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5.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6.陈述性知识:是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划、原理等的描述。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10.记忆: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习成绩的归因
6.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果最好。
7.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是什么?(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现实性(3)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8. 直观教学包括哪些?(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9. 大学生的观察发展特点是什么?(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观察的目的性日益增强(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10. 记忆有哪些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1)形象记忆(2)语言、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根据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1)瞬间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11.知识理解的过程包括哪些?(1)分析与综合(2)比较、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2.创造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13.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14.个性: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5.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6.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全部的动力特点的总和。17.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8.品德: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9.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0.群体:又称为团体,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 21.人际关系: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及其相应的行为。如:同志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同学关系等。一般具有直接性、可感性、个人性和情感性的特点。
22.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人心理处于正常、积极的状态,并同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23.教师职业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就是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24.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
25.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诸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构成。
简答: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的动力结构和个性的特征。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包括情绪和情感。个性的动力结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的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什么?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
3.心理学派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分析心理组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元素,构成各种心理的复合体的方式和规律。(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意识的机能和功能的研究。行为主义:华生;主张用实验方法研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3)格式塔心理学:韦太海默、苛勒;认为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4)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所谓的精神分析就是通过释梦、自由联想、催眠等手段去研究发现病人被压抑下去的冲动和欲望。
4.高等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5.学习动机是由哪些成分(因素)构成的?(1)学生的知识价值观(2)学习的直接兴趣(3)学生的成就愿望(4)对学
分类、系统化(3)抽象、概括、具体化
12.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1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1)有关的知识经验(2)问题情境(3)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6)情绪状态(7)个性差异(8)个性差异
14.如何判断学生上课是否听讲?(1)适应性动作。学生在观察某一事物时会有全神贯注,举目凝视;在注意听一种声音时,表现出双目紧闭侧耳倾听;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中时,表现出眉头紧皱,甚至“呆视”等(2)多余动作的停止(3)呼吸动作的变化。高度注意时,呼吸变得格外轻微或缓慢,甚至是“屏息”(4)其他的外部表现。集中注意的时候还有如心跳加快、攥紧拳头、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咬紧牙关等等。
15.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16.简述能力的种类?(1)按能力的倾向性划分:一般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运动能力、绘画能力等。(2)按能力的功能划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能力。(3)按能力的创造性划分: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17.简述四中气质类型的特征。(气质有哪些类型?)(1)多血质(2)胆汁质(3)黏液质(4)抑郁质
18.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性格?(1)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2)充分发辉教学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注意教育态度。(3)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4)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5)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9.简述品德的结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0.简述态度的结构?认知、情感、行为
21.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1)强制性(2)自治性(3)身心发展同步性(4)对外联系广泛性
22.怎样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1)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2)在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3.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状态良好(3)意志坚强 (4)自我意识正确(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7)能够适应环境(8)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2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发展性目标(2)矫治性目标(3)具体目标
25.简述教师职业压力源?(1)社会压力源。社会期望;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2)组织压力源。物质环境压力;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大;评聘考核压力;学校人际关系压力(3)个体压力源。人格特征;认知偏差;职业发展;个人生活事件
26.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1)认知改变与重建策略(2)宣泄策略(3)音乐疗法(4)社会支持策略
论述: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使新入职教师早期进入角色(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三)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四)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2.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教育大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三)正确运用奖惩(四)适当开展竞赛
3. 怎样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强度律。教师在讲课中要利用强度来突出某些重点要素。教师的声音要洪亮,同时要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落。重点部分语调要强一些,以利于学生感知。(二)对比律。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大的容易被感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一、在直观教具的运用方面,挂图、标本盒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用差异率突出重点,要层次分明,课件的字和背景之间的颜色反差一定要打。二、在教材和板书的设计方面,凡是题目、标题、重要的定律、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结论等都应用粗笔。(三)活动律。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合适的体态语,能画出的图,就不用挂图,要尽力使知觉的对象活起来。(四)组合率。知觉率提示,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相一致的物体,易构成以个整体被人们清晰知觉。所以,教学中教师板书的排列要得体,讲课时语速快慢要适中。
4. 怎样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记忆能力?(一)明确记忆的目的与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二)记忆材料的数量要恰当(三)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四)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逻辑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三)培养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突破习惯的思维定势(四)教给学生创造方法(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6.联系实际谈谈注意规律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在教学环境上要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2.在教学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4.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5.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二)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间接兴趣3、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四)利用教育机智组织好课堂,不分散学生注意,保持课堂秩序正常进行。
7.研究气质对高校教育的意义。(一)认识和了解学生气质特点,加强个性教育(二)依据气质特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三)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加强职业指导
8.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的品德培养?(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1.使大学生形成接受品德教育的积极态势2.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理论修养3.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道德问题讨论(二)加深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三)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9.如何劝导大学生改变态度?(一)提高劝导者的可信度。权威性和可靠性。(二)有效地组织和传递信息(三)把握目标靶的特点(四)正确利用各控制情境因素
10.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1)主动进行交往 (2) 学会进行印象控制 (3)帮助别人 (4)移情
1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二)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三)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四)克服考试焦虑
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5.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6.陈述性知识:是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划、原理等的描述。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10.记忆: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习成绩的归因
6.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果最好。
7.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是什么?(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现实性(3)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8. 直观教学包括哪些?(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9. 大学生的观察发展特点是什么?(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观察的目的性日益增强(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10. 记忆有哪些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1)形象记忆(2)语言、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根据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1)瞬间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11.知识理解的过程包括哪些?(1)分析与综合(2)比较、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2.创造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13.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14.个性: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5.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6.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全部的动力特点的总和。17.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8.品德: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9.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0.群体:又称为团体,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 21.人际关系: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及其相应的行为。如:同志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同学关系等。一般具有直接性、可感性、个人性和情感性的特点。
22.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人心理处于正常、积极的状态,并同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23.教师职业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就是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24.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
25.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诸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构成。
简答: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的动力结构和个性的特征。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包括情绪和情感。个性的动力结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的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什么?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
3.心理学派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分析心理组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元素,构成各种心理的复合体的方式和规律。(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意识的机能和功能的研究。行为主义:华生;主张用实验方法研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3)格式塔心理学:韦太海默、苛勒;认为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4)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所谓的精神分析就是通过释梦、自由联想、催眠等手段去研究发现病人被压抑下去的冲动和欲望。
4.高等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5.学习动机是由哪些成分(因素)构成的?(1)学生的知识价值观(2)学习的直接兴趣(3)学生的成就愿望(4)对学
分类、系统化(3)抽象、概括、具体化
12.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1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1)有关的知识经验(2)问题情境(3)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6)情绪状态(7)个性差异(8)个性差异
14.如何判断学生上课是否听讲?(1)适应性动作。学生在观察某一事物时会有全神贯注,举目凝视;在注意听一种声音时,表现出双目紧闭侧耳倾听;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中时,表现出眉头紧皱,甚至“呆视”等(2)多余动作的停止(3)呼吸动作的变化。高度注意时,呼吸变得格外轻微或缓慢,甚至是“屏息”(4)其他的外部表现。集中注意的时候还有如心跳加快、攥紧拳头、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咬紧牙关等等。
15.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16.简述能力的种类?(1)按能力的倾向性划分:一般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运动能力、绘画能力等。(2)按能力的功能划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能力。(3)按能力的创造性划分: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17.简述四中气质类型的特征。(气质有哪些类型?)(1)多血质(2)胆汁质(3)黏液质(4)抑郁质
18.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性格?(1)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2)充分发辉教学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注意教育态度。(3)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4)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5)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9.简述品德的结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0.简述态度的结构?认知、情感、行为
21.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1)强制性(2)自治性(3)身心发展同步性(4)对外联系广泛性
22.怎样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1)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2)在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3.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状态良好(3)意志坚强 (4)自我意识正确(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7)能够适应环境(8)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2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发展性目标(2)矫治性目标(3)具体目标
25.简述教师职业压力源?(1)社会压力源。社会期望;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2)组织压力源。物质环境压力;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大;评聘考核压力;学校人际关系压力(3)个体压力源。人格特征;认知偏差;职业发展;个人生活事件
26.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1)认知改变与重建策略(2)宣泄策略(3)音乐疗法(4)社会支持策略
论述: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使新入职教师早期进入角色(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三)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四)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2.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教育大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三)正确运用奖惩(四)适当开展竞赛
3. 怎样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强度律。教师在讲课中要利用强度来突出某些重点要素。教师的声音要洪亮,同时要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落。重点部分语调要强一些,以利于学生感知。(二)对比律。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大的容易被感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一、在直观教具的运用方面,挂图、标本盒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用差异率突出重点,要层次分明,课件的字和背景之间的颜色反差一定要打。二、在教材和板书的设计方面,凡是题目、标题、重要的定律、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结论等都应用粗笔。(三)活动律。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合适的体态语,能画出的图,就不用挂图,要尽力使知觉的对象活起来。(四)组合率。知觉率提示,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相一致的物体,易构成以个整体被人们清晰知觉。所以,教学中教师板书的排列要得体,讲课时语速快慢要适中。
4. 怎样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记忆能力?(一)明确记忆的目的与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二)记忆材料的数量要恰当(三)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四)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逻辑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三)培养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突破习惯的思维定势(四)教给学生创造方法(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6.联系实际谈谈注意规律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在教学环境上要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2.在教学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4.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5.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二)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间接兴趣3、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四)利用教育机智组织好课堂,不分散学生注意,保持课堂秩序正常进行。
7.研究气质对高校教育的意义。(一)认识和了解学生气质特点,加强个性教育(二)依据气质特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三)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加强职业指导
8.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的品德培养?(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1.使大学生形成接受品德教育的积极态势2.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理论修养3.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道德问题讨论(二)加深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三)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9.如何劝导大学生改变态度?(一)提高劝导者的可信度。权威性和可靠性。(二)有效地组织和传递信息(三)把握目标靶的特点(四)正确利用各控制情境因素
10.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1)主动进行交往 (2) 学会进行印象控制 (3)帮助别人 (4)移情
1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二)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三)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四)克服考试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