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西安晚报》新闻评论简析
姓 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写作时间
联系方式
目录:
一、简述《西安晚报》„„„„„„„„„„„„„„„„„„„1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及作用„„„„„„„„„„„„„„„„ 1
(二)《西安晚报》的办报方针与办报风格„„„„„„„„„„„2
二、《西安晚报》评论的特点„„„„„„„„„„„„„„„„„3
(一)强烈的时效性„„„„„„„„„„„„„„„„„„„„3
(二)鲜明的针对性„„„„„„„„„„„„„„„„„„„„4
(三)面向广大群众说话„„„„„„„„„„„„„„„„„„5
三、《西安晚报》评论的选材„„„„„„„„„„„„„„„„„6
(一)贴近百姓、关注民生„„„„„„„„„„„„„„„„„ 7
(二)关注社会热点、直击新闻前沿„„„„„„„„„„„„„8
(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声音„„„„„„„„„„„„„9
四、《西安晚报》评论的创新与发展„„„„„„„„„„„„„12
(一)主旨高远、切合群众思想„„„„„„„„„„„„„„„12
(二)文风朴实、语言尖锐泼辣„„„„„„„„„„„„„„„13
五、结语„„„„„„„„„„„„„„„„„„„„„„„„„15
《西安晚报》新闻评论简析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新闻的十八般武艺中,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声音”,其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西安晚报》推出的“今日时评”以强烈的时效性、鲜明的针对性、面向广大群众说话,它一直深受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和喜爱。本文就以《西安晚报》新闻评论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西安晚报 新闻评论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news ChuanBoYe developed vigorously, showing unprecedented boom. Be worth what carry is, in the news, the news
commentary eighteen martial arts as media "flags and voice", its important status and unique functions, is being more and more recognized. The xian evening news editorial "launched" today readers have been friends support and love. Now on the xian evening news news commentary to the elaboration. Key words: Xian evening news comments
一、 简述《西安晚报》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及作用
无论是什么样的报纸,在市场上都要面向读者,从这点来看,接受市场检测的标准是统一的,只要老百姓较好,评论也是如此。
1、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
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①
2、新闻评论的作用
(1)准确及时地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统一战线
新闻评论是宣传党的现行政策,统一干部群众认识和行动的最有效形式。新闻评论密切联系当前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紧扣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有的放矢地阐明政策精神,帮助提高认识,了解制定政策的依据,懂得贯彻政策的意义,从而把执行政策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2)树立正气、切中时弊,提高全民意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新闻评论应该立足于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对人们思想认识的正确引导,弘扬新风气,树立正气,把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①如《西安晚报》推出的“今日时评”专门编发主流媒体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评论,一直受到读者坚定的关怀和支持。
(二)《西安晚报》的办报方针与办报风格
《西安晚报》面向广大西安市民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份大型报纸。它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1、办报方针
《西安晚报》是一张面向市民的都是生活类报纸“以个性的方式
传播新闻,为明确的受众提供资讯,靠新锐的态度引导消费,从经济的角度服务生活,凭专业的高度指导创业是《西安晚报》的五大办报方针”。 及时生动地反映城市生活,具体周到地服务城市生活,科学有效地指导城市生活,是《西安晚报》的办报宗旨。
2、办报风格
《西安晚报》为政府官方报纸,风格端正、严谨、大气、质朴,更为传统,是政府的宣传工具;但文化味道很浓,尤其是很注重发掘西安地域文化,作为中共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既有发展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
二、《西安晚报》评论的特点
一份好的报纸,往往都有象征编辑部“旗帜”、传达总编“心声”的言论栏目。《西安晚报》以强烈的时效性、鲜明的针对性、广泛的公众性受到读者的信赖。
(一)强烈的时效性
时效性对新闻评论来说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关于新闻事件的评论,只有讲究时效性,才能赢得受众,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新闻评论追求的是社会“热点”和紧迫问题,凡是抓住能拨动群众心弦的问题来论是非黑白,一定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西安晚报》每日固定的栏目“今日时评”。当日事当日评,今天事明日评,以“时间短、评说快”见长,给处在快节奏生活的人在阅读上既省时又省力。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0月18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是“农副食品涨价呼唤价格干预”,很有时效性,赢得受众的
关注和喜爱。文章写到中国糖业烟酒公司调价通知,各种规格的食糖价格全面上调13%,除食糖和食用油外,老百姓手中的篮子也变得很沉重。实施临时价格干预,不仅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还有法律做保障。又如《西安晚报》的“第一声音”2010年12月16日发表的一篇期待“‘新拆迁条例’广纳民意及早出台”,这篇报道就很有时效性,及时的加以评论报道。文章以制定新的“拆迁条例”,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是必要而又迫切之举。征地搬迁,一头是事关经济发展,一头系着群众利益,应当清醒地看到,征地搬迁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矛盾。确立公平公正的规则,才能从源头上破解征地搬迁之困。再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3日发表的“择校是盲目还是无奈”这篇文章,近几年来,择校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成为了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阻力。多数家长的观点和心态,是因当下的教育制度和现状而生。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必须转变资源配置模式,大力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让家长对这些学校的基本办学质量,教育管理产生信任。 新闻评论讲究时效性,还必须遵循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从政治的大局利益出发。就要求新闻评论工作者,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把握好新闻评论的主动权。
(二)鲜明的针对性
新闻强调“有的放矢”,针对实际工作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及时地发表意见和主张。针对社会上的种种倾向性问题。如《西安晚报》2009年12月4日写的“年轻人理想被高房
价招安 买不起房能怎么办”, 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这篇报道针对人们普遍关心、议论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正确的回答和引导。文章以现在户口往往与产权房联系在一起,削弱了消费增长的后劲, 使刺激消费的政策受到很大干扰; 同时, 还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加剧了贫富差距, 使巨大的消费潜力得不到释放, 已成为当前制约消费扩张的最大阻力。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13日发表的一篇报道“遏制乱收费需强化权力制约”就针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发表意见和主张,文章以尽管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与行业能做到按规定收费,但有部分行政单位与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乱收费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与行业乱收费,不但加重群众经济负担,同时也助长了这些单位与行业自身的腐败现象。应该最大限度地遏制各类乱收费现象,在更大程度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再如《西安晚报》2011年1月14号发表的一篇“放心馒头店禁止销售烟酒” 就针对了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倾向性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及时对各级“群众厨房”店(点) 所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管理细则, 规范监管行为, 为馒头市场的监管提供全面的政策依据。又如针对人们普遍关心、议论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正确的回答和引导,对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新闻评论主要针对什么倾向发言,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只有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才能帮助人们排忧解难,明辨是非。同时,新闻评论还肩负着指导实践的重任。
(三)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范荣康指出:“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要求我们面向广大读者说话,而不是只向各级党委的少数领导人说话。”《西安晚报》面向更大多数的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如《西安晚报》2010年3月24日发表的一篇关于“‘公务员起薪7000’如何能服众”,这篇报道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与当前普遍的收入水平相比,“最低7000元”确实是一个令人眼热的数字。更在于,既往的许多经验表明,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其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同时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务员工资之外其他的福利待遇,乃至其他灰色收入的减少。真正的问题并非“起薪7000元”是否合理,而是如何以完善的制度配套来说服公众相信它的合理性,使之取信于民。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16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是“如此‘解药’”,及时地反映群众的心声。文章以高房价让一些人想都不敢想,虽然一座城市需要控制一定的人口,但也要保证人口的流动性。如果房价是决定性因素,那么整个城市是一个不协调的城市。再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22日发表了一篇关于“‘公示垄断行业工资’有用吗”,这篇报道面向广大群众说话,具有一定的公众性、群众性。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已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焦点内容。即便出台《工资条例》明确规定垄断行业要进行工资公示、涨薪等都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资委三家审核批准。目前垄断行业工资的确定大体遵循的是以创造的利润作为业绩标准来衡量,在确定垄断行业工资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更为合理的标准。
三、《西安晚报》评论的选材
新闻评论的题材广泛,大至国家大事,小至油盐酱醋,衣食住行,都可以议论,而且篇幅短小精悍,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面向普通人发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西安晚报》则以紧贴实际生活、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高雅的文化品位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广大市民的知音和挚友。
(一) 贴近百姓、关注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民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催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②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19日发表的“保‘平安’”这篇报道就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文章以校方为了“面子和荣誉”学校被盗后,却要求学校师生不要透露此事,就是为了“教育局评选的‘平安学校’的称号”,如果创建“平安学校”真是为了平安,首先考虑的当然不是“称号”,而是如何亡羊补牢,除了加强防范,也必须尽快协助警方破案。又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1月24日发表了一篇关于“‘荒诞招聘’为何一路绿灯”,这篇报道紧贴实际生活,文章以如此条件怪异的招聘,被网友们认为“暗箱操作过于明显”。认真分析这则招聘启示,它不仅涉嫌量身定做,内定人选,还涉及学历歧视。让人意外的是,“荒诞招聘”竟然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报考人员不经过考试一路绿灯走上工作岗位。公开招聘在一些
地方已经完全抛弃了“公平、公正、竞争、选优”的宗旨和精神。再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2月1号发表了一篇报道“能否用科学态度对待小学生的‘不科学’”,文章以关于蘑菇“被增白”,很多人可能不是第一次听说,但当“市场上的鲜蘑菇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而下这一结论的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然而个人参与公共事务,没有被许多地方视为正当,值得鼓励之举。这位小学生的实践及调查结果是不是科学并不重要,怎样才能够把个人参与公共事务视作帮忙而不是添乱,倒是一件难事。
(二) 关注社会热点、直击新闻前沿
热点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关注的即以解决的问题。《西安晚报》关注社会热点,直击新闻前沿,追求卓越咨询,成就新闻价值,让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3日发表的“规范旅游的新规将实现双赢”这篇报道,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热点问题。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呈现爆炸式增长。由于旅游产生的纠纷也快速增长。最高法院最新的司法解释对旅游中涉及的许多法律问题进行了细化,解决了旅游纠纷中的许多“老大难”问题。旅客与旅行社之间并非“零和博弈”,在对旅行社套上紧箍咒的同时,规定也对旅客的行为作出了规范。又如《西安晚报》“热点观察”栏目在2010年11月25日发表了一篇报道“查处油企‘趁荒涨价’仅罚款还不够”,文章以物价不断地上涨,稳定物价十分艰难,罚款是解决不了油荒这个根本问题,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着国内成品油供应,垄断油企应该预见到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油荒频现显然是垄
断油企没有履行责任的明证,不断油荒闹得多厉害,垄断油企似乎都无须担责,反而是油荒闹得越厉害我们越要倚重他们。再如《西安晚报》的“热点观察”在2010年12月2日发表的“博士公开信地效应是对法律的反讽”,文章以一个清华的法学博士,怀着对法律的无比尊重,当自家面临拆迁时,他也一定穷尽了所有法律途径,使用法律这个他最熟悉,也最该依赖的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博士的信不在于写给市长,而在于信是公开信。是公开的力量向官方施加了压力,使其无法回避。
(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声音
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 把镜头对准基层, 把版面留给群众, 多报道群众身边事。《西安晚报》贴近市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心声,它敢于抨击时弊,敢于揭露以权谋私,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较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1、贴近实际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说实话,不能搞形式主义。紧贴实际,抓住现实中人们亟待“解惑”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发议论,如《西安晚报》2010年3月17日报道的一篇“压缩领导报道篇幅”注重创新报道方式,力求鲜活生动,贴近实际,反映现实生活,文章以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两会团组活动新闻报道的创新,引起了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在报道中突出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的互动,不仅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
更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平等议政的民主作风,这是新闻报道理念的进步,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20日发表了一篇报道“‘带干粮反映问题’的感动和心酸”,就比较贴合实际,说实话。文章以目前在一些地方,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问题解决机制,实际上效率不高。但“带干粮连夜排队反映问题”的现实,让人感动和心酸。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些公务员服务民众的意识还不够。再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24日发表了一篇关于“房价走向预测不能娱乐”,贴近实际,抓住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以一个不太有人相信的赌局,一场公众关注的舆论话题,这种反差和对比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房价预测依然是重要的,对于购房者来说,他们需要有一些专业的研究者对短期的房价变动作出分析,之所以有那么多的预测让人们感到不可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看到的结论等同于吆喝式的结论,没看到更多的内容,也没有看到预测者的诚意。
2、贴近群众
关注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遇到的问题,使新闻宣传工作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新闻记者必须触摸到真实的社会面貌,了解百姓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增强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每位读者,在党和群众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体现舆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10日发表的“‘豪华医院’何以引质疑”,这篇报道比较关注群众所遇到的问题,了解百姓的生活需要。文章以医院的硬件设施完善后意味着
就医环境得到改善,赢得不少人的认可,但很多人又担心经济负担会转嫁到公众身上,由此,造成看病贵的难题,医院扩建只有建立在有序、合理、公正、透明的基础上,才能在根本上得到公众的认可与接受。又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1月5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救人有风险 出手须谨慎?”真实的反映社会面貌,给人以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类似出手救人却被诉肇事而陷入讼累甚至不得不进行赔偿的案件,屡见不鲜。面对不断出现的救人被诉事件,我们不能限于对救人者的道德提醒和技巧提示,也应该对那些故意讹人的被救者进行道德谴责,让他们付出必要的道德成本。再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2月2日发表的“蛋形蜗居”, 这篇报道触摸到了社会的真实现象, 文章以“蛋形蜗居”的创意引起大家对高房价下人们居住环境的关注,面对高房价,年轻人以选择“逃离”,但是对于那些不愿意逃离的年轻人,政府应该提供廉租房。
3、贴近生活
新闻评论还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10日发表了一篇关于“实施阶梯电价需要三个公开“这篇报道以电价上涨对公众来说最大的疑虑并不在于是否上涨,而是上涨的理由是否充分,除了电价成本需要有关部门下决心公开外,对居民月均用电量,也需要给出一个平均的数值。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6日发表“身份证查询费何以‘原地复活’”,这篇报道就融入生活,反映社会的另一面。身份证信息是重要的个人信
息,公民有信息控制权。负责收费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是公安部的一个下属事业单位,性质是“自收自支”,收费是为了满足“收支平衡”,当然不能否认信息查询系统的积极意义。再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2月24日发表的一篇“督促公权力比批评中烹协更重要”这篇报道紧贴实际生活,反映客观现实。公众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让真相浮出水面的最好办法是呼吁其他消费者保护组织和公权部门进行调查,捍卫消费者权益和监管职责。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
四、《西安晚报》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引导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建设持续快速推进,为新闻传播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新闻评论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对报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西安晚报》为代表的“今日时评”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今日时评”以旗帜鲜明,语言尖锐泼辣,文风朴实,切合群众的思想实际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专栏在强化报纸特点和特色上不断创新,许多读者把“今日时评”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一)主旨高远、切合群众思想
思想评论着眼于做人的思想引导工作,坚持有的放矢,鞭辟入里,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西安晚报》选题切实、主旨高远,切合群众的思想实际,善于从群众角度分析问题,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如《西安晚报》2009年9月4日刊发“废除‘乙肝歧视’有法可依”,这篇报道从思想上给人以启迪。乙型肝炎病毒那天起就出现了乙肝歧视。自此,反对乙肝歧视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时至今日,30多年过去了,这部分人群终于依法获得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篇报道从说理上语意深刻,耐人寻味,语言平易近人、温和。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9日发表了一篇“以人为本是治疗‘城市病’的药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切合群众的思想实际,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分析,取得很好的效果。城市本该让生活更美好,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一点点地流失。当人口和资源集中到一个城市时,各种问题必须因为这种集中而出现。由于资源的集中有利于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而城市病之所以出现,还与城市这个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有关。 再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23日发表的一篇关于“警惕节能减排扭曲成‘唯政绩论’”,选题切实、善于从群众角度分析问题,具有较强地说服力,文章以对居民停电是为了完成节能减排这项任务,一些地方为完成任务却损害群众利益,节能减排是为了促进群众享受绿色环保问题。节能减排也有可能会变成少数人的利益交易。居民生活用电其实并不大,应该得到保障。
(二)文风朴实、语言尖锐泼辣
一张报纸的生活化气息浓厚,朴实无华,是闪耀着内在美得光芒。如《西安晚报》语言朴实平易、含蓄深沉、尖锐泼辣。《西安晚报》2006年5月7号发表的一篇报道 “一个失踪病人生命的最后8小时”语言生动、形象,有一种通俗性和亲和力。文章以“仁者爱人”,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有着仁爱之心的民族。提倡包括“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在内的“八荣八耻”决不是空洞的口号,它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不仅仅是对待弱势群体,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在考量着每个人的道德水准,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又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0月13日发表了一篇报道“为何穷人更关注富豪榜”,语言含蓄深沉,尖锐泼辣,文章以为富人“排行”,是一种世界性潮流,富豪榜是建立在公众关注基础上并得到富豪认同的榜单。财富伦理的差异导致了富人对于富豪榜的态度不同,富人的富豪榜成了穷人的富豪榜,反映了当前的社会面貌和心态。再如《西安晚报》在2011年4月1日发表了一篇“每天写日记算不算‘干具体事’”,文章以要求干部抓具体工作,但必须是每天写日记,为了这个“日记新政”,还专门印制了工作日志笔记本。管理好干部在与有法可依的行政常态。日记本和官员们做事关系并不大,相信老百姓不会说他们“无所事事”。
《西安晚报》真实地记录了西安半个多世纪的沿革和变迁;真切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安的巨大发展。《西安晚报》以创新的理念做强特色、提升品位;版式设计更加时尚大气,稿件内容更加丰
富;信息量大、知识含量高,突出了西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更加贴近市民生活。
五、结语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舆论环境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视内容为生命的报纸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严峻挑战,新闻评论自然也成了报纸媒体在新一轮新闻竞争中有所作为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西安晚报》以高品位、精内容、强特色关注和影响着这座城市。新闻资源占有率、舆论评论话语权、品牌影响力、文化日益高涨。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承载着城市的希望和梦想,思想与荣光开始了新的征程。
注释:
①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15页 第276页 ②新华网-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3/30/
参考文献:
①廖梦君:《现代传媒的价值取向》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第165页
②杨明品:《新闻舆论监督》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5 第29 页 第30页
③赵彦华:《媒介市场评价研究》-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3 第116页
④林永年:《新闻报道形式大全》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390页 第391页
陕西省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西安晚报》新闻评论简析
姓 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写作时间
联系方式
目录:
一、简述《西安晚报》„„„„„„„„„„„„„„„„„„„1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及作用„„„„„„„„„„„„„„„„ 1
(二)《西安晚报》的办报方针与办报风格„„„„„„„„„„„2
二、《西安晚报》评论的特点„„„„„„„„„„„„„„„„„3
(一)强烈的时效性„„„„„„„„„„„„„„„„„„„„3
(二)鲜明的针对性„„„„„„„„„„„„„„„„„„„„4
(三)面向广大群众说话„„„„„„„„„„„„„„„„„„5
三、《西安晚报》评论的选材„„„„„„„„„„„„„„„„„6
(一)贴近百姓、关注民生„„„„„„„„„„„„„„„„„ 7
(二)关注社会热点、直击新闻前沿„„„„„„„„„„„„„8
(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声音„„„„„„„„„„„„„9
四、《西安晚报》评论的创新与发展„„„„„„„„„„„„„12
(一)主旨高远、切合群众思想„„„„„„„„„„„„„„„12
(二)文风朴实、语言尖锐泼辣„„„„„„„„„„„„„„„13
五、结语„„„„„„„„„„„„„„„„„„„„„„„„„15
《西安晚报》新闻评论简析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新闻的十八般武艺中,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声音”,其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西安晚报》推出的“今日时评”以强烈的时效性、鲜明的针对性、面向广大群众说话,它一直深受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和喜爱。本文就以《西安晚报》新闻评论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西安晚报 新闻评论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news ChuanBoYe developed vigorously, showing unprecedented boom. Be worth what carry is, in the news, the news
commentary eighteen martial arts as media "flags and voice", its important status and unique functions, is being more and more recognized. The xian evening news editorial "launched" today readers have been friends support and love. Now on the xian evening news news commentary to the elaboration. Key words: Xian evening news comments
一、 简述《西安晚报》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及作用
无论是什么样的报纸,在市场上都要面向读者,从这点来看,接受市场检测的标准是统一的,只要老百姓较好,评论也是如此。
1、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
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①
2、新闻评论的作用
(1)准确及时地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统一战线
新闻评论是宣传党的现行政策,统一干部群众认识和行动的最有效形式。新闻评论密切联系当前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紧扣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有的放矢地阐明政策精神,帮助提高认识,了解制定政策的依据,懂得贯彻政策的意义,从而把执行政策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2)树立正气、切中时弊,提高全民意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新闻评论应该立足于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对人们思想认识的正确引导,弘扬新风气,树立正气,把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①如《西安晚报》推出的“今日时评”专门编发主流媒体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评论,一直受到读者坚定的关怀和支持。
(二)《西安晚报》的办报方针与办报风格
《西安晚报》面向广大西安市民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份大型报纸。它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1、办报方针
《西安晚报》是一张面向市民的都是生活类报纸“以个性的方式
传播新闻,为明确的受众提供资讯,靠新锐的态度引导消费,从经济的角度服务生活,凭专业的高度指导创业是《西安晚报》的五大办报方针”。 及时生动地反映城市生活,具体周到地服务城市生活,科学有效地指导城市生活,是《西安晚报》的办报宗旨。
2、办报风格
《西安晚报》为政府官方报纸,风格端正、严谨、大气、质朴,更为传统,是政府的宣传工具;但文化味道很浓,尤其是很注重发掘西安地域文化,作为中共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既有发展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
二、《西安晚报》评论的特点
一份好的报纸,往往都有象征编辑部“旗帜”、传达总编“心声”的言论栏目。《西安晚报》以强烈的时效性、鲜明的针对性、广泛的公众性受到读者的信赖。
(一)强烈的时效性
时效性对新闻评论来说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关于新闻事件的评论,只有讲究时效性,才能赢得受众,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新闻评论追求的是社会“热点”和紧迫问题,凡是抓住能拨动群众心弦的问题来论是非黑白,一定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西安晚报》每日固定的栏目“今日时评”。当日事当日评,今天事明日评,以“时间短、评说快”见长,给处在快节奏生活的人在阅读上既省时又省力。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0月18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是“农副食品涨价呼唤价格干预”,很有时效性,赢得受众的
关注和喜爱。文章写到中国糖业烟酒公司调价通知,各种规格的食糖价格全面上调13%,除食糖和食用油外,老百姓手中的篮子也变得很沉重。实施临时价格干预,不仅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还有法律做保障。又如《西安晚报》的“第一声音”2010年12月16日发表的一篇期待“‘新拆迁条例’广纳民意及早出台”,这篇报道就很有时效性,及时的加以评论报道。文章以制定新的“拆迁条例”,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是必要而又迫切之举。征地搬迁,一头是事关经济发展,一头系着群众利益,应当清醒地看到,征地搬迁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矛盾。确立公平公正的规则,才能从源头上破解征地搬迁之困。再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3日发表的“择校是盲目还是无奈”这篇文章,近几年来,择校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成为了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阻力。多数家长的观点和心态,是因当下的教育制度和现状而生。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必须转变资源配置模式,大力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让家长对这些学校的基本办学质量,教育管理产生信任。 新闻评论讲究时效性,还必须遵循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从政治的大局利益出发。就要求新闻评论工作者,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把握好新闻评论的主动权。
(二)鲜明的针对性
新闻强调“有的放矢”,针对实际工作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及时地发表意见和主张。针对社会上的种种倾向性问题。如《西安晚报》2009年12月4日写的“年轻人理想被高房
价招安 买不起房能怎么办”, 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这篇报道针对人们普遍关心、议论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正确的回答和引导。文章以现在户口往往与产权房联系在一起,削弱了消费增长的后劲, 使刺激消费的政策受到很大干扰; 同时, 还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加剧了贫富差距, 使巨大的消费潜力得不到释放, 已成为当前制约消费扩张的最大阻力。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13日发表的一篇报道“遏制乱收费需强化权力制约”就针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发表意见和主张,文章以尽管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与行业能做到按规定收费,但有部分行政单位与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乱收费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与行业乱收费,不但加重群众经济负担,同时也助长了这些单位与行业自身的腐败现象。应该最大限度地遏制各类乱收费现象,在更大程度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再如《西安晚报》2011年1月14号发表的一篇“放心馒头店禁止销售烟酒” 就针对了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倾向性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及时对各级“群众厨房”店(点) 所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管理细则, 规范监管行为, 为馒头市场的监管提供全面的政策依据。又如针对人们普遍关心、议论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正确的回答和引导,对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新闻评论主要针对什么倾向发言,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只有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才能帮助人们排忧解难,明辨是非。同时,新闻评论还肩负着指导实践的重任。
(三)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范荣康指出:“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要求我们面向广大读者说话,而不是只向各级党委的少数领导人说话。”《西安晚报》面向更大多数的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如《西安晚报》2010年3月24日发表的一篇关于“‘公务员起薪7000’如何能服众”,这篇报道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与当前普遍的收入水平相比,“最低7000元”确实是一个令人眼热的数字。更在于,既往的许多经验表明,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其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同时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务员工资之外其他的福利待遇,乃至其他灰色收入的减少。真正的问题并非“起薪7000元”是否合理,而是如何以完善的制度配套来说服公众相信它的合理性,使之取信于民。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16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是“如此‘解药’”,及时地反映群众的心声。文章以高房价让一些人想都不敢想,虽然一座城市需要控制一定的人口,但也要保证人口的流动性。如果房价是决定性因素,那么整个城市是一个不协调的城市。再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22日发表了一篇关于“‘公示垄断行业工资’有用吗”,这篇报道面向广大群众说话,具有一定的公众性、群众性。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已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焦点内容。即便出台《工资条例》明确规定垄断行业要进行工资公示、涨薪等都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资委三家审核批准。目前垄断行业工资的确定大体遵循的是以创造的利润作为业绩标准来衡量,在确定垄断行业工资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更为合理的标准。
三、《西安晚报》评论的选材
新闻评论的题材广泛,大至国家大事,小至油盐酱醋,衣食住行,都可以议论,而且篇幅短小精悍,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面向普通人发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西安晚报》则以紧贴实际生活、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高雅的文化品位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广大市民的知音和挚友。
(一) 贴近百姓、关注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民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催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②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19日发表的“保‘平安’”这篇报道就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文章以校方为了“面子和荣誉”学校被盗后,却要求学校师生不要透露此事,就是为了“教育局评选的‘平安学校’的称号”,如果创建“平安学校”真是为了平安,首先考虑的当然不是“称号”,而是如何亡羊补牢,除了加强防范,也必须尽快协助警方破案。又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1月24日发表了一篇关于“‘荒诞招聘’为何一路绿灯”,这篇报道紧贴实际生活,文章以如此条件怪异的招聘,被网友们认为“暗箱操作过于明显”。认真分析这则招聘启示,它不仅涉嫌量身定做,内定人选,还涉及学历歧视。让人意外的是,“荒诞招聘”竟然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报考人员不经过考试一路绿灯走上工作岗位。公开招聘在一些
地方已经完全抛弃了“公平、公正、竞争、选优”的宗旨和精神。再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2月1号发表了一篇报道“能否用科学态度对待小学生的‘不科学’”,文章以关于蘑菇“被增白”,很多人可能不是第一次听说,但当“市场上的鲜蘑菇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而下这一结论的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然而个人参与公共事务,没有被许多地方视为正当,值得鼓励之举。这位小学生的实践及调查结果是不是科学并不重要,怎样才能够把个人参与公共事务视作帮忙而不是添乱,倒是一件难事。
(二) 关注社会热点、直击新闻前沿
热点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关注的即以解决的问题。《西安晚报》关注社会热点,直击新闻前沿,追求卓越咨询,成就新闻价值,让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3日发表的“规范旅游的新规将实现双赢”这篇报道,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热点问题。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呈现爆炸式增长。由于旅游产生的纠纷也快速增长。最高法院最新的司法解释对旅游中涉及的许多法律问题进行了细化,解决了旅游纠纷中的许多“老大难”问题。旅客与旅行社之间并非“零和博弈”,在对旅行社套上紧箍咒的同时,规定也对旅客的行为作出了规范。又如《西安晚报》“热点观察”栏目在2010年11月25日发表了一篇报道“查处油企‘趁荒涨价’仅罚款还不够”,文章以物价不断地上涨,稳定物价十分艰难,罚款是解决不了油荒这个根本问题,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着国内成品油供应,垄断油企应该预见到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油荒频现显然是垄
断油企没有履行责任的明证,不断油荒闹得多厉害,垄断油企似乎都无须担责,反而是油荒闹得越厉害我们越要倚重他们。再如《西安晚报》的“热点观察”在2010年12月2日发表的“博士公开信地效应是对法律的反讽”,文章以一个清华的法学博士,怀着对法律的无比尊重,当自家面临拆迁时,他也一定穷尽了所有法律途径,使用法律这个他最熟悉,也最该依赖的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博士的信不在于写给市长,而在于信是公开信。是公开的力量向官方施加了压力,使其无法回避。
(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声音
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 把镜头对准基层, 把版面留给群众, 多报道群众身边事。《西安晚报》贴近市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心声,它敢于抨击时弊,敢于揭露以权谋私,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较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1、贴近实际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说实话,不能搞形式主义。紧贴实际,抓住现实中人们亟待“解惑”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发议论,如《西安晚报》2010年3月17日报道的一篇“压缩领导报道篇幅”注重创新报道方式,力求鲜活生动,贴近实际,反映现实生活,文章以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两会团组活动新闻报道的创新,引起了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在报道中突出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的互动,不仅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
更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平等议政的民主作风,这是新闻报道理念的进步,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20日发表了一篇报道“‘带干粮反映问题’的感动和心酸”,就比较贴合实际,说实话。文章以目前在一些地方,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问题解决机制,实际上效率不高。但“带干粮连夜排队反映问题”的现实,让人感动和心酸。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些公务员服务民众的意识还不够。再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24日发表了一篇关于“房价走向预测不能娱乐”,贴近实际,抓住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以一个不太有人相信的赌局,一场公众关注的舆论话题,这种反差和对比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房价预测依然是重要的,对于购房者来说,他们需要有一些专业的研究者对短期的房价变动作出分析,之所以有那么多的预测让人们感到不可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看到的结论等同于吆喝式的结论,没看到更多的内容,也没有看到预测者的诚意。
2、贴近群众
关注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遇到的问题,使新闻宣传工作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新闻记者必须触摸到真实的社会面貌,了解百姓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增强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每位读者,在党和群众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体现舆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10日发表的“‘豪华医院’何以引质疑”,这篇报道比较关注群众所遇到的问题,了解百姓的生活需要。文章以医院的硬件设施完善后意味着
就医环境得到改善,赢得不少人的认可,但很多人又担心经济负担会转嫁到公众身上,由此,造成看病贵的难题,医院扩建只有建立在有序、合理、公正、透明的基础上,才能在根本上得到公众的认可与接受。又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1月5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救人有风险 出手须谨慎?”真实的反映社会面貌,给人以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类似出手救人却被诉肇事而陷入讼累甚至不得不进行赔偿的案件,屡见不鲜。面对不断出现的救人被诉事件,我们不能限于对救人者的道德提醒和技巧提示,也应该对那些故意讹人的被救者进行道德谴责,让他们付出必要的道德成本。再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2月2日发表的“蛋形蜗居”, 这篇报道触摸到了社会的真实现象, 文章以“蛋形蜗居”的创意引起大家对高房价下人们居住环境的关注,面对高房价,年轻人以选择“逃离”,但是对于那些不愿意逃离的年轻人,政府应该提供廉租房。
3、贴近生活
新闻评论还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10日发表了一篇关于“实施阶梯电价需要三个公开“这篇报道以电价上涨对公众来说最大的疑虑并不在于是否上涨,而是上涨的理由是否充分,除了电价成本需要有关部门下决心公开外,对居民月均用电量,也需要给出一个平均的数值。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1月6日发表“身份证查询费何以‘原地复活’”,这篇报道就融入生活,反映社会的另一面。身份证信息是重要的个人信
息,公民有信息控制权。负责收费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是公安部的一个下属事业单位,性质是“自收自支”,收费是为了满足“收支平衡”,当然不能否认信息查询系统的积极意义。再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2月24日发表的一篇“督促公权力比批评中烹协更重要”这篇报道紧贴实际生活,反映客观现实。公众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让真相浮出水面的最好办法是呼吁其他消费者保护组织和公权部门进行调查,捍卫消费者权益和监管职责。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
四、《西安晚报》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引导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建设持续快速推进,为新闻传播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新闻评论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对报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西安晚报》为代表的“今日时评”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今日时评”以旗帜鲜明,语言尖锐泼辣,文风朴实,切合群众的思想实际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专栏在强化报纸特点和特色上不断创新,许多读者把“今日时评”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一)主旨高远、切合群众思想
思想评论着眼于做人的思想引导工作,坚持有的放矢,鞭辟入里,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西安晚报》选题切实、主旨高远,切合群众的思想实际,善于从群众角度分析问题,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如《西安晚报》2009年9月4日刊发“废除‘乙肝歧视’有法可依”,这篇报道从思想上给人以启迪。乙型肝炎病毒那天起就出现了乙肝歧视。自此,反对乙肝歧视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时至今日,30多年过去了,这部分人群终于依法获得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篇报道从说理上语意深刻,耐人寻味,语言平易近人、温和。又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9日发表了一篇“以人为本是治疗‘城市病’的药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切合群众的思想实际,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分析,取得很好的效果。城市本该让生活更美好,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一点点地流失。当人口和资源集中到一个城市时,各种问题必须因为这种集中而出现。由于资源的集中有利于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而城市病之所以出现,还与城市这个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有关。 再如《西安晚报》2010年10月23日发表的一篇关于“警惕节能减排扭曲成‘唯政绩论’”,选题切实、善于从群众角度分析问题,具有较强地说服力,文章以对居民停电是为了完成节能减排这项任务,一些地方为完成任务却损害群众利益,节能减排是为了促进群众享受绿色环保问题。节能减排也有可能会变成少数人的利益交易。居民生活用电其实并不大,应该得到保障。
(二)文风朴实、语言尖锐泼辣
一张报纸的生活化气息浓厚,朴实无华,是闪耀着内在美得光芒。如《西安晚报》语言朴实平易、含蓄深沉、尖锐泼辣。《西安晚报》2006年5月7号发表的一篇报道 “一个失踪病人生命的最后8小时”语言生动、形象,有一种通俗性和亲和力。文章以“仁者爱人”,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有着仁爱之心的民族。提倡包括“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在内的“八荣八耻”决不是空洞的口号,它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不仅仅是对待弱势群体,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在考量着每个人的道德水准,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又如《西安晚报》在2010年10月13日发表了一篇报道“为何穷人更关注富豪榜”,语言含蓄深沉,尖锐泼辣,文章以为富人“排行”,是一种世界性潮流,富豪榜是建立在公众关注基础上并得到富豪认同的榜单。财富伦理的差异导致了富人对于富豪榜的态度不同,富人的富豪榜成了穷人的富豪榜,反映了当前的社会面貌和心态。再如《西安晚报》在2011年4月1日发表了一篇“每天写日记算不算‘干具体事’”,文章以要求干部抓具体工作,但必须是每天写日记,为了这个“日记新政”,还专门印制了工作日志笔记本。管理好干部在与有法可依的行政常态。日记本和官员们做事关系并不大,相信老百姓不会说他们“无所事事”。
《西安晚报》真实地记录了西安半个多世纪的沿革和变迁;真切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安的巨大发展。《西安晚报》以创新的理念做强特色、提升品位;版式设计更加时尚大气,稿件内容更加丰
富;信息量大、知识含量高,突出了西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更加贴近市民生活。
五、结语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舆论环境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视内容为生命的报纸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严峻挑战,新闻评论自然也成了报纸媒体在新一轮新闻竞争中有所作为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西安晚报》以高品位、精内容、强特色关注和影响着这座城市。新闻资源占有率、舆论评论话语权、品牌影响力、文化日益高涨。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承载着城市的希望和梦想,思想与荣光开始了新的征程。
注释:
①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15页 第276页 ②新华网-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3/30/
参考文献:
①廖梦君:《现代传媒的价值取向》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第165页
②杨明品:《新闻舆论监督》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5 第29 页 第30页
③赵彦华:《媒介市场评价研究》-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3 第116页
④林永年:《新闻报道形式大全》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390页 第3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