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梯形判定

20.5梯形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并掌握梯形的判别方法,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梯形的有关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等腰梯形的判别方法及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是梯形?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是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有何特殊性质?

二、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通过它,我们可以判定一个梯形是不是等腰梯形.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判定等腰梯形

(一)判别等腰梯形的方法一: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提问:1、从定义中,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需要什么条件?

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

DE∥AB且交BC于点E。

问题一:AB=ED吗?为什么?

问题二:∠DEC=∠C吗?

问题三: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注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完成问题。

(二)判别等腰梯形的方法二:

结论: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然后教师加以讲评)

注意:等腰梯形判别的用几何语言表达为: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定义法)

B B E C

C

2.∵在梯形ABCD中,AD∥BC,∠A=∠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判定法)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1。2,

三.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哪几种方法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

2.如何用几何语言表达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四、作业布置

P122。1。2

20.5梯形(2)

教学目的

1、理解梯形的概念及梯形的分类。

2、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并会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渗透转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梯形的概念及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性质?

2、小学学过的梯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二、新课讲解

1、梯形及梯形的有关概念

通过所画的图形,结合所举的实例,对照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学生自己得出梯形的定义。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相关定义:

(一)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二)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三)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完成练习1,2

2、等腰梯形的性质

命题: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 例1: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B=∠C。

分析:只要能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证明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也可。

C

C

方法一: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可证△DEC为等腰三角形。(平移一腰 辅助线一)

方法二:分别过点A、D作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可证△ABE和△DCF全等。(作高辅助线二)

由此可得等腰梯形的性质一: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例2.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AC=BD。

(易证△ABC与△DCB全等)

由此可得等腰梯形的性质二: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另外,等腰梯形还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练习:

(1))在梯形ABCD中,AD∥BC,AB=CD,点E为AD中点,求证:EB=EC(如右图)

三、小结

1、梯形的有关定义及等腰梯形的性质。

2、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四、作业:教材P122第 3。

20.5梯形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并掌握梯形的判别方法,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梯形的有关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等腰梯形的判别方法及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是梯形?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是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有何特殊性质?

二、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通过它,我们可以判定一个梯形是不是等腰梯形.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判定等腰梯形

(一)判别等腰梯形的方法一: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提问:1、从定义中,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需要什么条件?

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

DE∥AB且交BC于点E。

问题一:AB=ED吗?为什么?

问题二:∠DEC=∠C吗?

问题三: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注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完成问题。

(二)判别等腰梯形的方法二:

结论: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然后教师加以讲评)

注意:等腰梯形判别的用几何语言表达为: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定义法)

B B E C

C

2.∵在梯形ABCD中,AD∥BC,∠A=∠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判定法)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1。2,

三.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哪几种方法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

2.如何用几何语言表达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四、作业布置

P122。1。2

20.5梯形(2)

教学目的

1、理解梯形的概念及梯形的分类。

2、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并会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渗透转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梯形的概念及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性质?

2、小学学过的梯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二、新课讲解

1、梯形及梯形的有关概念

通过所画的图形,结合所举的实例,对照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学生自己得出梯形的定义。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相关定义:

(一)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二)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三)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完成练习1,2

2、等腰梯形的性质

命题: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 例1: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B=∠C。

分析:只要能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证明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也可。

C

C

方法一: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可证△DEC为等腰三角形。(平移一腰 辅助线一)

方法二:分别过点A、D作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可证△ABE和△DCF全等。(作高辅助线二)

由此可得等腰梯形的性质一: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例2.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AC=BD。

(易证△ABC与△DCB全等)

由此可得等腰梯形的性质二: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另外,等腰梯形还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练习:

(1))在梯形ABCD中,AD∥BC,AB=CD,点E为AD中点,求证:EB=EC(如右图)

三、小结

1、梯形的有关定义及等腰梯形的性质。

2、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四、作业:教材P122第 3。


相关文章

  •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1.1 与数学交朋友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 第2章 有理数 2.1正数和负数 2.2数轴 2.3相反数 2.4绝对值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6有理数的加法 2.7有理数的减 ...查看


  • 浙教版 八升九年级数学
  • 第一讲<二次根式>复习 )也叫做二次根式. 二.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小于0 例题1.判断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12 22 , ⑵-16, ⑶a +9, ⑷x +1, ⑸a +2a +2, ⑹-x (x ≤0), ⑺ ( ...查看


  •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目录
  •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1 生活中的图形 1.2 我们周围的"数" 1.3 计算工具的发展 1.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第二章 对数的认识的发展 一.对有理数的认识 2.1 负数的引入 2.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 ...查看


  • 初中数学 华东师大版 目录内容
  •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按章节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 数学伴我们成长:2. 人类离不开数学: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 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少年高斯的速算: §1.2 让我们来 ...查看


  • 螺纹标准,螺纹标准手册
  • 螺纹标准,螺纹标准手册 种别 标准名称 标准号 普通螺纹 普通螺纹 基本牙型 GB/T192 -1981 普通螺纹 直径与螺距系列 GB/T193 -1981 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 GB/T196 -1981 普通螺纹 公差与配合 GB/T1 ...查看


  • [数学宝典]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7-四边形
  • 知识点: 一.多边形 1.多边形: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3.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每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 ...查看


  • 4 四边形
  • 四边形 目录 第一学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 .................................... 2 第二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 6 第三 ...查看


  • 3.4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 §3.4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九年级上数学007)-- 研究课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能用之解决问题: 2.经历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 ...查看


  • 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训练 5.31
  • 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训练 一.[知识精讲] 1.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特殊梯形的定义: (1)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2)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 3.等腰梯形的性质: (1)从角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