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一点体会

96分院07经济管理专科 郑德裕

2008年上半年,在分院张暄老师的指引下学习了《西方经济学》,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西方经济学,是指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也称市场经济学,按照其所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配置才能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章节的学习,不仅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观察衡量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看哪些主要指标,还使我认识到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应成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运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近一个时期报刊有关文章中的理论和数据,试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限于知识理论水平,不妥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老师斧正。

一、宏观经济形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宏观经济是研究总体经济问题的,它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和金融、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

支等。所谓宏观经济形势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国民经济整体的所处的态势以及他下一步发展的趋势。

2、衡量宏观经济形势的指标。观察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看四个指标:即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率:即通常所说的GDP的增长,这是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比如2007年我国GDP增长11.9%,2008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就是经济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说主要看物价水平,比如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4.8%,2008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

7.9%,比年初确定的4.8%目标高出了3.1个百分点。

失业率:失业率,就是失业人数占整个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劳动力人数的比率。宏观经济面好,就业增长就快;宏观经济面不好,就业就受影响。比如,2008年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再就业人数等达到999万,完成全年计划60%以上。

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对外贸易的收和支的平衡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一项重要目标,因为逆差、顺差太多,均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外汇储备减少政府被迫削减开支,结果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率下降,对国民经济产生紧缩反映;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将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都会造成种种不利的后果。

二、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1、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

计数字表明: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增幅同比回落

1.8个百分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我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还能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不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其基础支撑作用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抵御风险、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中国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大国,对国内的种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小的经济体调整、化解能力更强。三是我们所面临的大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挑战转化为机遇的可能更大一些。比如,这一轮通胀的压力,主要是国内外生产要素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引起的。是发展阶段、体制转轨和融入全球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的,不可控制的通胀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特定阶段的物价上涨可以使农民增收;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减小收入分配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素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逼着”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形成以技术进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竞争优势。

2、重大自然灾害未改变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2008年初,我国南方数省遭遇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5月又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稳定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加快;就业增加,城乡人民收入持续提高。

3奥运会将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起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呈现如何走势,这是国内外经济专家和许多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8月17日代表官方做出了明晰的回答: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劳动生产率提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消失。他还介绍说,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总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按奥运会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投入750亿元,仅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至1.06%。奥运会后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还会保持经济高速长。这是因为:第一,中国还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跟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差距非常大。即使过去30年来中国投资增长非常快,可是我们可以继续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这些升级都需要很多投资。第二,不仅投资增长快,消费增长也非常快。这些年来城乡居民消费增长都是维持在10%甚至更高,相信在未来的50年,消费增长速度还会维持在这个水平上。第三,外商投资将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每年10%左右,市场规模世界增量第一,会吸引许多外商进入中国投资。林毅夫指出,北京奥运是中国现代化

历程中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起点。

三、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1、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2007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态势,特别是从2007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2008年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7%,比2008年物价涨幅预期控制在4.8%,高出2.9个百分点。下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因素仍然较多,抑制物价上涨任务十分艰巨。

与此同时,2008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PPI)涨幅明显加快。5月份,PPI同比上涨8.2%,7月份同比增长10.8%,这是1996年以来月增幅最高值。专家分析,PPI继续上升可能推升CPI的非食品价格的涨幅至2%。

2、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当前,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这是因为:粮食和部分农产品供求仍处于紧缩状态,存在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全球性通胀输入的压力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传导的压力在增加;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压力有增无减;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仍然较大。

3、把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怎样把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已成为当前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7月以来,温家宝总理赴江苏、上海等地调研结束后,在谈到当前工作重点时,提出了“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范围内”的思路。

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当前物价水平上涨过快原因复杂,要把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就要多管齐下,控制通胀,其根本途径是,在于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就财政政策而言,应当在抑制通胀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生产,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对农资生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等。这些措施可以刺激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抑制价格上涨。

货币政策则应把控制好宏观调控节奏,重点和力度,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为需求拉动型通胀。

面对当前通胀压力,一方面要采取得力措施,增加有效供给,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要利用通胀引出的压力和挑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尽快转变粗放低效方式,不在发展方式上有较大的突破,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将难以从根本上缓解。

四、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1、我国的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扩大就业,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至2007年间,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1.88万人,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基本上解决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2008年前7个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6%,在劳动力增加较多,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2、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总量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劳动者技能水平低和技能结构不合理,困难群众、困难行业、困难地区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此外,城乡二元结构经济长期存在,大量农业富裕劳动力需要转移。

目前就业、再就业形式依然严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然未改变。尽管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新增劳动力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就业农民数量持续增加。二是影响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推动力。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将对就业岗位增加产生不小影响。同时,出口下降,能源和石油价格上涨,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都将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劳动者技能素质也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普遍,部分群体就业难与部分企业劳动力短缺同时并存。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有待解决。四是再就业成

果还不够巩固。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还不稳定;部分已并轨人员的再就业、劳动关系处理和社保关系接续仍需妥善解决。

五、国际收支不平衡

1、国际收支的构成。一是产品的流进流出,这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在国际收支里叫正常项目。如果我国出口多,进口少,叫顺差。顺差标志着更多地外汇流入中国;如果我国进口多,出口少,叫逆差。逆差标志着更多地外汇流向国外。我国进出口连续15年都是顺差,国际收支失衡,从而引发了流向社会的人民币过多。二是资本的流进流出。如果外资流进我国的多,我国的资本流出少,我们就是净流入国;如果我国资本流出去的多,国外资本流进来的少,我们就是净流出国。我国连续14年都是资本净流入国。

2、我国国际收支现状。长期来,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2006年,由于贸易顺差,1700多亿美元流进中国,在资本项目下,净流入资本700多亿美元,两项加起来是2500多亿美元。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更严重,这一年,我们的顺差达到了2600多亿美元,国际资本净流入是1000多亿美元,加起来是3600多亿美元。2006年,中央银行发行了.9万亿人民币来收购流进来的2500多亿美元;2007年中央银行发行了4万亿人民币来收购流进来的3600多亿美元的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流动量大增,引发物价上涨,看来国内物价上涨与国际收支失衡有关,要解决价格上涨问题就要从进出口和资本流动两方面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3、如何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要解决进出口顺差太大的问

题,无非两个办法,一是减少出口,二是扩大进口。从减少出口来看,国家修改出口政策,从过去盲目追求出口转向有选择的出口,不再把出口当作政绩来看待。从扩大进口来说,2008年我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一是资源性产品,二是技术类产品。

要解决国际资本流入过多问题也是两个办法:一是减少外资过度进入;二是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从减少外资过度进入来看,国家调整外资政策,从盲目引资转向有选择地吸引外资,外资多了,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平衡。从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来看,人民币不是世界货币,中国资本走出去,要拿美元、欧元、日元走出去,这就意味着外汇流出中国,减少了外汇压力,也就减少了央行发人民币的压力。

但也应该看到,减少出口,减少外资等于减少就业机会。为了解决价格上涨问题而减少出口和外资进入,就会引发大规模失业,失业比涨价还麻烦,因为涨价对人们都影响大体是均衡的,无非是富有人群压力小些罢了;而失业就不同了,为什么你有事情做我没事做?没事做的人会联合起来采取行动的,会影响社会稳定。那么,怎样既要解决国际收支平衡,还不能引发失业,那就只能有一条路可走:必须启动国内市场,这样减少出口才不会引发失业。

结束语

今年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当代中国正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温总理指出,2008年,可能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未改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但宏观调

控进入了左右为难期。就此国家领导层和一些经济专家进行调研后,宏观调控已有比较一致的意见,一些措施正在着手执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就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会做出决定。让我们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周期。

2008年9月5日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一点体会

96分院07经济管理专科 郑德裕

2008年上半年,在分院张暄老师的指引下学习了《西方经济学》,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西方经济学,是指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也称市场经济学,按照其所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配置才能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章节的学习,不仅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观察衡量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看哪些主要指标,还使我认识到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应成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运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近一个时期报刊有关文章中的理论和数据,试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限于知识理论水平,不妥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老师斧正。

一、宏观经济形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宏观经济是研究总体经济问题的,它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和金融、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

支等。所谓宏观经济形势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国民经济整体的所处的态势以及他下一步发展的趋势。

2、衡量宏观经济形势的指标。观察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看四个指标:即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率:即通常所说的GDP的增长,这是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比如2007年我国GDP增长11.9%,2008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就是经济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说主要看物价水平,比如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4.8%,2008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

7.9%,比年初确定的4.8%目标高出了3.1个百分点。

失业率:失业率,就是失业人数占整个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劳动力人数的比率。宏观经济面好,就业增长就快;宏观经济面不好,就业就受影响。比如,2008年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再就业人数等达到999万,完成全年计划60%以上。

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对外贸易的收和支的平衡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一项重要目标,因为逆差、顺差太多,均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外汇储备减少政府被迫削减开支,结果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率下降,对国民经济产生紧缩反映;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将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都会造成种种不利的后果。

二、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1、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

计数字表明: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增幅同比回落

1.8个百分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我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还能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不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其基础支撑作用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抵御风险、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中国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大国,对国内的种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小的经济体调整、化解能力更强。三是我们所面临的大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挑战转化为机遇的可能更大一些。比如,这一轮通胀的压力,主要是国内外生产要素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引起的。是发展阶段、体制转轨和融入全球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的,不可控制的通胀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特定阶段的物价上涨可以使农民增收;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减小收入分配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素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逼着”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形成以技术进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竞争优势。

2、重大自然灾害未改变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2008年初,我国南方数省遭遇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5月又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稳定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加快;就业增加,城乡人民收入持续提高。

3奥运会将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起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呈现如何走势,这是国内外经济专家和许多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8月17日代表官方做出了明晰的回答: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劳动生产率提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消失。他还介绍说,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总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按奥运会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投入750亿元,仅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至1.06%。奥运会后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还会保持经济高速长。这是因为:第一,中国还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跟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差距非常大。即使过去30年来中国投资增长非常快,可是我们可以继续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这些升级都需要很多投资。第二,不仅投资增长快,消费增长也非常快。这些年来城乡居民消费增长都是维持在10%甚至更高,相信在未来的50年,消费增长速度还会维持在这个水平上。第三,外商投资将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每年10%左右,市场规模世界增量第一,会吸引许多外商进入中国投资。林毅夫指出,北京奥运是中国现代化

历程中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起点。

三、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1、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2007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态势,特别是从2007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2008年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7%,比2008年物价涨幅预期控制在4.8%,高出2.9个百分点。下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因素仍然较多,抑制物价上涨任务十分艰巨。

与此同时,2008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PPI)涨幅明显加快。5月份,PPI同比上涨8.2%,7月份同比增长10.8%,这是1996年以来月增幅最高值。专家分析,PPI继续上升可能推升CPI的非食品价格的涨幅至2%。

2、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当前,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这是因为:粮食和部分农产品供求仍处于紧缩状态,存在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全球性通胀输入的压力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传导的压力在增加;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压力有增无减;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仍然较大。

3、把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怎样把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已成为当前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7月以来,温家宝总理赴江苏、上海等地调研结束后,在谈到当前工作重点时,提出了“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范围内”的思路。

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当前物价水平上涨过快原因复杂,要把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就要多管齐下,控制通胀,其根本途径是,在于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就财政政策而言,应当在抑制通胀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生产,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对农资生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等。这些措施可以刺激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抑制价格上涨。

货币政策则应把控制好宏观调控节奏,重点和力度,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为需求拉动型通胀。

面对当前通胀压力,一方面要采取得力措施,增加有效供给,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要利用通胀引出的压力和挑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尽快转变粗放低效方式,不在发展方式上有较大的突破,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将难以从根本上缓解。

四、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1、我国的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扩大就业,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至2007年间,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1.88万人,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基本上解决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2008年前7个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6%,在劳动力增加较多,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2、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总量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劳动者技能水平低和技能结构不合理,困难群众、困难行业、困难地区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此外,城乡二元结构经济长期存在,大量农业富裕劳动力需要转移。

目前就业、再就业形式依然严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然未改变。尽管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新增劳动力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就业农民数量持续增加。二是影响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推动力。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将对就业岗位增加产生不小影响。同时,出口下降,能源和石油价格上涨,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都将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劳动者技能素质也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普遍,部分群体就业难与部分企业劳动力短缺同时并存。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有待解决。四是再就业成

果还不够巩固。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还不稳定;部分已并轨人员的再就业、劳动关系处理和社保关系接续仍需妥善解决。

五、国际收支不平衡

1、国际收支的构成。一是产品的流进流出,这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在国际收支里叫正常项目。如果我国出口多,进口少,叫顺差。顺差标志着更多地外汇流入中国;如果我国进口多,出口少,叫逆差。逆差标志着更多地外汇流向国外。我国进出口连续15年都是顺差,国际收支失衡,从而引发了流向社会的人民币过多。二是资本的流进流出。如果外资流进我国的多,我国的资本流出少,我们就是净流入国;如果我国资本流出去的多,国外资本流进来的少,我们就是净流出国。我国连续14年都是资本净流入国。

2、我国国际收支现状。长期来,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2006年,由于贸易顺差,1700多亿美元流进中国,在资本项目下,净流入资本700多亿美元,两项加起来是2500多亿美元。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更严重,这一年,我们的顺差达到了2600多亿美元,国际资本净流入是1000多亿美元,加起来是3600多亿美元。2006年,中央银行发行了.9万亿人民币来收购流进来的2500多亿美元;2007年中央银行发行了4万亿人民币来收购流进来的3600多亿美元的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流动量大增,引发物价上涨,看来国内物价上涨与国际收支失衡有关,要解决价格上涨问题就要从进出口和资本流动两方面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3、如何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要解决进出口顺差太大的问

题,无非两个办法,一是减少出口,二是扩大进口。从减少出口来看,国家修改出口政策,从过去盲目追求出口转向有选择的出口,不再把出口当作政绩来看待。从扩大进口来说,2008年我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一是资源性产品,二是技术类产品。

要解决国际资本流入过多问题也是两个办法:一是减少外资过度进入;二是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从减少外资过度进入来看,国家调整外资政策,从盲目引资转向有选择地吸引外资,外资多了,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平衡。从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来看,人民币不是世界货币,中国资本走出去,要拿美元、欧元、日元走出去,这就意味着外汇流出中国,减少了外汇压力,也就减少了央行发人民币的压力。

但也应该看到,减少出口,减少外资等于减少就业机会。为了解决价格上涨问题而减少出口和外资进入,就会引发大规模失业,失业比涨价还麻烦,因为涨价对人们都影响大体是均衡的,无非是富有人群压力小些罢了;而失业就不同了,为什么你有事情做我没事做?没事做的人会联合起来采取行动的,会影响社会稳定。那么,怎样既要解决国际收支平衡,还不能引发失业,那就只能有一条路可走:必须启动国内市场,这样减少出口才不会引发失业。

结束语

今年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当代中国正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温总理指出,2008年,可能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未改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但宏观调

控进入了左右为难期。就此国家领导层和一些经济专家进行调研后,宏观调控已有比较一致的意见,一些措施正在着手执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就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会做出决定。让我们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周期。

2008年9月5日


相关文章

  •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
  •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今国际经济萎靡,经融危机还在持续,是第六年了,虽然在复苏,但十分缓慢,不均衡性和脆弱性进一步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国际机构对前景持谨慎态度.所以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都应学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学会 ...查看


  • 试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 试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越来越让人摸不透.不确定与不平衡增长,就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特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美洲.欧洲与新兴市场之间的竞争与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 ...查看


  •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之我见
  •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之我见 当前的中国,不论是政治抑或是经济,都不能之简简单单的用一句好或是不好来形容,200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可谓是逐步攀升,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经济形势究竟是好与不好,尚有些不好评断. 房地产可谓是国民经济中 ...查看


  •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 形势分析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提出,未来几个月我国仍具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深入认识经济 ...查看


  • 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认识
  • 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认识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看,我国经济仍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的过程之中,也正在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总体来说, ...查看


  •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
  •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 ∙ 1. 我国总体仍处于可控状态,且处于发展期的( ),机遇大于挑战.(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A. 下降期 B. 平衡期 C. 上升期 D. 不稳定期 ∙ 2.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是( ) ...查看


  •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与应对研究
  •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与应对研究 作者:宋耀芝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1期 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煤炭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 ...查看


  •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现状之我见
  •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现状之我见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现有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再适应我国发展的要求,寻求新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势在必行.怎样在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成为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以,探究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具 ...查看


  •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828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多个方面.当前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1.对 ...查看


热门内容