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回忆了小豆豆童年时求学的一段美好时光,在回忆豆豆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童年时的点滴。文章写得很朴实,笔触很细腻。阅读起来很轻松,但又很享受。
文中的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她有一位好妈妈,也有一位好老师,在小林宗作先生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的鼓励下,使一个被退学的“坏孩子”成长为一位很有成就的人。
在享受文学美餐的同时,我更关注的是:小林宗作先生如何能使这些孩子这么喜欢他?如何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滋养?他很多的事例处理都让我很痴迷:例如:上次在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之一、有感之二中提到的二件事,还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做韵律操”“小豆豆掏粪口”“参加泰明的葬礼”“从自己喜欢的学科开始学”等等,无疑都在引导孩子该如何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些事例让我觉得很新鲜,通过这些事件让我对这位教育家更加敬佩了。
我在想,他的教学、教育模式生搬硬套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是不太可行的,我们不可能一个班不足十个人。但有一点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一定要爱学生。我们不仅要爱学生,我们还必须做到要有智慧的爱学生。做孩子们学习的帮助者,思想的影响者,处事的引路人。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满腔热忱。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烦恼过、失落过、快乐过也自豪过。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的脚步将会更加坚定、从容。
怎样和家长沟通
教师与家长、孩子之间很需要沟通,而真诚对话是最好的沟通桥梁之一。然而,为什么有的老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意见,而有的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是否把话说到家长的心坎里。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老师和家长应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这是做好家校工作的的先决条件。
首先,教师与家长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可使教师和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校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我认为,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的沟通方式。通过它,家长与教师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这样的交流家长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在心里就会认同你是一个会观察、有责任心的教师,对你产生信任感。
其次,与家长沟通时,教师还要重视家长的差异和孩子的个别性,以提高谈话的针对性。对有些家长可以使用专业术语,而对大部分的家长应使用日常用语,对比较随和的家长,教师可以说得直率些;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易将谈论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并感到压力,这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评价语言的使用,绝不用“迟钝”、“笨”等字眼来形容孩子。另外,教师最好不要在谈话中评论其他孩子,以
免家长误解教师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互比较,说长道短。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向家长介绍孩子发展情况时不能说得过于笼统,而应有针对性。
再次,与家长沟通时要真诚、友善。孩子是联结家长和教师的感情纽带,教师对家长的态度和评价是能否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敏感点,所以教师应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平时与家长交流时应尽量挖掘孩子的优点,教师应虚心向家长学习教育经验,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家长的意见是错误的,我们也应委婉地向家长说明,这非但不会降低教师威信,反而能赢得家长的敬重,唤起家长的反省。 此外,教师还应树立服务意识。老师坚持向家长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这样家长一旦有什么需求就会很快找到老师,老师就能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教师的诚意就会赢得家长的肯定,这样就巩固和深化了与家长的平等工作关系。
观看《如何做好班主任》后三点感悟
10日参加了幼儿园青年班主任培训,有幸看到魏书生老师的视频《如何做好班主任》,让工作8年的我又一次深刻自查。
一、端正工作态度。
以前的我只是一味的埋怨,为何幼儿园教师会有如此繁重的工作,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为何幼儿园里的孩子们都这么淘气,个
性十足,管一管就哭,说一说就闹?为何老师的笔头工作这么多,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原来根源所在,这些都是自己的错。就像魏老师说的一样:“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就总也不会埋怨学生。”做为幼儿园教师,祖国花朵的启蒙之师,如果每天报以埋怨的态度对着学生,试想一下将来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首先我得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面对学生。记住这句话:“当你把周围的人全都看成天使的时候,你就天天活在天堂里。”
二、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搞工作。
魏老师说:“很多人之所以无所作为,原因都在于目标太多,自己内心深处一团混乱,没有稳定,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这一点我很赞同,尤其是幼儿园的工作极其繁琐,哪一环节出错都可能打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这就需要老师踏踏实实工作,把所有的小事当大事来看,扎扎实实搞好教育。
三、相信孩子,让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班集体的主人。
魏老师用“民主、科学”两把斧来管理班级,这两把斧不但没有劈开班集体,而是让班集体进一步融合起来,真正拧成一个班级。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都是因为“信任”二字,相信你面前的孩子一定可以干这件小事。在他的班级里“每位学生都是他的助手,同时他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在我们幼儿园里可以这样试行“小事你来做,大事我决策。”幼儿园的孩子还小,即使是大班的孩子也才6岁,但
是在他们内心深处是有着强烈的为人服务的精神的。利用这一点来管理班集体,如设立值日生照顾班级的花花草草,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擦洗桌椅。力所能及的活放手让他们自己干,难度稍大的活,由老师一步一步带着干,熟能生巧后在放手。慢慢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也就解放自由了。
魏老师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好班主任,更教会我如何做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话说表扬
说起表扬,我们做老师的多知道,它是一味良药,它的作用比任何药物都好,用好了,它可以让无谓的人唤起真心,让迷茫的人找到方向,它可以让软弱的人树立信心。学会了表扬你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我现在要说的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你到底把“表扬”这一“武器”用得怎么样了?
陶行知先生对打架学生说真话而奖励糖果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吧,魏书生老师“一月无批评”的教育理念想来你也一定知道。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教育名家,想必乐于表扬、善于表扬一定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运用且运用到位。
经常运用不难理解,哪什么叫运用到位呢?我想,它无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是魅力无穷的;另一层意思是说,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学生一个意想不到表扬,由于你的表扬给学生一个意外的收获,使他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这样的表扬甚至会使他一生都受益。
元旦前夕,收到了好多学生的贺卡,无不表示对老师的新年祝贺。其中有这样一张贺卡,是这样写的:“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六年级的时候是你教我们语文,上六年级时,我的语文成绩很一般。一次课上,你要我们谈一谈对《小抄写员》一文中有关语句的感受。我就有一大着胆子说了,我也不知道讲得怎样,你大加赞赏,说是精彩极了。后来又有一次,也是关于谈感悟的,你又表扬了我,并说如果在平时能多写一点这样的感悟,把它集中起来,可以编一本书,题为‘蒋怡文精彩感悟录’。这时,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我高兴极了,因为我受到这样的表扬实在不多,而且是连续的两次。也正是你的表扬,使我对语文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致我的语文成绩到现在还相当出色„„”这是现在就读于外国语学校的蒋怡文同学写我这位老师的一封短信的部分内容。经她这么一提,我也不禁心动了。不是吗?小小的一两次表扬以已经过去近一年了还记得这么清楚——表扬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可能我们还远远没有教育家们的风采,反躬自问,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表扬是多了还是少了?是点到心灵上的还是可有可无的?
由此我想,运用表扬并不难,难的是因为一份意想不到的表扬而带给学生一份意想不到惊喜,从而生发出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把特别的关注去给特别需要的学生。这样的表扬,可以给裹足不前者以勇气,让他们扬起风帆;可以给乐于进取者以能量,让他们勇往直前。在学生面前千万不要吝啬你那鼓动人心的话语,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OK ”,只要是学生需要的都不会白费。
让学生学会“感恩”
西方有个感恩节,起源于印地安人对玉米、土豆等食物对他们的恩赐,现在美国每当感恩节放假三天,远方的亲人回家于家人团聚,相互感谢亲人的关爱,那隆重热情的程度可与圣诞节媲美。可是,我的学生不会“感恩”。
记得,那是放寒假前的一天,下了一天的雪,孩子们好不惬意,玩雪的学生一群又一群的,那欢乐的叫喊声响彻整个校园。我班小李同学不小心鞋子里进了好多水。看他难受,放饭时,我从家里拿了一双鞋和袜子给他换。他接过换了,二话没说就走了。可能是在办公室里害羞,我也没在意。今天上午到校,我发现这双鞋和袜子装在一个塑料袋里,已经放在了我的办公桌旁,一直到那天放学,我又碰上了他,可他还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
前不久,一个学生突然肚子痛得厉害,我把他送到医院,然后又送回家,也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听到。我好奇怪,我们的学生怎么啦?就不会说一句感谢的话呢?我们的学校教育怎么了?礼仪教育经常抓,文明礼貌天天讲,这不是都变成空话了吗?倒不是我有听感谢话的嗜好,而是我在想,我们的思想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这不能不是我们的失败和遗憾,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
我想,不管是礼仪教育,还是精神文明就建设,或者是人品、人格教育,都应该从每一件身边小事、每一件我们能做的实事做起。学习“感恩”、学会“感恩”是礼仪教育中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首先,我们应时时先想着别人对我们的好处,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感恩日记”是其中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把每天包括自己的老师、同学、亲人、朋友在内的人对自己的好处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感激。这日记无异于一个“银行”,存下了“本金”——自己的感激之情;获取了“利息”——懂得了做人之道。
其次,我们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当他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别人感谢他的时候,其内心会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平常所说的助人为乐的道理就在于此——方便了他人,快乐了自己。同时,一句“谢谢”,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关系融洽了,感情和谐了。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一定会和别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当别人对我们有帮助的时候,我们说一句感谢的话,不光是一个人应有的礼貌的表现,也是起码的做人之道。大家都这样做了,就是一种环境, 就是一个地方人们的良好素质的具体体现。
做人,应当会“感恩”。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回忆了小豆豆童年时求学的一段美好时光,在回忆豆豆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童年时的点滴。文章写得很朴实,笔触很细腻。阅读起来很轻松,但又很享受。
文中的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她有一位好妈妈,也有一位好老师,在小林宗作先生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的鼓励下,使一个被退学的“坏孩子”成长为一位很有成就的人。
在享受文学美餐的同时,我更关注的是:小林宗作先生如何能使这些孩子这么喜欢他?如何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滋养?他很多的事例处理都让我很痴迷:例如:上次在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之一、有感之二中提到的二件事,还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做韵律操”“小豆豆掏粪口”“参加泰明的葬礼”“从自己喜欢的学科开始学”等等,无疑都在引导孩子该如何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些事例让我觉得很新鲜,通过这些事件让我对这位教育家更加敬佩了。
我在想,他的教学、教育模式生搬硬套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是不太可行的,我们不可能一个班不足十个人。但有一点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一定要爱学生。我们不仅要爱学生,我们还必须做到要有智慧的爱学生。做孩子们学习的帮助者,思想的影响者,处事的引路人。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满腔热忱。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烦恼过、失落过、快乐过也自豪过。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的脚步将会更加坚定、从容。
怎样和家长沟通
教师与家长、孩子之间很需要沟通,而真诚对话是最好的沟通桥梁之一。然而,为什么有的老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意见,而有的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是否把话说到家长的心坎里。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老师和家长应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这是做好家校工作的的先决条件。
首先,教师与家长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可使教师和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校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我认为,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的沟通方式。通过它,家长与教师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这样的交流家长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在心里就会认同你是一个会观察、有责任心的教师,对你产生信任感。
其次,与家长沟通时,教师还要重视家长的差异和孩子的个别性,以提高谈话的针对性。对有些家长可以使用专业术语,而对大部分的家长应使用日常用语,对比较随和的家长,教师可以说得直率些;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易将谈论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并感到压力,这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评价语言的使用,绝不用“迟钝”、“笨”等字眼来形容孩子。另外,教师最好不要在谈话中评论其他孩子,以
免家长误解教师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互比较,说长道短。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向家长介绍孩子发展情况时不能说得过于笼统,而应有针对性。
再次,与家长沟通时要真诚、友善。孩子是联结家长和教师的感情纽带,教师对家长的态度和评价是能否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敏感点,所以教师应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平时与家长交流时应尽量挖掘孩子的优点,教师应虚心向家长学习教育经验,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家长的意见是错误的,我们也应委婉地向家长说明,这非但不会降低教师威信,反而能赢得家长的敬重,唤起家长的反省。 此外,教师还应树立服务意识。老师坚持向家长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这样家长一旦有什么需求就会很快找到老师,老师就能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教师的诚意就会赢得家长的肯定,这样就巩固和深化了与家长的平等工作关系。
观看《如何做好班主任》后三点感悟
10日参加了幼儿园青年班主任培训,有幸看到魏书生老师的视频《如何做好班主任》,让工作8年的我又一次深刻自查。
一、端正工作态度。
以前的我只是一味的埋怨,为何幼儿园教师会有如此繁重的工作,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为何幼儿园里的孩子们都这么淘气,个
性十足,管一管就哭,说一说就闹?为何老师的笔头工作这么多,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原来根源所在,这些都是自己的错。就像魏老师说的一样:“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就总也不会埋怨学生。”做为幼儿园教师,祖国花朵的启蒙之师,如果每天报以埋怨的态度对着学生,试想一下将来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首先我得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面对学生。记住这句话:“当你把周围的人全都看成天使的时候,你就天天活在天堂里。”
二、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搞工作。
魏老师说:“很多人之所以无所作为,原因都在于目标太多,自己内心深处一团混乱,没有稳定,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这一点我很赞同,尤其是幼儿园的工作极其繁琐,哪一环节出错都可能打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这就需要老师踏踏实实工作,把所有的小事当大事来看,扎扎实实搞好教育。
三、相信孩子,让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班集体的主人。
魏老师用“民主、科学”两把斧来管理班级,这两把斧不但没有劈开班集体,而是让班集体进一步融合起来,真正拧成一个班级。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都是因为“信任”二字,相信你面前的孩子一定可以干这件小事。在他的班级里“每位学生都是他的助手,同时他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在我们幼儿园里可以这样试行“小事你来做,大事我决策。”幼儿园的孩子还小,即使是大班的孩子也才6岁,但
是在他们内心深处是有着强烈的为人服务的精神的。利用这一点来管理班集体,如设立值日生照顾班级的花花草草,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擦洗桌椅。力所能及的活放手让他们自己干,难度稍大的活,由老师一步一步带着干,熟能生巧后在放手。慢慢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也就解放自由了。
魏老师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好班主任,更教会我如何做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话说表扬
说起表扬,我们做老师的多知道,它是一味良药,它的作用比任何药物都好,用好了,它可以让无谓的人唤起真心,让迷茫的人找到方向,它可以让软弱的人树立信心。学会了表扬你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我现在要说的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你到底把“表扬”这一“武器”用得怎么样了?
陶行知先生对打架学生说真话而奖励糖果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吧,魏书生老师“一月无批评”的教育理念想来你也一定知道。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教育名家,想必乐于表扬、善于表扬一定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运用且运用到位。
经常运用不难理解,哪什么叫运用到位呢?我想,它无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是魅力无穷的;另一层意思是说,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学生一个意想不到表扬,由于你的表扬给学生一个意外的收获,使他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这样的表扬甚至会使他一生都受益。
元旦前夕,收到了好多学生的贺卡,无不表示对老师的新年祝贺。其中有这样一张贺卡,是这样写的:“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六年级的时候是你教我们语文,上六年级时,我的语文成绩很一般。一次课上,你要我们谈一谈对《小抄写员》一文中有关语句的感受。我就有一大着胆子说了,我也不知道讲得怎样,你大加赞赏,说是精彩极了。后来又有一次,也是关于谈感悟的,你又表扬了我,并说如果在平时能多写一点这样的感悟,把它集中起来,可以编一本书,题为‘蒋怡文精彩感悟录’。这时,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我高兴极了,因为我受到这样的表扬实在不多,而且是连续的两次。也正是你的表扬,使我对语文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致我的语文成绩到现在还相当出色„„”这是现在就读于外国语学校的蒋怡文同学写我这位老师的一封短信的部分内容。经她这么一提,我也不禁心动了。不是吗?小小的一两次表扬以已经过去近一年了还记得这么清楚——表扬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可能我们还远远没有教育家们的风采,反躬自问,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表扬是多了还是少了?是点到心灵上的还是可有可无的?
由此我想,运用表扬并不难,难的是因为一份意想不到的表扬而带给学生一份意想不到惊喜,从而生发出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把特别的关注去给特别需要的学生。这样的表扬,可以给裹足不前者以勇气,让他们扬起风帆;可以给乐于进取者以能量,让他们勇往直前。在学生面前千万不要吝啬你那鼓动人心的话语,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OK ”,只要是学生需要的都不会白费。
让学生学会“感恩”
西方有个感恩节,起源于印地安人对玉米、土豆等食物对他们的恩赐,现在美国每当感恩节放假三天,远方的亲人回家于家人团聚,相互感谢亲人的关爱,那隆重热情的程度可与圣诞节媲美。可是,我的学生不会“感恩”。
记得,那是放寒假前的一天,下了一天的雪,孩子们好不惬意,玩雪的学生一群又一群的,那欢乐的叫喊声响彻整个校园。我班小李同学不小心鞋子里进了好多水。看他难受,放饭时,我从家里拿了一双鞋和袜子给他换。他接过换了,二话没说就走了。可能是在办公室里害羞,我也没在意。今天上午到校,我发现这双鞋和袜子装在一个塑料袋里,已经放在了我的办公桌旁,一直到那天放学,我又碰上了他,可他还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
前不久,一个学生突然肚子痛得厉害,我把他送到医院,然后又送回家,也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听到。我好奇怪,我们的学生怎么啦?就不会说一句感谢的话呢?我们的学校教育怎么了?礼仪教育经常抓,文明礼貌天天讲,这不是都变成空话了吗?倒不是我有听感谢话的嗜好,而是我在想,我们的思想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这不能不是我们的失败和遗憾,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
我想,不管是礼仪教育,还是精神文明就建设,或者是人品、人格教育,都应该从每一件身边小事、每一件我们能做的实事做起。学习“感恩”、学会“感恩”是礼仪教育中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首先,我们应时时先想着别人对我们的好处,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感恩日记”是其中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把每天包括自己的老师、同学、亲人、朋友在内的人对自己的好处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感激。这日记无异于一个“银行”,存下了“本金”——自己的感激之情;获取了“利息”——懂得了做人之道。
其次,我们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当他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别人感谢他的时候,其内心会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平常所说的助人为乐的道理就在于此——方便了他人,快乐了自己。同时,一句“谢谢”,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关系融洽了,感情和谐了。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一定会和别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当别人对我们有帮助的时候,我们说一句感谢的话,不光是一个人应有的礼貌的表现,也是起码的做人之道。大家都这样做了,就是一种环境, 就是一个地方人们的良好素质的具体体现。
做人,应当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