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1尿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肾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生成,再流经输尿管,在膀胱内暂时贮存,最终排出体外

2肾单位是肾脏生成尿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3肾小球滤过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为直径50~100nm,是阻止血细胞通过的屏障,称为细胞屏障

4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万的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万的物质几乎不能通过

5电荷屏障指肾小球滤过膜的内皮细胞层与上皮细胞层带负电荷的结构,可阻止那些带负电荷较多的大分子物质滤过

6原尿除了无血细胞及含极少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肌酐和尿酸等的浓度,以及渗透压及酸碱度几乎与血浆相同

7在近曲小管,肌酐几乎不被重吸收而随尿排出体外

8尿检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其他系统疾病诊断,安全用药监测,职业病辅助诊断,健康状况评估

9尿标本容器一般应能容纳50ml以上尿的容积

10首次晨尿标本较为浓缩,可用于肾脏浓缩能力评价

11晨尿的特点是偏酸性,有形成分浓度较高

12患者,女性,23岁,停经40d就诊,考虑为妊娠,HCG检查的最佳标本是晨尿 13 3h尿多用于检查尿有形成分,如1h尿排泄率检查等

14餐后尿通常收集午餐后至下午2时的尿,这种尿标本有利于检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或尿胆原

15收集中段尿时,留尿前先清洗外阴,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去前后时段尿,以无菌容器只接留中间时段的尿

16尿标本采集后,一般应在2h内及时送检,最好在30min内完成检验,若不能及时检查,多保存在2~8摄氏度冰箱内,或保存于冰浴箱内

17甲醛对尿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有较好的固定作用

18常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检查的防腐剂是甲苯

19最适合于尿浓缩结核杆菌检查的防腐剂是麝香草酚

20肾上腺素,儿茶酚胺,钙离子等物质测定时,尿标本防腐应选用浓盐酸

21用于尿沉淀物的固定和防腐的防腐剂是戊二醛

22冷藏保存尿液的时间不应超过6h

尿理学检验

1尿量,一般指24h内排出体外的尿总量,有时也指每小时排出的尿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的能力,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

2正常成年人24h排尿量为1000~2000ml

3 24h总尿量超过2500ml者为多尿

4糖尿病引起的多尿,主要机制是渗透性利尿所致,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增高 5肾性多尿常具有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量增多的特点

6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儿童小于0.8ml/kg) 7肾前性少尿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所致

8肾后性少尿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尿路梗阻所引起

9肾性少尿是由于肾实质病变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所致

10尿量小于100ml/24h或小于17ml/h称为无尿

11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尿外观,透明度可分为清晰透明,轻度混浊,混浊,明显混浊 12尿液长期放置导致混浊的原因为细菌生长

13生理情况下影响尿颜色的主要是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

14当每升尿含血量达到或者超过1.0ml时,尿呈淡红色,洗肉水样,雾状或云雾状,混浊外观,称为肉眼血尿

15镜下血尿是指尿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HP

16引起血尿最常见的原因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7某男性患者做尿三杯试验,3杯均为血尿,则其出血部位最可能是肾脏或者输尿管 18某心肌梗死患者,排出尿液为粉红色,经离心后上清仍为红色,尿隐血试验阳性,镜下无红细胞,能溶于80%的饱和硫酸铵,该尿液最可能为肌红蛋白尿

19血尿和肌红蛋白尿溶解性的区别是Mb能溶于8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中,而Hb则不能

20外观尿液深黄,震荡后产生的泡沫亦呈黄色的是胆红素尿

21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中,尿呈乳白色混浊称乳糜尿

22乳糜尿多为丝虫病所致,少数为腹膜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先天性淋巴管畸形及肾病综合症等

23磷酸盐,碳酸盐可使尿呈淡灰色,白色混浊

24结晶尿标本经加热后混浊可消失

25患者,男性,46岁,因尿液混浊就诊,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混浊,淡黄色,镜检有大量结晶,无红细胞和白细胞,尿液加热后不变清,而加酸后变清且有气泡,其最可能的结晶是碳酸盐结晶

26不受高浓度葡萄糖,蛋白质或放射造影影响的尿比密测定方法是化学试带法

27具有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等优点,且被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和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CCLS)建议作为尿比密测定参考方法的是折射计法

28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尿比密的参考值为1.015~1.025

29低比密尿或低张尿是指尿比密常

30尿渗透量反映溶解在尿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等)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到尿中所有溶质颗粒的总数量

31尿液渗透量主要与尿液中溶质颗粒数量,电荷有关

32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为理想的指标是尿渗量

33尿渗量的参考值为600~1000mmol/l

34尿渗量减低时,见于肾小球肾炎伴有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

35当尿渗量显著减低时,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慢性间质性肾病患者,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可明显减低

36新鲜排出的尿有氮臭味,可见于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等

37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癌患者尿液气味为腐臭味

3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尿液气味为烂苹果味

39有机磷中毒患者尿液气味为大蒜臭味

尿有形成分检验

1在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中,直接镜检法操作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

2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染色方法中,SM染色法为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辨别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及各种形态的红细胞,上皮细胞,并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光细胞 3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染色方法中,巴氏染色法能观察有形成分的微细结构,对泌尿道肿瘤细胞和肾移植排异反应具有诊断意义

4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染色方法中,酸性磷酸酶染色法可区分透明管型与颗粒管型

5在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中,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可识别脂肪管型中的脂肪成分,鉴别和确认尿沉渣中各种结晶

6高渗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皱缩,体积变小,呈星形或桑葚状。低渗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膨胀,体积变大,不定形,无色

7低渗尿中管型易崩裂

8酸性尿中红细胞的形态为体积缩小,可存在一定时间

9尿沉渣镜检,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检查管型应观察20个低倍视野,分别记录每个视野的细胞核管型数,计算平均值报告

10尿红细胞形态与尿酸碱度,渗透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注意鉴别

11尿中未经染色的正常红细胞形状为双凹圆盘状,浅黄色,直径大约8um

12高渗尿中多见的异形红细胞是皱缩红细胞,低渗尿中多见的异形红细胞是影细胞

13红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尿酸碱度和渗透压的影响

14离心镜检法尿沉渣检查,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可见的数量是0~3/HP

15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 16尿液中出现闪光细胞主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在低渗尿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高渗尿及酸性尿中白细胞常萎缩,直径多为8~10um

17镜下脓尿,是指尿白细胞>5/hp

18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或镜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贱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型 19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用尿三杯试验可区分脓尿的部位,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

20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患者的尿液可出现的细胞是大量白细胞,伴有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21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患者的尿中可出现的细胞是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22尿液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科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可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

23尿液中的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形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24尿液中的小圆上皮细胞为底层移形上皮细胞,形态较圆,较肾小管上皮细胞略大,但细胞核较小

25正常情况下,尿液上皮细胞中最大的是鳞状上皮细胞

26尿中出现大量移形上皮细胞时,提示有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

27正常尿中,一般无柱状上皮细胞,如出现较多,提示慢性尿道炎,慢性腺性膀胱炎的可能

28一般认为,多核细胞来源于尿道移形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此细胞,多见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

29尿沉渣镜检时,鳞状上皮细胞参考范围是少见

30尿管型中呈规则圆柱体状,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的管型是透明管型

31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可出现透明管型

32提示肾小球疾病的肾单位内有出血的管型是红细胞管型

33肾小管病变时出现神上皮细胞管型

34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后形成的管型是脂肪管型

35宽大管型又称为肾衰管型

36提示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预后不良的管型是宽大管型

37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

38尿液中最多见的生理结晶是草酸钙结晶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1尿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肾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生成,再流经输尿管,在膀胱内暂时贮存,最终排出体外

2肾单位是肾脏生成尿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3肾小球滤过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为直径50~100nm,是阻止血细胞通过的屏障,称为细胞屏障

4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万的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万的物质几乎不能通过

5电荷屏障指肾小球滤过膜的内皮细胞层与上皮细胞层带负电荷的结构,可阻止那些带负电荷较多的大分子物质滤过

6原尿除了无血细胞及含极少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肌酐和尿酸等的浓度,以及渗透压及酸碱度几乎与血浆相同

7在近曲小管,肌酐几乎不被重吸收而随尿排出体外

8尿检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其他系统疾病诊断,安全用药监测,职业病辅助诊断,健康状况评估

9尿标本容器一般应能容纳50ml以上尿的容积

10首次晨尿标本较为浓缩,可用于肾脏浓缩能力评价

11晨尿的特点是偏酸性,有形成分浓度较高

12患者,女性,23岁,停经40d就诊,考虑为妊娠,HCG检查的最佳标本是晨尿 13 3h尿多用于检查尿有形成分,如1h尿排泄率检查等

14餐后尿通常收集午餐后至下午2时的尿,这种尿标本有利于检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或尿胆原

15收集中段尿时,留尿前先清洗外阴,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去前后时段尿,以无菌容器只接留中间时段的尿

16尿标本采集后,一般应在2h内及时送检,最好在30min内完成检验,若不能及时检查,多保存在2~8摄氏度冰箱内,或保存于冰浴箱内

17甲醛对尿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有较好的固定作用

18常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检查的防腐剂是甲苯

19最适合于尿浓缩结核杆菌检查的防腐剂是麝香草酚

20肾上腺素,儿茶酚胺,钙离子等物质测定时,尿标本防腐应选用浓盐酸

21用于尿沉淀物的固定和防腐的防腐剂是戊二醛

22冷藏保存尿液的时间不应超过6h

尿理学检验

1尿量,一般指24h内排出体外的尿总量,有时也指每小时排出的尿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的能力,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

2正常成年人24h排尿量为1000~2000ml

3 24h总尿量超过2500ml者为多尿

4糖尿病引起的多尿,主要机制是渗透性利尿所致,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增高 5肾性多尿常具有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量增多的特点

6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儿童小于0.8ml/kg) 7肾前性少尿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所致

8肾后性少尿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尿路梗阻所引起

9肾性少尿是由于肾实质病变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所致

10尿量小于100ml/24h或小于17ml/h称为无尿

11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尿外观,透明度可分为清晰透明,轻度混浊,混浊,明显混浊 12尿液长期放置导致混浊的原因为细菌生长

13生理情况下影响尿颜色的主要是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

14当每升尿含血量达到或者超过1.0ml时,尿呈淡红色,洗肉水样,雾状或云雾状,混浊外观,称为肉眼血尿

15镜下血尿是指尿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HP

16引起血尿最常见的原因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7某男性患者做尿三杯试验,3杯均为血尿,则其出血部位最可能是肾脏或者输尿管 18某心肌梗死患者,排出尿液为粉红色,经离心后上清仍为红色,尿隐血试验阳性,镜下无红细胞,能溶于80%的饱和硫酸铵,该尿液最可能为肌红蛋白尿

19血尿和肌红蛋白尿溶解性的区别是Mb能溶于8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中,而Hb则不能

20外观尿液深黄,震荡后产生的泡沫亦呈黄色的是胆红素尿

21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中,尿呈乳白色混浊称乳糜尿

22乳糜尿多为丝虫病所致,少数为腹膜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先天性淋巴管畸形及肾病综合症等

23磷酸盐,碳酸盐可使尿呈淡灰色,白色混浊

24结晶尿标本经加热后混浊可消失

25患者,男性,46岁,因尿液混浊就诊,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混浊,淡黄色,镜检有大量结晶,无红细胞和白细胞,尿液加热后不变清,而加酸后变清且有气泡,其最可能的结晶是碳酸盐结晶

26不受高浓度葡萄糖,蛋白质或放射造影影响的尿比密测定方法是化学试带法

27具有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等优点,且被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和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CCLS)建议作为尿比密测定参考方法的是折射计法

28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尿比密的参考值为1.015~1.025

29低比密尿或低张尿是指尿比密常

30尿渗透量反映溶解在尿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等)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到尿中所有溶质颗粒的总数量

31尿液渗透量主要与尿液中溶质颗粒数量,电荷有关

32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为理想的指标是尿渗量

33尿渗量的参考值为600~1000mmol/l

34尿渗量减低时,见于肾小球肾炎伴有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

35当尿渗量显著减低时,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慢性间质性肾病患者,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可明显减低

36新鲜排出的尿有氮臭味,可见于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等

37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癌患者尿液气味为腐臭味

3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尿液气味为烂苹果味

39有机磷中毒患者尿液气味为大蒜臭味

尿有形成分检验

1在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中,直接镜检法操作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

2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染色方法中,SM染色法为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辨别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及各种形态的红细胞,上皮细胞,并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光细胞 3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染色方法中,巴氏染色法能观察有形成分的微细结构,对泌尿道肿瘤细胞和肾移植排异反应具有诊断意义

4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染色方法中,酸性磷酸酶染色法可区分透明管型与颗粒管型

5在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中,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可识别脂肪管型中的脂肪成分,鉴别和确认尿沉渣中各种结晶

6高渗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皱缩,体积变小,呈星形或桑葚状。低渗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膨胀,体积变大,不定形,无色

7低渗尿中管型易崩裂

8酸性尿中红细胞的形态为体积缩小,可存在一定时间

9尿沉渣镜检,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检查管型应观察20个低倍视野,分别记录每个视野的细胞核管型数,计算平均值报告

10尿红细胞形态与尿酸碱度,渗透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注意鉴别

11尿中未经染色的正常红细胞形状为双凹圆盘状,浅黄色,直径大约8um

12高渗尿中多见的异形红细胞是皱缩红细胞,低渗尿中多见的异形红细胞是影细胞

13红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尿酸碱度和渗透压的影响

14离心镜检法尿沉渣检查,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可见的数量是0~3/HP

15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 16尿液中出现闪光细胞主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在低渗尿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高渗尿及酸性尿中白细胞常萎缩,直径多为8~10um

17镜下脓尿,是指尿白细胞>5/hp

18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或镜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贱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型 19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用尿三杯试验可区分脓尿的部位,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

20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患者的尿液可出现的细胞是大量白细胞,伴有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21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患者的尿中可出现的细胞是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22尿液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科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可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

23尿液中的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形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24尿液中的小圆上皮细胞为底层移形上皮细胞,形态较圆,较肾小管上皮细胞略大,但细胞核较小

25正常情况下,尿液上皮细胞中最大的是鳞状上皮细胞

26尿中出现大量移形上皮细胞时,提示有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

27正常尿中,一般无柱状上皮细胞,如出现较多,提示慢性尿道炎,慢性腺性膀胱炎的可能

28一般认为,多核细胞来源于尿道移形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此细胞,多见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

29尿沉渣镜检时,鳞状上皮细胞参考范围是少见

30尿管型中呈规则圆柱体状,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的管型是透明管型

31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可出现透明管型

32提示肾小球疾病的肾单位内有出血的管型是红细胞管型

33肾小管病变时出现神上皮细胞管型

34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后形成的管型是脂肪管型

35宽大管型又称为肾衰管型

36提示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预后不良的管型是宽大管型

37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

38尿液中最多见的生理结晶是草酸钙结晶


相关文章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 济宁市和平街小学 王春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册回顾整理-空间与图形129页红点2,立体图形中长方体和长方体相关认识的复习与整理.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 ...查看


  •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的整理与复习
  •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的整理与复习 一.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数的读写等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运算进行解决.(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谈话: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一起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 ...查看


  •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21 多边形的面积及练习二十五的相应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查看


  • 北大靳村小学教师一课一研活动记录
  • 2016北大靳村小学一课一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5年4月29日: 活动地点:四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1--6年级数学教师: 主持:徐永光: 记录:李瑞霞: 活动过程::一.课堂教学:第二节课:校长吴月玲执教<三角形整理和复习&g ...查看


  • 长方体.正方体复习课
  • 长方体.正方体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并能灵活运用. 2. 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查看


  • 青岛版圆柱和圆锥回顾整理(有图)教案
  • 圆柱和圆锥的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 ...查看


  • 加减法 复习与整理教学反思
  • 加法和减法复习与整理教学反思 复习是对本知识内容的回顾与巩固,目的:一.是对本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好提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通过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归纳能力. 下面谈谈自己对这一课的反思. 我把这一课分 ...查看


  •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反思
  • <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丹麻学校 刘国菊 我在设计和执教这节复习课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体会到上好一节复习课真的很难,既要全面.详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程序:既要切实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又要 ...查看


  • 商务策划师标准
  • 国家职业标准--商务策划师<商务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 商务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商务策划师1.2职业定义运用正区确的思维.方法及技巧,从事对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的特定目标,进行创意构思和策略 ...查看


  • 从错误中进步在错误中成长
  • [摘要]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许多老师都有很多宝贵经验,但怎样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把错题集引用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错题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错题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