能是( C ). A. ...查看


  •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1-25题为A型,26-30题为X型.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A型) 1. 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 ) A. 流行病学调查 B. 动物实验研究 C. 临床观 ...查看


  •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七章习题(休息与活动)
  • 1. 简述休息意义及条件. (1)休息的意义:①休息可以减轻或消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②休息可以维持机体生理调节的规律性.③休息可以促进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④休息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⑤休息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 (2)休息的 ...查看


  • 心理咨询师培训大纲
  • 心理咨询师培训大纲 (二级)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一.教学目标: 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既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入门课" ...查看


  • 大学课后题答案
  • 不用买参考书了!大学课本答案大全!--爱死你了!( 为什么大四才发现啊) 2008-12-18 16:50 | (分类:) 注册可用 公共课程 http://www.10xiao.com/forum-6-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