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8 上课时间:2013年3月18日 教学内容:

学唱《小鼓响咚咚》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 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教学准备:

小鼓,小米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生练习

a.动物说话

b.小猫钓鱼

2、音乐实践活动

活动一、介绍打击乐器:鼓

方法步骤

a. 小朋友们看!(教师很神气的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鼓。 b.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

可以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c.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

d. 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小朋友,再敲一敲鼓边呢?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再敲一敲鼓身呢?是什么声音?(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嗒嗒嗒)

e.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教师敲击节奏XX X X│XX X –||。f.小鼓说了什么话?哦!小鼓说了咚咚 咚 咚︱咚咚 咚 –‖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g.教师小结:小鼓可喜欢我们的小朋友呢!

活动二、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方法步骤:

1、导语: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我们了。(出示: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瞧!是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鼓点:XX X X │XX X—||

3、有小朋友想敲鼓吗?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一遍!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教师播放音乐,一个学生敲鼓,其他同学可以先把自己的大腿当成是鼓,试着敲一敲。用XX X X │XX X—||的节奏。)

4、(1)教师再次打揍,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试着想一想,鼓声响,小米粒跳得怎么样?鼓声轻,小米粒跳得?(引出强弱关系)

(2)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教室是一面大鼓(教师做动作:展开双手,划一个大圆)让我们做鼓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有节奏的跳一跳,好吗?强拍上面老师拍的重,你们就跳得高,弱拍上面老师拍的轻,你们就跳的底,老师敲打鼓面表示强,敲打鼓身来表示弱。(放伴奏音乐,教师敲鼓,学生跳。)

活动三、学唱歌曲

方法步骤:

(一)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导语: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特殊的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歌词里面都唱了什么?(播放歌曲范唱。)

2、学生说一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

3、这首小鼓响咚咚啊,它有一个特点,歌曲总共有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就是刚才小鼓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个节奏,让我们再来打打看!

(1)小朋友们仔细看,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他们分别是1-3-5.

(2)一边做手势一边唱。

(3)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示这三个音的音高:(1)蹲、(3)半蹲、(5)站.

4、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注:强弱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强,学生也要读的强,老师读的弱,学生也要读的弱。)

6、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学生如果能力有限,教师适当带领他们唱。

(二)歌曲处理:

1、教师: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教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真神奇啊!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一唱第一段歌曲呢?(学生用神气的声音唱第一段歌曲。)

2、教师: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教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它懂事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问: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二段歌曲。)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好,我们再唱一唱歌曲。(放范唱,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8 上课时间:2013年3月18日 教学内容:

学唱《小鼓响咚咚》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 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教学准备:

小鼓,小米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生练习

a.动物说话

b.小猫钓鱼

2、音乐实践活动

活动一、介绍打击乐器:鼓

方法步骤

a. 小朋友们看!(教师很神气的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鼓。 b.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

可以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c.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

d. 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小朋友,再敲一敲鼓边呢?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再敲一敲鼓身呢?是什么声音?(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嗒嗒嗒)

e.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教师敲击节奏XX X X│XX X –||。f.小鼓说了什么话?哦!小鼓说了咚咚 咚 咚︱咚咚 咚 –‖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g.教师小结:小鼓可喜欢我们的小朋友呢!

活动二、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方法步骤:

1、导语: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我们了。(出示: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瞧!是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鼓点:XX X X │XX X—||

3、有小朋友想敲鼓吗?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一遍!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教师播放音乐,一个学生敲鼓,其他同学可以先把自己的大腿当成是鼓,试着敲一敲。用XX X X │XX X—||的节奏。)

4、(1)教师再次打揍,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试着想一想,鼓声响,小米粒跳得怎么样?鼓声轻,小米粒跳得?(引出强弱关系)

(2)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教室是一面大鼓(教师做动作:展开双手,划一个大圆)让我们做鼓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有节奏的跳一跳,好吗?强拍上面老师拍的重,你们就跳得高,弱拍上面老师拍的轻,你们就跳的底,老师敲打鼓面表示强,敲打鼓身来表示弱。(放伴奏音乐,教师敲鼓,学生跳。)

活动三、学唱歌曲

方法步骤:

(一)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导语: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特殊的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歌词里面都唱了什么?(播放歌曲范唱。)

2、学生说一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

3、这首小鼓响咚咚啊,它有一个特点,歌曲总共有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就是刚才小鼓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个节奏,让我们再来打打看!

(1)小朋友们仔细看,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他们分别是1-3-5.

(2)一边做手势一边唱。

(3)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示这三个音的音高:(1)蹲、(3)半蹲、(5)站.

4、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注:强弱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强,学生也要读的强,老师读的弱,学生也要读的弱。)

6、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学生如果能力有限,教师适当带领他们唱。

(二)歌曲处理:

1、教师: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教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真神奇啊!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一唱第一段歌曲呢?(学生用神气的声音唱第一段歌曲。)

2、教师: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教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它懂事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问: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二段歌曲。)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好,我们再唱一唱歌曲。(放范唱,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相关文章

  • 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 总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小鼓响咚咚>,2.认一认:鼓,3. 音乐游戏:我是小鼓手 4.为<小鼓响咚咚>伴奏 教学目标: 1.了解鼓是我国古老的名族打击乐器,愿意参与 ...查看


  •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第一单元 春来啦 教学内容 1.听:木琴独奏<小松树> 2.唱:<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小松树> 3.动:我的创编<大雨和小雨> 集体舞<小松树> 教学目标 ...查看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鼓上的小米粒
  •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学唱并创编歌曲. 2.在敲一敲.玩一玩中发现因击鼓轻.重而产生物体在鼓上跳跃不同的现象.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鼓四个.米粒.蚕豆.黄豆等.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出主题. ...查看


  • 小鼓响咚咚
  • <小鼓响咚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 ...查看


  •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鼓响咚咚
  • 活动来源: 鼓,是中国常见的打击乐器,构造简单,品种繁多,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 ...查看


  • 一音乐计划
  •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胡廷贤 第一单元 春来啦 3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 ...查看


  • 大鼓和小鼓教案
  • 小学音乐沿海版音乐教材<走进音乐世界> 大鼓和小鼓 教学教案 课型:唱奏综合课 课题:体验音乐 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 课时:一课时完成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鼓和小鼓> 2.音的强弱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 ...查看


  • 最新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5新版
  • 落实课程计划 体现学讲精神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集体备课手册 -- 六下美术 主 备:张义 [email protected] 复 备: 学 校: 2015年2月 写在前面的话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为贯彻徐教教研[2013]4号 ...查看


  • 人音版音乐二上[快乐的音乐会]教案
  •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备课人:张小燕 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六声徵调 式,一段体的分节歌.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的插入八分. 四分休止符,使得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